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力
(廣西藝術學院 影視與傳媒學院,廣西 南寧 530022)
近年,品牌Louis Vuitton、J.W.Anderson、Gucci 等,通過引入典型的“女性化”元素,連衣裙、蕾絲、荷葉邊、花朵等到男性時裝系列中,使得無性別化時尚已經有上升的勢頭。然而除了秀場之外,時尚圈里已經認可了性別模糊化的穿著,Harry Styles、Lil Nas X、Troye Sivan 等明星都非常樂意在各類時尚場合穿著連衣裙、厚底高跟鞋、禮裙等亮相。對 于Bianca Saunders、EgonLab、Casablanca、Ahluwalia 等新興品牌來說,傳統(tǒng)的性別固化的服裝樣式已經不再適合設計師的設計理念和Z 世代的審美觀念。隨著現(xiàn)代社會中消費人群對男性、女性和非二元性別的評估,服裝設計系列中的性別概念重組代表了世界范圍內發(fā)生的社會觀念的轉變。
時尚是設計師創(chuàng)造性工作與商業(yè)運作的結合體,時尚設計師創(chuàng)造的價值和意義以商品的形式向消費者傳遞,并由消費行為進行傳播。時尚設計師創(chuàng)造的新價值和新意義來自于對人的個性觀點和對社會變化的洞察,時尚不僅表現(xiàn)性別認同感,而且強化性別認同感,無論男性還是女性對時尚商品的消費都是他們對社會認知和主體變化的接受。時尚產業(yè)是開發(fā)能夠滿足身體特性和感性的產品和服務的重要領域,隨著社會環(huán)境和認識的變化,與性別認同感相關的研究一直在進行。
性別身份作為一個社會話題,不但一直是時裝設計師的靈感和品牌策略,也是為性別身份的認同提供了不同的視角。女權主義作為一個政治話題,主張理解內心主觀和精神上的性別認同,而非整齊劃一地客觀化的性別認同,并承認各種個體的個體認同,后女權主義者(post-feminists)強調本質隱含的差異和異質性,考慮到階級、種族和文化背景不同所產生的各種差異,關注了性別的交叉性;酷兒(Queer)理論使用解構主義、后結構主義等手段打破了男性和女性傳統(tǒng)二元性別建構的界限,提出了新的性別認同立場。其中流動穿梭于兩性之間的性別流動(gender-fluid)概念成為運用于時尚設計的新趨勢。
對此,本研究通過分析持女權主義視角的設計師在男性時裝設計中性別流動的表現(xiàn)特征傾向,并對形成的形象進行以性別認同為中心的分類,以此分析作為時尚趨勢而提出的性別傾向表現(xiàn)特性,并希望通過這一方式,對性別認同感的變化作出解讀和對男性服裝設計提出多元化的觀察視角。
性別認同感是指一個人在身體的感知情況下,對性別認識的表現(xiàn)或表達方式來源于內心感受到的基于個人性別體驗的的一種感受。性別表現(xiàn)通常反映一個人的性別認同,但情況并非總是如此[1]。美國心理學家桑德拉·貝姆提出一個人可以同時具有女性和男性的性格,認為這兩種特性結合共存,這與以往認為男性氣質和女性氣質是相反或矛盾的觀點不同[2]。根據貝姆提出的雙性化(Androgynous)概念,人的性心理類型是有男性導向特征和女性導向特征且均具備兩性性,在貝姆性別角色量表(BSRI)的測試中,人的性別角色被分為雙性化、男性化、女性化和未分化人格,這個劃分與性取向無關,得出的研究結果大都主張:“因為這反映了社會形成的固定觀念,所以隨著社會的變化,性別角色會發(fā)生變化,因此現(xiàn)代人越是有能力,就越具有兩者?!盵3]
傳統(tǒng)表達性別認同的服裝設計元素如表1 所示,以往相較于女性性認同感表現(xiàn)為展現(xiàn)在胸部和腰部曲線的曲線輪廓、柔軟的材質、飄逸的裙子,男性性別認同的表現(xiàn)則以西裝和褲子為代表,附加直線型輪廓和暗調配色體現(xiàn)擴肩擴胸的視覺效果,被解讀為展現(xiàn)權威和力量的符號。19 世紀末,女性時尚開始使用男士西裝、皮鞋、粗花呢帽等男性服裝元素,這樣的舉動成為了女性表達政治愿望、抵抗性別壓迫、尋求男女平等的手段。隨著女性權利運動和同性戀者權利運動的成功、酷兒理論的確立等,家長制性別體系的理論基礎被打破,性別、性取向、性別氣質等制約邊界逐漸解除,人們對性別的認識開始發(fā)生變化。進入消費時代,男性的支配優(yōu)勢逐漸消失,女性成為消費主體,男性也開始實踐更加多元的氣質屬性,這就導致了男性時尚的急劇變化。
表1 傳統(tǒng)表達性別認同的服裝設計元素Tab.1 Traditional clothing design elements expressing gender identity
性別流動(gender-fluid)在牛津詞典中被定義為形容詞“指的是一個固定性別無法識別的人”。認為自己的性別認同是動態(tài)變化的,并非局限于特定的一種,而是在兩者或以上的狀態(tài)之間流動。這一流動是在連續(xù)的性別認同光譜上變化的,不一定是傳統(tǒng)性別。相比性別光譜中的其他性別認同,流性人內心對自我性別的認知可以隨著時間變化而變化,性別表達范圍更廣,甚至有的流性人可以經歷所有的性別認同[4]。據英國《每日電訊報》(The Daily Telegraph)雜志報道,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OED)將性別流動列為新詞。如果說Unisex 是“男女皆宜”的概念,Androgynous 是“同時包含男性和女性”的概念,即雌雄同體,其性取向是在性的模糊邊界上不具有性別認同感的無性別(genderless)概念,作為一個新的、沒有性別特征的性別者,接近于agender 概念。這是隨著社會氛圍的形成而產生的性別認同感的概念,社會氛圍不再是單純使用二分法進行性別區(qū)分(gender binary),而是逐步承認了個人的多樣性。
在《性別是流動的嗎?》一書中,利茲大學的社會學和性別研究副教授薩莉·海因斯為我們重新審視了作為社會性別理論中的“性別”概念。海因斯指出,關于性別的理解和實踐,不僅從歷史的或跨文化的角度來看是多變的,即便在同一時段同一國家也可以截然不同[5]?;仡櫜煌瑫r代和社會對性別的理解和認識,可以發(fā)現(xiàn)性別絕不是獨立存在的問題,而是與階級和人種等社會議題密切相關,會伴隨于各種歷史、社會、文化框架的變化而變化。
最初的中性服裝品牌多數(shù)是通過消除服裝上的性別元素,例如在色彩方面運用無彩色系,滿足各類體型的寬泛的服裝尺寸等,以達到一種模糊視覺性別的狀態(tài)。沒有明顯的性別設計元素就意味著,這些服裝能夠被人們隨性穿著,實現(xiàn)消除性別差異化的目的。在21 世紀的今天,傳統(tǒng)男性氣質面臨逐步的瓦解,在女權主義和多種性別判斷理論的發(fā)展帶動下,男裝設計比女裝設計作出了更為先鋒的改變,大膽呈現(xiàn)出更多元的氣質表達。隨著大眾對傳統(tǒng)性別認同的刻板印象減少,性別多樣性逐漸顯現(xiàn),女性不再認為穿夾克和褲子是借用男裝達到變裝的目的,男性穿著粉色或花色襯衫甚至化妝都已經被認為是個人喜好或風格定位,不再受到社會非議。性別差異不再意味著區(qū)分男性和女性,也不再意味著特定的性別認同,而是無論是誰,無論何時,如何穿著才是是重要的取向和風格多樣化的新的表現(xiàn)方式。
20 世紀初,因戰(zhàn)爭和經濟不景氣等原因,在物質上受限的男性服裝在單一的著裝要求內追求結構和細節(jié)的微妙變化,顏色維持在低飽和度的色彩范疇。戰(zhàn)后嬰兒潮出現(xiàn)的年輕人們占據了社會人口的半數(shù)以上,這些青年在物質豐富的環(huán)境中逐漸流露出對意識領域多元化屬性的向往。為了反抗和扭轉被上一輩人掌控的社會文化觀念,在20 世紀60 年代年輕人們掀起了嬉皮士文化、朋克文化、性別解放運動、同性戀權利運動等一系列社會運動和青年文化浪潮。在這樣的社會運動和青年文化的影響下,年輕人遠離都市生活,向往田園和自由,蓄長毛發(fā)搭配編織發(fā)帶,不修邊幅的皮革制的外套搭配金屬飾品,穿破洞牛仔褲套上長靴……男性形象開始變得豐富起來。此外,同性戀權利運動的發(fā)生使脫離了性別二元論制約的當代男裝設計,對性別流動群體(其中包括但不限LGBTQ 群體、酷兒群體以及跨性別者)的重視,引領了又一波時尚風潮的到來。
根據英國Stonewall 網站2019 年的統(tǒng)計報道,全球超過五分之四的跨性別青少年經歷過言語上的辱罵,五分之三的人受到過威脅,而近40 %的人曾直接遭受人身攻擊。性別既是個體客觀存在的本身,如今更是一種深層次表達自我的途徑,無論是在設計作品還是在日常生活,重新定義性別是一種需要被看到和被聽到的行為。因此,原本被排除在霸權男性氣質之外的“女性化”要素出現(xiàn)在男裝設計中。閃亮面料的連衣裙、高腰公主外套和法蘭絨、蝴蝶結等裝飾品開始出現(xiàn)在男性服裝身上,借用女裝脆弱、柔情的服裝輪廓線條,細窄的肩部,貼身的裁剪,柔美的花紋與清瘦的男性著裝風格……都在強烈的塑造一個充滿恐懼需要被關懷的男性形象,性別的多元性與流動性逐漸在時裝設計審美中有所體現(xiàn),是對多元文化人群給予必要的發(fā)聲和幫扶。
持女權主義視角為設計出發(fā)點的時尚男裝設計系列通常會將女性化的設計元素融入到男性時尚中,通過穿著時裝登場,設計師提出了消除性別區(qū)分的風格。在展示過程中,不僅提出了將女性設計元素運用到男性時裝上,而且還會啟用生理性別模糊的模特,或者女性模特和男性模特同時穿著相同的款式服裝出現(xiàn),從而達到典型的解構性別認同感。設計師Alessandro Michele 將Gucci 2017SS 系列將男裝和女裝整合為一,設計元素涉及荷葉邊、蕾絲、印花……將女裝設計細節(jié)如蝴蝶結等運用到男性時裝上,讓女性模特佩戴與男性模特相同的飾品設計登場,男性模特和女性模特雌雄莫辨,讓外貌特征傾向于女性化的男性模特來表現(xiàn)時尚的性別中立性或性別不對稱性;在Balenciaga 2017SS 系列中,象征女性的粉色、橙色、紅色等顏色運用到了尺寸超大的力量型套裝上,短發(fā)、自然妝容的女性模特和長發(fā)淡妝的男性模特是難以區(qū)分彼此的;Tom Ford 2018FW 系列采用泰勒夾克設計,運用柔軟材料呈現(xiàn)身上流淌的輪廓,正面為男士西裝設計,凸顯男性形象,背面露出背部,在彰顯男性魅力的同時,也展現(xiàn)了女性曲線的風采,突出了性感;Channel 2015SS 系列通過展示褲子上疊穿裙子的風格模糊男裝和女裝的界限。
女權主義視角被認為是一種有意識的“時尚手段”,以女權主義視角為主題的男性時裝設計系列的表現(xiàn)特點有以下幾個方面:
(1)在男裝設計中使用女性化設計元素,直接表達了所要傳達的性別認同信息;
(2)啟用外形性別特征模糊的模特展示服裝,表達身體肯定和作為個體主體的差異,重塑美的價值,傳遞著對性別多樣性的尊重;
(3)提出了男性系列與女性系列集成展示的形式,模糊男性模特與女性模特的服裝搭配特征。
這些男裝時尚設計的表現(xiàn)特點已經超越了男女性別二分法,與作為個人主體表達自己選擇性性別認同的性別流動存在必然的聯(lián)系。因此,男裝時尚設計系列中所表達的性別認同傳遞的信息是,性別流體的形象已被劃分為表達社會權利和尊嚴的形象;表達性別靈活轉變可能性的形象;表達消除時尚邊界的理性和實踐特征的形象;表達新的性別認同的形象。在本研究的基礎上,應該對性別認同的變化所帶來的時尚價值變化和表現(xiàn)進行重新定位,對人們感知時尚變化和消費傾向的變化,進行相應的時尚項目策劃和服裝設計開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