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松
據(jù)傳在北宋的時候,石景山浮萍庵中女師太,法號禪心。一日,一個叫云水真人的遠(yuǎn)游道士來庵中借宿,雖說是來借宿一宿,但足足在庵中住了一年多。如此一來,久而久之,就有閑言碎語傳出。在如此情形之下,云水真人無奈只能向禪心師太請辭。師太不忍分離,相送十六里,折楊柳相贈,表達思念之情,真人也譜曲彈奏離別。此曲名曰:“云水禪心”。這便是云水禪心最早的由來。
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一直以來最講究“意境”,隨著紫砂壺和茶文化的興起,講究“意境”的云水禪心壺便孕育而生。它融合了紫砂壺和茶文化的特點,一來通過紫砂藝人的心靈手巧的制作,此壺有上善若水、祥云飄動之態(tài),一花一世界,有禪意之態(tài),有佛家之意,又具道法之然,讓人感到愜意自然,體現(xiàn)出祥和向上的精神;二來通過茶文化彰顯了修身養(yǎng)性、陶冶情操、品茶養(yǎng)身等特性,給在快生活中的我們帶來了稍許寧靜,使我們放緩心靈,放下身體,慢慢品味人生。例如在這高速發(fā)展的社會中,時間就像流淌的河水一樣向大海流去。有的人覺得很惋惜,感慨時光的流逝,其實不然,我們最應(yīng)該要做的就是珍惜當(dāng)下,做好自己,過好未來的每一天。不如在傍晚時分,靜坐下來,用壺泡上一壺好茶,一邊看著窗外的遠(yuǎn)景和霞光,一邊放松心情,讓思緒去放飛自我,然后小酌一番,找尋自己人生的真諦。
壺中有茶,茶中有禪。壺有形態(tài)百異,能玩出百態(tài)流光,正如社會中形形色色的人,茶云水禪心,能品出人生浮沉,正如闖蕩人生之領(lǐng)悟。在唐朝的時候,隨著茶道和佛教的興盛,逐漸衍生出“坐禪”,一開始流傳于寺廟中,后慢慢傳入民間,演變?yōu)椤安瓒U”,如此就將“禪”與“茶”統(tǒng)一了起來。后隨著時間流逝,到民國時期發(fā)展為品賞茶之美感的“茶道”文化,深得中國人鐘愛,流傳千載,長興不衰。如四川茶館里的獨特“吃茶”文化,堂子深、門道多,其真是回味生活,體驗人生!
一壺茶在你我的生活故事中,只彌漫出少許眷戀的味道,卻是大家相伴時的心安。歲月,見證了悲歡離合,曾經(jīng)的模樣在腦海中慢慢逝去,漸去漸冷。不管是浮世清歡,還是寂靜悲喜,遇見即是緣,緣來如茶,清香怡人,一旦緣散,緣去香逝。
如若你看倦了事物世態(tài),厭倦了喧嘩紛繁的城市,不妨靜坐下來,煮一壺好茶,將世間萬物都泡在茶中,將云水禪心煮成一壺茶水,然后品個人之清歡。以紅塵為道場,以世味為菩提,生一爐緣分之火,煮一壺云水禪心茶,茶香縈繞的相遇,熏染了無數(shù)重逢,又散盡了無數(shù)離別。
一壺茶,妙蘊人生,淡泊寧靜,虛懷若谷;一壺茶,盛放的是一顆云水禪心,是一種人生態(tài)度;一壺茶,品茶之味,悟茶之道,要用心靈去悟。手執(zhí)一壺茶,茶韻生香,融入靈性,輕輕一嗅,便疏通了靈秀之身心,隱逸而恬淡,清寧而閑適…,愿未來的每一天,都如這秋天一樣斑斕,品好每一壺茶,回味人生,辟一片天地,靜賞水中之月,守護心靈之土,煩惱雖多,但總有盡頭。世上萬物皆有定數(shù),吾等需從容面對,寄情于茶水之中。正如詩仙李白詩中所寫:“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相看兩不厭,唯有敬亭山?!泵篮玫脑竿?就像美好的執(zhí)念一樣,不曾發(fā)生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