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zhí)煊?/p>
(福建省順昌縣林業(yè)科學技術中心,福建 順昌 353200)
無患子(SapindusmukorossiGaertn.)為無患子科無患子屬落葉喬木,又名木患子或菩提子,在我國分布于淮河以南廣大地區(qū),果皮和果肉含大量皂苷成分,可代肥皂用,其根、莖及果、皮、種仁均可入藥,集生物能源、醫(yī)藥、洗滌、生態(tài)等多用途于一身[1-3]。近年來,隨著社會對無患子產(chǎn)業(yè)的多樣化需求,制約其發(fā)展的重要瓶頸之一是良種快速繁育。當前,無患子育苗多以實生苗繁殖為主,周期長且苗木分化和種內變異明顯[4-5]。而嫁接繁殖在保持母本優(yōu)良性狀的基礎上,還可實現(xiàn)果用無患子的早期豐產(chǎn)。因此,通過建立無患子優(yōu)良無性系采穗圃,優(yōu)化完善嫁接擴繁技術體系,推動無患子育苗方式從培育實生苗為主向嫁接繁殖良種苗轉變,可為無患子原料林基地建設提供良種保障[6-7]。但砧木苗齡、穗條直徑、穗條留芽個數(shù)及穗條沙藏方式等對無患子嫁接成活率的影響等研究未見相關報道。為此本研究開展4因素3水平無患子嫁接繁殖正交試驗,以期為進一步完善和優(yōu)化無患子嫁接繁殖技術體系提供科學依據(jù),有助于果用無患子苗木規(guī)模化培育,促進相關產(chǎn)業(yè)的發(fā)展。
試驗地設在福建省順昌縣洋口鎮(zhèn)石溪村林業(yè)航天育種基地的苗圃地,東經(jīng)117°84′、北緯26°78′,海拔180 m,土壤為山地農田壤土。
嫁接的砧木為當?shù)胤N源種子培育的1~3年生的無患子實生苗,接穗為2018年2月3—8日采自無患子優(yōu)良無性系采穗圃生長健壯母樹的1年生結果枝。
以砧木苗齡(a)、穗條直徑(cm)、穗條留芽個數(shù)、穗條沙藏方式為試驗因素,每個因素3個水平,開展無患子嫁接繁殖的正交試驗(表1),每個組合的試驗小區(qū)嫁接30株,3次重復。
表1 無患子嫁接繁殖正交試驗設計水平表
根據(jù)試驗設計,穗條采后按直徑大小(0.5、0.8、1 cm )歸類,每20個綁扎成1捆;再將穗條分別進行豎直倒置沙藏、平置沙藏及豎直向上沙藏3種方式進行儲藏備用;嫁接時分別采用留芽1、2、3個的方式進行制穗。于3月15日—4月1日采用切接法進行嫁接繁殖試驗。
嫁接后采用透光的薄膜搭建小拱棚遮蓋插床,但小拱棚復膜的一側不密閉,距離地面留有5 cm的空隙,在發(fā)揮其一定的保溫、保濕功能的同時防止雨水浸潤,同時降低嫁接口部位的污染。苗期管理做到及時清除床內雜草和開展水肥管理。
嫁接90 d后,調查統(tǒng)計不同處理組無患子嫁接的成活率,嫁接成活率(%)=(成活株數(shù)/30株)×100%。試驗數(shù)據(jù)采用Excel軟件進行初步處理,采用DPS專業(yè)版和SPSS專業(yè)版處理系統(tǒng)進行統(tǒng)計分析。
正交試驗分析結果(表2)表明,9個試驗組合的無患子嫁接成活率分化極大,成活率最高的為第1組,嫁接成活率為87.67%;成活率最低的是第8組,嫁接成活率為49%;有8個組的嫁接成活率均超過50%。說明無患子比較容易嫁接成活,但要提高嫁接成活率,接穗和砧木都是很重要的因素。在正交試驗中,R值(極差)越大,說明該因素的水平對試驗影響也越大,本試驗中,R穗條直徑=20.56、R砧木苗齡=1.44、R穗條留芽方式=2.67、R穗條儲藏方式=17.34,R穗條直徑與R穗條儲藏方式相近,且遠大于R砧木苗齡和R穗條留芽方式,說明穗條直徑、穗條儲藏方式對嫁接成活率影響較大,影響大小順序序為:穗條直徑(A)>穗條儲藏方式(D)>穗條留芽數(shù)量(C)>砧木苗齡(B)。從K值來看,穗條直徑:K1>K2>K3,砧木苗齡:K1>K2>K3,穗條留芽方式,K1>K3>K2,穗條儲藏方式:K1>K2>K3,穗條直徑(A)、砧木苗齡(B)、穗條留芽方式(C)、穗條儲藏方式(D)4個因素中均是K1值最大,說明A1B1C1D1組合最優(yōu)。方差分析結果表明,9個試驗組合間的差異達到極顯著水平(P>0.01),以A1B1C1D1組合成活率最高,且極顯著高于其它8個試驗組合。故無患子嫁接最優(yōu)試驗組合為A1B1C1D1,即無患子嫁接應選擇穗條直徑0.5 cm、砧木苗齡2 a、穗條留1個芽、穗條頂端朝下沙藏的方式進行嫁接處理,嫁接成活率最高。
表2 無患子嫁接繁殖正交L9(34)試驗結果
由表3可看出:嫁接成活率大小排序為A1>A2>A3;在穗條直徑3個水平間差異均顯著;A1與A2、A3間差異極顯著,但A2與A3間沒有達到極顯著差異。說明無患子嫁接的穗條直徑以A1(0.5 cm)最佳。
表3 穗條直徑對嫁接成活率的影響
由表4可看出:嫁接成活率大小排序為B1>B2>B3;在砧木苗齡3個水平間差異均不顯著,說明砧木苗齡對嫁接成活率影響不大。
表4 砧木苗齡對嫁接成活率的影響
由表5可看出:嫁接成活率大小排序為C1>C3>C2;在穗條留芽數(shù)量3個水平間差異均不顯著,說明穗條留芽數(shù)量對嫁接成活率影響不大。
表5 穗條留芽數(shù)量對嫁接成活率的影響
由表6可看出:在穗條儲藏方式3個水平間,嫁接成活率大小排序為D1>D2>D3;D1與D2、D3差異顯著,但D2與D3差異不顯著;D1與D3差異極顯著,但D1與D2、D2與D3之間未達極顯著差異。說明穗條儲藏方式以D1(穗條頂端朝下沙藏)最佳。
表6 穗條儲藏方式對嫁接成活率的影響
本試驗研究砧木苗齡、穗條直徑、穗條留芽方式及穗條儲藏方式4個因素對無患子嫁接成活率的影響,結果表明各因素對無患子嫁接成活率的影響排序為:穗條直徑(A)>穗條儲藏方式(D)>穗條留芽方式(C)>砧木苗齡(B),以穗條直徑0.5 cm、砧木苗齡2 a、穗條留1個芽、穗條頂端朝下沙藏為嫁接最優(yōu)組合,嫁接成活率達87.67%,且極顯著高于其它組合。單因素差異顯著性分析結果表明,穗條直徑對嫁接成活率的影響顯著,直徑0.5 cm的接穗,嫁接成活率顯著優(yōu)于直徑0.8、1 cm的接穗;穗條頂端朝下沙藏的接穗,嫁接成活率顯著優(yōu)于穗條平放和穗條頂端朝上沙藏;雖然砧木苗齡和穗條留芽數(shù)量對嫁接成活率沒有顯著差異,但是砧木苗齡2 a和穗條留1個芽的平均嫁接成活率高于其它2個水平。說明無患子嫁接成活率受砧木和接穗的影響較大,在生產(chǎn)實踐中應注意多因子綜合應用,方能保證嫁接育苗的成功,同時也說明無患子可以通過嫁接進行快速擴繁。
穗條貯存、嫁接時間、光照、砧穗質量、嫁接方式和嫁接時的氣象因子以及后期苗木管理均對嫁接苗的成活與生長有一定的影響[8-9]。無患子嫁接苗的成活與接穗和砧木息息相關,但多因子組合更能提高無患子嫁接成活率。穗條直徑越小,制穗過程中,切口更加平滑,與砧木切口結合更加緊密,更易融合;研究發(fā)現(xiàn),穗條頂端朝下沙藏放置方式更不容易發(fā)芽,接穗原有的芽點保存更好,而其它2種儲藏方式接穗更易冒芽,冒芽后的接穗就會產(chǎn)生二次萌發(fā)的現(xiàn)象,試驗證明穗條頂端朝下沙藏的嫁接成活率更佳。嫁接時接穗采取留1個芽制穗,嫁接成活率更高,觀察發(fā)現(xiàn),如果遇到晴天,留3個芽的接穗更容易脫水失水。4個因子中,砧木苗齡的影響最弱,證明砧木苗齡對嫁接影響較小,2年生的砧木嫁接成活更好,可能是砧木與接穗從生理及形態(tài)上都更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