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爸爸媽媽跟淇淇、豆丁盤點一周零花錢的使用情況。淇淇的好朋友柚柚正好在他們家玩,她也很感興趣。
認識零花錢
零花錢也叫零用錢,是除了日常生活中吃飯、穿衣、買學習用品等花銷外,由父母定期定量給孩子自由、單獨消費使用的錢。
淇淇和豆丁都有自己的記賬本。先來看看豆丁本周的收支表:
我賣廢紙得了3元,還用零花錢給媽媽買了三八婦女節(jié)的禮物。我很節(jié)省,這周只買了一瓶水喝,因為春游的時候我太渴了。
再來看看淇淇本周的收支表:
我本來想在三八婦女節(jié)給媽媽買一個漂亮的發(fā)圈,但是我在此之前買零食花掉了5元,剩下的錢不夠買發(fā)圈了,還差3元。
沒關(guān)系,給你們零花錢讓你們自己支配,就是給你們試錯的機會。在錯誤中總結(jié)經(jīng)驗,長大以后才會更理性地處理自己更大筆的收入與支出。
數(shù)學題1
仔細看淇淇的記賬本,你知道淇淇想給媽媽買的漂亮發(fā)圈是多少元嗎?
爸爸媽媽請柚柚客觀地點評一下淇淇和豆丁零花錢的使用情況。
每周對零花錢的使用情況做一次盤點很重要,可以了解錢花在哪里了,想想哪些錢可以省下來。
雖然豆丁最初得到的零花錢比淇淇少一點,但是他更節(jié)儉,而且還會收集家里的廢紙來賣,增加收入,所以總體來看本周豆丁比淇淇攢下的零花錢多。
我的零花錢總是很快就花光了,而且還記不得把錢花在哪里了。我也要像淇淇和豆丁這樣準備一本記賬本,把零花錢的收入和支出都記下來。
爸爸說,當零花錢積少成多時,可以存到銀行賬戶上,從小養(yǎng)成儲蓄的好習慣。
儲蓄是指每個人把節(jié)余下來的錢存到銀行的經(jīng)濟活動,又稱儲蓄存款。在我國,年滿16周歲即可正常辦理銀行儲蓄卡,未滿16周歲的孩子想要辦理銀行卡需要由監(jiān)護人代為辦理。
數(shù)學題2
爸爸存入銀行1200元,月利率0.8%,到期后連本帶利共取出1488元,求爸爸的存款期。
知識鏈接
儲蓄分為活期儲蓄和定期儲蓄。本金:指存入銀行帶來利息的錢。利息:因存入貨幣而從銀行獲得的報酬。
利息=本金×利率×存款期限(存款時間)
利率一般有年利率和月利率兩種,年利率是指存期一年所生利息占本金的百分數(shù);月利率是指存期一月所生利息占本金的百分數(shù)。
零花錢的好處
培養(yǎng)獨立性、自主性,自己決定買什么,體驗自己做主的快樂。
滿足交往的需要,比如給朋友送小禮物。
通過合理規(guī)劃零花錢,養(yǎng)成良好的消費習慣。
學會節(jié)儉。
關(guān)心別人,獻上愛心。
零花錢的使用規(guī)則
自己管理,巧記賬,做到收支分明。
有計劃地使用。
不攀比消費。
控制自己的消費欲望,不沖動消費。
安全消費,注意綠色食品、質(zhì)量安全標志,不買垃圾食品。
爸爸說豆丁有個好辦法體現(xiàn)出了分配的意義,邀請他給兩位姐姐介紹下。
每次拿到零花錢,我會按照1∶1的比例進行分配,一半放到“存”的儲蓄罐里存起來,另一半放到“花”的儲蓄罐里供自己平常消費。當存錢的儲蓄罐滿了,就可以存到自己的銀行賬戶里。
我們班有個同學用自己的零花錢買了很多好吃的和玩具分給大家,很快就把爸爸媽媽給的零花錢用光了,我回去后會把今天學到的方法跟這個同學分享一下。
柚柚提到“分享”,這是非常好的一種品質(zhì)。那么零花錢還可以怎樣表達愛心,把快樂分享給別人呢?
在節(jié)假日給爺爺奶奶、外公外婆買禮物。
幫助貧困山區(qū)的孩子,給他們送上需要的書和其他文具。
捐給流浪動物保護基金會。
也可以購買食物,送到老年福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