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莉
◆摘? 要:近年來我國高校英語教學改革不斷深入,語言學理論是改革的重要理論基礎。但是,現(xiàn)階段我國高校英語教學的實際改革過程中,教師語言學理論缺失現(xiàn)象嚴重。大多數(shù)高校英語教師對于輸入理論、銜接理論以及隱喻認知理論缺乏系統(tǒng)性的學習和科學化的運用,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學較為隨意盲目,對教學質量產(chǎn)生不利影響。如果想使英語教學改革順利進行,需要對高校英語教師語言學理論進行重建,在教學過程中高質量運用三方面理論。本文闡述了高校英語語言學相關理論,對高校英語教師語言學理論的缺失加以分析,并探討了重建策略,希望能夠為相關研究提供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高校英語教師;語言學理論;缺失重建
現(xiàn)階段英語教學方法改革在我國深受關注,但是在大多數(shù)高校,英語教學方法仍然較為形式主義,過于機械化、形式化。無法使英語教學方法改革真正發(fā)揮作用,由于應試教育觀念根深蒂固,大多數(shù)高校以及教師過分注重分析語言結構、講解解題技巧,采用題海戰(zhàn)術,但對于學生語言能力的培養(yǎng)沒有給予重視,這種落后的英語教學方法較為普遍。造成這種情況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高校英語教師語言學理論的缺失。語言學理論在英語教學方法改革中是不可缺少的,語言學理論包括多個方面,其中對高校英語教學影響最大的就是社會語言學和應用語言學。
一、語言學與高校英語教學
(一)社會語言學與高校英語教學
社會語言學主要研究語言的社會性實踐性。從根本上來看,語言屬于社會文化中的重要成分,也是社會文化的中心,人們在日常生活中進行交際活動以及情感的表達通常會使用語言。社會語言學對于語言教學是否具備科學性予以充分重視,高校教師在進行英語教學過程中,可以使學生了解英語社會文化的整體,其中主要包括文化背景、社會背景、風土人情等文化內容,這樣能夠有效促進學生全方位掌握英語語言。英語教師還可以對英語文化發(fā)展過程進行整理和講解,與高校英語教學中聽說讀寫內容相融合,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目前高校英語教學需要學生掌握單詞以及詞組的表義的同時,還需要學生深入理解英語的內在含義。這就要求教師在制定教學策略時,幫助學生全面掌握英語知識的同時,使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也能夠得到提高,使學生對于英語語言文化相關內容的知識儲備更加豐富。
(二)應用語言學與高校英語教學
應用語言學主要指在科學領域中充分發(fā)揮語言學知識的作用,解決實際問題,對于高校英語教學而言具有重要意義。應用語言學更加關注語言的交際性特征,因此,教師在教學期間需要重點加強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提高英語的運用頻率。教師需要在語言學理論的引導下確立科學的英語教學目標,并對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進行變革,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自覺性,確保高校英語教學效果得到加強。
二、高校英語語言學相關理論
(一)輸入理論
輸入理論屬于語言學習中的重要理論,學生如果在高質量的學習英語的環(huán)境中,能夠充分加強學生的英語能力。因此,高校英語教師在教學期間,需要重視輸入理論的運用,篩選能夠創(chuàng)設英語情境的資料,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從而使學生具備更強的英語運用能力。
(二)銜接理論
銜接理論的主要呈現(xiàn)方式是英語語篇,常見的銜接方式有詞匯銜接、省略、替代、照應等,起到連貫語法和詞匯的重要作用,使語義表達的更加生動形象。因此,教師在高校英語教學過程中,需要在閱讀、聽力、翻譯以及寫作等方面加強銜接理論的運用。比如,present,cake等單詞能夠與生日聚會的情境相聯(lián)系。教師需要在教學中利用銜接理論,對重點語段或句子中的關鍵詞加以分析,使學生能夠迅速了解語篇的大致含義。
(三)隱喻認知理論
隱喻認知理論屬于一種高級的認識手段,具有較強的創(chuàng)造性,在學生認識世界以及形成知識體系過程中發(fā)揮重大價值作用。在學生認知實踐期間,會習慣性地用熟悉的事物了解記憶陌生的新事物。從根本上來看隱喻屬于動態(tài)轉移的過程,由一個認知領域發(fā)展到另一個認知領域。高校英語教師需要結合隱喻認知理論,引導學生通過熟悉的已知概念了解新知識,加強學生理解語篇的能力。
三、高校英語教師語言學理論的缺失
現(xiàn)階段我國大多數(shù)高校英語教師在教學期間缺失語言學理論的知識和方法,對于教學目的、形式與意義等等非常重要的概念并沒有完全掌握。大多數(shù)高校英語教師認識語言的參考是傳統(tǒng)的西方經(jīng)驗主義和理性主義,在高校英語教師中占據(jù)主導地位的語言觀依然是邏輯實證主義論以及客觀真實主義。高校英語教師普遍認為語言表達方式具有完全的規(guī)則性,說明他們并沒有正確認識到語言文字的意義也是非固定的、處于變動中的。在高校英語教師中傳統(tǒng)的西方分析哲學依然廣受歡迎,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依然深受形式主義與客觀主義的影響,教學質量并不理想。此外,大多數(shù)高校英語教師教學期間并沒有注意英語教學需要面向意義的規(guī)律,因此,這些教師教學時沒有抓住重點,只重視英語語言分析,忽視英語教學的體驗與認知過程。大多數(shù)教師對于英語教學方法改革并不敏感,教學方法依然傳統(tǒng)落后單一,缺乏對新型教學方法的認識與借鑒。教師對英語語言的理解只在于語義這一層面,并沒有根本解決“語言是什么”的問題,導致使用任務型教學法出現(xiàn)誤解。任務并非是簡單的制定與完成的過程,重點是語言功能,而不是語言形式,需要加強學生對意義的關注,形成交際意識,并提高自身交際能力。
四、高校英語教師語言學理論的重建
(一)輸入理論的重建
首先,教師需要豐富教學內容。高校英語教師教學時需要重建輸入理論,針對學生的學習水平和學習特點,及時豐富教學內容,使學生能夠掌握學習內容。比如,教師教學期間可以加入Rich Dad,Poor Dad等英語材料,并且與教學內容密切聯(lián)系,突出教學主題以及重難點,此外,教師還需要運用趣味性高、難度高、知識豐富的內容為學生創(chuàng)造學習情境,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其次,教師需要對教學方法進一步優(yōu)化。高校英語教學的主要任務是使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并在這基礎上提高運用英語的水平。高校英語教師在重建輸入理論期間,注意提高英語教學的難度,優(yōu)化教學方法。教師在教學期間需要適當引入課外英語閱讀內容,拓展學生的認知視野,或者引導學生圍繞課程主題用英語進行交流與探討,并設計對話進行演繹。這種在輸入理論指導下的教學方式可以加深學生對英語知識的理解,有效提高口語交際水平。
最后,教師需要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能力。教師在輸入理論指導下可以在課堂播放相關的英語影片,使教學更加生動有趣,活躍課堂氛圍,使學生在輕松的環(huán)境中學習。此外,教師也可以結合學生的學習水平推薦合適的英語資料,引導學生在課下自主探究學習。學生在自主探究學習過程中能夠深入理解英語的用法,強化語感,有助于學生提高英語素養(yǎng)。
(二)銜接理論的重建
首先,教師需要拓展教學內容。銜接理論在英語語篇的閱讀與寫作兩方面都發(fā)揮重要作用,因此教師需要重建銜接理論。高校英語教師教學期間,需要在指導語言理論的同時拓展英語教學內容,使學生能夠深入理解英語語篇中傳遞的內容。比如,教師教學時需要合理使用相關英語語篇,引導學生對語篇中的結構、銜接表現(xiàn)手法等內容進行深入分析,從而降低英語理解難度,培養(yǎng)學生的理解能力。
其次,教師需要提升學生英語應用能力,這是高校英語非常重要的教學目標。因此,教師重建銜接理論過程中可以對照英語語篇與漢語語篇,對英語語篇的結構加以分析,引導學生在分析過程中總結二者之間思路的差異性,促進學生深入理解英語寫作的結構。同時也豐富了學生的英語語篇知識,有助于學生提高英語應用能力。
最后,教師需要有效完善英語課程的銜接。教師在教學期間運用銜接理論對學生把握英語語篇的構成產(chǎn)生直接影響,也會影響學生理解上下文的水平。因此,教師需要加強英語課程之間的銜接,參考銜接理論,對影響課程銜接的因素發(fā)揮的作用加以分析,便于結合銜接理論與實際教學情況,根據(jù)教學內容和目標,認真完善英語課程的銜接性。
(三)隱喻認知理論的重建
首先,教師需要參考漢語中的隱喻認知引導學生掌握記憶英語詞匯的技巧。積累詞匯是學好英語的基礎和重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需要給予詞匯教學充分重視。教師需要重建隱喻認知理論,并運用在詞匯教學當中,引導學生在漢語中的隱喻認知的幫助下記憶英語詞匯的含義。
其次,教師需要通過隱喻思維提高學生的英語寫作能力。寫作教學中利用隱喻思維指導學生寫作可以使寫作內容形象化、生動化。教師教學過程中需要加入一部分隱喻詞匯或名句等內容,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賦予學生英語寫作語言美感,在提高學生英語寫作水平的過程中對學生英語的表達形式進一步豐富,使英語教學產(chǎn)生真正意義的效果。
最后,教師需要通過隱喻思維引導學生欣賞英語文學。英語雖然是交流工具,但是學生學習英語的主要目的只是為了傳達最基本的信息,而高校英語教學需要提高學生的英語技能,強化學生的英語修養(yǎng)。在英語文學中存在大量關于英語詞匯隱喻的表現(xiàn)手法。比如,通常英語文學會借助自然事物的描寫比喻社會形態(tài)。教師在隱喻認知理論的指導下,能夠在教學期間適當引入含有隱喻思維的英語文學,可以引導學生進行鑒賞,提高英語能力的同時英語素養(yǎng)也得到提升。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高校英語教師需要重建語言學理論,對英語教學進行調整和創(chuàng)新,加強高校英語教學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英語教師需要重建輸入理論、銜接理論和隱喻認知理論,完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并加強創(chuàng)新意識,使英語教學更加適合學生的實際需要,提高學生英語的實際運用能力,從而使學生具備較高的英語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孫文高.語言學理論視域下的高校英語語言學教學提升策略[J].英語教師,2018,18(07):53-55,58.
[2]劉靜,羅蓉.基于語言學理論的高校英語語言學教學提升策略研究[J].英語教師,2018,18(17):61-63.
[3]張翠平,王垠,尹清山等.應用語言學理論基礎下的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思考[J].海外英語(上),2019(12):13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