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驥才一生游走于繪畫、文學、文化遺產(chǎn)保護與教育這四個領(lǐng)域,自己將其稱為“四駕馬車”。其中差不多有20年時間,他從文學界隱身,投入到民間文化遺產(chǎn)搶救工作;如今由于年齡原因,馮先生已無法再為文化遺產(chǎn)保護而四方奔走,遂重返文學,成為“高產(chǎn)作家”。他感慨,自己現(xiàn)在什么都不缺,“就缺時間”。
這輩子都跟文化遺產(chǎn)保護捆綁在一起
? 80歲生日這個重要的節(jié)點,打算如何度過?馮驥才說不想過得太平常,“比如,有的人過80歲生日,很多人給他祝壽,他穿上唐裝,后邊擺一個壽星佬,旁邊擺了果籃、鮮花,大伙兒給他鞠躬拜壽,我不想這么過,我希望加一點兒東西?!?/p>
? 對于“加一點兒東西”,馮驥才有兩個想法,一是和105歲的母親一起吃頓面,另外一個則是在馮驥才文學藝術(shù)研究院舉辦一個活動?!斑@個活動不是給我祝壽,是拿我的生日說事兒,做一點兒研究。有很多作家長大之后就離開了故鄉(xiāng),而我從出生至今,基本上全是在天津這塊土地上。我想作一個討論,通過我和天津的關(guān)系,討論知識分子和他的故土,和故土上的人民,是一種什么樣的關(guān)系?我覺得作這樣的一個討論,可能對文學、對作家,都有意義?!?/p>
? 因年齡原因,馮驥才無法再為文化遺產(chǎn)保護奔波于一線,但他說自己這輩子都跟文化遺產(chǎn)保護捆綁在一起。“這是永遠不會松綁的,如果現(xiàn)在讓我回到60歲有體力的時候,我還是要放下小說。文化遺產(chǎn)保護還有大量的問題,我現(xiàn)在仍然為不斷出現(xiàn)的新問題,甚至于一些困境而感到焦慮,我還有大量的事情沒有做?!弊岏T驥才高興的是,他們的一個想法得到了國家的重視、支持?!拔覀兘ㄗh要在高校里建立非遺學學科,培養(yǎng)文化遺產(chǎn)保護和傳承的專業(yè)人士,這個學科的建立得到國家批準了,今年就開始招第一批非遺學的學生。所以,我在文化遺產(chǎn)保護這方面的工作可能會更深入?!?/p>
? 提及當年何以遠離了文學,而投身到文化遺產(chǎn)保護中,馮驥才說也有人跟他說,呼吁吶喊就可以了,為什么親身要去做?“當你的親人忽然要被車撞倒的時候,你會去喊嗎?一定會撲上去啊,這就是我的心情?!?/p>
? 為了民間文化遺產(chǎn)搶救工作,馮驥才曾經(jīng)賣畫籌措經(jīng)費,他坦承靠自己賣畫解決不了問題?!拔耶敃r賣畫的時候,跟記者講過這句話,我說憑我賣的那些錢解決不了問題。經(jīng)過這20年的努力,我們現(xiàn)在整理出來的國家4級的文化遺產(chǎn)名錄,就是縣一級的、市一級的、省一級的、國家一級的共10萬項,傳統(tǒng)村落是6819個。這么大一個文化遺產(chǎn),我賣一點兒畫能起什么作用?它能起的一個作用就是,一定有人想馮驥才為什么要賣自己的畫?我覺得喚醒人們對這個問題的思考,是有意義的。后來,我說男人做事情總希望有一點壯烈的東西,我覺得這種悲壯感,是我把我的心給了大地?!?/p>
和文學闊別了20年,有太多東西想寫
? 如今重返文學后,馮驥才可謂“高產(chǎn)作家”,除了《俗世奇人》《書房一世界》等外,今年隨《畫室一洞天》一起出版的還有《多瑙河峽谷》,這是馮驥才五部中短篇小說新作結(jié)集。
? 談及小說創(chuàng)作,馮驥才表示,雖然和文學闊別了20年,但是從寫作的意義上,他始終未曾離開文學?!耙驗槲覠釔畚膶W,我對文學的熱情好像是天生的,我覺得對文學、對藝術(shù)的熱愛都是天性。當我有了對生活的熱情的時候,必須要用文字表達,那就是搞文學的人的一種天性;當我必須要用筆墨、用色彩去表達,那就是搞繪畫的人的天性。我現(xiàn)在有了時間寫作,很多東西一擁而來,甚至同時幾個想法都會來,因為過去壓抑的時間太多了,20年生活積累得太多了,看得太多了,認識得也太多了。”
? 為何馮驥才總能遇到“奇人”,總有那么多的素材和故事可寫,而太多的人卻是抱怨生活過于枯燥無聊,每天都是單調(diào)地重復?馮驥才認為,原因主要是“物質(zhì)的東西太多地充滿了我們的生活,如果我們的生活多一點精神的追求和向往,我們的生活就不會重復。我們跟人的交往要多一種精神的交往,如果人與人之間沒有精神交往,天天就是吃,一個星期吃完了就沒什么意思了”。
? 馮驥才認為,人的豐富主要還是來自于精神?!拔覍懽魑抑溃截毟F的時候往往想象得越多,想象的空間越大。所以,我覺得這恐怕不僅是作家應該注意的問題,也是一個社會問題。我們現(xiàn)在的社會是一個重物質(zhì)的時代,往往容易輕視具有精神價值的生活。我覺得我們必須要認識到精神的價值在我們生命中的意義?!?/p>
? 80歲了,為何還讓自己如此忙碌,馮驥才說答案就是“愛”?!八季S不如五六十歲那么好,但是還可以,想象力、對事物的敏感度都還可以。寫作和繪畫都是我內(nèi)心的需要,主要是來自于熱愛,熱愛文字的審美創(chuàng)造,熱愛筆墨丹青出現(xiàn)的那種意想不到的獨特形象和意境?!?/p>
(摘自《北京青年報》張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