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玲 林蕾蕾 何暖婷
522000揭陽市人民醫(yī)院胸心外科,廣東揭陽
胸部外傷在臨床中較為常見,在外傷疾病中的發(fā)生率位居第二[1]。因為不同的創(chuàng)傷性質,可分為開放性損傷及閉合性損傷[2]。閉合性胸外傷常見于和平環(huán)境當中,而開放性胸外傷在戰(zhàn)爭時期多見[3]。受各種影響因素,如飲食改變、排便環(huán)境改變、運動量減少、長時間臥床及損傷性的疼痛等,使得患者經(jīng)常會在臥床期間發(fā)生便秘。本研究選取66 例閉合性胸外傷合并肋骨骨折患者進行研究,現(xiàn)報告如下。
選取2018年2月-2020年10月揭陽市人民醫(yī)院胸心外科治療的66 例閉合性胸外傷合并肋骨骨折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分組的方法將其分為研究組及對照組,各33 例。對照組33 例,男18例,女15 例;年齡25~55 歲,平均(54.3±3.2)歲。研究組33 例,男25 例,女8 例;年齡25~55 歲,平均(53.2±2.8)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①所有患者均經(jīng)影像學檢查符合臨床對閉合性胸外傷的診斷[4];②均合并發(fā)生肋骨骨折;③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①精神異常者;②習慣性便秘者;③合并胃腸功能障礙者。
方法: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護理。每天由不同患者的責任護理人員對患者的排便情況進行登記,如患者出現(xiàn)便秘,報告醫(yī)生,按醫(yī)囑給予患者開塞露或口服乳果糖輔助通便。患者接受4 周的臨床護理干預。
研究組患者在入院當天評估既往排便情況,落實預防便秘前瞻性護理措施。①宣教健康知識。護士向患者及家屬講解長時間臥床容易發(fā)生便秘,講解便秘的影響因素及危害,使患者及家屬認識到每天定時排便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向患者講解臥床排便注意事項,并指導其正確進行床上排便。②落實心理護理,指導患者放松心情,每天定時排便時集中精神,排便時拉床簾,保護個人隱私。③闡明便秘可通過前瞻性的護理措施預防,比如攝入充足的水分,每天飲用溫開水約1.5~2 L,使用帶有量度的吸管水杯,便于計算飲水量;每天清晨一次性喝200 mL 的溫開水,刺激排便。飲食方面指導患者攝入含高蛋白、粗纖維的食物,比如肉類、蛋類、奶類制品、蔬菜、水果、粗糧、清湯,避免喝油膩湯水,防止增加胃腸道負荷,少食多餐。④指導健康運動。a.按摩腹部:教會患者家屬每天早晚各輔助患者完成1 次腹部按摩。方法:呈仰臥位,用右手或重疊雙手放置在右下腹部位置,著力點為掌根及大魚際肌,沿升結腸橫結腸降結腸的方向對腹部進行環(huán)形按摩,按摩力度以腹部下陷約1 cm 為宜,10~15 min/次,2 次/d。b.提肛運動:指導患者盡可能地收縮肛門括約肌,同時與呼吸相配合;提肛時屏氣5 s,在呼氣后放松肛門括約肌,并進行反復性的訓練。指導患者學會腹式呼吸。臥床期間雙下肢踩單車運動,2次/d,每次5~10 min。⑤護士查房主動詢問患者的飲水量、三餐進食情況、排便情況,適時給予健康指導?;颊呓邮? 周的臨床護理干預。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觀察臥床第1 周兩組預防便秘的有效率、便秘發(fā)生率及治療便秘的藥物干預率。
便秘預防有效的判定標準:①顯效:患者排便時不費力,排便時間≤10 min,且便質較為軟潤,1~2 d 可以進行1 次排便;②有效:患者排便時需要用力,排便時間>10 min,且便質先干后軟,2~3 d 可以進行1 次排便;③無效:患者排便時十分費力,排便時間>30 min,便質較為堅硬,3~5 d 進行1 次排便。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shù)×100%。
便秘的診斷標準:排便次數(shù)減少則主要指的是每周內(nèi)的排便次數(shù)<3 次。排便困難為需手法輔助排便、排便費時、排便不盡感、肛門直腸堵塞感、排出困難及排便費力。當患者發(fā)生相關便秘癥狀時使用藥物進行干預。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 23.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預防便秘有效率比較:研究組臥床第1 周預防便秘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預防便秘有效率比較[n(%)]
兩組的便秘發(fā)生率比率:研究組便秘發(fā)生率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便秘發(fā)生率[n(%)]
兩組治療便秘的藥物干預率比較:研究組治療便秘的藥物干預率為9.1%(3/33),對照組治療便秘的藥物干預率為42.4%(14/33),研究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7.451,P<0.05)。
胸外傷合并肋骨骨折是臨床常見的一種外傷疾病類型,導致胸外傷和合并肋骨骨折發(fā)生的常見原因為鈍器擊打胸部墜落、跌倒、沖撞或者暴力擠壓等。在受傷前,患者的排便均無異常,而在發(fā)生胸外傷合并肋骨骨折之后,患者會因為胸帶的固定原因,導致呼吸運動明顯受限,同時加上病灶位置的嚴重疼痛,導致其無法正常使用腹壓,最終誘發(fā)便秘,具體分析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第一,突然性的臥床導致患者正常的腸蠕動減弱,因此使得腸道內(nèi)的水分被機體充分吸收,使得在腸道內(nèi)的大便發(fā)生干結而無法正常排出。第二,受傷后因為疼痛及情緒方面的原因,導致患者不愿意進行大小便,會明顯地減少進食量及飲水量,從而誘發(fā)便秘。第三,患者受傷之后,患者家屬希望患者能夠早日康復,因此多給予患者高脂肪及高蛋白類的食物,較少進食膳食纖維,再加上臥床不運動,導致發(fā)生便秘。第四,胸外傷合并肋骨骨折絕大部分都是青壯年,因為自身角色及生活習慣的突然變化,再加上患者羞于在床上進行排便,久而久之,導致無法正常排便。
傳統(tǒng)護理主要是按照疾病護理常規(guī)對患者進行護理,對發(fā)生的護理問題采取相應的護理措施,無法有效降低各種不良事件及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對護理有效性及安全性產(chǎn)生不良影響。
前瞻性護理主要是在相關不良事件及并發(fā)癥發(fā)生之前給予患者預防性的護理措施。在臨床護理中正確運用前瞻性護理,可為臨床患者提供更加高效、安全及優(yōu)質的護理服務[5]。前瞻性護理模式實施過程中,控制護理質量的關鍵點就是護理人員。護理人員在對患者實施護理干預時,護理焦點在于“可能要發(fā)生什么”。隨著臨床護理理念的不斷更新,前瞻性護理將在臨床護理工作中得到進一步推廣,盡最大可能降低無效護理,從而提高護理有效性。
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臥床第1 周預防便秘有效率比對照組高,研究組便秘發(fā)生率、治療便秘藥物干預率更低。上述結果說明,在患者入院第1 天,針對患者的實際情況分析影響形成便秘的相關因素,并進行前瞻性護理干預,比如通過宣教健康知識、指導健康飲食、可以指導健康運動、護士主動評估患者的日常飲食等,可以拓展患者及家屬相關便秘知識,提高對便秘的預防意識,進而提升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閉合性胸外傷合并肋骨骨折患者康復過程中應用前瞻性護理,可提高預防便秘的有效率,降低便秘的發(fā)生率,降低治療便秘的藥物干預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