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悠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李玫瑾在談到父母教育孩子的弊端時,說道:“有些家長該管的時候不管,不該管的時候卻開始管。”其實在教育孩子這件事上,父母要做到“三不慣”“三不管”,孩子才能更好地成長,將來才能更優(yōu)秀。
三不慣
孩子沒規(guī)矩不能慣著 立規(guī)矩要趁早,從小教會孩子了解社會規(guī)則,明確告訴孩子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開始會很難,但孩子成長后,會明白父母的苦心。
孩子不做家務不能慣著 父母一味嬌慣、包辦代替,不但會降低孩子的幸福指數(shù),還讓“巨嬰”和“媽寶”等不健康人格出現(xiàn),影響孩子的人生。父母從小就要培養(yǎng)孩子做家務的習慣,讓孩子有自理能力的同時,培養(yǎng)孩子勤勞肯干的品質。
孩子對長輩不敬不能慣著 現(xiàn)在的孩子都是家里的寶,有的孩子被慣壞了,對著長輩呼來喝去,沒有絲毫敬意。一個在家里對長輩不敬的孩子,到社會上也不會懂得如何尊重他人。
三不管
孩子自己能做的事不要管 父母要培養(yǎng)孩子的自理能力,首先就要學會放手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哪怕孩子做的時候其實是在給你添麻煩。
孩子自己能做的選擇不要管 父母要給孩子選擇的權利和自由,小的時候學會選擇自己穿什么,做什么。長大后面對那些可以改變命運的選擇時,孩子才能聽從自己的內心,作出最適合自己的選擇。
孩子的秘密不要管 父母要允許孩子有自己的秘密和隱私。從教育學的角度來說,走向獨立是現(xiàn)代人的基本特征之一,而擁有個人秘密并能恰當處置正是走向獨立的要素,對于人來說,秘密往往與責任相連,并且要獨立承擔責任。所以,請允許孩子有自己的秘密,有自己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