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吳漁山和他的時代

      2022-05-03 14:33:17付陽華
      中國書畫 2022年2期
      關(guān)鍵詞:題跋

      ?吳漁山(1632—1718),名歷,字漁山,號墨井道人、桃溪居士,常熟人,在畫壇上被稱為“清六家”之一,繪畫成就受到高度認可。和他同時代眼界甚高的畫家王原祁(1642—1715)便表示過“右漁山而左石谷”的態(tài)度:“嘗語弟子溫儀曰:‘近時畫手次第無人,吳漁山其庶幾乎?’儀舉石谷為問,曰:‘太熟。’又舉查二瞻為問,曰:‘太生。’蓋以不熟、不生自處也?!薄?〕認為當時能和自己抗衡的,既不是被宮廷召去畫《康熙南巡圖》的王翚(石谷),也不是家富收藏、極有文人意趣的查士標(二瞻),而只有吳漁山。民國大收藏家龐元濟、陸恢對漁山推崇備至,將他和石谷、南田比較一番后,認為吳漁山高出二人。在《墨井草堂消夏圖》后的題跋中,鑒賞家葉恭綽說:“石谷夙與墨井齊名,但吾向揚吳抑王,以胸襟品格迥不相同也,墨井之奉天主教近乎逃世,懷有不帝秦之意,其與許青嶼相契亦緣同一信仰,非泛泛之交,其文字往來特以表意耳,但其畫特工,固自可貴?!薄?〕葉氏的褒貶顯然已超出了對繪畫技藝高低的評價,而有以人論畫的倫理評價味道。

      對于吳漁山的研究,最早可見嘉定張云章的《墨井道人傳》,是關(guān)于漁山生平的較早資料,撰寫于1715年,即畫家去世前3年的84歲之時。晚清耶穌會士李杕(1840—1911,字問漁)于1909年寫《吳漁山先生行狀》,并輯錄了漁山的詩歌《墨井集》;陳垣(1880—1971)在20世紀30年代有《吳漁山晉鐸二百五十年紀念》的研究論文,并撰寫有《吳漁山先生年譜》,于1978年發(fā)行單行本;1967年,方豪在香港發(fā)現(xiàn)了漁山的《三余集》89首,他還與鄭騫一起共同校訂了吳漁山的天主教音樂創(chuàng)作《天樂正音譜》;方豪、鄭騫、汪宗衍等人對吳漁山生平資料的研究成果,收入周康燮編《吳漁山研究論集》,1971年由香港崇文書店出版;在1986年,香港藝術(shù)館館長譚志成著《清初六家與吳歷》,對漁山繪畫整體性研究,并著重分析圖式;2007年,中山大學章文欽出版《吳漁山集箋注》,書中除了吳漁山的詩文以外,還匯集了十八篇由他人撰寫的序跋和傳記,附錄一、附錄二收入陳瑚、錢謙益、吳偉業(yè)、王時敏等漁山眾師友所作的《交游詩略》《交游文略》,以及附錄三所收102篇“清人述略”中的多篇文章均補充和豐富了吳漁山生平資料,是目前收錄漁山詩文作品最完整的集子。緊接著,章文欽又出版了《吳漁山及其華化天學》專著,可以說是迄今出版的最為詳盡的吳漁山生平資料。另外近年來國外學者林曉平、國內(nèi)的一些年輕學者對吳漁山的繪畫也有新的研究。

      一、時間和地域

      從時間上看,吳漁山生活的時代,跨明、清兩朝,加上其本身為明宣德時期副都御使吳訥(1372—1457)的七世孫,故在易代之際表現(xiàn)出對舊朝的懷戀。后來更受到經(jīng)師陳瑚、琴師陳岷、同鄉(xiāng)前輩錢謙益等人遺民思想的影響,所以雖然受到良好的儒學教育,卻不愿出仕清朝,而是選擇了布衣終身。作為儒士,漁山不出仕的選擇,實為政治上的自我放逐,造成了后來一直頗為貧寒的生活境遇,以及信仰上的多次轉(zhuǎn)折。

      漁山所生活的17世紀,亦是天主教在華傳播的重要時期。1601年利瑪竇進京之前,得到過江南儒士瞿太素的幫助。瞿太素也是常熟人,他于萬歷三十三年(1605)便領(lǐng)洗入教,成為常熟第一位天主教徒。其長子瞿式穀兩年后亦領(lǐng)洗。天啟三年(1623),艾儒略(Giulio Aleni,1582—1649)常熟開教,數(shù)星期便有200多人入教。常熟的望族瞿氏在護教、傳教方面做出很多努力。1644年之后的南明抗清戰(zhàn)爭中,瞿式耜(1590—1650)成為英勇就義的民族烈士,吳漁山《寫憂集》中有《哭臨桂伯瞿相國》,贊頌了瞿式耜的殉國節(jié)操。1664年,比利時傳教士魯日滿(Francois de Rougemont,1624—1676)在常熟傳教,占言子故居為教堂,其位置就與墨井草堂相鄰。

      從地域上來看,漁山所生活的常熟是明末清初畫壇的中心之一。南部的蘇州是明代中后期畫家最活躍的地方,東南的松江則是明末董其昌、陳繼儒等人標榜畫壇“南宗正脈”之地;西北的常州出現(xiàn)了“清六家”之一的惲壽平;緊鄰的太倉,有當時畫壇領(lǐng)袖人物王時敏和王鑒,而常熟一地,當時便有文壇領(lǐng)袖錢謙益、大藏書家毛晉,以及與吳漁山同庚、同師的王翚。可以說吳漁山生活之地人文薈萃,自明中期至清初一直是中國畫壇的中心地帶。試看“清六家”中的六位都云集在太倉、常熟和常州。吳漁山經(jīng)?;顒拥牡赜?,浸潤其間的畫壇師友,師承關(guān)系,都是董其昌“南宗正脈”學說最盛行的地方。

      17世紀后半葉,常熟亦成為耶穌會在中國的一個傳教中心,而吳漁山的家正與天主教堂比鄰。文獻顯示,1676年的吳漁山曾見比利時傳教士魯日滿,《湖天春色圖》(上海博物館藏)及其題跋正記載了這一年吳漁山的轉(zhuǎn)變。1680年,吳漁山隨其天學老師柏應(yīng)理(Philippe Couplet)前往羅馬,卻中止于澳門,留在澳門三巴院學道,后返回上海、嘉定傳教十多年。自1681年到1692年間,少見吳漁山作品傳世,但1692年之后,重拾畫筆的吳漁山卻有了超越性的突破。

      這些時間和地緣上的線索,都是吳漁山無法生而選擇的時代和地域環(huán)境,但另一方面,與漁山同庚、同里、同師的王翚和吳漁山共處相同的時代和地域,而他們后半生的選擇卻有天壤之別,這也說明際遇雖然在畫家的生命中聚集、碰撞,但最終塑造自己的仍然是自己的選擇。

      二、明遺民傾向與《人物故事圖》冊

      吳漁山的遺民心聲主要反映在詩、畫與交游之中。他早年的《無端次韻》詩有:“十年萍跡總無端,慟哭西臺淚未干。到處荒涼新第宅,幾人惆悵舊衣冠?江邊春去詩情在,塞外鴻飛雪意寒。今日戰(zhàn)塵猶未息,共誰沉醉老漁竿?”〔3〕被收入《明代千遺民詩詠》。鄧之誠、陳垣在吳漁山研究中都認為漁山最終成為天主教徒,實為清初遺民逃禪、入道洪流中的一端,是政治隱痛的紓解。

      吳漁山未紀年的八頁《人物故事冊》(故宮博物院藏),畫的是《史記》中記載的戰(zhàn)國后期至秦帝國初期的人物和故事。因為是單幅冊頁的形式,現(xiàn)在很難看出畫家對圖冊內(nèi)容的排序。若按照畫中歷史故事發(fā)生的時間順序,可作以下排列。第一幅繪制《滑稽列傳》中的齊國學者淳于髡勸說齊王不要長夜飲樂的事情,發(fā)生在公元前340年左右。畫面是夜景,宴飲場面間有樂器、紅燭、美酒、美女,屋外攤手將醉酒的齊威王與酒宴分開的人物就是淳于髡?!妒酚洝分杏涊d淳于髡:“長不滿七尺,滑稽多辯,數(shù)使諸侯,未嘗屈辱。”他用智慧的諷諫,提醒齊王“罷長夜之飲”。第二幅繪制的是《廉頗藺相如列傳》中完璧歸趙的藺相如,圖中所畫的正是《史記》中描繪最激烈的沖突:“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卻立,倚柱,怒發(fā)上沖冠?!薄跋嗳绯制滂淀?,欲以擊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辭謝固請,召有司案圖,指從此以往十五都予趙。”〔4〕第三幅繪公元前278年屈原投江。如《屈原賈生列傳》所記載,“屈原至于江濱,被發(fā)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第四幅根據(jù)《平原君虞卿列傳》(圖1)而畫,繪制“毛遂自薦”并跟隨平原君到楚國訂立了盟約的故事。趙國為解秦國對邯鄲的圍攻,讓平原君出使楚國求救,平原君在出發(fā)之前便有“文不能取勝,則歃血于華屋之下,必得定從而還”的決心。毛遂自薦之后,另外先入選的19人顯示了對毛遂的輕視。吳漁山選取的是盟約已訂,毛遂對起初嘲笑自己的19位門客的態(tài)度。圖中毛遂左手持槃血而右手招19人曰:“公相與歃此血于堂下。公等錄錄,所謂因人成事者也。”畫中將“華屋之下”,楚王與平原君對坐,19人于堂下,毛遂左手持盤血,右手招19人等情節(jié)中的人物、動作都一一畫出,不但具有戲劇性,而且非常忠實于《史記》原著的文字敘事。第五幅繪制“夷門小吏侯嬴”在公元前257年幫助信陵君“竊符救趙”的故事。白胡須的老者是侯嬴,他正與“隱于屠間”的朱亥攀談,他們的背景是“市屠”,畫中的刀和案說明了這一點。在此之后,夷門小吏侯生出主意偷出了軍符,又讓自己的朋友朱亥幫助魏公子信陵君奪得兵權(quán)。而夷門小吏侯生也為此“北鄉(xiāng)自剄”,付出了生命。第六幅畫繪《史記·刺客列傳》中的荊軻的故事。第七幅畫了一個尷尬的場面,公元前219年,秦始皇東巡登鄒嶧山,“立石,與魚諸儒生議,刻石頌秦德,議封禪望祭山川之事”,即今天留下的“秦嶧山碑”。但他在下山的時候卻遇到了暴風雨,不得不在樹下躲避。第八幅畫張良在公元前218年秦始皇第三次巡游的時候,于博浪沙試圖刺殺秦始皇。出自《留侯世家》,“良嘗學禮淮陽。東見倉海君。得力士,為鐵椎重百二十斤。秦皇帝東游,良與客狙擊秦皇帝博浪沙中,誤中副車。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求賊甚急,為張良故也”〔5〕。畫面上旌旗招展,被擊毀的車輛旁邊遺留下一個大棰。周圍兵眾的眼睛看著這片狼藉的車輛,讓它成為畫面的視覺焦點。

      這八頁繪畫敘事性很強,單獨來看,每一頁都是獨立的故事,合起來卻可以發(fā)現(xiàn)作者選取的內(nèi)容都來自戰(zhàn)國后期六國聯(lián)合抗秦的歷史事件和人物,是一個從抗秦到秦統(tǒng)一卻遭天譴,再到棰秦的過程?!懊熳运]”中的毛遂和“竊符救趙”中的侯嬴都是抗秦過程中堅定的合縱策略的執(zhí)行者;藺相如面對貪婪的強秦不辱使命;屈原因為楚王受惑接受連橫策略而政治理想破滅,他便以死明志;“荊軻刺秦”和“張良棰秦”更是直接的對抗?!皬埩甲怠边@個事典在宋代文天祥的《正氣歌》中便有“在秦張良椎,在漢蘇武節(jié)”。

      吳漁山為何畫這樣一套冊頁呢?我們可以從清初的遺民語境來分析。

      “避秦”指避秦時苛政以及戰(zhàn)亂而隱居。在清初的詩文中,“秦”指代“清”幾乎成為明遺民常用的微詞隱語。如著名遺民畫家徐枋(1622—1694)《詩畫卷》題詩云“千春綠水渺無津,萬樹桃花好避秦。高臥此中堪白首,不知人世有紅塵”〔6〕。項圣謨(1597—1658)有“自寫隱居門,幽棲似遠村。松風一解帶,城郭幾銷魂。圖史猶秦劫,茲因方外存”〔7〕的詩句,用秦之暴政焚書坑儒比喻明末戰(zhàn)爭對中原大地文化的破壞。龔賢的詩“伐虢兵相及,椎秦事再傳。敢言柔舌在,寧望死灰燃”,便是一首十分明顯的寄意反清復(fù)明的詩作,其中的“椎秦”用的就是張良棰秦的典故,指的是當時仍在進行的反清復(fù)明斗爭。

      吳歷這套冊頁的內(nèi)容很明確地具有明遺民的抒憤含義。從繪畫風格來看,這套冊頁是漁山早期擅長的屋木、人物題材,青綠山水畫法也較不成熟,是漁山早期的風格。而從政治背景看,1659年之后,江南的反清復(fù)明斗爭便處于低潮了,所以這套冊頁從遺民情緒的表達,很可能繪制于1659年漁山28歲之前。

      三、交游與繪畫

      吳漁山作品中的很大一部分是贈送給師友的,他早年習儒,中年逃禪,晚歲入天學,作品投贈是與師友交游的重要記錄〔8〕。1.師輩

      吳漁山在順治六年(1649)己丑十八歲,始識太倉學者陳瑚。陳瑚當時館于汲古閣毛晉的隱湖草堂。毛晉是明末著名的藏書家、出版家、刻書家,早年師從錢謙益。隱湖草堂在常熟城東南,是毛晉的別業(yè),漁山因為老師陳瑚的緣故,與汲古閣諸昆有所交往,與毛晉的兒子毛褒(華伯)、毛袞(補仲),毛表(奏叔)、毛扆(斧季),侄子毛天回等有同學之誼。他曾有贈毛晉及其子弟的畫《秋景山水圖卷》,但此幅畫的年款已經(jīng)是“康熙癸酉”(1693)了,漁山當時已經(jīng)62歲,正在嘉定附近傳道,早已成為天主教司鐸。年譜記載,這一年的春天,他返回常熟,為毛氏汲古閣諸兄弟作《青山讀騷圖》?,F(xiàn)在日本泉屋博古館有《秋景山水圖》其內(nèi)容和年譜記載的“青山讀騷”一致。漁山的詩文集里面有《題青山讀騷圖》和一段題跋:“夜雨新添水半篙,小舡安穩(wěn)載松醪。高人與世無往還,醉向青山讀《楚騷》??滴豕镉洗悍秩?,過隱湖草堂喜晤汲古諸昆素心晨夕,風雨聯(lián)床。觴詠之暇,出舊楮索畫,爰模黃鶴山人法,系一詩就正。精力向衰,自愧不逮古人遠甚矣。墨井道人吳歷并識。”〔9〕《秋景山水圖》的題跋雖然與此一致,但是缺少前面的七言絕句。所以這幅畫的真?zhèn)问艿劫|(zhì)疑。(圖2)

      陳瑚(1613—1675)是漁山傳道授業(yè)的經(jīng)學老師,字言夏,號確庵,人稱安道先生,江蘇太倉人,崇禎十五年(1642)舉人,入清絕意仕進。他與父親陳朝典在社會變遷、易代之際成為兩代遺民。漁山自18歲結(jié)識、20歲拜于其門下,直到1675年恩師去世,20多年侍奉跟從,可以說陳瑚對漁山的思想影響特別大。陳瑚是當?shù)孛麕?,從學者很多,同門好友也相互影響。

      《松壑鳴琴圖》軸繪于1674年,是吳漁山的中年之作。圖中自識:“憶予與天球?qū)W琴于山民陳先生,不覺二十余年矣。予欲寫松壑鳴琴圖以寄意,??嗌傧?。今從客歸,久雨初晴,僅得古人形似并題七言:琴聲憶學鳥聲圓,辛苦同君二十年。今日聽松與澗瀑,高山流水不須弦。甲寅年小春廿日延陵漁山子吳歷?!边@幅畫記載了漁山21歲從陳岷學琴,并與季天球相識20多年。圖繪奇峰聳立,澗泉濺落,山谷草亭中端坐三士,其中一人撩撥琴弦,應(yīng)是當時從陳氏學琴的寫照。而《葑溪會琴圖》卷(圖3)是畫給老師陳岷的。陳岷是虞山琴派的傳人,他隱居在蘇州葑門。圖中也描繪了三人在月下會琴,意境非常美。圖中題跋:“客路寡相識,花開獨訪君。葑溪常在夢,琴水久無聞。月近門多靜,松高鶴不群。廣陵猶未絕,醉墨自殷勤。春日訪陳子石民,會琴于葑溪草堂,囑作葑溪會琴圖,用友人韻賦贈。”詩中提到的“月、門、松、鶴”都出現(xiàn)在畫中。

      漁山繪畫的老師是太倉的王時敏和王鑒,他在《墨井畫跋》中多次記載在王時敏拙修堂臨摹五代、宋元人名作。漁山1676年有贈給王鑒的作品《為湘碧作山水》(圖4)。王時敏和王鑒的遺民態(tài)度也影響到漁山。王鑒在明做過廉州太守、王時敏被蔭封過太常寺少卿,陳瑚是崇禎舉人,漁山的師輩們因在明王朝有功名甚至食過俸祿,在易代之際出仕會受到輿論譴責,大節(jié)有虧,比如錢謙益,降清做官,雖然只有一年,但還是遭到唾棄。但是他們的學生、子侄、生于明末,長于清初,如王時敏的子、孫以及陳瑚的一些學生選擇出仕,是家族延續(xù)興旺的一種策略,也是個人的政治選擇,即所謂“遺民不世襲”。所以王翚(石谷)后來被招募到清廷繪制《康熙南巡圖》,并沒有受到輿論譴責。生于1632年的吳漁山本來也可以選擇仕途,但從交游可以看出,漁山喜交隱士高人,并不喜歡攀附富貴。

      2.與佛僧墨容

      和佛僧默容的交游開始得很早,漁山的幾幅畫反映出他與證研、默容、圣予三代師徒的交往。1666年的《仿古山水冊》,見證了他從35歲到1675年44歲之間和興福庵僧人默容、圣予兩代師徒的友誼。其中有兩段題跋,1666年寫道:“予從苕霅歸過吳門,訪默公,默公留于興福精舍,不覺兩月。以去春索畫素冊,早晚戲弄筆墨,遂得十幀。顧資鈍腕拙,未能夢見古人,聊供嗢噱耳。丙午清和上?!蓖瑑灾械牧硪粍t題跋則是在10年后1675年默容去世之后:“吾禪友默容,從余繪事,有志于詩學。使其早得三昧,當以弘秀名聞,不幸掛履高巖,其命矣。夫壬子年來,每過興福輒為隕涕,其徒圣予,喜其復(fù)修家學一燈耿然,默容為不亡矣。此冊往予為默容所作,今潤色并及之?!眱皂撚兴麄児餐呐笥研煸龊褪窂涭恚▓D5)的題跋。漁山在題跋中提到,自己的十幀作品各仿宋元一位名家,傾注了他上溯傳統(tǒng)的心血。墨容和尚愛漁山之畫,所以拜他為師,更慕漁山淡宕自然的人品,所以引其為摯友,是畫冊最初的受贈者;而默容去世后,其弟子圣予能“復(fù)修家學,一燈耿然,墨容為不亡矣”,得到吳歷的賞識。漁山遂重題此冊贈給圣予。

      1669年,漁山在《楓葉晚云圖》扇面(圖6)中,應(yīng)默容之請,增加了一個人物:“墨公溪邊強欲添一人,予勉為之,曰:置君巖壑里。”這段話很形象地勾畫了漁山與默容情感的融洽,而圖中抱琴緣溪而坐者,便是默容的形象。

      1671年,默容去世的時候,漁山和另一個朋友許青嶼去了北京。漁山在1674年九月初七題寫《興福庵感舊圖》,紀念好友默容。《興福庵感舊圖》的題跋簡述了二人的交往的深情:“吾友筆墨中,惟默公交最深。予常作客,不為話別,恐傷折柳。庚戌(1670)清和,游于燕薊,往往南傳方外書信,意甚殷殷。辛亥(1671)秋冬,將欲賦歸,意謂同此歲寒冰雪,而未及渡淮,聞默公已掛履峰頭,痛可言哉。自慚浪跡,有負同心,招魂作誄,未足抒寫生平,形于絹素,訾筆隕涕而已。卻到曇摩地,淚盈難解空。雪庭松影在,草詔墨痕融。幾樹春殘碧,一燈門掩紅。平生詩畫癖,多被誤吟風。魚雁幾曾隔,賦歸遲悔深。自憐南北客,未盡死生心。癡蝶還疑夢,饑鳥獨守林。云看無限意,何事即浮沉。甲寅年登高前二日雨霽并書。桃溪居士吳子歷。”卷尾有許之漸、紀萌、張景蔚三家題記。之后許之漸的題跋說:“默容上人為證公大弟子,酷嗜觚翰......時方佐證公創(chuàng)經(jīng)閣,捋瘏盡瘁,閣垂成而西逝?!敝赋隽四莸乃酪?,是因為輔助證研修建經(jīng)閣勞累過度而去世。錢載題漁山為默容作《興福庵感舊圖》山水冊說:“曩在都中,與董文?。ǘ钸_)論次諸家畫法,文恪首推吳虞山云:‘寓荒寒于沉酣之中,斂神奇于細縝之表,所以密而不滯,疏而不佻,南田之秀骨天成,西廬、石谷之渾融高雅,實兼有之?!贝文辏?675)默容的師傅僧證研六十壽誕,漁山為他繪制了《澗壑蒼松圖》。

      3.與許之漸(青嶼)

      吳漁山與許之漸相差19歲為忘年之交。自20歲訂交,至1665年許之漸因湯若望案罷官歸里,二人往還更密?!痘睒s堂圖》(圖7)是漁山繪制的青嶼的祖居。圖中槐樹是許之漸父親(后來成為許中丞)四歲時,許之漸祖母在庭院里親手所植,并稱此樹盛茂覆堂之時,便是你作都堂之日。在許之漸父親50歲時,此言果然應(yīng)驗,而此時,許青嶼的祖母已經(jīng)去世。這樣一個故事的表達,加上卷后尤侗、宋實穎、陸貽典、王奕鴻、吳偉業(yè)、李楷等人的題跋,可以看作是漁山對許之漸家族的頌揚。

      1670年至1672年,漁山更跟隨許之漸為湯若望案平反一事赴京。在北京的時間里,由于許之漸的引薦,漁山結(jié)識了程可則、王士禎等文化名人以及耶穌會傳教士?!秹墼S青嶼先生圖》(圖8)作于此時,許之漸正好是60壽誕,漁山41歲。此圖物象刻畫工細,體現(xiàn)了漁山早期畫風的特點?!赌萏孟膱D》(圖9)是漁山贈給許之漸的一幅帶有自畫像性質(zhì)的作品。后面的題跋有:“梅雨初晴,曉來獨坐墨井學堂上師古人消夏圖,寄于毗陵青嶼先生以致久遠之懷。己未年四月十日,吳歷?!贝四晔强滴跏四辏?679)己未。圖中帶有墨井標志的庭院,以及庭院外的桃溪、虞山、常熟田都將漁山當時的重要生活環(huán)境特征表現(xiàn)了出來,而在藏書樓前逍遙坐在椅子上的人物表現(xiàn)的就是漁山本人。畫中人物較大,比例上顯得有點異常,有強調(diào)的意味,考慮到明清畫家經(jīng)常把自己的書齋作為“肖像的外化”,此圖不妨看作是吳歷的雙重肖像〔10〕。而在1680年即將離鄉(xiāng)的漁山,將此圖送給青嶼,正反映了臨別贈肖像之意。

      《白傅湓江圖》(圖10)取白居易被貶后,送客湓浦口的意境,贈給許之漸以慰別情。這幅畫后的題跋有兩段,第一段寫:“逐臣送客本多傷,不待琵琶已斷腸,勘嘆青衫幾許淚,令人寫得筆凄涼。梅雨初晴,寫此并題。”第二段寫:“偶撿□笥得此圖以寄青嶼老先生,稍慰云樹之思,辛酉七月吳歷?!彪m然第二段題跋的年款已是漁山在澳門的歲月,但是這幅畫不太可能繪制于澳門,所以應(yīng)該是出發(fā)澳門之前在江南所畫。或許是覺得這個題材很能抒發(fā)自己與許之漸之間的共同的遭遇之情,陳垣《吳漁山先生年譜》記載,漁山在本年的十月底又繪制有設(shè)色的《白傅盆浦圖》卷,這次仍舊題了“逐臣”之詩,而題跋中寫道:“墨井道人年垂五十,學道三巴,眠食第二層樓上,觀海潮度日,已五閱月于茲矣,憶五十年看云塵世,較此物外觀潮,未覺今是昨非,亦不知海與世孰險孰危,索筆圖出,具道眼者,必有以教我?!薄?1〕可惜這幅畫已不得見。

      4.與傳教士

      吳漁山是一個深情的人。他還在襁褓中便喪父,母親38歲守寡,將他們兄弟3人撫養(yǎng)大,所以漁山在后來表現(xiàn)出至孝。1662年,他喪母,而后喪妻,就再沒娶妻。1672年失去最好的朋友默容僧,1675年恩師陳瑚去世。也就是在這之后,吳漁山漸漸走向皈依天主教的道路。

      《湖天春色圖》中有一段長題:“憶初萍跡滯婁東,傾蓋相看北海同。正是蠶眠花未老,醉聽鶯燕語東風。歸來三徑獨高眠,病渴新泉手自煎。叢菊未開露未傲,多君先寄賣壺錢。幬函有道先生僑居隱于婁水,予久懷相訪而未遂,于辰春從游遠西魯先生,得登君子之堂,詩酒累日,蓋北海風致不甚過矣。旦起冒雨而歸。今不覺中元之后三日也,而先生殷勤念我,惠寄香茗酒錢于山中,予漫賦七言二絕,并圖趙大年湖天春色以志謝。墨井道人吳歷?!边@幅作品漁山說自己是仿照宋代趙令穰的風格(可參見趙大年《湖莊清夏圖》,絹本設(shè)色,19.1cm×161.3cm,波士頓藝術(shù)博物館藏),用筆沉著細致,皴染秀潤工細,設(shè)色清潤淡雅。而它歷來最為人關(guān)注的是空間透視上的創(chuàng)新,畫中水濱小路蜿蜒起伏、貫穿畫面,使畫面縱深效果十分明顯。所以關(guān)于它有無西法也一直是學者們討論的焦點。文中的“幬函”是一位天主教徒,“遠西魯先生”是比利時籍傳教士魯日滿。此畫作于康熙十五年丙辰(1676),作者時年45歲。題跋中提到重陽節(jié)還未到,魯日滿的酒錢就寄來了。比利時學者高華士(NoelGolvers)在布魯塞爾皇家圖書館發(fā)現(xiàn)魯日滿的賬本、手稿,以及魯日滿寄往歐洲的信件,寫成了《耶穌會士魯日滿在常熟:賬本及行誼研究》。在魯日滿的賬本里也找到了他資助吳漁山前往太倉的路費0.4兩的證據(jù)。正和這幅畫中題跋所說“惠寄香茗酒錢”對應(yīng)。

      吳漁山的教友惠予在繪畫中也被漁山引為知己,漁山所臨摹的兩幅黃公望燼余本《富春山卷》,便送給了惠予一卷。漁山即將有澳門之行,作《上洋留別圖》也是贈給惠予的。教友金民譽是漁山晚年的筆墨知音,漁山畫《柳村秋思圖》軸(圖11)本為其他朋友所畫,后被金民譽珍藏,1702年漁山特意為他重新題跋;金民譽對1695年漁山的《靜深秋曉圖》(圖12)愛不釋手,漁山干脆將之送給他作為壽禮。漁山稱“民譽善畫之善鑒者”,是非常貼切的。另外,漁山與王翚的共同弟子陸道淮也是天主教徒。

      吳漁山生活的時代遭受了明清鼎革,由于儒家的遺民思想深重,他選擇了不出仕。他的朋友許之漸在清初的官場由于接近天主教受到牽連,而后有“繡衣衲子”的自稱,開始皈依佛教。漁山與好友僧默容亦甚融洽,所以漁山中年亦有佛教傾向。而在天主教于江南的迅速傳播過程中,從小與教堂為鄰的漁山最終選擇了天主教,并試圖遠赴西洋。其1681年畫中“逐臣”之稱表明了即將去國時候的心境??偟膩砜?,他的每一個選擇都遠離安逸、富有和穩(wěn)定的生活,以至一生在貧困、忙碌和不停探索新學問中度過,這是時代的造就,更是他自身的選擇。

      (作者為中國人民大學藝術(shù)學院教授)

      責任編輯:歐陽逸川

      注釋:

      〔1〕〔清〕王應(yīng)奎:《柳南隨筆·續(xù)筆》卷二“麓臺論畫”條,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第110頁。

      〔2〕《墨井草堂消夏圖》卷拖尾葉恭綽題跋。年款為“民國三十六年四月葉恭綽獲觀因題”。見美國大都會博物館藏此畫卷拖尾的題跋。

      〔3〕飛霞閣藏版《墨井詩鈔》上卷第一首,國家圖書館藏,第1頁。

      〔4〕〔西漢〕司馬遷:《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韓兆琦評注,岳麓書社2011年版,第1149頁。

      注釋:〔5〕〔西漢〕司馬遷:《史記·留侯世家》,韓兆琦評注,岳麓書社2011年版,第851頁。

      〔6〕〔清〕陸新源:《穰梨館過眼錄》卷31著錄,《中國書畫全書》13冊,上海書畫出版社2000年版,第192頁。

      〔7〕〔清〕項圣謨:《重題三招隱圖詠三十韻》之一,著錄于《穰梨館過眼錄》卷31,《中國書畫全書》13冊,第190頁。

      〔8〕關(guān)于吳歷畫風具體分析參見付陽華《吳歷繪畫風格變遷研究》,《美術(shù)觀察》2019年第3期。

      〔9〕〔清〕吳歷著、章文欽箋注:《吳漁山集箋注》,中華書局2007年版,第376頁。

      注釋:

      〔10〕具體研究參見付陽華《肖像、別號、書齋與地域文化的疊加表達—吳歷〈墨井草堂消夏圖〉解析》《,美術(shù)觀察》2020年第6期。

      〔11〕陳垣:《吳漁山先生年譜二卷》,見《勵耘書屋叢刻》,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82年版,第1671—1672頁。

      猜你喜歡
      題跋
      漢三足圓硯
      傳承與發(fā)展——首屆國際書法嘉年華系列展覽《龍門二十品》題跋作品選登
      大學書法(2023年6期)2023-12-20 09:03:56
      江維中書法作品
      詩潮(2023年7期)2023-07-26 22:59:46
      款、印、題跋對古書畫的鑒定作用
      姜宸英《選詩類鈔》題跋續(xù)考
      天一閣文叢(2019年0期)2019-11-25 01:32:14
      以《千里江山圖》為例論題跋的鑒藏功用
      大眾文藝(2019年16期)2019-07-14 08:56:44
      陜西省圖書館藏四種羅振常題跋本書志
      天一閣文叢(2018年0期)2018-11-29 07:48:58
      天一閣藏徐時棟藏書題跋考釋
      天一閣文叢(2018年0期)2018-11-29 07:48:36
      傅以禮《華延年室題跋》校補
      天一閣文叢(2018年0期)2018-11-29 07:48:26
      寄語《寸耕堂銘硯題跋》——兼論古硯鑒賞的“三美”
      板桥市| 景德镇市| 科技| 德清县| 耿马| 临颍县| 广南县| 洪湖市| 嘉义市| 嘉鱼县| 江华| 沙洋县| 鄂托克旗| 花垣县| 隆化县| 陆丰市| 石楼县| 益阳市| 广宗县| 方城县| 白朗县| 涞水县| 志丹县| 泽普县| 磴口县| 江西省| 新兴县| 彭山县| 揭阳市| 丹寨县| 中西区| 育儿| 凤城市| 无锡市| 大城县| 军事| 龙门县| 当涂县| 霸州市| 淄博市| 雷波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