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麗
一、分層教學的背景分析
隨著城鎮(zhèn)化的快速發(fā)展,不同地域、不同教育背景的人匯聚到新型城鎮(zhèn),這些家庭中學生的學習水平參差不齊、學習態(tài)度各不相同,這一現象在城鄉(xiāng)結合處的學校中尤為突出。因此如何調動學生積極性、發(fā)揮學生學習主動性,有針對性、持續(xù)、有效的提高數學成績,增強數學邏輯能力,成為我們亟待解決的問題。為此,我在教學過程中,在學生的智力、學習基礎和學習態(tài)度等維度進行評價,將學生分成多個層次,組成一個動態(tài)的發(fā)展層級,以分層遞進式的教學使得學生達到整體的進步。
二、分層教學在數學教學的實踐
(一)分層教學的準備工作
長久以來,有人認為分層教學是以難易題目為分界線,這種以外在表象簡單粗暴的分層方式,很容易讓學生根據分數自主地將群體劃分成聰明孩子和笨孩子,不利于認知能力的提升和學生自信心的培養(yǎng)。根據教學經驗,我形成了認知分層和態(tài)度分層相結合的分層教學模式。一是劃分認知層級,動態(tài)提升能力。為了建立互動的師生關系,找到適合他們的認知形式,在知識傳授時,根據學生的智力、基礎等差異,將學生分為三個認知層次:(A)層次學生為數學邏輯感強、接受能力強,數學知識系統(tǒng)扎實;(B)層次學生為掌握數學運算技巧,知識點掌握比較全面; (C)層次學生為缺乏邏輯思維、接受能力不強,數學知識積累不足。二是劃分態(tài)度層級,培養(yǎng)自信心,提高參與度。為了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我在分層次教學時考慮到不同學生的性格、習慣等心理因素,根據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將學生分成三個態(tài)度層次來研究:(A)層次學生學習習慣好、方法正確;(B)層次學生學習比較自覺、主動要求進步;(C)層次學生學習不主動。
(二)對應認知層級,分層備課
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前提,基礎不牢、地動山搖。為了夯實分層教學的知識基礎,我在備課時認真鉆研教材,梳理知識的產生、發(fā)展、形成和學生學懂、學通、學實之間的聯系,根據不同認知層次學生的接受能力確定具體可行的教學目標,設置不同的課程內容,形成合理的認知階梯。為保證(C)層學生這一“參與者”,將形象記憶性內容作為第一階梯,使這些學生通過簡單識記就能輕松掌握; 為穩(wěn)?。˙)層學生這一“基本盤”,將抽象理解性內容作為第二個階梯,使這些學生通過深刻理解就能消化吸收;為錘煉(A)層學生這一“決勝招”,將知識擴展性內容作為第三個梯級,使這些學生通過融合貫通方能化為自身能力。
(三)融合態(tài)度和認知因素,分層授課、指導
一是尊重課堂規(guī)律,分層授課。
1.授課內容,做好時間安排
為了落實由淺入深、由易到難這一學習基本規(guī)律,我改進了授課內容和時間安排。根據對認知能力的不同要求,合理分配三個層次的授課時間。為充分保證(B)層、(C)層的授課時間,我將大綱基礎要求和難度系數較低的內容的授課時間維持在35分鐘左右,這樣能讓他們聽懂吃透,大部分時間跟得上。對(A)層內容的傳授只需點到為止,時間控制在5分鐘左右,一般為提出新穎問題,使(A)層學生學有余味,激發(fā)他們的求知動力。
2.提問環(huán)節(jié),做好知識安排
提問主要是為了了解課堂掌握情況和提升學生的自信心,因此問題設計主要面向層次較低學生,簡單識記問題優(yōu)待(C)層和(c)層學生,向(B)層和(b)層學生提問有運算技巧要求問題。
二是課后服務做好分層指導。充分利用課后服務時間,加強分層指導。
三是因人而“宜”,合理布置作業(yè)。我根據認知層次的要求,將內容訓練劃分為基本鞏固性練習、拓展性練習和綜合性練習。(C)層學生需加強基本鞏固性練習,主要完成課本上大部分練習和習題冊的基礎題;(B)層學生需進行拓展性練習,完成課本上全部練習和習題冊中大部分題目;(A)層學生需進行綜合性練習,需對中考全部考點進行練習和掌握。
(四)分層測試,及時反饋
經過以上分層備課、授課、指導、作業(yè),學生不僅完成了認知方面的學習任務,并從中體驗到了學習的樂趣、增加了學習的信心。為了改進學習方式和進一步激發(fā)學習動力,在進行學習測驗時,對試題的編排也應分層。試卷知識點的考察要把握密度、難度的區(qū)分,大部分為基礎題,體量占比在80%左右;少部分為變式題、綜合題。同時,班級課堂測試試卷里可以分為必做題和選做題,必做題各層次學生都做,鼓勵(B)層學生完成選做題,要求(A)層學生完成所有題目。
(五) 分層評價,體驗成功
分層測試后,結合試卷分析,對每個學生進行針對性評價,查漏補缺,激勵各個層級學生都得到提高。將每道題的正確率進行統(tǒng)計,將正確率在60%以上的題目作為(B)級學生的基本要求,正確率為70%左右的題目是(C)級學生學習的重點,(A)類學生應爭取經過總結掌握所有已考題目。結合班級名次的升降,為每位學生建立“成長檔案”,對明顯進步的學生提高一個層級要求,重點關注有退步的學生,幫助分析原因,并實時提醒、鼓勵、熱情關心樹立信心。每個學生的層級實施動態(tài)管理,相應的調整要求和施教策略,使學生在得到相應層級知識傳授的同時享受更多的參與感、獲得感。
三、分層教學在初中數學教學的成效
初中階段是學生數學學習的“拔節(jié)孕穗期”,豐富知識的儲備、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學習信心的收獲,對考取理想高中、堅持學習道路,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我所在的城鄉(xiāng)結合部學校,部分學生的不具備良好學習習慣,甚至產生厭學情緒。我任教前幾年存在這樣現象:許多考取重點高中的“尖子生”在高中階段位在倒數,這些學生反映初中階段拓展性訓練的缺失使他們在解決變式、綜合型題目時無從下手;中下游學生沒有受到鼓勵和引導,早早的放棄學業(yè)追求。在“傳授是基礎,引導是關鍵”理念的指導下,我開始將“態(tài)度+認知”分層教學模式貫穿備課、授課、指導、布置作業(yè)、測評、評價等教學全鏈條。經過近兩年實踐,“A”類學生具備很強的邏輯思維、中考真題基本無差錯,“B”類學生能夠將所學知識建立完整系統(tǒng)導圖、大幅度拉動班級平均分,“C”類學生減少。最令人欣慰的是態(tài)度層面上半數以上學生達到“a”層次,幾乎沒有學生有厭學情緒。教育以“樹人”為目的,希望在“態(tài)度+認知”雙層引導下,孩子能在培養(yǎng)數學邏輯同時,更加積極、主動的繼續(xù)人生求學之路,逐步成長為偉大祖國復興夢的有用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