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家波
摘要:數學教學一直以來都是教學重難點內容,盡管小學數學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投入精力較多,但由于過度關注教學工作,忽視了學生主體地位。老師應該積極轉變教學觀念,尊重學生主體地位,教學計劃、教學內容、教學手段安排與學生緊密聯系,加強對學生的了解,合理分層教學,確保每個層次學生數學水平得到穩(wěn)步提升。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巧妙分層;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引言
我國的教育事業(yè)在不斷發(fā)展,創(chuàng)新更多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才能促進學生的進步。教師希望能夠增進學生的學習自信心,并且能夠使得其學習基礎更扎實,有提高的空間。如果教學目標定得過于整齊劃一,反而會使得學生難以理解教師教授的內容。分層教學法是一種非??茖W的教學方法,目前已經被廣泛地應用在各個學科的教學之中。
一、分層教學法的含義與應用意義
(一)分層教學法能夠更好地實現因材施教
分層教學法非常注重小學生的不同特質,教師在實際教學中要注意做到區(qū)別對待,重視不同學生的數學學習特長,根據學生個性開展有針對性的教學,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教師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采用分層教學法,能夠很好地解決優(yōu)秀學生與后進學生之間的學習矛盾,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的數學學習需求,使他們在各自基礎上都能得到有效提升和進步,從而更好地實現因材施教。
(二)有利于推動數學教師教學素養(yǎng)的發(fā)展
教師是教學工作中的主導力量,專業(yè)水平較高的教育工作者對于小學數學教學的進步具有重要意義。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新的教育形勢要求廣大小學教師進一步深入掌握素質教育的內涵,不斷增強自身的專業(yè)技能,加強對班級教學的精確引導和掌控能力,這對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實施應用分層教學,可以幫助教師進一步了解和掌握班級內不同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個性特點,有利于教師進行更為科學合理的教學設計活動,從而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推動素質教育的健康持續(xù)發(fā)展。
二、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巧妙分層策略分析
(一)針對性地將學生進行分層
學生是課堂的主要教學對象,教師要堅持新課改的理念要求,將課堂主體地位還給學生。為了更好地體現這一要求,教師應巧妙將學生進行分層,根據每一層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教學,做好學生分層,將分層教學落實到課堂教學當中。教師分層不是盲目隨意的,在分層之前要對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以及知識水平進行深入了解,結合這些實際情況再進行合理的分層,將學生分為優(yōu)組、良組、其他組三個等級。一般情況下,優(yōu)組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自律性和知識水平相對較好;良組則處于中等狀態(tài);其他組暫時學習水平較差。通過這樣的分層,教師能更清晰地了解整班學生的學習成果,從而針對性地制訂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教師在這一過程中對不同組學生的掌握情況都應該給予不同的鼓勵和表揚,激發(fā)學生的自信心,使其更好地投入課堂學習當中,從而提高課堂效率。
(二)樹立分層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落實教學計劃的重要基礎與指引,老師在合理分層后應該結合小組情況,結合教學整體目標,為學生們樹立合理的學習目標,減輕學生們的學習壓力。像是針對學習基礎較好的學生,可以設立較高的教學目標,促進學生不斷前進,不得滿足于現狀。對于學習基礎較差的學生而言,相較于整體目標,分層目標更容易實現,逐步引導學生樹立學習自信,走出數學學習困局。又通過可實現的任務引導學生們不斷努力學習,通過各個層次的學習目標實現,結合分層教學目標設定相應考核評價方式,鼓舞學生不斷前行。最終達到提升整體教學效果的目標。
(三)做好授課的分層工作
分層教學法對教師和學生之間的傳授、交流和互動也有細致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時刻把握對不同層次的學生的認識和照顧,時刻關注不同層次的學生對知識點的識記、理解和應用能力,然后在此基礎上將不同知識點,以不同的授課方式對不同層面的學生進行傳授,最后再根據學生的不同接受程度和掌握水平進行課堂提問、習題鞏固和課后復習等安排。例如在講解四邊形面積的知識時,針對掌握程度較好的小學生,教師可以讓這些學生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基礎上,尋找該知識點中蘊含的特殊例子進行擴展性學習,從而更好地掌握該知識點;針對學習能力中等的學生,教師在教授知識點和提問時要對學生進行逐步引導,并采用適合學生自身特性的語言方式,使學生能夠更好地掌握規(guī)律,并學會使用;針對學習比較困難的學生,教師要提前將使用到的公式展示給學生,使學生在思考和應用時能夠直接想到解決思路,從而更好地學習相應知識點。
(四)堅持分層評價原則
在小學數學中實施教學分層評價原則,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教學評價的目的在于對學生的綜合表現能力進行客觀公正的反映,以便于學生進一步了解和掌握自身的不足,從而明確今后的學習方向。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進行分層評價,其方向應以積極向上的評價為主,以使不同層級的學生都能感受到自身的進步,獲得滿滿的收獲感和榮譽感,從而以更加積極踴躍的態(tài)度投入到數學學習中,不斷提高自身的數學學習水平。此外教師還要堅持動態(tài)評估,不斷根據實際教學情況調整學生的評價層次,強調分層評價的競爭性,以激勵學生不斷持續(xù)進步。
結束語
小學生們的學習與成長經歷不同,數學學習基礎、學習能力不同,數學學習存在很大的差異性,老師應該客觀認識差異性,并從日常教學過程中了解學生,合理分層,并根據每層次學生基礎、學習需求等出發(fā),選擇最合理的教學方針,為全面提升教學目標而努力。
參考文獻
[1]李靖.提高小學數學計算題教學有效性的方法思考[J].新課程,2020(22):159.
[2]潘麗俊.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的實踐與思考[J].數學大世界(上旬),2020(06):28.
[3]賈亞健.對提高小學數學開放式教學有效性的思考[J].才智,2020(03):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