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燕,葉斌,蔡荷飛,朱振華
[臺州市中心醫(yī)院(臺州學院附屬醫(yī)院)兒內科,浙江臺州 318000]
支氣管哮喘是一種可危及患者生命的呼吸系統(tǒng)疾病,在兒內科十分常見,其本質是一種呼吸道變態(tài)反應性炎癥,是各種炎癥因子及T 淋巴細胞、肥大細胞、嗜酸粒細胞等免疫細胞相互作用的結果[1]。肺炎支原體感染是兒童肺炎的常見病因之一,可造成多器官功能障礙、多系統(tǒng)損傷,甚至機體免疫應答功能紊亂等嚴重后果[2]。支氣管哮喘患兒同時遭受肺炎支原體感染時,會出現咳嗽、喘息加重的臨床癥狀,且由于炎癥、免疫功能等因素,預后往往更加嚴重,所以早期對因治療顯得尤為重要[3]。由于患兒病史陳述不清、臨床表現與合并普通肺炎相似,支氣管哮喘合并肺炎支原體感染在兒內科診斷率不高,這種情況也限制了該疾病的臨床療效[4]。隨著病理生理學和分子生物學的發(fā)展,對該疾病發(fā)病機制的研究進一步深入,發(fā)現由于免疫系統(tǒng)的相互作用,早期患兒體內免疫指標便會出現異常[5-7]。本研究探討支氣管哮喘患兒合并肺炎支原體感染后血清半胱氨酰白三烯(cysteinyl leukotrienes, CysLTs)、白細胞介素-13 (Interleukin-13, IL-13)、 免疫球蛋白 E(immunoglobulin E, IgE)水平的變化及其臨床診斷學意義,旨在為臨床早期診斷和治療提供理論依據,取得了良好效果,現報道如下。
回顧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1月臺州市中心醫(yī)院兒內科收治的支氣管哮喘患兒的臨床資料。從中選取符合納入和排除標準的136 例患兒作為研究對象。依據《中國兒童肺炎支原體感染實驗室診斷規(guī)范和臨床實踐專家共識(2019年)》[8]診斷標準,判斷是否合并肺炎支原體感染,將136 例患兒分為感染組(36 例)與非感染組(100 例)。隨機抽取同期本院3~7 歲健康體檢兒童35 例作為對照組。本研究經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并備案,研究對象的監(jiān)護人經溝通均同意納入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1 納入標準①依據《兒童支氣管哮喘診斷與防治指南(2016年版)》[9]診斷標準確診為支氣管哮喘,并住院治療;②年齡3~7歲,具有較好的依從性。
1.2.2 排除標準①由于患兒免疫能力差、病情危重等原因而無法納入研究者;②患兒已接受免疫抑制劑治療。
感染組和非感染組患兒采血前禁食>8 h,次日清晨采集靜脈血4 mL;對照組兒童體檢時空腹采靜脈血4 mL。室溫靜置2 h 待其凝固析出血清,5 000 r/min 離心5 min,置入-80℃冰箱冷凍保存。試劑盒均購自美國Sigma 公司。采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檢測血清CysLTs、IL-13、IgE 水平。
數據分析采用SPSS 26.0 統(tǒng)計軟件。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比較用方差分析,兩兩比較用LSD-t檢驗;相關性分析用Pearson 法;影響因素的分析用逐步多因素Logistic 回歸模型。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性別構成、年齡、病程和初治復治比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基線資料比較
3組血清CysLTs、IL-13、IgE水平比較,經方差分析,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進一步兩兩比較結果:感染組血清CysLTs、IL-13、IgE 水平高于非感染組和對照組(P<0.05),非感染組CysLTs、IL-13、IgE水平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3組血清CysLTs、IL-13及IgE水平比較 (ng/L,±s)
表2 3組血清CysLTs、IL-13及IgE水平比較 (ng/L,±s)
注:①與對照組比較,P <0.05;②與非感染組比較,P <0.05。
組別對照組感染組非感染組F 值P 值IgE 2.53±0.45 5.35±0.19①②3.35±0.32①94.734 0.000 n 35 36 100 CysLTs 1 555.82±113.17 2 105.43±115.14①②1 845.68±114.22①43.364 0.000 IL-13 5.82±1.17 13.43±1.14①②7.68±1.22①64.765 0.000
以是否合并肺炎支原體感染作為因變量(1=合并,0=未合并),CysLTs、IL-13、IgE為自變量,采用逐步多因素Logistic 回歸分析,引入水準為0.05,剔除水準為0.10,結果顯示:CysLTs[=1.012(95%CI:1.008,1.025)]、IL-13 [=2.301(95% CI:1.563,3.405)]、IgE[=3.921(95%CI:1.873,8.614)]是支氣管哮喘患兒合并肺炎支原體感染的危險因素(P<0.05)。見表3。
表3 支氣管哮喘患兒合并肺炎支原體感染危險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參數
Pearson 相關性分析結果顯示,CysLTs 與IL-13呈正相關(r=0.979,P=0.000),CysLTs 與IgE 呈正相關(r=0.992,P=0.012),IL-13 與CD25 呈正相關(r=0.931,P=0.000)。
小兒呼吸系統(tǒng)發(fā)育不成熟,支氣管哮喘發(fā)作癥狀往往不典型,其發(fā)作的常見危險因素包括藥物及化學物質,甚至運動和冷空氣等,是兒內科常見的呼吸系統(tǒng)疾病[10-12]。肺炎支原體感染在兒童中亦不少見,該病在未合并其他疾病時往往預后較好,而在合并支氣管哮喘時,若不能及時診斷,往往延誤治療,影響預后[13-15]。國內外相關研究表明,支氣管哮喘患兒合并肺炎支原體感染導致炎癥因子變化的可能機制為CysLTs 具有較強的收縮支氣管的作用,同時在血管收縮、支氣管纖毛運動和嗜酸性粒細胞誘導的免疫炎癥等病理生理過程中也發(fā)揮重要作用,是哮喘發(fā)生、發(fā)展的主要調控因子之一。IL-13 也是機體合成釋放的一種免疫因子,由T 細胞合成并釋放,誘導CD23 表達,參與調節(jié)生殖細胞mRNA 的合成、漿細胞IgG 與IgE 合成及相互轉化,影響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功能,是CysLTs 下游細胞因子之一。CysLTs 參與肺炎支原體感染后的病理生理過程,IL-13 作為其下游的細胞因子參與肺炎支原體感染的炎癥反應,并介導B 細胞釋放IgE,這也是肺炎支原體感染致小兒支氣管哮喘嚴重發(fā)作的機制之一。這些因子在支氣管哮喘患兒合并肺炎支原體感染時均升高[16-18]。
國內外相關研究表明,支氣管哮喘和肺炎支原體感染均可引起一系列免疫反應,診斷明確時,往往采取免疫抑制等對因治療,可有效控制病情,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19-20]。但在兒內科,由于癥狀不典型、病史陳述不清且缺乏快速有效的實驗室檢測指標等,早期確診率不高。本研究根據相關研究報道,選取CysLTs、IL-13、IgE 3 個指標,探究體內表達水平及與該疾病的關系。本研究中,感染組血清CysLTs、IL-13 及IgE 水平高于非感染組和對照組。感染組血清CysLTs 與IL-13、IgE呈正相關,IL-13 與IgE 呈正相關。逐步多因素Logistic 回歸分析結果表明,支氣管哮喘患兒血清CysLTs、IL-13、IgE是支氣管哮喘患兒合并肺炎支原體感染的危險因素,因此其有望成為診斷該疾病新的臨床指標。
本研究仍有待完善,包括:①本研究為實驗性研究,僅對學齡前3~7 歲兒童進行采樣和檢測,可能因為樣本量不大造成結果偏倚;②本研究采樣時間點僅有1 個,未將病程較長或已治療過一段時間的患兒納入研究。這些問題都有待于后續(xù)改進研究設計,進行多時間點、多年齡段的大樣本量研究。
綜上所述,支氣管哮喘患兒血清CysLTs、IL-13、IgE 水平與是否合并肺炎支原體感染密切相關。疾病早期上述指標異常升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示支氣管哮喘患兒可能合并肺炎支原體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