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長瑜,潘 華
(青海衛(wèi)生職業(yè)技術學院,青海 西寧 810000)
客觀結構化臨床考核(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OSCE)又稱臨床多站式考試,于1975年由英國Dundee大學Harden教授提出,指在模擬臨床場景下,使用模型、標準化病人(SP)來測試醫(yī)學生的臨床能力,是一種客觀的臨床綜合能力考試形式[1]。該模式能為臨床技能評價提供客觀、有序、有組織的考核框架,是一種知識、技能和態(tài)度并重的綜合能力評價方法。標準化病人(Standardized Patient,SP)是指經(jīng)過特殊訓練,能夠恒定、逼真地模擬臨床患者的正常人或患者[2]。為進一步完善我院護理學基礎技能考評體系,評價學生臨床綜合能力,促進教學改革,筆者在護理學基礎技能考核時采用該模式,現(xiàn)將應用情況總結如下。
選取青海省某高職學院助產(chǎn)專業(yè) 2019級助產(chǎn)1班學生(全日制)為研究對象,共47人,均為女生,年齡19~21歲。
1.2.1 確定站點及內(nèi)容 通過查閱國內(nèi)外相關文獻,借鑒現(xiàn)有OSCE模式,依據(jù)臨床護理工作過程,結合研究對象所學課程內(nèi)容及考試大綱要求,與臨床護理專家討論后,最終確定設置4站式OSCE,即考站一:入院護理評估;考站二:生命體征測量;考站三:不配合患者護患溝通;考站四:出院健康教育。
1.2.2 編寫SP腳本,設計評價表 以病例+醫(yī)囑的形式對學生進行考核,考前與臨床專家共同編制以臨床真實案例為基礎的考站病例,編寫SP腳本,設計每個站點需要的評價表,如考站一需要的學生用入院護理評估單和教師用評價表,考站二需要的生命體征測量評價表,考站三需要的不配合患者護患溝通評價表,考站四需要的出院健康教育評價表以及學生反饋問卷。
1.2.3 培訓 從我省SP資源庫中選擇4名SP,每站一名SP、一名考官??己饲埃瑢P、考官、參加考核的學生及志愿者進行系統(tǒng)、規(guī)范的培訓,SP依照腳本再現(xiàn)臨床場景;考官熟悉OSCE流程及得分、扣分標準;學生明確考場安排、考站設置、考核時間、考核流程等;志愿者熟悉考場布置要求及考核過程中自身工作內(nèi)容。
1.2.4 預實驗 正式考核前兩周,選擇平行班的12名學生進行預實驗,該班護理學基礎授課教師與研究對象相同。測試考核站點的設置、考核順序、SP表現(xiàn)的一致性及每站所需時間,進一步完善考核安排,最終將每站時長設置為入院護理評估10分鐘,生命體征測量8分鐘,不配合患者護患溝通8分鐘,出院健康教育6分鐘。
1.2.5 考核實施 將考核對象隨機分成12組,每組4人(最后一組3人),依次完成考站一到考站四的考核,從學生自報姓名、開始操作時計時,時間一到,學生立即停止操作。志愿者負責維持秩序。
1.2.6 考核后反饋 考核結束后利用問卷星進行反饋調查。問卷內(nèi)容包括學生對OSCE模式的反饋,共20個條目;學生對OSCE模式的感受,共10個條目。
本次考核共4個考站。考站一:入院護理評估,滿分30分;考站二:生命體征測量,滿分25分;考站三:不配合患者護患溝通,滿分20分;考站四:出院健康教育,滿分25分。4個考站滿分共100分,具體考站設置見表1。
本次考核共4個考站,學生護理學基礎技能考核成績?yōu)?站成績的總和,具體見表2。
表2 學生護理學基礎技能OSCE成績
問卷調查顯示,47名學生對以下10個條目均持肯定態(tài)度:(1)這種考核模式增強了對患者的人文關懷意識;(2)這種考核模式調動了今后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3)認為該考核模式方法新穎,優(yōu)于傳統(tǒng)考評方法;(4)利用SP進行考核有必要;(5)利用SP進行考核較公平;(6)此種考核方式考查了綜合能力;(7)這種考核方式提升了臨床思維能力;(8)這種考核方式提升了操作技能;(9)這種考核方式提升了隨機應變能力;(10)此種考核方式提高了你的心理素質。
參與考核的47名學生中,有43名學生能適應OSCE模式,36名學生認為此次OSCE模式中較難的環(huán)節(jié)是不配合患者護患溝通,40名學生認為最容易的考站是出院健康教育,40名學生認為在此次考核中感受到自身知識的匱乏,43名學生表示參加考核會感到緊張,47名學生認為OSCE與以往考核模式相比更客觀、全面,43名學生喜歡這種考核模式,44名學生表示有機會的話希望再次參加這種形式的考核(見表3)。
表3 學生對OSCE模式的感受調查結果(n=47)
護理學基礎是一門實踐性和技能性很強的課程,是學習臨床護理課程的基礎,護理學基礎技能評價指標應涵蓋多個方面,如職業(yè)素質、技能操作、溝通技能等[3]。本次考核通過SP模擬臨床場景,引導學生進入護士角色,分析臨床實際問題[4],能夠客觀、全面、公平地評價學生綜合能力,如評估能力、技能操作水平、護患溝通能力、健康宣教能力、人文關懷能力以及理論知識靈活運用能力。通過學生對OSCE模式的感受調查結果可見,100.0%的學生認為這種考核方式客觀全面,可以真實反映其臨床綜合能力,是一種科學、有效的臨床護理技能評價方法。
調查中,76.5%的學生認為OSCE模式中較難的環(huán)節(jié)是不配合患者護患溝通。傳統(tǒng)護理技能考核大多在模型上進行,或者考核單一項目的操作,學生只需背熟操作流程、機械地在模型上操作,無法對其護患溝通能力、人文關懷能力以及隨機應變能力等進行客觀評價。91.4%的學生能適應這種考核模式,建議在其他專業(yè)課中也采用SP教學和這種考核模式,使教學與臨床更加貼近,同時也消除其面對真實患者時的緊張與不安。與以往考核模式相比,OSCE模式更加注重學生臨床思維和運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培養(yǎng)[5],有助于提高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質量。
調查中,90%以上的學生感受到了自身知識的匱乏,與傳統(tǒng)技能考核形式相比,他們更喜歡這種考核形式,希望再次參加。OSCE是一種新穎、客觀、全面評價醫(yī)學生臨床綜合能力的考核模式,為護理教育教學與考核帶來了新思路,通過設置不同考站使學生體驗臨床多變、復雜的場景,促使學生將所學理論知識、技能操作有效整合、靈活運用,幫助患者解決實際問題,增加了學習的趣味性。在護理SP的過程中,學生感受到自己在知識、技能、溝通、思維等方面的不足,有助于其改變學習方法,提高學習興趣與積極性,為今后的學習提供指導與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