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模芳,張仁波,趙 海
(遵義師范學(xué)院 生物與農(nóng)業(yè)科技學(xué)院,貴州 遵義 563006)
【研究意義】南天竹(Nadina domestica)屬于小檗科(Berberidaceae)植物,其植株形態(tài)優(yōu)美、樹葉顏色層次感豐富,所以在我國南方經(jīng)常作為園林觀賞用樹種[1]。南天竹的很多器官都具有藥用價值,國內(nèi)外研究報道指出南天竹具有抗菌、止咳、平喘、降壓等藥理作用[2-5]?!厩叭搜芯窟M展】近年來,很多學(xué)者對南天竹種子萌發(fā)特性、播種育苗技術(shù)、離體培養(yǎng)技術(shù)、生理生化特性[6-10]都做了較多研究?!颈狙芯壳腥朦c及擬解決的問題】目前國內(nèi)對南天竹群落特性的報道還很少見,本文通過對天然南天竹群落結(jié)構(gòu)特征及物種多樣性的調(diào)查,旨在深入了解目前天然南天竹的生活狀況,為天然南天竹的保護、開發(fā)、利用和研究提供更多基礎(chǔ)資料,同時也為其繁育和管理提供合理的科學(xué)理論依據(jù)。
調(diào)查地溫水鎮(zhèn)位于貴州省遵義市習(xí)水縣東部,地理坐標為東經(jīng)106°24′~106°36′,北緯28°21′~28°35′,屬于典型的云貴高原喀斯特地形地貌,植物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49%。平均海拔為1025 m,年平均氣溫14 ℃,平均最低氣溫-4.3 ℃,無霜期272 d,降雨量1020 mm,水資源豐富。
采用典型取樣法,樣地主要設(shè)置在植物分布均勻、人為因素干擾較少且以天然植被為主的區(qū)域,采用GPS定位樣地坐標,設(shè)置4個點,6個5 m×10 m的樣方調(diào)查灌木(表1),并在每個灌木樣方內(nèi)設(shè)置3個1 m×1 m的小樣方調(diào)查草本。
表1 調(diào)查樣方自然狀況描述
1.3.1 重要值(IV)[11]
1.3.2 物種多樣性選用Simpson指數(shù)、Shannon-Wiener多樣性指數(shù)、Margalef豐富度指數(shù)、均勻度Pielou指數(shù)進行分析[12-13]。物種豐富度(S)為樣地內(nèi)出現(xiàn)的物種數(shù)。
式中,S為群落層次中物種數(shù)目,N為所調(diào)查群落樣方物種個體數(shù)總和;Ni是種i的個體數(shù),表示第i個種的多度。
1.3.3 數(shù)據(jù)統(tǒng)計與分析用Excel 2007和SPSS17.0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整理和統(tǒng)計分析。
習(xí)水天然南天竹群落植物共有45科79屬93種(表2),其中被子植物多達85種,隸屬38科,70屬。該群落組成中,屬和種數(shù)最多的系菊科(Asteraceae),有7屬9種,薔薇科(Rosaceae)有5屬8種,禾本科(Gramineae)和唇形科(Labiatae)次之,均有5屬5種,莎草科(Cyperaceae)、百合科(Liliaceae)、鼠李科(Rhamnaceae)有3屬4種,蕓香科(Rutaceae)、樟科(Lauraceae)均為2屬3種,大戟科(Euphorbiaceae)、傘形科(Umbelliferae)、豆科(Leguminosae)、茜草科(Rubiaceae)、毛茛科(Ranunculaceae)、葡萄科(Vitaceae)、??疲∕oraceae)均有2屬2種,漆樹科(Anacardiaceae)有1屬3種,忍冬科(Caprifoliaceae)有1屬2種,其余21科均為1屬1種。其余裸子植物只有馬尾松一種,屬松科松屬。蕨類植物有7種,隸屬6科7屬,其中卷柏科(Selaginellaceae)的卷柏屬(Selaginella)有卷柏(Selaginella tamariscina)、江南卷柏(Selaginella moellendorffii)兩種外,其余5科均為1科1屬。
表2 南天竹群落物種組成情況
根據(jù)吳征鎰、秦仁昌、黃升等[14-18]的種子植物、蕨類植物的科屬分布區(qū)類型的劃分方法,可將貴州習(xí)水天然南天竹群落內(nèi)所有植物共45個科劃分為4個分布區(qū)類型,79個屬劃分為12個分布類型。由表3可知,在45個科中,世界分布最多,為20科,占總科數(shù)的44.44%,其次為泛熱帶分布,為16科,占35.56%,北溫帶分布的有6科,熱帶亞洲和熱帶美洲間斷分布有3科。在79屬中,泛熱帶分布有18屬,占總屬數(shù)的22.78%,北溫帶分布有17屬,占總屬數(shù)的21.52%,世界分布有15屬,占總屬數(shù)的18.99%,熱帶屬性的分布最多,達到45.56%。建群種所隸屬的小糪科為北溫帶分布,南天竹屬(Nandina)為東亞分布。
表3 南天竹群落內(nèi)植物科、屬的地理分布
由表4可知,灌木層植物43種,隸屬于26科34屬,種類最多的科是薔薇科植物,共計6種,占整個區(qū)域灌木種類的14.3%。其中重要值在4以上的有7種,占所有物種的16.27%,分別為南天竹(Nandina domestica)、小果薔薇(Rosa cymosa)、鐵仔(Myrsine africana)、金佛山莢蒾(Viburnum chinshanense)、粗葉懸鉤子(Rubus alceaefolius)、白櫟(Quercus fabri)、火棘(Pyracantha fortuneana)。重要值最大的是南天竹,為13.395,是整個灌木層群落中唯一一個重要值大于10的物種,說明它是主要的建群種。其次粗葉懸鉤子的重要值為7.187,僅次于南天竹,重要值排名第三的是火棘,為6.194,其余的四種重要值均在4~5,以上7種物種為整個灌木層的優(yōu)勢物種。下一階段是重要值在2~3的物種,有7種;重要值在1~2的物種較多,有21種,占所有物種的48.84%,這一階段的物種幾乎占了整個灌木物種的一半,但重要值卻不大,說明群落物種數(shù)量較豐富且均勻。所有物種中重要值小于1的植物有8種,占總物種的18.60%。
表4 南天竹群落灌木層物種組成及重要值
續(xù)表4 南天竹群落灌木層物種組成及重要值
由表5可知,草本層共有植物52種,分屬28科、48屬。從科的角度而言,優(yōu)勢科為菊科、唇形科、禾本科和莎草科,其中菊科所含種類最多,有9種植物,占所有草本植物種類的17.3%,分別為:艾蒿(Artemisia argyi)、黃花蒿(Artemisia annua)、小白酒草(Conyza canadensis)、千里光(Senecio scandens)、野茼蒿(Crassocephalum crepidioides)、鉆葉紫菀(Aster subulatus)、三脈紫菀(Aster ageratoides)、苦苣菜(Sonchus oleraceus)、馬蘭(Kalimeris indica);隸屬7屬,占總屬的14.6%。唇形科和禾本科均有5種,莎草科有4種。豆科、傘形科、薔薇科、百合科、卷百科各2種;漆樹科、椴樹科、敗醬科、蕓香科、鳶尾科、酢漿草科、報春花科、睡蓮科、小檗科、爵床科、藤黃科、車前科、大戟科、金星蕨科、鱗毛蕨科、??啤⒅袊Э?、毛茛科、鱗始蕨科各1屬1種。草本層植物的重要值差異較大,重要值排名前三的分別是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為8.014;江南卷柏,為7.897;芒(Miscanthus sinensis),為7.882。其次是第二階段的,重要值在3~5,有6種,分別為雞眼草(Kummerowia striata)、膨囊苔草(Carex lehmanii)、小蓬草(Conyza canadensis)、蝴蝶花(Iris japonica)、硬桿子草(Capillipedium assimile)、野地瓜(Ficus tikoua)。重要值在2~3的有8種物種,重要值在1~2的物種有16種,而重要值小于1的物種有19種,重要值最小的是積雪草,僅為0.501,在整個群落中僅有1株,分布最少,在群落中重要程度較低。
表5 南天竹群落草本層物種組成及重要值
續(xù)表5 南天竹群落草本層物種組成及重要值
物種多樣性是群落內(nèi)物種數(shù)目和各物種個體數(shù)的分配均勻度[19]。由表6可知:草本層物種豐富度為52,Shannon-Wiener指數(shù)(H)、Simpson指數(shù)(D)、Margalef指數(shù)(Ma)分別為3.358、0.947、8.640,而灌木層對應(yīng)的指數(shù)分別為2.977、0.913、7.166,對照相關(guān)資料表明,該群落的物種多樣性指數(shù)較高[20]。草本層的各多樣性指數(shù)均比灌木層大,物種要相對灌木層較豐富[21],灌木層的優(yōu)勢度物種地位更為突出。Pielou指數(shù)(J)也顯示草本層較灌木層大,所以草本層植物分布更均勻。
表6 南天竹群落物種多樣性指數(shù)
植物的種類組成是植物群落最基本、最重要的特征之一,是群落形成的基礎(chǔ),是決定群落性質(zhì)最重要的因素,也是鑒別不同群落類型的基本特征[22-23]。南天竹群落內(nèi)共有植物93種,灌木層植物43種,隸屬于26科34屬,種類最多的科是薔薇科植物,共計有6種,占整個區(qū)域灌木種類的14.3%。重要值最大的是南天竹,為13.395,是整個灌木層群落中唯一一個重要值大于10的物種,說明它是主要的建群種。草本層共有植物52種,分屬28科、48屬。優(yōu)勢科為菊科、唇形科、禾本科和莎草科,其中菊科所含種類最多,有9種植物,占所有草本植物種類的17.3%,草本層植物的重要值差異較大,重要值最大的是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為8.014;重要值小于1的物種有19種,草本層的物種數(shù)目偏多,重要值整體偏小。草本層中有出現(xiàn)南天竹幼苗,但是數(shù)量較少,說明其天然更新能力不強。
群落內(nèi)所有植物共45個科劃分為4個分布區(qū)類型,79個屬劃分為12個分布類型。在45個科中,世界分布最多,為20科,占總科數(shù)的44.44%。在79屬中,泛熱帶分布有18屬,占總屬數(shù)的22.78%,北溫帶分布有17屬,占總屬數(shù)的21.52%,世界分布有15屬,占總屬數(shù)的18.99%,熱帶屬性的分布最多,達到45.56%。建群種所隸屬的小糪科為北溫帶分布,南天竹屬(Nandina)為東亞分布。
物種多樣性不僅反映了組成群落的物種的豐富度和個體數(shù)目均勻程度,同時也反映了不同環(huán)境條件與群落之間的相互關(guān)系,是群落結(jié)構(gòu)的重要特征[24],本研究表明,草本層物種豐富度為52,Shannon- Wiener指數(shù)(H)、Simpson指數(shù)(D)、Margalef指數(shù)(Ma)分別為3.358、0.947、8.640,而灌木層對應(yīng)的指數(shù)分別為2.977、0.913、7.166,Pielou指數(shù)(J)也顯示草本層較灌木層大,所以草本層植物分布更均勻。草本層的各多樣性指數(shù)均比灌木層大,物種要比灌木層物種豐富,但是灌木層的優(yōu)勢度物種地位更為突出。
此次野外調(diào)查結(jié)果顯示,南天竹在野外自然的生長環(huán)境中,有生長在在山坡上、農(nóng)用地里的,也有生長在石縫里的,石縫中的土壤極少,土層極薄,說明它能很好地適應(yīng)于山地巖石之間,這對于喀斯特地區(qū)群落的早期演替可提供一個理論基礎(chǔ),對于貴州這樣典型的喀斯特生態(tài)環(huán)境來說具有重要的生態(tài)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