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立杰,李 靜(通信作者),李小強,孫立倩
(聊城市人民醫(yī)院超聲科 山東 聊城 252000)
乳腺癌是女性常見的一種惡性腫瘤疾病,會嚴重影響患者身心健康。調查顯示[1],近年來我國女性乳腺癌發(fā)病率呈升高趨勢,但大部分患者在確診時疾病已發(fā)展至中晚期。另外,乳腺癌惡性度相對較高,轉移率也較高,對于放化療不敏感,在發(fā)病早期對乳腺癌進行確診并及時治療能夠有效提高患者生存率。同時乳腺癌與乳腺良性病變的預后差異較大,且治療方式不同,通過早期準確鑒別診斷,可為疾病治療爭取時間,以改善疾病預后??梢娫谠缙谂袛嗳橄侔┛汕谐杂惺种匾囊饬x。目前臨床中對于乳腺癌的診斷以影像學為主,但常規(guī)的X線、CT等技術對于病灶組織的整體評估效果并不十分理想。目前臨床上在對乳腺腫瘤進行診斷時,以超聲檢查為主要方式。超聲彈性成像(UE)與實時剪切波彈性成像(SWE)均為常用超聲診斷技術,有研究報道稱[2],兩種技術在乳腺良惡性腫瘤鑒別診斷中可發(fā)揮互補作用,使診斷準確度提高。本次研究就選取乳腺良性病變與乳腺癌患者各40例,探討UE聯(lián)合SWE對乳腺良惡性腫瘤的診斷價值,報告如下。
選取2020年1月—2021年2月聊城市人民醫(yī)院收治的乳腺良性病變與乳腺癌患者各40例,設為良性腫瘤組與惡性腫瘤組。良性腫瘤組患者年齡為23~70歲,平均(48.75±5.21)歲,包括22例左側病變與18例右側病變患者,病理類型:纖維瘤28例,乳腺腺病7例,其他類型5例。惡性腫瘤組患者年齡為25~73歲,平均(49.18±5.38)歲,包括21例左側病變與19例右側病變患者,病理類型:浸潤性導管癌30例,導管內癌4 例,浸潤性小葉癌4例,其他2例。兩組患者年齡、發(fā)病位置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可比性。
納入標準:符合疾病診斷標準,且經病理學檢查確診者[3];對試驗內容知情同意者。
排除標準:不同意參與研究者。
全部患者均接受UE與SWE檢查。
UE檢查:應用美國GE公司生產的LogiqE9超聲診斷儀與配套探頭開展檢查,為患者實施常規(guī)病灶掃描后,對病灶大小、數(shù)量、位置、邊界等情況進行記錄,并實施壓迫性彈性成像,UE硬度評分為1~5分,若病灶基本為綠色則為1分;若病灶中心顏色呈藍色,周圍顏色呈綠色則為2分;若病灶藍綠色各占50%左右則為3分;若病灶基本呈藍色,周圍存在少量綠色則為4分;若病灶基本為藍色則為5分。評分達到4分及以上,則可判定為惡性。
SWE檢查:對檢查區(qū)域予以調整,其面積覆蓋為病灶面積的2倍左右,待圖像保持穩(wěn)定后,則可對圖像實施凍結,對病灶彈性模量值進行測量,各病灶取3個點測量,取其平均值,若彈性模量平均值達到70 kPa及以上,則可判定為惡性。若UE與SWE檢查中有一項為陽性,則判定為聯(lián)合檢查陽性。UE與SWE檢查均為陰性,則判定為聯(lián)合檢查陰性。
觀察UE、SWE、UE聯(lián)合SWE診斷乳腺良惡性病變的陽性率,并計算其診斷乳腺良惡性病變的準確率、靈敏度、特異度、陽性預測值與陰性預測值。
采用SPSS 23.0軟件處理數(shù)據,計數(shù)資料表示為頻數(shù)、百分比(%),行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UE聯(lián)合SWE診斷乳腺良惡性病變的陽性率(60.00%)高于單一指標檢查(52.50%),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0.914,P=0.339>0.05),如表1。
表1 UE、SWE及UE聯(lián)合SWE診斷乳腺良惡性病變的結果單位:例
UE聯(lián)合SWE診斷乳腺良惡性腫瘤的靈敏度顯著高于單一指標檢查(P<0.05);診斷準確率與陰性預測值均高于單一指標檢查,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如表2。
表2 UE、SWE、UE聯(lián)合SWE診斷乳腺良惡性病變的診斷效能分析[%(n/m)]
乳腺作為機體內分泌激素的一種靶器官,由脂肪組織、腺體、纖維組織、皮膚所組成,集體內分泌紊亂與乳腺病理變化存在顯著相關性[4]。乳腺腺上皮組織的組成成分主要包括外分泌腺以及內分泌腺,而乳腺癌則是指在一系列致癌因子的影響下,導致乳腺腺上皮組織出現(xiàn)基因突變,正常細胞特性喪失,引起細胞增生失常而出現(xiàn)惡變的器質性病變之一,現(xiàn)階段乳腺癌已成為全球范圍內發(fā)生率較高的一種女性惡性腫瘤[5]。最近幾年,在人們生活方式逐漸改變、生活水平逐漸提升、自然以及社會環(huán)境逐漸惡化、工作壓力逐漸增大的過程中,我國的乳腺癌患病人數(shù)也越來越多,而且發(fā)病表現(xiàn)出了明顯的年輕化趨勢,對人們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造成了嚴重威脅。乳腺癌的組織學形態(tài)多樣、復雜,現(xiàn)階段有關其具體的發(fā)病機制并不清楚,發(fā)病初期缺乏顯著的臨床體征及癥狀,所以早期發(fā)現(xiàn)和診治乳腺癌,對于乳腺癌患者生存率的提升及病死率的降低非常重要[6]。乳腺癌發(fā)病早期屬于非浸潤性癌,主要包含導管內癌。導管內癌是一種原位癌,其預后理想,遠處轉移的發(fā)生較為緩慢,早期發(fā)現(xiàn)和準確診斷對于臨床治療及患者預后非常重要?,F(xiàn)階段臨床中在對乳腺癌患者進行診斷時,可供選擇的方法雖然較多,但是影像學檢查依然是重要的診斷方法,在實際的臨床診斷工作中其扮演的角色非常重要,現(xiàn)階段我國在對乳腺癌進行篩查時,常用的影像學檢查手段主要為超聲檢查、鉬靶X線等。在影像學技術逐漸發(fā)展和進步、新檢查手段逐漸興起、新型設備逐漸應用的過程中,乳腺癌影像學檢查手段的水平也得到了顯著提高。
在對乳腺疾病進行檢查和診斷時,鉬靶X線是可靠、有效的檢查方法之一,其操作簡單方便,可將臨床觸診為陰性的乳腺腫塊有效檢出,特別是在檢查脂肪型乳腺時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臨床診斷準確率大約為95%[7]。鉬靶X線檢查的分辨率較高、對比度比較理想,在顯示鈣化方面具有比較顯著的優(yōu)勢,在篩查、早期診斷及檢測乳腺疾病時,其作用非常重要。在對乳腺癌進行檢查時,鉬靶X線檢查主要征象有特征性鈣化、邊緣毛刺、局限性浸潤、結節(jié)影或腫塊;而間接征象則有血管異常、厚皮征、漏斗征、牛角征、塔尖征等。對于乳腺癌患者來講,其典型的影像學特征為鈣化,是對乳腺癌患者進行術前診斷的主要依據。有臨床研究結果顯示,采用鉬靶X線檢查,能對微小鈣化灶(約50 μm)進行準確辨別。大約有50%~60%的乳腺腫物顯示為鈣化灶的患者,術后病理檢查結果可確診為乳腺癌。乳腺影像報告和數(shù)據系統(tǒng)(BI-RADS)時鉬靶診斷應用較為廣泛的一種分級系統(tǒng)。美國放射學會在1992年首次推出了BI-RADS,該系統(tǒng)在影像科室中已得到了廣泛應用,其取得的成效也比較理想。BI-RADS系統(tǒng)屬于評估標準之一,不僅能對乳腺影像報告進行規(guī)范,而且也能為疾病處理提供輔助,并隨訪監(jiān)測病變。最近幾年在診斷乳腺癌時,計算機輔助設計(computer-aided design,CAD)系統(tǒng)以及全數(shù)字化數(shù)顯攝影機的發(fā)展前景非常巨大,采用全數(shù)字化鉬靶X線攝影能讓乳腺微小鈣化灶的臨床檢出率明顯提高,而且其輻射劑量也更少。在診斷臨床觸診陰性的腫塊時,數(shù)字化鉬靶X線穿刺定位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對病變位置進行準確定位,進而將病灶完整切除,防止出現(xiàn)意外傷害。乳腺導管造影技術屬于全數(shù)字化鉬靶X線攝影定性技術,能對導管內癌病變進行準確定位,為手術切除范圍提供指導,而且還能用于研究活體乳腺導管解剖。新型的三維斷層融合技術能從不同角度來采集乳腺,有效排除腺體和其他結構的影響,讓致密型乳腺病變的臨床檢出率明顯提高[8]。采用對比增強雙能成像技術,能獲得低能、高能的X線圖像,利用剪影技術得到剪影圖像,對惡性腫瘤的新生血管進行了解。但是在診斷乳腺疾病時,鉬靶X線檢查也存在明顯的缺點:①鉬靶X線檢查存在電離輻射和致癌的潛在風險,不適合進行頻繁檢查,對孕婦以及年齡<35歲的青年婦女并不適用;②不能清晰顯示致密型乳腺中的腫瘤;③對于位于乳腺腋尾部或貼近胸壁,位置過深、過偏的腫塊,攝片時常常不能有效投射,進而導致漏診。
超聲檢查為臨床上對乳腺良惡性病變進行鑒別的主要方法,進行常規(guī)超聲檢查時,可對乳腺腫瘤病灶的數(shù)量、位置、形狀、邊界以及內部鈣化情況予以顯示,為臨床腫瘤良惡性鑒別提供參考。但在對早期原位乳腺癌進行診斷時,由于病灶尚未將基底膜突破,早期浸潤癌雖將基底膜突破,但并未出現(xiàn)擴散的情況,因此無法清晰反映間質情況,常規(guī)超聲檢查時,并不存在明顯的惡性征象,容易將其誤診為乳腺良性病變,從而導致疾病出現(xiàn)誤診,延誤乳腺癌的最佳治療時機,不利于預后改善。
正常情況下,乳腺的供血主要由腋動脈分支和胸廓內動脈穿支負責,血供不是十分豐富。但當乳腺組織發(fā)生癌變后,病灶組織需要增加供血,局部血管豐富,致乳腺血供增加,極易發(fā)生周圍血管侵襲情況。研究表明[9],周圍血管侵犯是影響乳腺癌預后的重要因素之一,有周圍血管侵犯情況的患者,生存率明顯下降。近年來影像學技術的發(fā)展,有效地提高了乳腺癌發(fā)病早期臨床檢出率,且對腫瘤新生血管的檢測效果也明顯提高。超聲彈性成像技術是根據不同組織的彈性系數(shù)不同,在局部受壓后,軟組織較硬的部位通常更容易出現(xiàn)形變情況,通過對比分析腫塊受壓前和受壓后的超聲信號改變情況,同時配合相關的圖像處理技術、數(shù)字信號技術等,對病灶及周圍組織的硬度情況進行有效評價,繼而完成病灶組織定性診斷。但是由于彈性成像技術代表的是肌纖維細胞在乳腺病灶組織內的分布狀況,能準確實現(xiàn)對病灶組織良、惡性的診斷,但是對周圍血管侵犯、手術可切除性評估時,雖然準確性較高,但缺乏良好的特異性,應用受到限制。有研究報道稱[10],乳腺腫瘤病灶彈性系統(tǒng)和其病理特征之間存在密切關聯(lián),惡性腫瘤病灶間質大多呈現(xiàn)為纖維組織增生,在纖維間質內細胞表現(xiàn)為浸潤性生長,同時受到患者機體腫瘤發(fā)生的病理變化的影響,和周圍的組織之間呈現(xiàn)出粘連的情況,降低其活動性,同時也會降低組織彈性。而乳腺良性病變的病灶,則大多是由細胞膨脹增生而來,因此組織內部具備較為疏松的質地,和周圍組織之間不會出現(xiàn)明顯的粘連情況,具備較強的活動性,因此也具備較高的彈性,其為乳腺良惡性病變鑒別診斷中UE成像的基礎。
UE檢查是基于常規(guī)超聲而來,其增添了組織彈性圖,可依靠不同的色彩編碼,來反映相應的組織硬度,臨床上通過UE檢查結果中乳腺組織具備的硬度,來對乳腺病灶的良惡性予以鑒別,具備較高的靈敏度與特異度。但受到良性組織與惡性組織間具備的彈性系統(tǒng)重疊的情況,單獨應用UE檢查可能出現(xiàn)假陽性或假陰性的情況,發(fā)生誤診[11]。SWE技術是依靠對聲輻射進行發(fā)射,來叩擊組織,從而在組織內部產生高強度剪切波,通過剪切波具備的傳播速度,來判斷組織的性質,并通過彩色編碼來構成組織彈性圖。其可彌補UE檢查中存在的不足,通過綜合兩種檢查方法的結果,可使檢查結果更為可靠[12]。本次研究中,UE、SWE及UE聯(lián)合SWE診斷乳腺良惡性病變的陽性率、準確率、靈敏度與陰性預測值均高于單一指標檢查,表明在對乳腺良惡性病變進行診斷時,UE聯(lián)合SWE檢查可提升鑒別診斷的準確度,減少誤診的發(fā)生,使患者的疾病得到準確診斷,可使患者得到及時的治療,有利于改善其疾病預后。
綜上所述,UE聯(lián)合SWE對乳腺良惡性腫瘤的診斷價值突出,可使乳腺良惡性腫瘤得到有效鑒別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