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文燊 ,周秋娟 ,林 芝 ,陳 穎 ,蔣 燕 ,李 逸 ,瞿發(fā)林 △
(1. 中國人民解放軍聯(lián)勤保障部隊第九〇四醫(yī)院,江蘇 常州 213003; 2. 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qū)中西結合醫(yī)院,江蘇 常州 213003)
口瘡穴位貼方源自中國人民解放軍聯(lián)勤保障部隊第九〇四醫(yī)院中藥復方經(jīng)驗方口瘡散,由生大黃、吳茱萸、細辛、肉桂、川黃連5 味中藥組方[1],具有溫通經(jīng)絡、清熱瀉火、散寒止痛功效,主要用于治療口腔潰瘍。方中,大黃、黃連味苦,性寒,清熱瀉火,用于上焦、中焦實火上炎;吳茱萸、細辛、肉桂為溫里藥,用于浮越之火引火歸元,導熱下行,吳茱萸的主要活性成分包括吳茱萸堿和吳茱萸次堿,具有散寒止痛功效;川黃連為苦寒之藥,主要活性成分為小檗堿,具有清熱瀉火功效。為了更好地控制口瘡穴位貼的質量,保證其臨床療效,本研究中建立了同時測定其主要活性成分吳茱萸堿、吳茱萸次堿和小檗堿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譜法?,F(xiàn)報道如下。
LC-20AD 型高效液相色譜儀(日本島津公司),配有SIL - 20A 型自動進樣器、SPD - M20A 型檢測器;FA1004型電子分析天平(上海精密科學儀器有限公司,精度為十萬分之一);XS105 型電子分析天平(梅特勒-托利多儀器有限公司,精度為萬分之一);R201 型旋轉蒸發(fā)儀(上海申勝生物技術有限公司);SHZ-D(Ⅲ)型循環(huán)水式多用真空泵(上海力辰邦西儀器科技有限公司);HHS型恒溫水浴鍋(上海醫(yī)療器械五廠)。
口瘡穴位貼(中國人民解放軍聯(lián)勤保障部隊第九〇四醫(yī)院常州醫(yī)療區(qū)制劑室自制,批號分別為20210118,20210120,20210122);吳茱萸堿對照品(批號為110802-201710,含量按99.6%計),吳茱萸次堿對照品(批號為110801-201608,含量按99.7%計),小檗堿對照品(批號為110713 - 201814,含量按86.7%計),均購自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十二烷基硫酸鈉(SDS,湖南爾康制藥股份有限公司,批號為101420190415);甲醇、乙腈為色譜純,其他試劑均為分析純,水為純化水。
色譜柱:Lichrosphe C18柱(250 mm × 4.6 mm,5 μm);流動相:甲醇-乙腈-0.015 mol/L SDS水溶液(20∶35∶45,V/V/V);流速:1.0 mL/ min;柱溫:30 ℃;檢測波長:265 nm;進樣量:20 μL。
取吳茱萸堿、吳茱萸次堿和小檗堿對照品各適量,精密稱定,置100 mL 容量瓶中,加甲醇溶解成每1 mL分別含吳茱萸堿 86.05 μg、吳茱萸次堿 46.58 μg 和小檗堿36.69 μg的混合對照品溶液。
取口瘡穴位貼5貼,除去包裝及蓋襯,刮取藥膏,置研缽中,混勻,取1 g,精密稱定,置錐形瓶中,加甲醇50 mL,密塞,稱定質量,浸泡1 h,超聲(功率為300 W,頻率為50 kHz)40 min使溶解,放至室溫,用甲醇補足減失的質量,搖勻,濾過,精密量取濾液10 mL,置圓底燒瓶中減壓蒸干,殘渣加熱水(70~80 ℃)10 mL,超聲使溶解,用 0.1 mol/ L NaOH 調(diào) pH 至 8.5,分別用 20,10,10 mL 二氯甲烷萃取3 次,合并萃取液,減壓蒸干,殘渣少量多次用甲醇超聲(功率為300 W,頻率為50 kHz)使溶解,置 10 mL 容量瓶中,0.45 μm 微孔濾膜濾過,取續(xù)濾液,即得供試品溶液。
按處方工藝分別制備缺吳茱萸、川黃連藥材的陰性樣品,按供試品溶液制備方法制備陰性對照品溶液。
專屬性試驗:分別吸取2.2 項下混合對照品溶液、供試品溶液和陰性對照品溶液各適量,按2.1項下色譜條件進樣測定,記錄峰面積。結果吳茱萸堿、吳茱萸次堿和小檗堿的色譜峰與相鄰色譜峰的分離度均大于1.5,陰性對照無干擾,表明方法專屬性良好。色譜圖見圖1。
圖1 高效液相色譜圖1.Evodiamine 2.Rutecarpine 3.BerberineA.Mixed control solution B.Test solution C.Negative control solutionFig.1 HPLC chromatograms
線性關系考察:采用自動進樣器分別精密吸取2.2項下混合對照品溶液2,5,10,15,20,25 μL,按2.1項下色譜條件進樣測定,記錄峰面積,以進樣量(X,μg)為橫坐標、峰面積(Y)為縱坐標進行線性回歸,得回歸方程。結果見表1。
表1 線性關系考察結果(n=6)Tab.1 Results of linear relationship test(n=6)
精密度試驗:精密吸取2.2 項下混合對照品溶液,按2.1 項下色譜條件連續(xù)進樣測定5次,記錄峰面積。結果吳茱萸堿、吳茱萸次堿和小檗堿峰面積的RSD分別為1.40%,1.67%,1.71%(n=5),表明儀器精密度良好。
重復性試驗:取同一批(批號為20210118)口瘡穴位貼藥膏5 份,各1 g,精密稱定,依法制備供試品溶液,按2.1 項下色譜條件進樣測定,記錄峰面積,并計算含量。結果吳茱萸堿、吳茱萸次堿和小檗堿含量的RSD分別為1.36%,1.63%,1.76%(n= 5),表明方法重復性良好。
穩(wěn)定性試驗:取重復性試驗項下供試品溶液,分別于0,2,4,8,12,24 h 時按 2.1 項下色譜條件進樣測定,記錄峰面積。結果吳茱萸堿、吳茱萸次堿和小檗堿峰面積的RSD分別為1.29%,1.60%,1.70%(n=6),表明供試品溶液在24 h內(nèi)穩(wěn)定性良好。
加樣回收試驗:取口瘡穴位貼藥膏適量,精密稱定,按1∶1 精密加入含吳茱萸堿、吳茱萸次堿和小檗堿的混合對照品溶液適量,加甲醇至刻度,平行制備6份,按2.1 項下色譜條件進樣測定,記錄峰面積,并計算回收率。結果見表2。
表2 加樣回收試驗結果(n=6)Tab.2 Results of recovery test(n=6)
取3 批口瘡穴位貼藥膏1 g,依法制備供試品溶液,按2.1 項下色譜條件進樣測定2 次,記錄峰面積,并計算含量。結果樣品中吳茱萸堿、吳茱萸次堿和小檗堿的平均含量分別為 1.182 6,0.583 8,2.078 9 mg/ g。詳見表3。
表3 樣品含量測定結果(n=2)Tab.3 Results of content determination of samples(n=2)
比較了以甲醇- 乙腈- 0.015 mol/ L SDS 水溶液和乙腈-0.05 mol/L 磷酸二氫鉀溶液為流動相[2-5]時3 種待測成分的峰形及分離度,結果前者優(yōu)于后者。調(diào)節(jié)甲醇- 乙腈- 0.015 mol/ L SDS 水溶液洗脫體系的比例為20∶35∶45(V/V/V)時,3 種待測成分的分離度高,峰形好,干擾少。故選擇甲醇-乙腈-0.015 mol/L SDS水溶液(20∶35∶45,V/V/V)作為流動相。
采用紫外- 可見光掃描對照品溶液,結果吳茱萸堿和吳茱萸次堿于225 nm 和290 nm 波長處均有較大吸收,小檗堿于225,265,346 nm 波長處均有較大吸收;但供試品溶液于225 nm 波長處基線平穩(wěn)度較差,且其他色譜峰亦有較大吸收,影響小檗堿峰的分離度,于265 nm 和290 nm 波長處3 種生物堿成分的分離度均較好,但265 nm 波長處的吸收值高于290 nm,故選擇265 nm作為3種待測成分的檢測波長。
口瘡穴位貼由5味中藥飲片經(jīng)粉碎后入藥,化學成分復雜。預試驗中采用甲醇超聲提取,本研究中采用有機溶劑進行提取與純化,曾以乙酸乙酯、二氯甲烷和乙醚作為供試品的萃取溶劑。結果二氯甲烷對吳茱萸堿、吳茱萸次堿和小檗堿的綜合萃取率較高,故選擇二氯甲烷作為萃取溶劑。
小檗堿的溶解度在稀堿溶液中提高[6-7]。本研究中采用0.1 mol/ L NaOH 溶液調(diào)節(jié)供試品溶液的pH 值(范圍為7.5~9.0),對吳茱萸堿、吳茱萸次堿和小檗堿的萃取率進行考察。結果吳茱萸堿、吳茱萸次堿和小檗堿的萃取率由大至小分別為pH 8.5>pH 7.5>pH 9.0>pH 8.0,pH 7.5 > pH 8.5 > pH 8 > pH 9.0,pH 9.0 >pH 8.5>pH 7.5>pH 8.0。綜合比較,最終以pH 8.5作為供試品溶液的pH調(diào)節(jié)點。
本方法操作簡便快速、重復性好、結果準確,可用于同時測定口瘡穴位貼中吳茱萸堿、吳茱萸次堿和小檗堿的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