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顧詩文
有人說:“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的距離,也不是我站在你眼前你看不見,而是我們明明生活在同個屋檐下,卻不在一個頻率上?!?/p>
很多時候,人們終其一生,不過是為了尋覓一個能與之交流的靈魂,進而化解人生旅程的孤獨。兩個頻率不同的人,不僅思想無法同步,做事無法同頻,節(jié)奏也無法一致。最后,只會讓彼此越來越累,漸行漸遠。
正所謂懂你的人不言而喻,不懂你的人百口莫辯。就像曾有人說的:“余生太長,如果不能和一個頻率相同的人生活,該有多累。”
知乎上有這樣一個熱門話題:好朋友之間為什么會漸行漸遠?底下的回答,講了無數(shù)個傷感的故事。
有人說是因為距離,有人說是因為理解分歧,也有人說是因為兩人之間的差距。但我覺得,根本原因其實就是頻率不同。
關于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一直很喜歡一句話:“頻率相似的人,即使翻山越嶺,也終會相聚在一起;磁場不合的人,即使朝夕相處,也終究不是一路人。”
有些人,第一次見面,就仿佛相識數(shù)年的老友;而有的人,再怎么聯(lián)絡,都繞不過心靈的隔閡?!暗啦煌幌酁橹\”,頻率不同的人,終究不會是一路人。
有時候,明明和最愛的人在一起,卻還是常常覺得孤獨。
理查德·耶茨在《十一種孤獨》里說:“我想所謂孤獨,就是你面對的那個人,他的情緒和你自己的情緒,不在同一個頻率。”
比如:你因為臨時加班,差點錯過班車,緊張得想哭,對方卻覺得,不過小事,你太敏感了;你和他分享遇到的人和事,他面無表情,轉(zhuǎn)身卻談起國家社稷、天文地理;你向往的美好生活,他無所謂;你在意的一切,他無法理解。
其實我們每個人的潛意識里,都想找一個頻率相同的人。希望對方能透過表面看到我們內(nèi)心深處的那一處柔軟,也希望對方能陪著自己,一起變得更強。
和磁場相同的人在一起,不必刻意經(jīng)營彼此的關系,快樂變得很簡單,更容易一拍即合;不用刻意尋找話題,不會聊著聊著就冷場,不用害怕空氣忽然安靜,世界都是尷尬。
和頻率相同的人在一起,就兩個字:舒服。
最近,好久沒出現(xiàn)在鏡頭面前的張國立和鄧婕頻頻上熱搜。雖然兩人都年過60歲,但感情依舊。他們的相處模式也被網(wǎng)友們評價為“最向往的老年婚姻生活”。
兩人興趣、性格完全不同,但卻過出了詩一樣的生活:鄧婕在花園打理她的花花草草時,張國立就去書房寫字畫畫。鄧婕喜歡在廚房聽英文歌和現(xiàn)代歌曲,張國立就去書房聽京劇、民樂。鄧婕把土豆切得很粗,張國立卻很有藝術感地評價,土豆棍兒更好吃。
頻率相同的人,以最舒服的方式欣賞、理解著對方的愛好,也以最包容的姿態(tài)愛著對方。雙方常常會有某種特別的默契:你開心,對方陪你開心;你傷心,對方給你肩膀,讓你依靠。
在任何一段關系中,只有和頻率相同的人在一起,感情才能走得更遠。正如《刺猬的優(yōu)雅》里說的那樣:我們都是孤獨的刺猬,只有頻率相同的人,才能看見彼此內(nèi)心深處不為人知的優(yōu)雅。
是啊,人生而孤獨,和同頻的人在一起,感情有共振,才能心有靈犀一點通。
人生這條路上,最難能可貴的,莫過于共同成長。
韓寒曾說:“一個人能走多遠,要看他與誰同行;一個人有多優(yōu)秀,要看他有誰指點;一個人有多成功,要看他與誰相伴。”我們選擇跟什么樣的人在一起,最終就會擁有什么樣的人生。
和頻率相同的人在一起真的很重要,不僅能滋養(yǎng)彼此,還能促進彼此的成長和發(fā)展。
人和人之間,一定存在“磁場”這個東西,雖然看不見、摸不著,卻會不斷向外傳遞你的三觀和喜好,頻率相同、三觀一致的人會自動靠攏。一個正能量的人,結(jié)交的一定是正能量的人;一個靠譜的人,結(jié)交的也一定是靠譜的人。
想起了一位女作家對兒子說的:人生,其實像一條從寬闊的平原走進森林的路。在平原上同伴可以結(jié)伙而行,歡樂地前推后擠、相濡以沫;一旦進入森林,草叢和荊棘擋路,情形就變了,各人專心走各人的路,尋找各人的方向。
世事大抵如此,有些相逢是命中注定,有些人深深烙進心底,但大部分人轉(zhuǎn)瞬便消失在各自的生命里。
世間這么多人,只要有百分之一的人懂你,就足夠了。選擇同頻的人在一起,人生會變得簡單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