爺爺?shù)暮笤汉苄?,里邊花木叢生,枝葉糾纏,是鳥兒、蝶兒、蟲兒們生存和嬉戲的樂土,也是我兒時的樂園。這里,最壯觀的要數(shù)爺爺窗檐下的馬蜂窩了,好像倒垂的一只大蓮蓬,無數(shù)金黃色的馬蜂爬進爬出,飛來飛去,不知忙些什么。爺爺不敢開窗,怕它們中間哪個冒失鬼一頭闖進屋來。
“真該死,屋子連透透氣兒也不能,哪天請人來把這馬蜂窩捅下來!”奶奶總為這個馬蜂窩生氣。
“不行,要蜇死人的!”爺爺說。
“怎么不行?頭上蒙塊布,拿竹竿一捅就下來?!蹦棠谭瘩g道。
“捅不得,捅不得。”爺爺說。
我站在一旁,心里涌出一種捅馬蜂窩的強烈愿望。那多有趣!我找來妹妹,趁爺爺午睡的當兒,悄悄溜到通往后院的小門口。我脫下褂子蒙住頭頂。用上衣的前襟遮蓋下半張臉,只露一雙眼,又把兩根竹竿接綁起來,作為搗毀馬蜂窩的武器。我和妹妹約定,她躲在門里,把住關口,待我捅下馬蜂窩,趕緊開門放我進來,然后把門關住。
當我的竿頭觸到蜂窩的一剎那,好像聽到爺爺在屋內(nèi)呼叫,但我已經(jīng)顧不得別的。一些受驚的馬蜂轟地飛起來,我趕緊用竿頭頂住蜂窩使勁兒地搖撼兩下,只聽“嗵”,一個沉甸甸的東西掉下來,跟著一團黃色的飛蟲騰空而起,我扔掉竿子往小門那邊跑。誰料到妹妹害怕,將門在里邊插上,跑了。我一回頭,只見一只馬蜂徑直而兇猛地朝我撲來,好像一架燃料耗盡,決心相撞的戰(zhàn)斗機。我抬手想擋住臉,只覺眉心像被針扎似的劇烈地一疼,挨蜇了!我捂著臉大叫,不知道誰開門把我拖到屋里。
當夜,我發(fā)了高燒,眉心處腫起一個棗大的疙瘩,自己都能用眼瞧見。打針吃藥,七八天后才漸漸痊愈。
過了些天,我驚魂稍定,爺爺指著窗根處叫我看,原來是我捅掉的那個馬蜂窩,卻一只馬蜂也不見了,好像一只丟棄的干枯的大蓮蓬頭。爺爺又指了指我的腳下:一只馬蜂!我驚嚇得差點兒叫起來,慌忙跳開。
“怕什么,它早死了!”爺爺說,“這就是蜇你的那只馬蜂。馬蜂就是這樣,你不惹它,它不蜇你。它要是蜇了你,自己也就死了。”
我聽了心里暗暗吃驚。一只小蟲竟有這樣的激情和勇氣。面對這死去的小飛蟲,一種罪孽感沉重地壓在我的心上。
那一群無家可歸的馬蜂呢?它們還會不會回來重建家園?我甚至想用膠水把那個空空的蜂窩粘上去。
解讀
文章記敘了馮驥才先生童年時期“捅馬蜂窩”的事,其中一些寫作方法值得我們借鑒。
作者膽子出奇地大,明知爺爺說過“捅不得,捅不得”,卻偏偏“涌出一種捅馬蜂窩的強烈愿望”。這不正是我們童年時“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心境嗎?寫童年趣事,就是要這樣真實地表達自己的心境。
捅馬蜂窩時,文章運用了“溜”“蒙”“遮蓋”“綁”等一系列動詞生動地寫出了“我”為捅馬蜂窩所做的充分準備;運用簡短的“驚呆了”“劇烈地一疼”“慌忙跳開”等短句,準確表達感受。在寫人敘事時,就是要通過對人物語言、動作的生動描寫,使讀者如身臨其境。
除此之外,文中還有十分準確的表達?!安恢勒l開門把我拖到屋里”,被蜇了眉心一定十分疼痛,可不就顧不得注意“是誰”把“我”拖進屋嗎?“自己都能用眼瞧見”的疙瘩,不就要比“棗核”大嗎?正是這些生動準確的描述,使童年趣事真實可感。
作文展示
童年傻事
梁潔
偷偷告訴你喲,我小時候干過不少傻事,現(xiàn)在想起來真是覺得太逗了!
一年夏天,我和姐姐去后院給雞喂食。姐姐指著兩只老母雞對我說:“妹妹你看,這兩只母雞‘咯咯’叫,走來走去的,像是要找地方下蛋。咱倆一人選一只,比賽誰的雞最早下蛋!”我覺得很好玩,就答應了。
我們悄悄躲在門后。過了好一會兒,兩只雞安靜下來,我們才躡手躡腳地進去察看。還真是,兩只雞臥在它們下蛋的柴草窩里,時不時稍稍挪動一下身子,像是在使勁,又像是在尋找更舒適的下蛋姿勢。我滿心盼著自己的那只雞早點下蛋,好贏了姐姐,心里不停地念叨:花母雞,你可要加把勁,快點呀!沒一會兒工夫,姐姐的那只雞就撅起了屁股,一個蛋就要落下來了。姐姐悄悄地走過去,雙手一伸,那個蛋正好落在她手里。她手捧著那個蛋,高興地去給奶奶報信。我的那只呢,半天都沒動靜,最后它竟然搖搖擺擺地從窩里出來了。姐姐看到后嘲笑我:“你選了一只笨雞!”我氣急敗壞地追著那只雞,邊追邊喊:“沒出息的雞,連個蛋也不會下,叫你不下蛋,叫你不下蛋……”搞得后院那可真叫個“雞飛狗跳”。幸虧奶奶聽到動靜后及時制止了我的“追捕”,要不然那只雞可就遭殃了。
怎么樣?我小時候夠傻吧,不過這些傻事中,有我快樂的童年!
【作者系甘肅武威市涼州區(qū)南園學校六年級學生,指導老師:張雪萍】
請找出習作中表達得真實生動的語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