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月琴
(鹽城光明生豬有限公司,江蘇鹽城 224100)
妊娠母豬孕期管理工作,具有較高的專業(yè)性、復雜性,該時期管理工作是否科學合理,是影響母豬膘情、胎兒發(fā)育、產后泌乳量、仔豬成活率以及養(yǎng)殖效益等的重要因素[1]。因此,養(yǎng)豬企業(yè)要充分認識到妊娠母豬孕期管理的重要意義,規(guī)范養(yǎng)殖管理行為,確保母豬順利分娩。
相關試驗表明,妊娠母豬在孕前期對于熱能的需求并不高,每日體內沉積熱能基本在20~100 kcal,因此,在母豬妊娠前期飼喂一些青粗飼料即可滿足其熱能需求。母豬妊娠中后期,體內熱能沉積速度增快,尤其是產前1個月,每日體內熱能沉積量可達到272 kcal,相比妊娠前期明顯增加,加之代謝增強會消耗大量的熱能,因此,母豬后期必須要增加熱能補充,增加營養(yǎng)供給,飼喂充足的青飼料和精飼料,減少粗飼料飼喂量,滿足母豬妊娠中后期的熱能需求。
妊娠母豬對蛋白質的需求量較大,蛋白質不足,會直接影響胎兒的生長發(fā)育。一般母豬從妊娠到仔豬分娩需消耗3 kg可消化純蛋白,此外母豬子宮內容物、母豬自身也需要一定的蛋白質攝入,因此,妊娠期母豬及胎兒共需要5~6 kg可消化純蛋白。一般妊娠母豬的日糧中含粗蛋白11%~12%,即每日每頭豬平均飼喂165~288 g粗蛋白,就能充分滿足妊娠母豬對粗蛋白的需要。只有對妊娠期母豬加強蛋白質和必需氨基酸的補充,方可更好地滿足妊娠母豬的營養(yǎng)及胎兒生長發(fā)育需求。
妊娠母豬對鈣、磷等礦物質的需求量也非常大,礦物質是妊娠母豬不可缺少的營養(yǎng)物質,尤其在胎兒的骨骼形成期,礦物質發(fā)揮著重要作用。一般每頭初生仔豬含礦物質量在3%~4%,鈣磷占比80%。如果母豬妊娠期鈣磷等礦物質補充不及時,會影響胎兒骨骼的形成,導致產下弱胎甚至死胎,同時會增加母豬流產的概率。此外,礦物質補充不足,會增加母豬產后癱瘓、骨質疏松癥等疾病的發(fā)生概率,因此,妊娠母豬孕期必須要補充充足的鈣磷等礦物質,一般鈣磷比控制在1.5∶1為宜。
維生素在母豬妊娠期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尤其是維生素A、維生素D和維生素E。維生素是維持母豬機體正常代謝活動的重要保障,同時也是促進胎兒發(fā)育的關鍵。母豬妊娠期如果維生素補充不足,極易導致出現胎盤、子宮角質化,不利于胎兒吸收營養(yǎng)物質,增加母豬流產概率,同時也會增加產畸形胎、死胎、弱胎的概率。如:維生素D不足時,則會導致母豬、胎兒鈣磷代謝障礙;維生素E不足時,則會導致胎盤壞死。
“抓兩頭帶中間”飼養(yǎng)法,常見于經產母豬,指的是在母豬妊娠前期增加營養(yǎng),增強其繁殖性能。一般在母豬配種前2周至配種后3周均飼喂精飼料,且要確保精飼料中富含蛋白質。在母豬妊娠中期,需多喂粗飼料,少喂精飼料。妊娠后期,隨著胎兒的快速發(fā)育對于營養(yǎng)的需求量也逐漸增加,此時需繼續(xù)增加精料飼喂量,滿足母豬和胎兒的營養(yǎng)需求,同時,還要多觀察妊娠后期母豬的采食和排便情況,根據母豬的體況及時調整飼料,防治母豬因精飼料采食過多而造成便秘。通過“高→低→高”的營養(yǎng)水平,可保障妊娠母豬及胎兒的良好生長發(fā)育[2]。
“步步登高”飼養(yǎng)方法,常見于膘情一般的初產母豬。初產母豬配種后,其機體仍處于不斷發(fā)育狀態(tài),在整個孕期對于營養(yǎng)物質的需求量較大,且營養(yǎng)需求隨胎兒發(fā)育逐步增加,直至分娩前4周達到營養(yǎng)需求最高峰。需要注意,在母豬分娩前1周,應逐漸減少日糧的飼喂量,一般減少30%左右,可有效降低母豬難產的概率。
“前粗后精”飼養(yǎng)法,常見于體況較好的經產母豬。母豬妊娠前期膘情較好,胎兒發(fā)育緩慢,對營養(yǎng)需求相對較少,每日搭配適量粗飼料飼喂即可。進入妊娠中后期,母豬自身營養(yǎng)被消耗,加上胎兒快速發(fā)育,對營養(yǎng)的需求增加,此時需補充充足的精飼料,滿足胎兒發(fā)育需求,防止流產或產弱仔。
飼喂妊娠母豬需制定科學的計劃,做到定時、定量、定人、定次飼喂,形成良好的飼喂習慣。一般早中晚各給料1次。要確保飼料營養(yǎng)均衡,富含維生素、蛋白質、微量元素、礦物質等,滿足妊娠母豬及胎兒生長發(fā)育的需求。此外,還需結合不同母豬妊娠階段,靈活調整日糧。保證飼料質量達標,禁止飼喂發(fā)霉變質的飼料,禁止突然更換飼料;夏季應做到及時清理料槽,防止飼料腐敗被豬誤食;妥善儲存飼料,防治霉變;保證妊娠母豬飲用水干凈衛(wèi)生。結合飼料、氣溫等因素控制妊娠母豬的飲水量,一般喂料較干、氣溫較高時,則需增加給水量。冬季飲用水需加溫后再給豬飲用,防止刺激妊娠母豬胃腸道。
環(huán)境衛(wèi)生管理是飼養(yǎng)妊娠母豬的一項重要工作,需及時清理圈舍內的糞便和污水,保持圈舍清潔。確保圈舍有良好的光照條件,保持圈舍干燥,避免陰冷潮濕。做好通風工作,尤其在炎熱夏季,有必要設置排氣扇、電風扇等排風,及時排出圈舍內的氨氣、二氧化硫等有害氣體,避免對妊娠母豬造成刺激。此外,夏季是疥癬病的高發(fā)季,養(yǎng)豬場要做好防范工作,保持妊娠母豬體表清潔衛(wèi)生,妊娠母豬轉入產房前需用2%高錳酸鉀溶液對體表進行全面消毒,并對產房進行清洗、消毒,營造清潔衛(wèi)生的產房環(huán)境。
妊娠母豬的免疫是降低自身及仔豬疾病發(fā)生的關鍵手段。豬場獸醫(yī)應結合當地疫病流行情況,制定科學的免疫接種計劃和程序,一般妊娠母豬分娩前4周應接種大腸桿菌二價疫苗,并確保母豬能夠獲得有效的母源抗體,保證仔豬健康。但應注意,配種后4周內和分娩前1周,禁止接種任何疫苗,避免妊娠母豬因免疫應激而造成的流產。
驅蟲是養(yǎng)豬生產中不可缺少的一項工作,妊娠母豬感染寄生蟲,輕則影響胎兒生長發(fā)育,重則導致流產或死胎。因此,豬場獸醫(yī)應結合當地寄生蟲病流行情況,制定可行的驅蟲方案。首先,母豬配種前1個月需使用伊維菌素拌料進行體內外驅蟲,一般連喂1周即可。其次,妊娠母豬分娩前2周需再驅蟲1次,其用藥量控制在正常量的2/3為宜。再次,妊娠母豬進入產房前,需對產房的欄舍驅蟲2次。最后,妊娠母豬驅蟲后所排出的糞便,需統(tǒng)一入化糞池發(fā)酵處理,殺滅殘留的寄生蟲卵[3]。
妊娠期保健不到位,會極大地增加母豬乙型腦炎、豬偽狂犬病的發(fā)生概率。因此,要意識到保健工作的重要性,制定科學的保健計劃,確保母豬及胎兒健康發(fā)育。妊娠母豬保健時應合理選用藥物,如:妊娠母豬分娩前1周可在飼料中添加適量的阿莫西林,降低初生仔豬腹瀉;此外,用黃芪、金銀花、板藍根等中草藥實施季節(jié)性保健,亦可起到不錯的效果;妊娠母豬分娩前6周和3 d,分別注射1次亞硒酸鈉—維生素E,可有效降低分娩時仔豬死亡。
如果母豬妊娠期遭遇機械損性傷(滑倒、抽打、驚嚇等),會極大地增加流產概率。因此,需高度重視豬舍機械性損傷的防范工作,盡可能做到妊娠母豬單獨飼養(yǎng),條件受限的養(yǎng)豬場,可每欄飼養(yǎng)2頭妊娠母豬,防止相互爭斗。母豬妊娠期禁止抽打,保持環(huán)境安靜,防止驚嚇,可有效降低母豬流產。
妊娠中期的母豬最好在單體定位欄內飼養(yǎng),雖然定位欄內存在母豬運動困難、肢蹄病多等不利因素;但也有一些有利因素,如方便管理、有利于個體觀察、單個喂養(yǎng)能有效控制母豬體況,防止爭斗引起的流產,減少飼養(yǎng)面積等,在規(guī)模養(yǎng)殖場中應用比較普及。在飼養(yǎng)量較大的規(guī)模豬場,可以安裝自動送料和定量喂料相關配套設備,可以有效降低喂料量方面的差錯,保證通過控制豬的采食來準確控制母豬體況。同時,應隨時觀察母豬的健康情況,每天檢查母豬采食、精神、糞便的變化,一旦發(fā)生異常迅速采取措施,予以糾正。
妊娠母豬對于圈舍溫度有著較高的要求,溫度過高、過低,均會對母豬及胎兒的健康造成影響。因此,要結合季節(jié)性因素靈活管控圈舍溫度。夏季氣溫高,應及時通風、灑水降溫,防止妊娠母豬中暑。冬季氣溫低,應在門口設置擋風被、鋪設墊草,防止靠近門口的母豬產生冷應激。
妊娠母豬體味重,極易招蚊子、蒼蠅、毒蟲等昆蟲,影響正常休息,同時蚊蠅亦是細菌病毒的重要傳播載體。因此,妊娠母豬孕期要高度重視驅蚊防蟲工作,可在圈舍設置紗網,減少蚊蟲進入。夏季可給妊娠母豬每周飼喂維生素B1 30 mg/頭,可減少蚊蟲靠近。將薄荷葉、番茄葉搗爛后涂抹在妊娠母豬體表上,亦可起到驅蚊防蟲效果。
妊娠母豬應明確用藥禁忌,防止因濫用藥而導致流產。養(yǎng)殖人員要學習用藥知識,明確母豬妊娠期的禁用藥種類,如呋塞米等利尿藥物,會導致子宮脫水、胚胎脫離;水楊酸鈉、阿司匹林等解熱鎮(zhèn)痛藥,具有抗凝血作用,易促發(fā)流產;鏈霉素、替米考星等抗生素,毒性大,易導致流產;乙烯雌酚、地塞米松等激素類藥物,極易導致流產;毛果蕓香堿、敵百蟲等擬膽堿藥物會增強子宮平滑肌興奮收縮造成流產;巴豆、紅花、催產素等子宮收縮藥,可興奮子宮,導致子宮強烈收縮造成流產[4]。
流產是妊娠母豬孕期常見病之一,多發(fā)于孕早期,其病因主要包括2方面,一是傳染性疾病導致的流產,如感染寄生蟲,患布魯氏桿菌病、豬瘟、豬偽狂犬病等,均會導致妊娠母豬流產;二是非傳染性因素,如飼養(yǎng)管理不到位、營養(yǎng)不良、冷熱應激、濫用藥物、中毒等造成的流產。
妊娠母豬流產前會表現出異常興奮、頻頻努責、乳房腫脹、外陰紅腫,陰門流出有腥臭味的污紅色分泌物,分泌物中有大量胎兒組織碎片,分泌物流出后10~12 h逐漸排出死胎。同時,妊娠母豬流產后,會出現精神萎靡、食欲下降、體溫升高、尾根塌陷等癥狀,如沒有及時治療極易因敗血癥而死亡。如是隱性流產,則不易被察覺。
預防妊娠母豬流產是養(yǎng)豬場的重點管理工作,對妊娠母豬保持豐富的營養(yǎng)補充,飼喂優(yōu)質飼料,規(guī)范用藥,防止妊娠母豬遭受機械性損傷,及時接種豬瘟疫苗、豬偽狂犬病疫苗等,避免因疾病造成流產。
妊娠母豬出現早期流產癥狀且胎兒存活,則要做好保胎工作,降低流產概率,應及時肌肉注射孕酮20 mg,每間隔1天用藥1次,連續(xù)用藥3次。如果保胎失敗且胎兒死亡,則要加快母豬排出死胎,此時可肌肉注射乙烯雌酚和垂體后葉催產素。死胎排出后,需用0.1%高錳酸鉀溶液對子宮進行徹底沖洗,并子宮灌注青霉素和鏈霉素防止繼發(fā)感染[5]。
妊娠母豬產前癱瘓主要表現為母豬分娩前突然四肢肌肉松弛,無法正常站立,喪失知覺,臥地不起,精神狀態(tài)不佳,昏昏欲睡,不愿進食,糞便干燥,排尿量減少。妊娠母豬產前癱瘓,主要是由于孕期管理不到位,尤其是在妊娠中期和后期,母體及胎兒對營養(yǎng)物質的需求量極大,此時如果沒有及時補充蛋白質、維生素及鈣磷元素,會導致母豬癱瘓。同時,如果妊娠母豬過于消瘦、運動不足、圈舍陰暗潮濕,亦是誘發(fā)癱瘓的重要因素。
預防妊娠母豬產前癱瘓需做到科學喂養(yǎng),制定完善的喂養(yǎng)方案,保證日糧營養(yǎng)均衡,增加鈣磷補充量,圈舍應保持良好的光照和通風,適當運動,提高抵抗力,預防產前癱瘓的發(fā)生。
針對產前癱瘓的妊娠母豬,可靜脈注射10%葡萄糖酸鈣注射液200 mL+20%安鈉加10 mL,每天1次,連續(xù)用藥3 d,注射藥物時應控制好速度,禁止過快。用藥后如效果不理想,則可間隔6 h后再用藥1次,最多用藥3次。治療時可輔助飼喂碳酸鈣及骨粉,提高治療效果。
妊娠母豬食欲下降或廢絕多發(fā)于妊娠后期,母豬食欲下降,嚴重的食欲廢絕,便秘、排尿次數下降,出現異食癖、體溫下降、雙耳發(fā)涼、后期心跳加快、呼吸不暢、日漸消瘦等,進而導致出現流產、死胎及產后缺乳等現象。
妊娠母豬產前不食的病因較多,如:營養(yǎng)不足,尤其是維生素、微量元素以及礦物質比例不協(xié)調,導致消化系統(tǒng)紊亂,食欲下降;誤食腐敗飼料,導致肝功能受損,進而影響食欲;孕中后期缺乏運動,腸道蠕動緩慢,導致消化不良無食欲;妊娠母豬遭受應激或內分泌紊亂,引發(fā)消化系統(tǒng)功能障礙,導致母豬產前不食。
預防妊娠母豬產前不食時,要加強孕期管理,保持均衡營養(yǎng),增加維生素、礦物質及微量元素補充,增加青綠飼料給量,禁止飼喂霉變和冰凍飼料,禁止母豬飲用被污染的水,加強保健,適量運動,提高抵抗力,每日做好衛(wèi)生、清潔、消毒等工作,營造舒適的環(huán)境,確保妊娠母豬健康生長[6]。
針對出現產前不食的妊娠母豬,可頸部混合肌注黃芪多糖注射液0.2 mL/kg+魚腥草注射液0.2 mL/kg+氨芐西林鈉0.1 g/kg·d,連續(xù)用藥3 d;重癥病豬可配合肌肉注射復合維生素B,加快食欲恢復。亦可輔以消食胃藥方治療,萊菔子6g、連翹6g、陳皮6 g、茯苓18g、半夏18 g、神曲24 g、山楂36 g,將上述中草藥研磨成粉末狀后每次取5 g加入適量開水沖調給藥,早晚各1次即可。
綜上所述,妊娠母豬孕期管理是影響母豬產仔數及仔豬成活率的重要因素。應高度重視妊娠母豬孕期管理中存在的諸多問題,改變傳統(tǒng)粗放落后的飼養(yǎng)管理模式,制定科學可行的管理方案,掌握妊娠母豬孕期管理要點,提升管理水平,提高豬場商品豬數量以達到提高經濟效益的目的,推動養(yǎng)豬業(yè)良好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