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恒君 遼寧省核工業(yè)總醫(yī)院內分泌科 (遼寧 葫蘆島 125000)
內容提要: 目的:觀察和分析糖尿病患者應用胰島素泵治療的效果。方法:將110例2018年3月~2020年2月進行治療的糖尿病患者分成兩組,予以對照組(n=55)患者常規(guī)胰島素注射治療,觀察組(n=55)患者接受胰島素泵治療,對患者治療前后血糖水平進行對比,同時比較兩組胰島素用量、血糖達標時間及低血糖發(fā)生情況。結果:治療前后患者糖化血紅蛋白(HbAlc)、空腹血糖(FPG)及餐后2h血糖(2hPG)組內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對比,觀察組HbAlc、FPG及2hPG水平均更低,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胰島素用量明顯更少且血糖達標時間更短,組間對比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低血糖總發(fā)生率對比,觀察組更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糖尿病患者接受胰島素泵治療既能夠使其血糖達標時間得到縮短,還可使胰島素應用劑量獲得顯著減少,并可降低低血糖發(fā)生率,降糖效果及安全性均優(yōu)于胰島素注射治療。
糖尿病發(fā)病機制主要表現(xiàn)為胰島素抵抗、胰島素分泌缺陷等,以高血糖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伴隨水、電解質以及脂肪、蛋白質代謝紊亂等現(xiàn)象,人體免疫功能及抗病能力下降,嚴重損害廣大人民群眾生命健康[1]。胰島素常規(guī)注射治療為糖尿病常用治療方式,但是該治療手段無法完全模擬人體24h胰島素水平,出現(xiàn)低血糖事件的風險較高,影響臨床治療安全性及用藥效果[2,3]。胰島素泵能夠模擬正常胰腺分泌胰島素,能夠使身體血糖指標得到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應用胰島素泵治療可模擬胰島β細胞活動,確保體內血糖水平保持平穩(wěn),具有操作方便及治療效果確切等特點,而且胰島素泵劑量調整更加靈活,還可有效降低低血糖發(fā)生風險,能夠大大提升患者治療依從性以及生活品質?,F(xiàn)納入自2018年3月~2020年2月進行治療的糖尿病患者110例并實施隨機分組,分別為兩組患者提供胰島素注射治療、胰島素泵治療,對比兩種不同治療方式的治療效果,分析如下。
以糖尿病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樣本量為110例,納入標準:①綜合患者臨床癥狀及血糖檢測結果等確診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水平>7.0mmol/L,餐后2h血糖水平>11.1mmol/L或者隨機血糖水平>11.1mmol/L且伴隨三多一少(多飲、多食、多尿、體重下降)癥狀;②在知情同意書上簽字;③試驗方案獲得醫(yī)院倫理委員批準。排除標準:①合并糖尿病足、酮癥酸中毒等嚴重并發(fā)癥者;②并發(fā)嚴重心腦血管疾病者;③合并嚴重肝腎功能障礙者;④有藥物濫用史或酒精依賴史者;⑤合并其他惡性器質性病變者;⑥中途失訪者或者治療依從性差者;⑦參與其他試驗或者研究且可能對此次研究指標造成影響者。通過隨機抽樣法將患者分成對照組與觀察組,兩組分別納入樣本量55例,對照組:男性30例,女性25例,年齡29~77歲,平均(53.46±5.09)歲,糖尿病病程6個月~11年,平均(4.46±0.23)年;觀察組:男性31例、女性24例,年齡27~79歲,平均(55.01±5.12)歲,糖尿病病程6個月~12年,平均(4.51±0.22)年。對比兩組基本病歷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為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胰島素注射治療,三餐前采用門冬胰島素注射治療,初始用藥劑量為0.2U/(kg·d),注射3次/d,合理分配用藥劑量。睡前采用甘精胰島素注射治療,初始用藥劑量為0.2U/(kg·d),連續(xù)治療2周。治療過程中必須加強血糖監(jiān)控并根據(jù)血糖變化情況對胰島素應用劑量進行合理調整。予以觀察組患者門冬胰島素胰島素泵泵入治療,初始用藥劑量為0.2U/(kg·d),以總量50%作為基礎量,持續(xù)24h泵入,將剩余劑量設置為餐前劑量并于三餐前泵入。治療過程中醫(yī)護人員必須對患者血糖水平波動情況進行動態(tài)監(jiān)測并有針對性地調整胰島素泵入劑量,連續(xù)治療2周。
①對比治療前及治療后2周患者糖化血紅蛋白(HbAlc)、空腹血糖(FPG)及餐后2h血糖(2hPG)水平;②對比兩組胰島素用量及血糖達標時間。血糖達標指標包括:餐前或者FPG值4.4 7.0mmol/L,2hPG值5.6 10.0mmol/L,睡前血糖值5.6 7.0mmol/L。若7次(三餐前后及睡前)指尖血糖測量值血糖達標次數(shù)≥6次即可判定為血糖達標;③對比兩組低血糖發(fā)生率,低血糖診斷標準:血糖水平≤3.9mmol/L,臨床癥狀包括手抖、出汗及心慌等,患者意識清晰,通常進食后病情即可得到緩解。
將所得數(shù)據(jù)錄入SPSS23.0軟件,以n、%表示計數(shù)資料并通過χ2檢驗,以±s表示計量資料并通過t檢驗,P<0.05為差異有顯著性。
患者治療前HbAlc、FPG及2hPG水平組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患者血糖指標均明顯降低,治療前后HbAlc、FPG及2hPG各組內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對比,觀察組HbAlc、FPG及2hPG水平均更低,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治療前后血糖水平對比(n=55,±s)
表1.治療前后血糖水平對比(n=55,±s)
組別 HbAlc(%) t P FPG (mmol/L) t P 2hPG(mmol/L) t P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8.94±0.44 8.04±0.25 13.189 0.000 10.24±1.27 8.67±1.45 6.041 0.000 12.45±1.26 9.01±1.50 13.023 0.000觀察組 8.91±0.42 7.21±0.23 26.329 0.000 10.19±1.25 6.41±1.42 14.818 0.000 12.50±1.25 7.34±1.35 20.799 0.000 t 0.366 18.120 0.208 8.258 0.209 6.137 P 0.715 0.000 0.836 0.000 0.835 0.000
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胰島素用量明顯更少且血糖達標時間更短,組間對比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比較胰島素用量及血糖達標時間(n=55,±s)
表2.比較胰島素用量及血糖達標時間(n=55,±s)
組別 胰島素用量(U/d) 血糖達標時間(d)對照組 39.67±1.96 6.37±2.35觀察組 30.07±1.89 4.45±2.08 t 20.148 4.537 P 0.000 0.000
對照組低血糖患者12例,其中,低血糖6例、夜間低血糖3例,嚴重低血糖3例,低血糖總發(fā)生率為21.82%,觀察組低血糖患者3例,其中,低血糖2例、夜間低血糖1例,低血糖總發(fā)生率為5.45%,兩組低血糖總發(fā)生率對比,觀察組更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0.012,P<0.05)。
當前,由于人們飲食習慣以及生活方式不斷發(fā)生變化且我國人口老齡化趨勢不斷加強,糖尿病發(fā)生率不斷攀升,成為威脅公共衛(wèi)生健康的重要問題。糖尿病及低血糖重要誘因為血糖水平失控,必須及時給予患者針對性降糖治療,以控制病情進展,減少各類相關并發(fā)癥[4,5]。
作為血糖控制類激素,胰島素可經(jīng)由人體分泌,但是糖尿病患者由于自身胰島素分泌失衡,需要通過體外輸入胰島素的方式調節(jié)血糖失衡,控制病情進展和惡化[6,7]??诜堤撬幬锊患颜呋蛘叱霈F(xiàn)并發(fā)癥、外傷者均需采用胰島素治療,保證血糖水平得到合理有效地控制對于抑制多種糖尿病并發(fā)癥均有重要價值[8]。
皮下注射胰島素具有較好的病情穩(wěn)定效果,但是治療過程中必須根據(jù)人體血糖變化情況及時進行用量調整,否則極易誘發(fā)低血糖事件,主要原因在于胰島素組織具有非常高的變化吸收率,不但無法保證基礎量的穩(wěn)定性,還會造成血糖波動[9]。而且皮下注射方式皮下組織吸收率較低,易出現(xiàn)胰島素過量及蓄積等表現(xiàn),加重患者痛苦并影響其治療依從性,導致治療難度增加[10]。隨著患者病程不斷延長,其胰島功能逐漸衰退,使得餐時胰島素應用劑量隨之增加。
胰島素泵可通過電腦控制的方式按量、按時地將外源性胰島素輸入至患者體內,同時還能夠模仿真實人體生理中正常的胰島素釋放過程和晝夜胰島素分泌情況,有助于患者24h有效控制自身血糖情況。胰島素泵能夠模擬正常人體胰島素分泌,可根據(jù)人體對胰島素的實際需求量將胰島素輸入至患者體內,能夠確?;颊哐撬饺焯幱诜€(wěn)定狀態(tài),從而取得血糖控制效果,同時還有利于降低血糖波動應激反應以及胰島素抵抗等,能夠全面保證血糖控制效果,對于抑制細菌繁殖及各項相關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有重要意義[11]。持續(xù)泵入胰島素還能夠對人體肝糖輸出發(fā)揮控制作用,可充分保證胰島素的利用率,既能夠使藥物治療作用得到充分發(fā)揮,還能夠誘導人體胰腺組織分泌胰島素。胰島β細胞功能受損可造成胰島素分泌相對不足或者絕對不足,進而導致血糖水平不斷升高并誘發(fā)糖尿病。胰島β細胞功能具有可逆性,及早進行治療可有效改善早期胰島素分泌缺陷現(xiàn)象,既能夠有效保護患者胰島功能,同時還能夠延緩患者病情進展。胰島素泵持續(xù)泵入胰島素能修復受損胰島β細胞并減少細胞凋亡,對于降低和穩(wěn)定患者血糖水平有重要意義[12]。
此次研究中,兩組對比,觀察組血糖水平更低,胰島素用量更少,血糖達標時間更短且低血糖發(fā)生率更低,通過對比可知,為糖尿病患者提供胰島素泵治療能夠取得理想的降糖效果。胰島素泵強化治療既有助于改善患者血糖水平,還可顯著減少用藥劑量,促進血糖達標,能夠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水平,確?;颊哐撬节呌谡#行p少餐前胰島素用量,防止大劑量中、短效胰島素注射后體內產生重疊作用,有助于降低低血糖發(fā)生率。除此之外,還有助于保持血糖穩(wěn)定,避免出現(xiàn)血糖劇烈波動現(xiàn)象,有利于控制各類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及發(fā)展,對于改善患者病情有重要意義。
與胰島素皮下注射相比,胰島素泵治療可迅速調節(jié)患者身體血糖水平,有效減輕患者痛苦,還可避免胰島素吸收不穩(wěn)定等現(xiàn)象。糖尿病患者接受胰島素泵注射治療可在短時間內達到血糖平穩(wěn)效果,而且能夠使高血糖誘發(fā)的糖毒性得到有效解除,促進患者臨床癥狀改善,能夠有效預防各種急慢性并發(fā)癥,改善患者預后。胰島素泵能夠使胰島素輸注劑量精確到0.05U,尤其是針對小兒以及老年人群等安全性更高且療效更為可靠。糖尿病病程長,患者需要長期用藥或者終身用藥,而且伴隨疾病進展容易出現(xiàn)各種并發(fā)癥,為糖尿病患者提供胰島素泵強化治療可減少并發(fā)癥及潛在危害,既能夠改善患者身心健康,還可減輕患者的經(jīng)濟負擔?;颊呓邮芤葝u素泵治療期間,夜間僅輸出微量胰島素,而不再應用中效胰島素或者長效胰島素,沒有上述制劑的夜間高峰降糖功能,患者夜間出現(xiàn)低血糖的概率顯著下降,后半夜胰島素泵則能夠自動增加胰島素輸入劑量,可顯著降低凌晨高血糖發(fā)生情況,能夠保證患者空腹血糖與白天血糖的正?;?,同時也有助于減少胰島素全天應用劑量。胰島素泵治療為糖尿病患者治療提供了新的方案,能夠使葡萄糖毒性對胰島β細胞功能造成的負面影響得到有效鑒定,而且還有助于促進β原細胞功能恢復。
與胰島素注射治療相比,胰島素泵泵入治療能夠更好地模擬人體內胰島素生理分泌模式,因而,臨床療效更佳,患者的認可度也更高。為了保證平穩(wěn)降糖,同時縮短血糖達標時間,應于患者治療期間實施動態(tài)血糖監(jiān)測,定期檢修胰島素泵,防止導管堵塞、機械故障等影響患者治療效果和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