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蒙盛
摘要:父母關系不和,常常成為妨礙孩子健康發(fā)展的主要原因之一。一名五年級學生受到父母分離影響,產生了對立違抗、自暴自棄、自虐等一系列不良行為。心理教師運用系統(tǒng)式家庭輔導,幫助他改善家庭微生態(tài)系統(tǒng)環(huán)境,同時聯(lián)合學校教師團隊給予積極的情感支持,從而較好地幫他調整了狀態(tài)。
關鍵詞:父母離異反應;適應障礙;家庭輔導;小學生
中圖分類號:G4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2684(2022)10-0050-05
一、個案概況
小莫(化名),男,小學五年級學生,獨生子,成績中等。從小與爺爺、奶奶、父母一起生活。
上課愛插嘴、做小動作、難以靜坐。心眼兒有點小,經常因自己的過失或錯誤而指責他人,對一些小事會生氣并懷恨在心或進行報復,敏感且情緒反應比較強烈。雖然人緣不太好,但在班里也有兩三個關系較好的同學。
老師發(fā)現(xiàn)他的“特殊”始于2021年6月初,他在體育課上因兩次投籃均沒投中而遷怒于其他同學,被體育老師批評后意欲從教學樓二樓往下跳。之后他的解釋是當時覺得自己很沒用、憋屈,激憤之下才這么不管不顧地想跳下去。
這件事發(fā)生以后,班主任對他格外關注起來,不過觀察一段時間后覺得他之后的表現(xiàn)沒什么異常。
暑假后的新學期開學以來,老師和同學發(fā)現(xiàn)小莫像是突然變了個人:在音樂課上多次擾亂紀律、頂撞老師甚至辱罵老師,有一次用手打拍子時他直接打自己的臉,扇得滿臉通紅;英語課上隨意挪動位置擾動同學、大聲插嘴;跟班主任也開始頂嘴;課本忘帶、作業(yè)沒完成、課前課后在教室或走廊爬行、舔桌面上的飯?!?/p>
通過與其父母聯(lián)系,輔導教師了解到他家里的一些情況:
父親高中畢業(yè),遇事容易沖動,情緒波動大,是一家公司職員并兼職體育教練。
母親大專畢業(yè),穩(wěn)重、冷靜、能干,白手起家創(chuàng)辦了一個七八十人規(guī)模的銷售公司,擔任總經理。母親工作很忙,經常加班,平均每周要出差一兩天,尤其是2021年7月中下旬開始在外市工作,大概半個月回家一趟,住一晚又匆匆離開,所以在生活和學習上奶奶照料小莫更多。
奶奶非常強勢且脾氣暴躁,經常與父親發(fā)生激烈爭吵,在教育孩子的觀念上與小莫母親分歧很大,但兩人基本是冷戰(zhàn)為主。
父親與母親也經常吵架甚至打架。爺爺脾氣較好,基本不參與家里紛爭。
在感情上,小莫與母親比較好,但因母親工作忙,漸漸地減少了聯(lián)系,兩人也變得有些疏遠;小莫跟奶奶關系也不錯,覺得奶奶付出很多,但很反感奶奶老是批評和管教他,近一兩年開始敢跟奶奶頂嘴;跟父親關系要差點,父親平時不太管他,大概每半年會揍他一次,所以對父親有點畏懼,但有時忍不住會跟父親吵架;對爺爺沒什么感覺。
二、心理評估
小莫經常和大人發(fā)生爭吵,主動對抗或拒絕聽從成人的要求或規(guī)則,易怒,經常生氣及懷恨在心或報復等行為貌似對立違抗障礙。但對立違抗障礙起病于學齡前,往往在家里表現(xiàn)得更加明顯,持續(xù)時間應超過6個月。根據(jù)小莫學齡前的表現(xiàn),加上他現(xiàn)在在學校表現(xiàn)出來的大多數(shù)行為還算比較輕微,感覺判斷為對立違抗障礙有點牽強。
同時,輔導老師關注到小莫有多動、分心、不喜等待、行為幼稚等表現(xiàn),感覺有可能是注意缺陷障礙。為慎重起見,輔導老師動員家長帶孩子去心理專科醫(yī)院做個診斷,醫(yī)院診斷結果排除小莫注意缺陷障礙。
小莫到底屬于什么問題呢?經過再次與其母親交流,輔導老師了解到2021年10月初,母親已經帶小莫搬離了家,兩人目前租房住在與外婆、舅舅、小姨同一個小區(qū),母親出差或工作繁忙時由外婆等人照料小莫生活。也就是說他父母目前處于分居狀態(tài)。在6月份,母親忙于一項重大的工程投標,懂事的小莫既希望母親能成功,又擔心如果中標的話母親將離家去外市工作好幾個月,所以內心非常矛盾。
結合小莫的家族史,小莫在6月份以來出現(xiàn)的各種反常行為,是由于他面臨著家庭的重大變故甚至解體,情緒的緊張導致行為的異常,也就是小莫的反應屬于父母離異(分離)反應,主要表現(xiàn)為伴有混合性焦慮抑郁情緒的適應障礙,以及伴有混合性情緒和行為失調的適應障礙。
三、輔導目標
綜合以上信息,輔導老師認為想要從根本上幫助小莫,必須從改善其生態(tài)系統(tǒng)環(huán)境著手,對小莫的父母、老師以及小莫本人進行輔導。其中,將工作重點放在小莫父母身上。具體輔導目標如下:
(1)小莫的父母能妥善處理好夫妻關系,不管分與合,都要讓小莫能感受到父母的關愛和安全感。
(2)小莫能逐漸接納父母離異(并非法律意義而是事實上分離)的現(xiàn)實。
(3)小莫能用恰當?shù)姆绞奖磉_對父母分離的焦慮、抑郁情緒。
(4)依靠班主任在班級中營造理解、接納和關愛的氛圍,給予情感支持。
(5)小莫能遵守小學生行為規(guī)范的底線,比如上課遵守紀律、按時交作業(yè)等。
四、輔導過程
(一)家長工作:維護愛與安全的關系
如果小莫一家人能繼續(xù)生活在一起且關系改善的話,將對小莫有極大的幫助,但目前看來是不太可能的。小莫的母親與奶奶積怨已深,且奶奶也希望小莫父母離婚。加上小莫母親已帶著他搬離原來住所,所以當下只能從小莫父母入手,通過面對面地與小莫父母交流,讓他們了解父母關系處理不當對孩子造成的傷害,希望他們將對小莫的傷害降到最小。于是,我主動約談了小莫父母。
首先請小莫父母談談近幾個月來小莫情緒和行為變化情況,并適時補充了小莫在校的行為表現(xiàn)。
為了幫助小莫父母直觀感受到小莫的潛意識,我拿出了之前小莫畫的自畫像(圖1)和房樹人畫(圖2),并做了簡單分析。
從自畫像中,可以看出人物最大的特點是沒有耳朵、鼻子和嘴巴,可能孩子對別人的意見聽不進去,也不想說什么,內心封閉;碩大的腦袋上一雙眼睛透過厚重的鏡片,似乎很警覺地審視著外界;平舉的胳膊,希望能夠快速地適應環(huán)境;兩條腿非常細,行動力不夠;整個人充滿著緊張、不安和無力感……
在房樹人的畫面中,能看到涂黑的情緒和尖銳物,攻擊的場面,連樹上長的都是槍支,位置又是情緒領域,說明孩子有很多敵對和憤怒的情緒,更多來源于家庭關系,而房子門口矗立的遮攔物無情地阻止了外人“入侵”,說明孩子有非常強的防御心理。小莫父母聽我分析完后感到很震驚。
了解了小莫問題行為背后的原因,我又同小莫父母分析了父母離異可能對孩子的認知、行為發(fā)展及人際交往方面的影響,建議他們認真考慮、妥善處理夫妻關系,以使家庭變故對小莫的傷害最小化。
小莫父母協(xié)商后表示先不考慮離婚,維持分居現(xiàn)狀。小莫每周在爸爸處住兩晚,另外五天都跟媽媽住。父母在孩子面前不說對方壞話,父親與孩子相處時控制脾氣并多陪孩子玩,媽媽減少出差時間,讓孩子感受到媽媽的愛和力量,以及足夠的安全感。我及時肯定了父母為此做的努力:父母之所以選擇分居而不是離婚,一定是考慮了小莫的感受;包括小莫反映父親最近情緒緩和了很多,這些對小莫都是莫大的支持。
(二)班級工作:建立接納與關愛的支持系統(tǒng)
雖然個案的問題由家庭產生,但我們也不能忽略老師因不當?shù)慕逃绞綄W生造成的心理傷害。教師的教育行為是其教育觀念的反映與折射,有什么樣的教育觀念,就必然有什么樣的教育行為。因此,我聯(lián)系了小莫的班主任及科任教師,讓他們了解了小莫的問題、成因,并組織教師探討、分享教育策略,以便在和諧、包容、關愛的課堂氛圍中開展正常的教育教學,避免造成師源性傷害。
考慮到音樂課和英語課是小莫搗亂的主要陣地,科任老師又是兩位剛入職的新老師,我耐心地與她們分析原因:如果教師對學生所謂的“不良行為”不斷地進行提醒、責備、懲罰,試圖改變其行為,讓其順從,那么這些陰性強化反而會增加其不順從的頻率和強度。
在這種情況下,老師若堅持用強制的手段或態(tài)度來壓服學生時,學生的自尊、自信和自愛等許多寶貴的性格特征就會被毀掉,并逐漸形成粗暴、敵意、自卑、冷漠的個性,甚至會出現(xiàn)執(zhí)拗、逃避和神經癥樣的出格行為。在向老師們解釋了什么“不可為”后,我們又一起探討可行的辦法,并約定每周一次交流小莫的表現(xiàn)。
(三)個體工作:給予溫暖與共情的陪伴
對小莫的輔導重點是引導其充分表達在當下父母分居環(huán)境下的內心感受,用正向強化的技巧逐步降低小莫出格行為或不成熟行為的頻次和嚴重性。在這一階段,我和小莫一起認真、客觀地分析小莫一家的相處模式及小莫對母親與他一起搬離一事的想法、情緒和行為,使他逐步理解和接受父母分居或可能離婚的現(xiàn)實。
輔導前后進行了八次。
(輔導過程節(jié)選)
師:昨天數(shù)學家庭作業(yè)老師布置了一面,你只做了一半不到,有什么事干擾你了嗎?
小莫:沒有。我以為做完了,就放進書包了。
師:真的沒有什么事嗎?
小莫:真的沒有,我就是忘記了。
師:是不是你心里裝了一些事,不知不覺讓你分心了呢?
小莫:呃……可能吧。
師:跟我說說你對媽媽和你搬出去住這件事的想法和感受吧。
小莫沉默。
師:如果你可以選擇的話,你最希望家庭的狀態(tài)是怎樣的?
小莫繼續(xù)沉默。
師:其實上周六晚上你媽媽跟我談了很多,她很信任我。她說她為一家人能生活在一起努力了很多年,但是最后失敗了。
小莫:她跟我說過了,但我希望還是像以前一樣。
師:你還跟媽媽說你會嘗試的,能說說你打算怎么做嗎?
小莫:現(xiàn)在爸爸改變了,變得脾氣好了。
師:真好。想過媽媽為什么要搬出去住嗎?
小莫沉默。
師:我先跟你講個故事,故事的題目叫《半壺水的故事》。有兩個人在沙漠中行走,他們走了好幾天了,還沒走出沙漠。這時他們發(fā)現(xiàn)帶來的水還有半壺,一個人顯得很開心,另外一人則心情低落,你知道他們……
小莫:(搶著回答)我知道,我知道!因為開心的那個人偷偷地把半壺水喝掉了,另外一個人當然很生氣、心情低落。
師:不是這樣的。開心的那個人想:幸虧還有半壺水,我們加快步伐,說不定就能走出沙漠了;而心情低落的那個人想的是:只有半壺水了,還有那么多的路要走,我們肯定會渴死在沙漠里的。結果,你猜?
小莫:開心的那個人走出去了,心情不好的人嘛……嗯……不知道。
師:沒錯,心態(tài)好的那個人走出去了,心態(tài)不好的那個人在同伴的鼓勵下,最終振作精神也走出去了。這個故事對你有什么啟發(fā)嗎?
小莫:心態(tài)要好。
師:是的。對同一件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然后會產生相應的情緒,最后會付諸不同的行動。我們來看你媽媽帶著你搬出去住這件事,你有什么想法呢?
小莫:爸爸媽媽分開了,他們都會很孤單。
師:真是善良的孩子。還有嗎?
小莫:沒有了。
師:是??!爸爸媽媽本來很愛對方,但日子過著過著就發(fā)現(xiàn)雙方有很多想法、觀念甚至習慣不同,當然這里面不一定有對錯。媽媽跟爸爸在一起不開心,跟奶奶在很多事情上也有分歧,所以在這個家里大家不能理解她,她過得一點也不開心。而你就不一樣了,你跟家里所有人都有血緣關系,大家都非常愛你,哪怕有時吵吵鬧鬧也會很快和好。這也許是血緣的神奇之處吧。
小莫很認真地點頭。
師:(拿出小莫畫的房樹人畫)這是你之前畫的那幅畫,你告訴我說太陽不會發(fā)光了,在繪畫心理學上左上角的太陽代表媽媽,我可不可以理解為你認為媽媽沒法給你光和溫暖了?
小莫點頭。
師:你媽媽跟我交流時說過這么一句話‘每個人都是自己的光明’。你能理解這句話嗎?
小莫搖頭。
師:每個人的幸福都掌握在自己手里,如果媽媽一直生活在讓她難受甚至痛苦的家庭環(huán)境里,她只會漸漸地失去她的活力,到那個時候她就真的沒法給你光和溫暖了。一個人只有對自己的人生負責,才有能力去愛身邊的人。你同意嗎?
小莫咬咬嘴唇。
師:大人的事交給大人做去,我們就用積極的心態(tài)做好自己的事,好嗎?
五、輔導效果
期中之后,小莫的狀態(tài)越來越好,基本回到了“正軌”。
教師反映:課堂上,小莫基本能遵守紀律,沒有頂撞老師現(xiàn)象,特別是跟音樂、英語老師的關系得到了很大改善。偶爾會忘做作業(yè),但也會自覺補上。舔桌面、扇巴掌等出格行為沒有再出現(xiàn),在地上爬行的行為明顯減少。(有時太開心了會躺在地上)
同學反映:小莫之前像刺猬,一點也碰不得,現(xiàn)在和善些了。比如中午中飯時同學不小心將湯灑到了他的衣服上,以前對方怎么道歉都沒用,他一定是要“還回去”的,現(xiàn)在跟他道歉了他就原諒對方了。
母親反映:之前小莫情緒比較低落,好幾次在家說起“活著沒意思”;跟人一有摩擦就會激憤地說“把XX殺掉”之類的話;還有當父母剛要批評他幾句時他會先扇自己的臉或以頭撞墻,現(xiàn)在不會這么做了,情緒平和了很多。與媽媽的關系也恢復到了以前的親密狀態(tài),雙休日還會早起給媽媽做早點。跟表弟表妹相處也融洽了,有時還會自愿讓著表弟表妹。至于幼稚、夸張的行為還是有一些,比如看到一只狗就會夸張地邊躲邊嚷,但其實他不怕狗,可能在求關注吧。不過他爸有時也有很幼稚的行為,小莫可能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
六、輔導體會
一開始接手此個案時,由于不清楚個案的家庭發(fā)生了什么,而單憑個案在校表現(xiàn)將當事人判斷為“對立違抗障礙”,于是將輔導重心放在了個案身上,意圖去改變個案的不合理認知和不良行為。而一開始我采取的“德育式曉之以理”的對話模式,很快遭到了個案的抗拒,輔導效果微乎其微。在鐘志農老師及心海個案研討團隊小伙伴們的指導和陪伴下,終于明確了個案的問題——父母離異(分離)反應。如果說之前一直在外圍打轉的話,接下去終于接近問題核心了——做他父母的工作,改善個案的生態(tài)系統(tǒng)環(huán)境。
我跟個案的父母面對面交流了三次。第一次主要是了解個案的家族史。第二次是在個案問題明確后,給其父母做的系統(tǒng)式家庭輔導。個案的父母比較有悟性、也非常愿意配合輔導老師。在輔導過程中,其父親反思了自己的不足,表示自己要多看心理類的書籍或者去做心理治療,讓自己真正成長起來。最后一次是個案母親主動約我,跟我談論了孩子適應新環(huán)境的情況以及發(fā)生在孩子身上的一些可喜的變化。
在學校層面,一開始由于教師們不理解個案行為問題的實質,將他視為品行問題學生,音樂老師和英語老師經常向班主任告狀,班主任還將此問題反映給了學校德育處。隨著問題逐漸明晰,我以學校兼職心理老師的身份向相關教師分析了個案的問題、成因及教育策略,使大家理解了個案的“特殊性”。根據(jù)個案具有信息技術特長,各科任老師一致同意委任他為電教委員,請他幫忙開、關班級投影儀以及解決使用過程中的“疑難問題”。班主任讓小莫幫忙做班隊課的PPT,還讓他擔任綜合實踐課的組長,帶領組員一起完成實踐任務。這些都有利于小莫增加自信,揚長避短。
這次個案輔導給我最大的感觸就是:必須要給個案準確定位。如果連個案的問題“是什么”“不是什么”都沒有搞清楚,任何貿然出擊的“干預措施”都可能事與愿違。還有,心病還需心藥醫(yī),雖然我們的輔導對象是學生,但學生的問題出在家里,且其年齡小,領悟能力還沒有那么強,所以只有將輔導重心放在改善其家庭環(huán)境才能真正解決孩子深層次的問題。再則,學校教師團隊給予積極的情感支持,對個案較好地緩解焦慮和適應新的家庭環(huán)境也起到了輔助作用。
編輯/衛(wèi) 虹 終校/石 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