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兆青
摘要 苔蘚植物在國內(nèi)僅應用于微型景觀造景,缺乏大規(guī)模室外栽植的理論體系和實操經(jīng)驗,對于分布廣泛、資源豐富的苔蘚植物來說十分惋惜。基于拈花灣苔蘚植物園林造景應用的實踐經(jīng)驗,從苔蘚的品種選擇、生境營造和養(yǎng)護管理等方面闡述了苔蘚室外栽植的技術關鍵,為我國進一步開發(fā)利用苔蘚資源及室外造景應用提供有效的實操方案。
關鍵詞 苔蘚植物;園林造景;室外栽植;養(yǎng)護管理;應用
中圖分類號 S68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22)07-0110-05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2.07.026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of Outdoor Planting and Maintenance of Bryophytes—Example for Nianhua Bay Zen-town Project in Wuxi
ZHU Zhao-qing (Shanghai Landscape Architecture Construction Co.,Ltd, Jishi Landscape Architecture Corporation, Shanghai 200083)
Abstract For decades, in China, the uses of Bryophytes are principally limited as micro landscape in interior decoration only due to lack of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experience in outdoor cultivation, which is an unfortunate fact that as one of the first land plant groups to diversify, Bryophytes are expected to play a broad role in landscape architecture. Based on the practical experience of bryophyte landscape application in Nianhua Bay project, this paper elaborated the key technologies of moss outdoor planting from the aspects of moss variety selection, habitat creation and conservation management, so as to provide an effective practical operation scheme for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moss resources and outdoor landscape application in China.
Key words Bryophytes(moss);Landscape architecture;Outdoor planting;Conservation management;Application
苔蘚植物在世界約有23 000種[1],分為苔綱、蘚綱、角苔綱;其中,苔綱最少有330屬,約8 000種;蘚綱有近700屬,約15 000種;角苔綱有4屬,約100種角苔類植物[2]。野生苔蘚植物資源十分豐富,遍布于世界各地,從裸露的巖石表層、干旱的沙漠、寒冷的極地到各種類型的森林、沼澤地幾乎無處不在。苔蘚植物具有叢生和休眠的習性,吸水能力強,生長速度快,抗寒能力強,不易受病蟲害侵襲。苔蘚的表面觸感細潤,在折射陽光下顏色層次分明,作為地被應用在園林景觀中常給人古色盎然、天人和諧的功效,日本等國家利用苔蘚植物進行園林造景的經(jīng)驗較為豐富,日本京都西郊的許多大型苔蘚公園早已成為世界著名的旅游景點。其中,西芳寺更是因擁有120余種各色苔蘚最為著名,是日本現(xiàn)存最古老的庭園之一。中國苔蘚植物區(qū)系是全球較豐富的地區(qū)之一,約占全世界苔蘚植物 1/10, 包含各大類的 108科494屬和2 717種[3]。但苔蘚植物在國內(nèi)的應用往往僅限于微型景觀造景,如苔蘚盆景、苔蘚瓶等,少有規(guī)?;膱@林應用,可借鑒的理論研究和實踐資料較為稀缺[4]。筆者從苔蘚品種選擇、生境營造及養(yǎng)護管理等方面探討了“無錫拈花灣禪意小鎮(zhèn)”工程中的實踐經(jīng)驗,以期為國內(nèi)苔蘚類植物的園林造景應用提供理論基礎與實例參考。
1 苔蘚植物室外栽植的問題及難點
1.1 品種篩選難度高
苔蘚植物在世界范圍內(nèi)約23 000種,在國內(nèi)有2 800余種,每種對自然生境的要求各不相同。陽光的照射角度、濕度、溫度的高低都會影響不同種類苔蘚植物的生存[5]。因此,在室外栽植及應用過程中選種是否科學直接關系到其成活率的大小,也影響后期養(yǎng)護的難易程度。
1.2 生境營建難度大
室外園林造景與苔蘚種類選擇是一個雙向的過程。苔蘚在滿足自然生境的同時,生境的營造也需滿足其生活習性。因此,當苔蘚選擇與自然生境難以匹配時,應借助一些輔助方法營造接近苔蘚生長條件的人工生境,如應保持80%左右的空氣相對濕度和25 ℃左右的溫度條件。土壤條件的改良也是決定苔蘚在養(yǎng)護階段的存活與否的重要條件。但受實際環(huán)境條件和造景效果的限制,人工生境營造存在一定難度。
1.3 養(yǎng)護水準要求高
苔蘚植物對濕度、光照及土壤的要求會隨著生長進程而變化。因此,苔蘚的養(yǎng)護管理分為栽植前期與后期2個階段,不同階段的養(yǎng)護要點不同。栽植前期的苔蘚植物競爭力較低,易被其他高等植物侵入。因此,前期應注重除草工作,苔蘚與土壤的貼實程度也是工作重心;后期當苔蘚植物密被基質后,則要根據(jù)其實際生長情況采用人工與噴灌裝置相結合的方式適當調節(jié)空氣濕度,維護植物生長[6]。另外,苔蘚類植物相對嬌弱,即使同一種苔蘚在同一種生境中也會由于氣象變化有著截然不同的表現(xiàn)。因此,苔蘚的養(yǎng)護難以形成一套標準化、流程化的操作,常規(guī)的養(yǎng)護標準和養(yǎng)護成本難以支持苔蘚的養(yǎng)護,必要時需要指定專人養(yǎng)護。
2 拈花灣項目概況及內(nèi)涵
2.1 項目概況
拈花灣禪意小鎮(zhèn)工程位于江蘇省無錫市濱湖區(qū)無錫(馬山)太湖國家旅游度假區(qū),規(guī)劃面積106.67 hm2,建設用地約86.67 hm2,建筑面積約30萬m2,景觀面積55萬m2,水域面積20萬m2。室外景觀、綠化的效果,應按照尊重自然肌理、盡量保護當?shù)鼐G色植被的原則,緊扣禪文化主題,采用一步一景的空間組織方式和肌理設計。苔蘚植物在其中發(fā)揮了極大的空間營造作用,苔蘚的抹茶綠意配以微地形專家的演繹,勾勒出人禪兩忘的意境,實現(xiàn)“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的空間氛圍(圖1)。
拈花灣小鎮(zhèn)的一步一景皆由苔蘚植物作為基礎元素,整個小鎮(zhèn)被苔蘚覆蓋,苔蘚柔和的質感和自然的質樸讓人們有回歸自然、返璞歸真的心態(tài),充分感受到造園的靈魂與生命。無處不在的苔蘚讓人們體驗到了“花開無聲處,細水遣流年”的詩意,也讓拈花灣禪意小鎮(zhèn)入選首屆“小鎮(zhèn)美學榜樣”名單。由于苔蘚植物對生境營造的苛刻要求,因此在室外鋪設是以庭院組團為單位,而戶外大型空間鮮有應用(圖2)。在保證苔蘚含水量為30%左右時,采用錯縫疊加鋪植。拈花灣小鎮(zhèn)的苔蘚應用面積約1萬m2,如此大面積苔蘚植物的應用,對養(yǎng)護管理的要求極高,水分管理和病蟲害防治需要做到專人專護。
2.2 項目內(nèi)涵 拈花灣,取名于佛教禪宗中佛祖拈花一笑的典故,因此整個項目的文化精髓是凸顯禪文化的莊嚴和諧、高古清雅。為打造禪意,造園師們從植物顏色的搭配上著手選擇苔蘚植物作為基本元素,苔蘚的顏色介于草地的綠和土地的黃,體現(xiàn)出禪宗“無相為本”的思想,使得禪意、韻律和質感在明暗的光線下傾瀉而出,在造景中承擔了禪意表達的重要角色。人們面對這樣的景觀,達到自我修行的目的,去尋找自己內(nèi)心的世界,發(fā)現(xiàn)獨立的自我,這就是禪意園林。拈花灣禪意、自然的意向便通過苔蘚植物源源不斷地向游客輸出。
3 拈花灣苔蘚植物室外栽植技術關鍵
3.1 品種選擇
在庭院景觀中的苔蘚植物,可以選擇嬌小青翠、質地細密,迅速成景,且成景后能保持一定的生長速度和繁衍性,有利于長期保持景觀穩(wěn)定性的金發(fā)蘚、白發(fā)蘚、波葉蘚、真蘚等[7]。苔蘚植物的品種選擇一般基于理論分析和現(xiàn)場試驗2種方式。在理論分析環(huán)節(jié),根據(jù)拈花灣的實際生境進行比對,挑選出了白發(fā)蘚、星星蘚、粗枝青蘚、大羽蘚和大灰蘚5種匹配度較高的苔蘚進行現(xiàn)場試驗。
項目現(xiàn)場試驗環(huán)節(jié)主要分為4個步驟:①在拈花灣挑選5個擁有相同或相似光照、通風條件的地塊并用相同的施工工序處理地塊上的土壤;②在同一時期,用同樣的鋪植技術將挑選出的5種苔蘚植物鋪植于預先處理好的土壤中;③人工營造相同的生長和養(yǎng)護環(huán)境,觀察2—3月的生長情況并記錄;④根據(jù)5種苔蘚植物成活率、覆蓋度、色澤、耐高溫性、耐光照直射性等指標,結合景觀效果觀察,篩選出大灰蘚與大羽蘚2種較適合拈花灣地區(qū)室外栽植的苔蘚品種(圖3)。
3.2 生境營建
大羽蘚和大灰蘚喜濕溫暖,同時耐干燥、耐濕,生性喜大山森林半陽半陰環(huán)境[8],常見覆石覆木(圖4)。這2種苔蘚植物的原生境近似,都是有一定散射光的半陰涼濕潤環(huán)境,且不易積水。開始施工前,土壤需要翻松,并施撒介質土混合攪拌,土塊粒徑小于5 cm。然后由造園師粗整微地形,施工順序根據(jù)圖紙放樣標高,由內(nèi)而外進行塑形,覆蓋表層需要清除石礫、樹枝等雜物。最后進入人工細整階段,需要從邊緣逐步向中間收納地形,地形坡面的曲線柔順易于排水。雨天不宜施工,雨后注意觀察低洼積水處,及時添補混合介質土,加強排水性。
地形粗整后的工地現(xiàn)場,需要安裝針對苔蘚植物的噴灌系統(tǒng),這樣才能保證現(xiàn)場的濕度以模擬苔蘚植物的原生生境。
3.3 苔蘚鋪植
苔蘚鋪植一般采用片植法和嵌植法(圖5)。 片植法,是把山采的不平整的苔蘚鋪植于堆場,人工篩選出平整的部分,然后連片大面積地鋪植在造園師平整過的微地形上,用專門設計的木板工具拍打淋濕后的苔蘚,使之與地面完美結合。嵌植法,是將鋪在堆場的苔蘚加工成線條狀,用以嵌入鋪裝縫隙內(nèi),同時配合灌溉設備做好保濕固定工作。
苔蘚植物的來源需要嚴控,對苔蘚產(chǎn)地的檢疫可以有效過濾掉病原入侵。同時,鋪植后的苔蘚之間不應留有縫隙,苔蘚底層與土壤表層的結合也不應留有空隙,這樣有利于苔蘚植物的生根,保證成活率(圖6)。
苔蘚植物與土壤表面充分接觸后,需要一次澆透水,標準是水滲到坪床表層至少5 cm深度,之后每天一次澆透,以保證苔蘚植物的供水。苔蘚植物作為園林植物生命底色,可以軟化園林建筑、園路廣場、景觀小品、枯山水等景觀元素,與喬灌草形成合理的植物群落結構,豐富空間層次(圖7)。
4 苔蘚植物室外養(yǎng)護管理要點
排水、遮陰工作是苔蘚養(yǎng)護的關鍵舉措,定期對溫度及濕度進行監(jiān)控可及時為夏季、冬季的平穩(wěn)度過提供保障。
4.1 水分管理
苔蘚的澆水應采用半人工噴灌流程,即人工與自動化設備結合。對苔蘚植物的補水一般采取“第一次澆透、多次少量”的原則,苔蘚生境的空氣相對濕度保持在70%為宜(圖8)。
4.2 雜草清除
除草必須及時,連根拔除有利于苔蘚景觀快速成型。剛鋪的苔蘚在種群競爭中能力不強,其他高等植物容易入侵占有主導地位,因此剛鋪植的苔蘚植物除草尤為重要,最好以人工除草代替除草劑除草[9]。除草過程中,應注意苔蘚表面的平整和密度,如有破壞應及時恢復補植。雨后晾一天土壤濕度適中,是除草最佳時間段,可以獲得最大的除草保墑效果。苔蘚除草后恢復密度,雜草入侵難度增加,此時可適當降低雜草清除的頻率。
4.3 施肥給養(yǎng)
苔蘚的施肥方法主要有混施、液施、撒施及葉施。①混施是在苔蘚鋪設時,將事先篩濾過的土壤與肥料拌勻,然后再鋪植苔蘚;②液施是將肥料以一定比例配制成苔蘚適宜的濃度,然后用打藥機噴灑在待鋪植苔蘚的土壤上;③撒施是在土方細整后苔蘚鋪植前,把肥料均勻撒施于土面,再澆水使肥料滲入土壤,在土壤保持良好墑情后鋪植苔蘚;④葉施又稱葉面噴施,即在苔蘚鋪植成活7 d左右,將肥料稀釋成溶液,使用噴霧器或者打藥機噴灑在苔蘚葉面,使整個植株吸收養(yǎng)分。
苔蘚植物的施肥需要根據(jù)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施肥方式,并且依據(jù)苔蘚的生長狀況適當追肥,溫暖季節(jié)薄肥勤施,寒冷季節(jié)適當減少次數(shù)或停施。每次追肥后要跟上水分,保證苔蘚的葉面充分吸收養(yǎng)分。
4.4 苔蘚補漏更新
苔蘚通過孢子繁殖,在符合生境的環(huán)境下,具有自我修復的能力,但是修復時間較長。一般受到病害(侵染性、生理性)、鳥畜禽類、流浪貓狗以及地下線蟲損壞,苔蘚植物在室外開放區(qū)域常規(guī)養(yǎng)護中極易造成局部禿裸,因此需要及時補植。在養(yǎng)護期間,苔蘚地被遭受傳染性病害如致病性真菌、細菌、病毒、線蟲、支原體等致使其死亡,則需要進行局部更換,必要時須更換土壤。在更換新苔蘚之前,必須做好檢疫工作。
4.5 夏冬季節(jié)管理
嚴冬和酷暑季節(jié)對苔蘚植物來說是很大的考驗,室外鋪植苔蘚應做好冬季防凍的養(yǎng)護準備工作。到了夏季高溫季節(jié),噴灑抑制蒸騰作用的藥劑以及設雙層遮陰網(wǎng)等措施,可以大概率保證苔蘚安全越夏。
5 苔蘚植物室外應用效果評估
作為靈山勝境景區(qū)的配套項目,拈花灣禪意小鎮(zhèn)自打造之初就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為了盡快將整體效果呈現(xiàn)在大眾眼前,項目團隊幾個月內(nèi)加班加點、保質保量地完成了苔蘚室外栽植工程,比國外同類型項目至少提前1年以上時間,但在苔蘚品種的選擇上存在局限,土壤條件處理的基礎工藝也不夠細致,導致后期返工和補植成本偏高。作為苔蘚類植物室外栽植應用的先驅項目,試錯成本仍值得重視考量。
總體而言,拈花灣的庭院、水系均遍布苔蘚植物,整個小鎮(zhèn)被營造成一個“會呼吸的”禪意世界,成為業(yè)界考察調研的標桿項目。
拈花灣項目重拾了蘚類植物在唐宋時期古典園林中多層次、多色彩應用的傳統(tǒng),開創(chuàng)了我國大面積運用苔蘚植物進行中式園林意境營造的先河,真正起到了承上啟下、繼往開來的重要作用,為我國苔蘚類植物的室外應用提供了行之有效的實踐方案。
6 結語
通過對無錫拈花灣禪意小鎮(zhèn)苔蘚植物園林應用工程進行實例剖析,從蘚類植物應用的痛點方面,如品種選擇、生境營造和養(yǎng)護要點等方面實踐了苔蘚室外造景應用并總結了經(jīng)驗教訓。初步掌握了苔蘚植物生長發(fā)育的規(guī)律及特點,篩選出適合規(guī)?;N植的苔蘚種類和相應的生境營造技術,摸索總結出一套適合用于苔蘚植物園林造景的標準化應用體系,是苔蘚植物造景應用及發(fā)展領域優(yōu)秀的實例參考。
苔蘚類植物種類繁多,各種類的生境特征、生態(tài)習性在園林造景中有著不同的價值功能,不僅能豐富園林植物群落,提高園林生物多樣性,還能加強苔蘚資源的產(chǎn)業(yè)化發(fā)展。苔蘚植物雖然體型小、生長慢,但是一旦生長成型后,能夠長期保持景觀外貌的穩(wěn)定,非常適合作各種造型[10]。蘚類植物的園林造景在我國仍處于起步階段,其品種習性、栽植技術、造景形式、養(yǎng)護管理等仍需要園林工作者迎難而上,永葆熱情,投入更多的理論和實踐研究中,不斷地深入和拓展其在園林造景方面的美學價值和應用推廣。
參考文獻
[1]
胡人亮.苔蘚植物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
[2] 陳阜東.我國常見苔蘚植物的識別(一)[J].生物學通報,1985,20(2):12-15.
[3] 吳鵬程,賈渝,汪楣芝.中國與北美苔蘚植物區(qū)系關系的探討[J].植物分類學報,2001,39(6):526-539.
[4] 楊少博,周瑞皊,鄒建城,等.苔蘚植物在中日園林中的應用分析及建議[J].現(xiàn)代園藝,2018(3):94-97.
[5] 韓國營.頑強的苔蘚緣何人工種植難?[J].生命世界,2019(7):8-13.
[6] 丁水龍,吳霄虹,張璐.苔蘚在園林中的應用探析[J].園林科技,2017(4):4-7.
[7] 周之靜,朱亞斕,丁紹剛.苔蘚植物及其在園林中的應用[J].中國城市林業(yè),2009,7(1):21-23.
[8] 李可,李曉東,黃穎博,等.苔蘚植物在園林綠化中的應用與實踐[J].園藝與種苗,2016,36(10):33-36.
[9] 汪先軍.幾種蘚類植物繁殖及其園林綠化景觀建設案例研究[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15:74.
[10] 王鋮.苔蘚植物在園林綠化中的應用[J].園林,2011(9):4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