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春梅
摘要:語文是學習的基礎,其包含的內容也多種多樣。小學階段相當于學生的啟蒙階段,教師需要在此階段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與學習能力。據調查顯示,在小學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從而對語文產生濃厚的興趣,要比在中學學習語文要更容易?,F在的學習太過于功利化,教師為了完成教學目標,往往忽略了對學生自身能力的培養(yǎng),而現階段引導學生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能力與習慣是十分重要的。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能力;習慣培養(yǎng)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2)-10-
引言
在當前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很多教師還在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有著一定的阻礙,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必須要轉變教學方法,引導學生進行正確閱讀,并逐漸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從而為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礎。
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語文閱讀習慣的重要意義
(一)良好的閱讀習慣是寫好作文的重要基礎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是教學的首要目標。在實際的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方法,積極引導學生積累語文閱讀素材(包括課外閱讀的積累)。通過閱讀可以豐富學生的閱讀情感,提升對課文的理解能力,為寫好作文奠定基礎。
(二)好的閱讀習慣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文化素養(yǎng)
擁有一個良好的閱讀習慣,可以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文化素養(yǎng),促進學生的綜合能力提升。教師通過素材中優(yōu)秀、積極內容的展示,對學生進行情感能力的引導,情感的共鳴可促使學生在閱讀中體驗讀書的魅力,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
(三)良好的閱讀習慣可以豐富學生的文化知識
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可以促使學生學習態(tài)度和觀念的轉變,豐富學生的文化知識。教師在這個階段對學生的影響是重大的,積極引導學生閱讀素材,豐富學生的閱讀經驗。教師可以通過學生日常學習中的學習情況,對學生的閱讀水平和知識儲備量進行觀察,發(fā)現問題及時糾正。
二、小學生語文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策略
(一)在教學中指導閱讀習慣
小學生年齡比較小,所接觸的事物十分有限,有時家長可能在家中疏于對學生的管理,認為小學的學習并沒有那么緊張,所以教師需要在課堂中花費較大的心力。例如,四年級上冊《雅魯藏布大峽谷》一文描寫的是中國的自然景觀,作者描繪了雅魯藏布大峽谷絕妙的景色。在閱讀這篇文章的時候,就要著重對自然景物描寫的感悟。教師在進行這篇文章的教學時,要有針對性地講解自然景物描寫的相關考點。在做題時要求學生勾畫本文重點,切實體會作者見到雅魯藏布大峽谷時的心情。其實,小學生是比較躁動的,很難會選擇安靜下來認真地讀一篇文章,教師要針對這一問題想出多種多樣的教學方式,使學習變得新穎有趣,對學生有吸引力。教師在教育學生的同時,要正確運用自己對學生的影響力,使學生接受并樂于接受。
(二)在學習中掌握閱讀方法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要從學生學習興趣這方面出發(fā),在教學實踐中想出更加貼合的教學方法。要吸引學生的興趣,首先教師的課堂教學,肯定是生動有趣的。教學工具,如今也變得多種多樣,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進行課件教學,在課件中插入生動的視頻、有趣的圖片等,更加符合學生的審美。學生對學習有了興趣,自然學習起來也比較容易。如果學生對大段的文字沒有閱讀興趣,教師可以選擇將文中的重點摘出來,請學生進行情景演繹。自己親自參與的活動印象往往比較深刻,多進行類似的活動,學生就會對閱讀展現出越來越濃厚的興趣,充分在情景演繹中釋放學生的心理,更好地感悟作者筆下的角色。
(三)鼓勵學生在閱讀中養(yǎng)成交流心得的習慣
學生進行閱讀的行為不應當只是個人的行為,教師應當給學生創(chuàng)造閱讀交流的機會,讓學生能夠將自己對于文章的看法與同學交流,從而不斷提升學生思考問題的深度,讓學生能夠在交流的過程中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能力。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進行各種形式的閱讀交流,同時也盡可能地在各種場合下給學生創(chuàng)造閱讀交流的機會。在進行課內閱讀教學的過程中,當學生自主完成了對于課內文章的學習,教師不要直接對文章進行講解,而是讓學生有機會進行交流,無論是學生發(fā)言,其他學生聆聽進而全班交流,還是讓學生以小組形式進行小組交流,都讓學生對其他學生講解自己對于文章的理解以及對情節(jié)的思考,以便能夠幫助學生去發(fā)散思維,促進他們的閱讀熱情。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重視課外閱讀,通過給學生布置課外閱讀的作業(yè),讓學生在課外選擇自己喜歡的童話、名著等書籍進行閱讀,并且將閱讀體驗在閱讀交流會上進行講解。童話和名著是這個階段學生非常喜歡的閱讀題材,因此當這項作業(yè)布置下去之后,學生會有非常高的積極性來進行課外閱讀,因為是需要在讀書交流會上進行閱讀分享,所以學生可以在家長的幫助下做很多的讀書筆記,而這些讀書筆記就成為學生在讀書交流會上主要分享的內容。在分享交流的時候,很多學生都會將閱讀過的童話和名著的主要情節(jié)進行講解,然后再對書中的人物進行分析,這大大提升了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結束語
體會作者的情感是學習語文的基礎,自己良好的閱讀能力才是體會作者情感最強有力的橋梁。在當今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教師通過多樣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拓展學生課外閱讀思維,是學習語文中重要的存在。
參考文獻
[1]孫凌云.關于如何培養(yǎng)學生良好閱讀習慣的探討[J].才智,2014(32).
[2]楊莉.小學低年級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策略[J].小學生作文輔導(讀寫雙贏),2019(12):9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