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為自然物候的“管家”,管管充滿頑童的奇思,在裝瘋賣傻、搞笑偷樂、正經(jīng)佯裝的瘋長中,制造難得的奇趣;更在動詞詞匯表里,塞滿荒誕的饕餮,“吃”的殘酷,藉此揭發(fā)社會與人際的貪婪本相;他就在諧謔與嬉戲的混合體中,施展當代詩性的“濟公”魅力。也由于不拘小節(jié),多少留下提煉(立意、語言)不夠的缺憾。
關鍵詞:管管;臺灣詩歌;奇思奇趣;諧謔;嬉戲
中圖分類號:I207.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677(2022)2-0024-08
見過管管兩三次面,每次都聽他神聊幾句。直到近年,才得知他演過《六朝怪談》《超級市民》《策馬入林》《最想念的季節(jié)》等影視,竟有十幾部之多,84歲高齡還主演《暑假作業(yè)》,授之詩歌界“影帝”名下不虛??墒遣粚ρ剑髅髡f過:我不是演戲,是演詩。他的“詩戲”演的是姓管的孫悟空、名叫管運龍的“怪味豆”。最好再加上老頑童、惡作劇和“醉拳術”的名號,就更全面了。是的,他用大大咧咧、童言無忌完成“嘻嘻哈哈的超現(xiàn)實”;也用獨來獨往,我行我素,涂鴉人生荒誕。辛郁說他是一只野鹿、一片煙云與一陣驟雨的組合。他則自況是野馬,無韁無轡,亂蹄狂突。我呢,更樂意看到當代詩壇“濟公”,那一身非詩的裝束——破帽破扇破鞋垢衲衣,嬉笑怒罵皆成文章。
不拘小節(jié)的狷介、落拓不羈的脾性,被壓扁壓歪的鬼臉,帶著“荒蕪”在寥廓中眨眼。可惜在最新出版的《臺灣現(xiàn)代詩史》里,他不幸被排除在名單之外,沒留下一點墨跡。我為此有點耿耿于懷,故而在此補上幾筆。
一、物候的“管家”,頑童的奇思
我想說的第一句話:管管是詩歌界的物候“管家”。何以見得?物候是指生物的生長、發(fā)育、活動與節(jié)候的反應關系。植物的發(fā)芽、展葉、開花、結果,動物的遷徙、初鳴、哺育、冬眠,都受制于光照、降水、溫度等周期性變化。物候還包含水文與氣象兩大內容(結冰、初霜、電閃、雷鳴;流量、汛期、解凍、含沙量等)。
古典主義與浪漫主義詩人坐擁自然,勢必將反映自然的豐富“表情”一一收攬在懷。生性活潑好動的管管一拍即合,自然在物候現(xiàn)象上一番打扮。管管的特大行囊,永遠塞滿春夏秋冬。初春的瞳仁,張望著蓓蕾、粉蝶、野棠樹的白花,還有清明與寒食,招呼著“聽水的人”、“過客”和“刺青族”們,把梨花詞寫滿春天的鼻子與耳朵,同時醉死在楊柳的秋千、燕子的風箏、初荷的提燈里;盛夏的濃陰,時時撥弄著悶雷、蛙鳴、噴火的蟬,一邊扇動闊邊的草帽、一邊頂著鳳凰木的花傘與晚云,間或傳出《繾綣經(jīng)》的木魚聲,還夾幾聲“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仲秋時節(jié),《住在大兵隔壁的菊花》,連同《把名字掛在草葉上的家伙》,垂涎著梢頭上的紅柿子、黃酒、落葉、紅蓼,及至陶淵明與林黛玉,偶爾伴隨臉紅、咳嗽與痰塊;隆冬的布袋,藏不住那么多爆竹、火盆,遠山上那株紅楓,還有割去青絲的水田、耳根發(fā)癢的更鼓,以及鬢白如霜的踏雪尋梅。
時序與物候之間,管管用力最勤當屬春天。《管管詩選》有關物候的內容就占了六成,其中春天的意象、語像又占了一半。但如果僅僅停留在物候的描繪、尋覓與捕捉上,管管充其量不過是位風景畫家。作為有深度的詩人,他借助對自然把捉的機會,其關注點還是鍥入到社會、人生、存有的層面。雖然不是每一種物候都有所指,應該說多數(shù),已然成為他的“繩套”與“罟網(wǎng)”。有青年學子從那些花瓣、芽鞘的綻放與果核的爆裂,挖掘出深層次的東西,說它們指向時間、生機、戰(zhàn)爭、死亡、家庭與性等多種意涵。①但給我最深觸動的,莫過于管管通過(各種)“花”與(各種)“臉”的比擬、并置、錯位、扭曲去傳遞心中的“變意”。那些直接性標題就足夠驚人:《臉》《馬臉》《鬼臉》《滿臉梨花詞》《果子臉譜》《母親的臉》《荒蕪之臉》,埋伏在題目之外的,更有《梨樹》之臉、《荷花》之臉、《車站》之臉、《太陽族》之臉,《碑文》之臉、《水薑花》之臉、《四季水文》之臉,及至“早晨這個孩子的臉是月的”,及至《弟弟之國》的臉:“那張貼滿青苔的臉,雕滿甲骨的臉,結滿繩索的臉,陀螺的臉被一鞭一鞭的抽著;您的臉貼滿一份份的新聞紙,貼滿一張張的告示,爬滿一只只急燥的螞蟻,扇走我滿臉的枯葉……”,皆是通過人體表情最豐富的器官來表現(xiàn)人間的滄桑,眾生的百相。各種物候、器皿與各種臉構成疊加、互文的鏡像奇趣,讓人在多角度的折射中窺見自己、反審自己。
不知道是臉的圓形表情影響了月亮,還是月亮的投影發(fā)生作用,管管與月亮的情愫也如漆似膠,十分火熱(給月亮深深釘上一枚釘子,/再系上一把線,牽著他玩玩——《四方的月》;她就敢把她的頭伸出窗外,/用月光洗她的頭發(fā)——《月光洗頭》;把吃剩的一半月亮曬在露臺上——《月色》)。不過作為情侶與摯友的月亮并不過癮,有些單薄,管管還不忘動員諸多“負面”朋友:老鼠表弟、蚊子來客、司晨的斑鳩、咬黃昏的狗子,貓頭鷹、烏鴉、蒼蠅、螞蟻、蛆蟲、虱子……,參與他的怪誕腳本演出。本節(jié)側重關注他在物候管理中的奇想怪思,是如何一騎絕塵,無所羈握。
黃粱在《管管世紀詩選》的序言中,分析他的古怪來自“八卸”②,卸的本義為“去掉”“拿下”,卸的衍義為“解除”。黃粱用《大卸管管四十年》做標題,其中謂語結構的卸字應轉義為“分解”才能成立。所以八大卸即八大分解,分別指向:卸超現(xiàn)實、卸意象、卸形象思維、卸語法、卸節(jié)奏、卸章法、卸主體關注、卸自己。卸的結果,管管成為離亂語法、搗毀節(jié)奏、輕慢布局、松綁主旨、放任自己,我行我素,目空無人的大頑童。他完全摘除人生的假面與文本的一本正經(jīng),在眾多漫不經(jīng)心的即興彈奏中,反倒因思維的信馬由韁或胡作非為,時發(fā)奇思異想,隨便一個標題便叫人信服:
《燙一首詩送嘴,而且趁熱》
隨便一行:
亂跑的蜜蜂是春天的鼻子
如神來之筆,叫人驚嘆有多少這樣的金句。再看《去夏》首行:
吾在多惱河。拾到一根患腸胃病的稻草繩子
信手拈來,貼切得體,且具形象隱喻。稍弱點的銀句銅句也不少:
你的腳答應一定陪鞋子回家才不會失眠
——《俺不說》
如果吾在你身上刻上高山仰止你會不會痛
——《黃山》
管管就是以他特殊光譜的管式手電筒,取代常規(guī)對象,從事詩歌通道的“打洞”作業(yè),一如他在詩中所說“沒有月亮的時候/我會拿著手電筒不停地給黑暗打洞(《手電筒》)”。在思維日益被庸常化的生活面前,只有童心未泯的少數(shù)詩人,才能力排流行色,或高雅或通俗地操持著。即便像中國苦難史這樣的大題材,他也能放手一博,讓一首十行小詩來承載,沒有超級膽識與四兩撥千斤的聰敏,是斷斷行不通的:
到光緒那年那首詩還剩下了九行/崇禎在煤山上吊時把那首詩勒死了最后一行/努爾哈赤又開始從頭另寫那首詩/光緒年間才寫了九行!/義和拳作亂一拳打去了一行!/鴉片戰(zhàn)爭毒死了一行!/慈喜大薨又駕崩了一行!/李蓮英閹去了一大行!/宣統(tǒng)元年又被廢去了一行!/一九一一年在武昌革命革出了三行/袁世凱兵變去了一行!/張作霖給炸去了一行!/吳佩孚戰(zhàn)去了一行!/張宗昌斃去了一行!/馮玉祥詐去了一行!/×××又搶去了一行/×××又刀去了一行/又殺去了一行/再剁去了一行/又燒去了一行/再炮去了一行/這首詩已經(jīng)被殺/的詩不成其為他媽的/詩了!/屌!中國這首詩呀!
——《一首那么難寫的詩》
通過19個動詞:勒死、另寫、打去、毒死、駕崩、閹去、廢去、革出、兵變去、炸去、戰(zhàn)去、斃去、詐去、刀去、殺去、剁去、燒去、炮去、被殺,把近現(xiàn)代史的爆亂、宮政、割據(jù)、內戰(zhàn)做了“一對一”的極為簡明扼要的概括,在在是言簡意賅,意味無窮。而《陽明山冬雨即事》,則返回本然的童真思維,帶有幾許頑童的惡俗調侃,頓生奇趣:
說這兒雨是一種冷酒
樹,并不反對,
所以,有幾顆樹便喝紅了臉
有些越喝臉越青
不管臉青臉紅
卻都愛面壁小解
因此造出條條溪流
或者小小的瀑布
卻斷非面壁解經(jīng)參禪之事
說它是雨嘛,卻有酒味
說它是酒嘛,卻有尿味
說它是瀑布,卻又是站著的河了
越喝越冷,此乃為酒興
竟喝得每根骨頭都站到皮膚上來
冷的不剩一點肉的溫柔了
他娘的
在化石與未化石之間
在成枝與將成枝之間
那絕非衣冠可以解說的
喝了就尿,尿了就喝
就是這么一回事
樹如此
鳥如此
獅子如此
魚如此
新娘如此
星如此
人哪
也不過如此
因為周莊如此
蝴蝶也他娘的如此
在管管不少作品中,你會發(fā)現(xiàn)揶揄與譏諷、正經(jīng)與佯裝,犬牙般交錯在一起,既關涉人間疾苦、生存艱辛,也溢出對生活的濃濃情趣。當他的詩想與思路完全翻開,他的生性(包括缺乏正規(guī)“教養(yǎng)”——比較同儕,多出了幾打粗話),帶著天資稟賦:裝瘋與賣傻、搞笑與偷樂、天真與頑劣,一俟瘋長為高度的野生性,便發(fā)酵、加劇為難得的奇思奇趣。
二、荒誕的饕餮,“吃”的殘酷
奇思奇趣發(fā)生在管管的動詞詞匯表里,頻次最高的是一個“吃”字。是饑餓時期留下來的嚴重后遺癥?是欲望時代帶來摁不住的饕餮?是大快朵頤的美食家胃口?抑或這個經(jīng)典的口部運動,隱含太多的表現(xiàn)樣式(喝、呷、吸、啃、咬、嚼、咽、嗑、嘗、噉、啖、品、呷、吞、噬),容易展開大規(guī)模的飲食文化,繼而去叩問人生萬象?
先看《蟬聲這道菜》:
妻卻把蟬聲放進洗菜盆里洗洗
用塑膠袋裝起來放進冰窖了
妻說等山上下雪時
再拿出來炒著吃
如果能剩下
再分一點給愛斯基摩人
權且把蟬聲當作炒菜,平添了生活的一種樂趣,委實沒有什么微言大義,但作為生活日常第一需求,人之常情,就分外詩意盎然。《雞鳴》也是,把白天和夜晚的黑白轉換,當作相吞互吃的饕餮,基本是在文本范圍內做做游戲罷:那只雄雞把一匹一匹夜捉來很饕餮的吃著/因之白晝才從吾太太的夜里逃出來!!/因之就飽得打起嗝來。而《星期日的早晨》則針對宗教儀式,摻入反諷式戲弄:
全鎮(zhèn)上唯有禮拜堂在吃早點
在收容滿街上看起來很美的垃圾
主啊,假如你昨夜趕到
《井》,儼然加入形象化的綱常倫理成分,把對象夸大到極致(吾成灰)的程度卻合情合理:
不然就把吾燒成灰
撒到你家門前的井里
讓你天天喝著井水里的吾
喝著吾的灰
而《讀燈的人》,則開始揭示惡劣的人際關系(吞食與謀殺):
遠遠望見你燈下緩緩的步履
你可知道燈在吞食著第二個你
一些墻,一些在謀殺你的眼睛
還是到我這里來吧
到《大英博物館告訴吾》,就大不相同了,轉移為詩人對西方美學的正餐、晚點或下午茶的評頭品足:
巴黎鐵塔這根
他說那是一根吊在天空的大便
只有對甜美已經(jīng)吃膩了的法國人
才會去吃這種丑陋之美
同時也不忘對東方文明、浩大的文化工程進行質疑:
七萬九千三十六塊版,不知殺了幾千棵無疤無節(jié)的梨樹?
版重四百噸,四百噸梨子要吃多少人
——《說一部“秋冬收脂后無疤無節(jié)上等梨木乾隆版木刻大藏經(jīng)”的閑話》
驟然加重分量是《老鼠表弟》,完全是在文明偽裝的幌子下,對戰(zhàn)爭、殘忍、人道喪失的控訴:
在廣告牌下
靶場上子彈們正在用著早餐?!卜雌c著吃大菜的好年月〕
且罵著菜單。且議論著價錢
戰(zhàn)車在嚼嚼草。嚼嚼野薔薇
炮在啜飲星。啜飲蝙蝠
刺刀在割麥子。收割野菊
《饕餮王子》有過之而無不及,在超現(xiàn)實主義的指引下:
吾們切著吃冰彩虹/把它貼在胃壁上? 請蛔蟲看畫展/把吃剩的放在胭脂盒里/ 粉刷那些臉/再斬一塊太陽剮一塊夜/ 吃黑太陽/ 讓他在肚子里防空/ 私婚/ 生一群小小黑太陽生一群小豬/ 再把月和海剁一剁/ 吃咸月亮請蛔蟲們墊著咸月光做愛/ 吹口哨/ 看肉之洗禮/ 把野獸和人削下來/ 咀嚼咀嚼/妻說/ 應該送一塊給圣人嘗嘗……于是/ 吾們把憤怒憂郁微笑連結起來/ 吃光/ 吾們就雙雙睡去……
精神與物質處于大饑餓大貧困線下,人們什么都吃,不是一般的吃,而是貪婪的吃,暴殄天物的吃,吃得痛快破壞得痛快揮霍得痛快發(fā)泄得痛快,甚至把所有的憤怒歡樂憂傷全部吃光,這是一種以反彈式的荒誕食譜,抵抗存在的壓迫,宣泄對存在不滿的挑戰(zhàn)。③連最親密的月亮也參與演示欲壑難添、無盡循環(huán)的過程:“月亮是一只自己吃著自己的無鼻無眼無嘴雌雄獸/吃光了又吐出來,吐出來又吃進去/雌吃著雄,吃瘦了又吐出來/雄吃著雌,吐出來又吃進去”(《月亮吃月亮》)。詩人代替月亮,張羅他者筵席,其實是借機指向人肉飲宴,依托《蚊子》,很快達到高潮:
吾把蚊子的櫻桃小口,給擦上口/讓伊先去親妻子幾口,妻的肉溫柔/再讓伊去親女兒幾口,女兒的肉嫩如春韭/再讓伊去親兒子幾口,兒子像小牛肉/給每個人留下幾朵紅紅的吻痕/當作一點兒心心相??!/至于吾的肉,是老肉,隨便吃吧/這樣蚊子的肚子里就有了吾們家四個人的肉/這比管夫人調合的泥娃娃更親熱/于是,吾把這只蚊子請進冰箱避暑/當青蛙把月亮吵到天中央那天晚上/吾們就把那只蚊子從冰箱里端出來/加上一點醋或者醬油什么的/一家人吃著蚊子喝酒/你們該知道吧,那時候/吾吃著妻的肉,妻吃著兒子的肉,兒子吃著姊姊的肉,姊姊吃著老爸的肉/吾們一家人互相吃著/每一個人的溫柔/每一個人的溫柔/真是他媽的溫柔!
管管在荒誕吃法上大做文章,從“吃他”晉升為“互吃”,“先是吾們吃它們,然后是它們吃吾們,最后是吾們一家人互相吃著”。此詩明白曉暢,通俗易懂,像個卡通片。在這樣荒誕邏輯的進展里,已然流露出詩人一個并不荒誕的理性:即使在如此美妙富于溫情的家庭中,實際上存在著某種互噬的殘酷關系,血緣最密切的家庭尚且如此,遑論社會、階層、集團與種族乎。④
至此,人們很容易聯(lián)想魯迅的吃人之說。魯迅第一個短篇小說,通過被害者“狂人”的自述,揭示封建禮教“吃人”本質。第四節(jié)的最后三句寫道:“吃人的是我哥哥!我是吃人的人的兄弟!我自己被人吃了,可仍然是吃人的人的兄弟!”結尾是:“沒有吃過人的孩子,或者還有?救救孩子……”魯迅通過“人血饅頭”“人肉的筵席”,痛砭“人吃人”的畸形社會。
順延魯迅的衣缽,管管“吃人”的重頭戲,是集結自己所有的兵馬,從政治、文化、歷史、社會到日常,演繹一場場制度、等級的壓榨活報劇。另外,他也通過吃的口福,引申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頂禮膜拜,最具體生動的表現(xiàn),是他浸淫于水墨畫忘乎所以(為此專門出版《茶禪詩畫》),下面的《墨荷》,極盡自己吃凈傳統(tǒng)文化食糧的可掬之態(tài):
夜拿著一支毛筆,從黃昏開始,就在畫一張潑墨荷花
當這張墨荷畫好時
吾便坐在一張大墨荷葉上
與夜對酌
吃著獵戶給打來的
巨蟹雙魚金牛白羊
還有
一碟一碟的蟲聲
一碗一碗的蛙鳴
一直喝到吾坐的那幅墨荷
落滿了露珠
吾便伸手折下那一朵
萎落在西天的
褪了色的
只剩下一個瓣的荷
一口吞下
怪的妻說吾的嘴
近墨則黑
誰像管管這樣大吃大喝?一方面指摘外部社會貪婪無度,無所不用其極,一方面吮吸玉液甘露般的國粹,甚或連最后的一點荷瓣都不放過,好一個轉世的美食大咖——“太和公”。
三、諧謔的嬉戲
這一切,都離不開老頑童一個“玩”字,玩就是游戲。白靈說管管“逗樂萬事萬物”是一種玩的幽默,它是“通過世人看得見的笑和他們看不見也不明白的淚來直觀生活”(別林斯基),是交融滑稽的喜悅和深刻的悲哀于一起的,是意有所指地揭露不合理的事物和現(xiàn)象,是自嘲地將自身的缺點率真而風趣地“示眾”,然后愉悅輕松地“與之訣別”的方式。⑤
竊再細察一下,管管的幽默是諧謔與嬉戲的混合體。諧謔是詼諧逗趣,調侃中帶有戲弄的意味。諧謔元素在詩中不可多得,屬于稀有金屬,方顯珍貴。紀弦是臺灣現(xiàn)代司庫中,第一個試裝叮當作響的諧謔銀元,出手大方,管管繼承大把遺產(chǎn),還青出于藍而勝于藍。如果單純停留在打趣、玩笑,插科打諢,詩作容易流于平面庸俗,像熱騰騰的湯面,下點調料,改善改善口味而已。可諧謔不是普通的醬醋香油花生醬,而是嗆人的芥末、割喉的米椒。
輕型諧謔,不能不提到《邋遢自述》,22行履歷表,委實邋遢。開頭是:小班一年中班一年大班一年/國中三年高中三年大學四年碩士二年博士二年。按部就班,平淡如水,但因學歷完整,叫人好生羨情。不料輕輕一抖:“還好,俺統(tǒng)統(tǒng)都沒念完”,在輕慢、蔑視的口氣中,完成對現(xiàn)行教育體制的不屑。接下來,用七種變化的數(shù)字彈奏自己的生活史:五次戀愛,二個情人,一個妻子,三個兒女,幾個仇人,二三知已,數(shù)家親戚。四字詞一頓的詼諧曲,一副無所謂的面孔,附加一副無賴派頭。再接下來,繼續(xù)采用先抑后揚的手法:當兵幾年,吃糧幾年,就是沒有作戰(zhàn)。最后在上半闋,把自己的脾性定格下來:不打牌,不下棋,幾本破書躺在枕頭邊裝糊涂/幾場虛驚,幾場變故,小病數(shù)場挨過去。/坐在夕陽里抱著膝蓋費思量。下半闋進入自我調侃與解嘲:這是六十年的歲月么/就換來這一本爛賬??沼袎ι系膾靹Γ煌盹L吹的晃蕩,像吾手里這杯沖過五六次以上的茶一樣。愿景、抱負、理想、向往,在歲月的磨蝕下,倒像多遍褪味的茶水:“俺倒想再沏一杯嘗嘗。管他荒唐不荒唐。甚至輝煌。”喝斷聲中,有幾分無奈的豁達,在自我訕笑又自我肯定的自畫像中完成管管,真是文如其人。
《俺就是這個臭樣子》與《邋遢自述》簡直就是姊妹篇,半是自戀半是癲狂不乏粗野,集中袒露率直、本真的一面:管你個屁事/俺喜歡鄭板橋、金圣嘆、蘇軾/還有他娘的超現(xiàn)實/俺喜歡鬼/俺喜歡怪/俺喜歡那些稀奇古怪的東西/俺就是這個鬼樣子/管你個屁事/能愛就愛總不是壞事/俺愛罵人/經(jīng)常說他媽的/當然你也可以罵他奶奶的/俺就是俺/俺就是這個熊樣子/管你個屁事。撒野粗話,甚至把它充當詩的要件顯耀。這種臭樣子的童言無忌,是否可以回歸為某種藝術的原始本性,或溯源到最初本真?馬斯洛曾分析過:幾乎任何一個孩童都能在沒有事先計劃的情況下,即興創(chuàng)作一支歌、一首詩、一個舞蹈、一幅畫或一個劇本、一個游戲。⑥他例舉的無師自通的自發(fā)性,正是創(chuàng)造性萌芽,而無師自通的自發(fā)性,最能在無功利的游戲中得到滿足。管管曾說:“我對寫作看成一種游戲,是兒童們認真的自愿的沒有另外目的的那種游戲。這是純然天真爛漫對世界充滿好奇、一切都跟自己一樣充滿生命力、把什么都要放在嘴巴里嘗的嬰孩的觀點,是自己與世界萬物無分別生活與游戲也無分別、自己即一切的那種‘萬物即心的最純粹的、初生之犢似的眼光”。⑦
按照阿多諾的觀點,游戲不是動物性的倒退,而是還童的現(xiàn)象,游戲不僅表現(xiàn)對工具理性的擯棄,而且代表一種隱而不露的回歸。游戲的主要功能是使人卸下道德面具,放逐所謂終極意義,在民主公平原則下,抵達無功利的怡悅境界。管管童心未泯,元氣滿盈,淘氣、搗蛋、壞笑、惡作劇、賭氣、撒野、捉弄、抓狂。這些質素一旦被悟性觸發(fā),朝向良性方向發(fā)展,往往沉淀為藝術的潛質。童心與游戲交織在一起,現(xiàn)實就在任性的世界里聽命、變樣:
《黛芬坡小鎮(zhèn)記》寫道:
出店來,紅日西斜,江山如畫圖
玉米田依舊是玉米田
阿美利堅是否依舊是阿美利堅?
還是撒泡尿,上路去吧
《絕句4》,也像“橫木塞進灶”那樣蠻不講理,卻又那樣通情達理:
蹲在馬桶上
痛快的拉出來那就是真理
如果便秘
那就是理論讀的太多了
這像某些立法同志以及某些教授
《抽水馬桶》,在突發(fā)的“好動癥”中,盡情盡性地手舞足蹈,無視任何人臉色:
抽水馬桶是消渴癥患者張著大嘴
一次就會喝很多水
它是一只沙漠中的駱駝
你相不相信
它是張著大嘴要咬你的鱷魚
而像《下放的海》,筆者一眼就認定,它是管管短詩的最杰作,構思、想象、感覺超乎一流完美,充分證明管管收放自如的高明功底:
他剪下一塊藍色的海
想把他放在戈壁灘
敦煌說:
“不行哪!駱駝會生氣”
及至《搬家》:“把眼睛拆下來裝進罐子里把頭發(fā)編起來做繩子/把牙齒掀下來一本本疊好/把肋骨腸子便壺等等/都統(tǒng)統(tǒng)裝箱或者壓扁/再用繩子五花大綁起來/好!準備上車,押赴刑場”作者經(jīng)年飄泊,四海為家,一生大搬家有三次,每次搬家都苦不堪言,故嬉戲式地虛擬出:把眼睛、頭發(fā)、牙齒、肋骨、腸子卸下來裝箱,等于五花大綁,押赴刑場,一副壯懷激烈的視死如歸。搬家搬成了處以極刑的怪胎,不能不是游戲心理使然。
最叫絕是《太陽》:一睜眼太陽那小子把個皮球朝著我們家窗臺就踢過來?!夷镒蛹泵θダ蟠昂?,總算把足球給四四方方的擠扁在墻上。我娘子用她那只小手拼命往墻上壓就像貼年畫?!罢鏆馑览夏?,快捉快捉,連個球尾巴都沒有捉到。”我可親眼看到我娘子提著球尾巴凌窗去了。(落花猶似墜樓人嗎)是自殺他殺反正不是情殺。青天大老爺這件案子太陽是幫兇。不干卿事。奇峰接踵,結尾直干云霄,叫人忍俊不止:我娘子竟懷了孕,竟臨了盆。詩人在假定性世界,睡眼惺忪,無視倫理規(guī)范,放縱自己的娘子參與了自己制作的游戲,且進行褻瀆式的嬉弄:懷孕、分娩——不惜拿家人開刀,滿足自己一時書寫之絕爽。
這就典型的管管式諧謔嬉戲,完全出自兒童的心理與視角,融入創(chuàng)傷性經(jīng)驗后,有時還喜歡動用禪思的棒喝:
“你是一匹野馬嗎”
“不,吾是一匹踏雪尋梅的驢”
——《野馬》
吾把春夏秋都收拾在火盆裡燒了。燒一張。吾哭一聲??抟宦?。吾燒一張。這病。爆竹會對你說話的。吾要騎著驢去挨家挨戶報喪了。
“暗香浮動月黃昏”
——《過客》
春天像秦瓊宋江成吉思汗楚霸王
秦瓊宋江林黛玉秦始皇像
“花非花
霧非霧”
——《春天像你你像煙煙像吾吾像春天》
更多時候還是搬出隱喻、諧謔式的隱喻:
有人去叫缸看看什么也不說/有人說缸里裝滿東西/有人說什么也沒裝進缸/有人說裝了一整缸的月亮/一天有個家伙走來/打破了這口缸/也是一個屁也不放/不過/這口破缸/卻開始了/歌唱。
——《缸》
把個不起眼的缸當作歷史的承載物,裝滿浩瀚的唐宋元明清,因而也成為繁華與敗落的歷史包袱。有人說缸里有太多糟粕,有人說缸里裝滿了月亮。終于來了個造反家伙將缸打破,龜裂或缺口的破缸,反而在變更中煥發(fā)生機,改寫歷史,重新歌唱。
當然,在嬉皮笑臉的游戲中,嚴肅的面孔委實不可或缺,它往往促成寓言式的思想高度。像《鳥籠》:撿到一只鳥籠/把鳥籠放進客廳/我把鳥籠打開/看清籠里沒有鳥/我再把鳥籠關緊/我看到我關進了鳥籠/那么我應該是只鳥了/不必驚慌/地球也是一只鳥住在鳥籠/誰不是一只鳥呢/誰又不是一只鳥籠呢。比較非馬的同題詩《鳥籠》系列(《鳥籠》《再看鳥籠》《鳥籠和天空》),管管一改醉態(tài),嚴謹進入三段論:第一段逆向,第二段順同,第三段合題,達成大入大出的境界。同是虛幻情景,管管采用的是:無(鳥)——有(我)——有(籠)的“晉升”路線,主旨全然對準異化,始終鎖定自由。
管管在超現(xiàn)實的嬉戲中,玩出眾多突接、逆襲、后設、急轉彎,斷崖式鑲嵌,甚或文不對題,顧左右而言他,都指示了詩歌中別樣的稀貴元素,與傳統(tǒng)的雅正、清音、言志載道,格格不入。其實諧謔的嬉戲并不是什么壞東西。諧謔是幽默的一種,嬉戲是游戲的一種,它們聯(lián)合進駐詩歌,大大提升自由、想象、出格的幾率。管管就像騎著阿里波特的掃帚,扇動幻象的斗篷,在超現(xiàn)實的漫空場域,丈量人性的寬度與深度。
曾琮秀在《臺灣當代游戲詩論》的結語中寫道:游戲的入場卷,擅長把意義扮裝成一個謎,用隱蔽的語言遷回的文辭進行遮蔽。這樣的尋寶游戲,讀者只負責尋找躲藏于謎中之底,其樂趣就醞釀于“尋找”“躲藏”的過程之中;由扮裝進而變裝,展現(xiàn)自我游戲的本能,在詩的松散離題、漂浮的意指、意義與意義間的隙縫中產(chǎn)生愉悅的對象;透過互文性、戲仿、拼貼改造的游戲,會激發(fā)出更多意想不到的火花。在嬉游的年代,任何意義都會限制游戲的自由,可以被看見、被聽到、被讀之的事事物物都可以是游戲。作為游戲的血親,皆遺傳著游戲與生俱來的自由、無目的的合目的性的血緣。盡管現(xiàn)代詩中的游戲性與正經(jīng)八百的道德勸說或抒發(fā)悲情的詩語言相對,但不意味著游戲中沒有嚴肅的意義。相反的,他們的形象或內容是可笑的,卻不是那種僅供娛樂的肥皂劇,因為在笑的背后,往往隱藏著理不能承受之重。⑧管管60年的寫作,為當代游戲詩論與實踐,提供了一份全面的腳注。
四、散文美的“底線”
管管的多數(shù)作品,行走在散文詩與詩的結合部上,一旦散文詩與詩巧妙合軌,很難不擦出驚艷的火花。但因其天性放浪,不羈粗鄙,在散文詩的步幅中,不時也會摻入散文化的壞腳法。故而,沈奇批評道:管管的詩歌語感原氣足、流量大,沛然而發(fā)、生氣勃勃以至橫溢漫流,屬于一種激流飛瀑式的流體語勢,本就易于散漫游離。對此,管管少有警惕而大多率性而為,缺乏必要的克制,亦即二度創(chuàng)作與加深,致使散文化傾向較嚴重。其實就管管的悟性而言,只要稍有用心稍加注意,便見奇效。⑨
筆者認同沈奇的意見,管管作品總會出現(xiàn)一些瑕瑜互掩的現(xiàn)象,多數(shù)詩評人出于對老前輩的尊敬而避諱或輕描淡寫。像前面大家推崇的代表作《一首那么難寫的詩》,結尾四句,感覺還是過于直露,完全可以宕開一筆,效果會更好。再像《青蛙案件物語》,案件本身提出一個很妙的問題:為何高高的五樓,會冒出個青蛙?可惜作者沒有采用福爾摩斯的偵探路線,而是順隨常人慣常思維,白白糟蹋了12行:
到底這只青蛙
是怎樣
爬上來的呢?
難道青鞋會飛?
這么說人也該
會飛了?
是誰送來的一只青蛙?
不會
是
人吧?
也許吾們家是真的
還躲著
青蛙?
這樣的結尾實在不敢恭維,散文化的拖沓啰嗦,代替問題的解答。想想,只要拐個彎,不是可以柳暗花明嗎?干嘛老揪住青蛙?
再像《寒山寺之鐘聲》:
蘇州有個寒山寺,唐朝詩人寫了一首楓橋夜泊的詩
他寫道:“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我不明白,這個鐘聲哪里都不好到,偏偏夜半鐘聲到客
船是什么意思?寺里的出家人也說不出是什么意思,
很多人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昨夜我終于夢到那個鐘聲
我終于知道那個鐘聲是什么意思!
我不告訴你那個鐘聲是什么意思!
通篇依然迷失了整整七行,詩的意涵等于放空,等于什么都沒有說。明顯的敗筆,早早就該剔除。
固然我們的詩壇“濟公”,擅長生命的直觀,直感所迸現(xiàn)的靈光,寫下生命與世界真誠的神思偶遇,真乃性情中人,真氣不散,童心未泯。⑩可由于大大咧咧,不拘小節(jié),有時失之內斂,多少留下了提煉(立意、語言)不夠的缺憾。
①⑩ 廖堅均:《管管詩之“春天”意象探析》,《臺灣詩學學刊》2016年(總28期)。
② 黃粱:《大膽潑辣奇怪——大卸管管四十年》,參見序言,臺北:爾雅出版社2010年版,第4-18頁。
③④ 陳仲義:《乖謬怪異的活報劇》,《從投射到拼貼——臺灣詩歌藝術60種》,漓江文藝出版社1997年版,第92頁,第93頁。
⑤ 白靈:《永遠的管管》,(臺)《自由時報》2006年6月26日。
⑥ [美]弗蘭克·戈布爾:《第三思潮:馬斯洛心理學》,呂明、陳紅雯譯,上海譯文出版社2006年版,第23頁。
⑦ 白靈:《不際之際——管管詩中的生命熱力和時空意涵》,《現(xiàn)代詩壇孫行者——管管作品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蕭蕭、方明主編,臺北: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版,第211頁。
⑧ 曾琮秀:《臺灣當代游戲詩論》,臺北:爾雅出版社2009年版,第232-234頁。
⑨ 沈奇:《管管之風或老頑童與自在者說:管管詩歌藝術散論》,蕭蕭,方明主編:《現(xiàn)代詩壇的孫行者:管管作品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萬卷樓圖書公司2009年版,第40頁。
(特約編輯:江濤)
Guan Guan (Kuang Yun-loong): A Funny Chai Kung of Poetry
Chen Zhongyi
Abstract: As a ‘manager of things natural, Guan Guan is full of strange thoughts of a playful child, creating rare fun in the crazy growth of shammed madness, told jokes and serious pretensions, on top of stuffing the vocabulary of verbs with the cruelties of absurd gluttonous eating in an effort to reveal the greediness of the society and human relationships.In a mixed style of humour and playfulness, he gives vent to his glamour of a contemporary Chai Kung of poetry. And because of his lack of attention to detail, there are regrets that conception and language of his poetry is not very refined.
Keywords: Guan Guan, Taiwan poetry, funny and witty thoughts, humour, playfuln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