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素艷
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高中語文教學各方面都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在此,筆者根據(jù)日常教學經(jīng)驗,就群文閱讀教學談一些體會。為了提升群文閱讀教學的效果,教師教學不僅要依據(jù)學生的閱讀需求設置議題,精心設計問題,啟發(fā)學生思考,還要使文本組合形式趨于多樣化,讓學生多角度深層次地思考問題。本文具體從新課程改革的背景談起,接著談群文閱讀教學的實施流程,然后談具體策略,最后作結。
關鍵詞:新課改;高中語文;群文閱讀
一、群文閱讀教學的現(xiàn)實背景
新課程改革后,高中語文閱讀教學迎來了新的挑戰(zhàn),對教師的挑戰(zhàn)主要體現(xiàn)在教材與教法上,對學生的挑戰(zhàn)主要體現(xiàn)在閱讀量加大和閱讀面增廣上。目前,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亟需解決的難題是如何有效提高學生閱讀的數(shù)量和質量。 在新課程全面深化改革的大潮下,群文閱讀教學恰逢其時。群文閱讀教學是一種同時閱讀大量信息的教學形式。它是指師生圍繞一個或多個議題,選擇一組結構化文本,在單位時間中通過集體建構達成共識的多文本教學閱讀過程。在這種教學模式中,豐富的文本將高中語文閱讀教學與社會生活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突破了傳統(tǒng)閱讀教育模式中的單一性。學生在群文閱讀過程中靈活運用精讀、跳讀、速讀等閱讀方法,提高閱讀效率,積累文學知識,提升語文素養(yǎng),增強自主學習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二、群文閱讀教學的實施流程
(一)精心設置議題
群文閱讀應確保每個教學步驟從頭到尾都以主題貫穿,而不是僅涉及教學內(nèi)容的一部分。這個貫串教學始末的主題就是群文閱讀教學的議題。議題是群文閱讀教學的線索,議題的設置是否科學有效至關重要。議題的設置要有明確性、針對性、開放性,要有探討的意義和價值。
(二)合理組合文本
近年來,高考題型中“非連續(xù)性文本閱讀”備受青睞,使得群文閱讀這一教學模式備受關注。群文閱讀即多文本閱讀,與閱讀單一文本的教學相比,群文閱讀的目標從一篇增加到多篇,閱讀內(nèi)容大大增加,因而教師要有效選擇和組合文本。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側重考慮的不是單篇文章所具有的價值,而是其在互文性的比較中的價值。因此,選擇組合文本要緊扣語文核心和人文主題,圍繞議題構成某種內(nèi)在聯(lián)系,使之讓學生在閱讀與寫作上得到啟發(fā),并能讓學生得到情感的濡染和熏陶。
(三)達成集體建構
集體建構指的是教師和學生通過在課堂上分享自己的智慧,逐漸建構出一個沒有預定答案的文本意義。集體構建須要師生一同參與,你一言,我一語,而后搭建起理解的大廈。在這一閱讀過程中,要使個人智慧融入集體討論之中,達到求同存異的效果,通過觀點的碰撞和融合獲得能力的成長,以實現(xiàn)集體建構,教師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努力。首先,教師需要自我建構,對閱讀的文本有更深入的了解。其次,教師可以運用小組合作的方式,在課堂上創(chuàng)造寬松的活潑的討論環(huán)境。第三,教師要有效引導,讓學生積極表達自己對文本的想法和意見。這樣一來,學生在群文閱讀教學中就可以充分發(fā)揮出主體作用,提升教學效果。
三、群文閱讀教學的具體策略
(一)依據(jù)學生閱讀需求設置議題
在設置議題的時候,教師需要考慮學生的閱讀現(xiàn)狀和閱讀興趣,掌握學生的能力水平,并在學生的現(xiàn)有閱讀基礎上確定適當?shù)淖h題。例如,如果群文閱讀的議題是 "《詩經(jīng)》中的女性形象",學生此前已經(jīng)學習過描繪年輕女性形象的《蒹葭》和《關雎》,對相關的內(nèi)容有了一定的理解。基于這一條件,教師可以采用描寫怨婦形象的《鄴風·綠衣》和描寫思婦形象的《秦風·小戎》,讓同學們可以系統(tǒng)了解《詩經(jīng)》中的女性形象。此外,教師還要深入考慮學生的興趣點,尋找能激發(fā)他們學習興趣的議題,充分激發(fā)他們的好奇心,提升教學效率。
在群文閱讀課上,教師還可以設置一個或多個議題。設置多個議題時,一定要一個一個地解決,而不是同時拿出來討論,這樣會導致學生的思維混亂。 例如,從《合歡樹》《棗香醉人》《項脊軒志》《祭妹文》這幾篇文章中,教師可以設置以下兩個議題:探討以小見大的表現(xiàn)手法和理解家庭的文化含義。教師可以通過群文閱讀教學,指導學生探討“以小見大”的表達技巧,讓他們從這一角度來分析上述幾篇文章,或者通過對以上幾篇文章的閱讀來加深對家庭文化的認識,從而進一步認識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特色。
(二)文本組合形式要趨于多樣化
由于單一形式的文本組合并不能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因此教師有必要運用不同形式的文本組合方法。例如,教師可以使用并列法,這意味著教師要確保這些文本對議題同樣有效,每一個文本對于其他文本而言并沒有示范性。例如,基于“散文寫景語言”這一議題,我們可以選擇三篇散文,包括《囚綠記》《鶴》《像煙灰一樣松散》。第一篇基于不同的視角詳細描繪了“綠”,第二篇通過映襯手法表達了神奇之美,第三篇通過巧妙的比喻修辭手法描述了煙灰。因此,這三篇文章是同時呈現(xiàn)的,沒有優(yōu)先次序或順序。這種組合的好處是,學生能夠在群文閱讀中可以獲得最大的閱讀量,并且可以通過比較幾篇文章對議題形成自己的理解。 ? ? ?為使文本組合不單一化,還可以借助多種信息技術手段,創(chuàng)設多種情境,使文本組合多樣化,這樣可以喚醒學生的群文閱讀動機,促使學生在積極主動參與的過程中,完成知識建構,提升語文素養(yǎng)。例如,在經(jīng)典著作的群文閱讀教學中,我們可以選擇《紅樓夢》《老人與海》《堂吉訶德》等文本進行閱讀。通過中外名著的對比,來體會中國小說的含蓄細膩與外國小說的直接熱情的截然不同的風格。孫悟空的成長過程在這些選段中得到了全面的體現(xiàn)。也可以圍繞《紅樓夢》進行四大名著的群文閱讀。通過對著作中鮮明人物形象林黛玉、王熙鳳、賈寶玉、孫悟空、豬八戒、諸葛亮、劉備、林沖、魯智深等的賞析,來探討名著中對人物的描寫手法,從而感受古典文學的魅力。
總之,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群文閱讀教學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改變傳統(tǒng)閱讀教學的弊端,增強閱讀教學的生機和活力,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要依據(jù)學生的閱讀需求精心設置議題,合理選擇與組合文本,使文本組合形式趨于多樣化,同時設計巧妙的問題,讓師生心靈的火花激烈碰撞,方能實現(xiàn)真正的集體建構,搭建起集體閱讀的大廈。
參考文獻:
[1]周國偉.淺談群文閱讀模式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運用路徑[J].語文教學通訊,2020(04):56-58.
[2]李曉峰.合理規(guī)劃群文閱讀 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J].文學教育,2019(09):102-103.
[3]裴云.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高中語文群文閱讀策略探討[J].甘肅教育研究,2021(05):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