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定舫
屹立在天安門廣場上的人民英雄紀念碑落成了。近日,我懷著萬分崇敬的心情,瞻仰了這座巍峨雄偉、莊嚴的紀念碑。
我從東長安街向天安門廣場走去,剛進入廣場就望見紀念碑像頂天立地的巨人一樣矗立在廣場南部,和天安門遙遙相對,在遠處就可以看到毛主席親筆題寫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個金色大字。碑的北面是廣場,四周是綠色的草坪,南面是蔥翠的松樹林。我越過廣場,踏著剛鋪成的橘黃色花崗石石道,徐徐走到紀念碑臺階前,從近處來仔細瞻仰紀念碑。
紀念碑工地負責人賈國卿,向我介紹了紀念碑的興建經(jīng)過。他說,這座紀念碑是根據(jù)1949年9月30日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的決議興建的,當天傍晚,毛主席率領(lǐng)全體政協(xié)委員為紀念碑舉行了莊嚴隆重的奠基禮,毛主席親自執(zhí)锨鏟土,為紀念碑奠定基石。從1952年8月1日動工興建以來,得到了全國人民的熱情支援和關(guān)懷。這是中國自古以來,第一座最大的紀念碑。它從地面到碑頂高達三十七點九四公尺,有十層樓那么高,比紀念碑對面的天安門還高四點二四公尺。紀念碑是用一萬七千塊堅硬的花崗石和潔白的漢白玉砌成的。它象征著先烈們的豐功偉績,標志著全國人民對先烈的懷念。
我踏上花崗石鋪成的臺階,到了第二層月臺。碑身四周圍繞著雙層漢白玉欄桿,欄桿的形狀和天安門前玉帶橋的漢白玉欄桿一樣,美觀樸素、潔白耀眼,使挺拔的碑身顯得更加莊嚴、雄偉。碑的正面(北面)在一塊六十噸重、十四點七公尺長的碑心石上,雕刻著毛主席題寫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個鎦金大字,這八個字是碑的主題,在陽光照耀下閃閃發(fā)光。在碑身背面,一百五十個鎦金字整齊地排列著,這是周總理親筆寫的碑文。碑文的正文是:
三年以來在人民解放戰(zhàn)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來在人民解放戰(zhàn)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從那時起為了反對內(nèi)外敵人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歷次斗爭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
碑身東西兩側(cè)上部,刻著以紅星、松柏和旗幟組成的“光輝永照”的裝飾花紋,象征著先烈們的革命精神萬年長存,永遠照耀著后代。大、小碑座的上下、四周,雕刻著以牡丹花、荷花、菊花等組成的八個大花圈,這些花朵象征著品質(zhì)“高貴”“純潔”和“堅忍”,表示全國人民對英雄們的永遠懷念和敬仰。碑頂是民族傳統(tǒng)的建筑形式,是上有卷云下有重幔的小廡殿頂。瞻仰整個碑型后,使人們感到既有民族風格,又有鮮明的新時代精神。
十塊漢白玉的大浮雕,鑲嵌在大碑座的四周。這幾天,雕刻家和石工們一起,在精心地作最后一遍修飾。負責領(lǐng)導紀念碑美術(shù)設(shè)計的雕刻家劉開渠,正在細心地檢查每幅浮雕的畫面。我請他介紹了有關(guān)浮雕方面的情況。他說,這些大浮雕高二公尺,合在一起共長四十點六八公尺。據(jù)地質(zhì)學家化驗證明,這些浮雕至少能耐久八百年到一千年。每幅浮雕里有二十個左右英雄人物,每個人物都和真人一樣大小,他們的面貌、性格、思想、感情和姿態(tài)形象都不相同。
從碑身東面起,按著歷史順序往下瞻仰。第一幅浮雕是“焚燒鴉片煙”,記述鴉片戰(zhàn)爭前夕,1839年6月3日,群眾在虎門燒毀鴉片的事跡。浮雕上,憤怒的群眾正在把一箱箱毒害中國人民的鴉片運到海邊,傾倒在放有石灰的窯坑里焚燒,一股股濃煙從石灰池上升起。人群后面,有炮臺和千百只待發(fā)的戰(zhàn)船,準備隨時還擊英帝國主義的挑釁。畫面上人物的形象,表現(xiàn)出中國人民反抗帝國主義的堅定決心。東面的第二幅浮雕,是描寫1851年太平天國的“金田起義”。太平天國是中國民主主義革命的序幕,它提出政治、經(jīng)濟、民族、男女四大平等的口號,嚴重地動搖了滿清皇朝封建統(tǒng)治的基礎(chǔ)。在這幅浮雕上,一群拿著大刀、梭鏢、鋤頭、土炮起義的漢、僮族人民的兒女,正風起云涌地從山坡沖下來,革命的旌旗在迎風飄揚。
往南轉(zhuǎn)到碑身的后面,看到的是1911年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的莊嚴畫面。深夜,起義的新軍和市民,摧毀了湖廣總督門前的大炮,正向總督府里沖去。總督府內(nèi)熊熊的火焰冒向天空;總督府的牌子,被打斷在階前;撕碎了的清朝的龍旗,被踐踏在地下。辛亥革命,結(jié)束了二千多年來的封建帝制。接下來的一幅是“五四愛國運動”。這是中國民主革命由舊民主主義革命轉(zhuǎn)變?yōu)樾旅裰髦髁x革命的轉(zhuǎn)折點。浮雕的畫面顯示出學生們齊集于天安門前舉行愛國示威游行的情景。一群男女青年學生舉著廢除賣國密約的旗幟,慷慨激昂地來到天安門前,人群高處,一個男學生正在向圍著他的群眾演說。梳著髻子、系著長裙的女學生,在向市民們散發(fā)傳單。憤激的青年演說者,怒形于色的人群,使整個浮雕充滿了痛恨國賊,激動人心的氣氛。南面的第三幅是“五卅運動”。1925年5月30日,上海群眾一萬多人在南京路上舉行反帝國主義大示威,英國巡捕向徒手群眾開槍射擊,死傷多人?!拔遑K案”引起了全上海以至全國人民的極大憤慨,促使全國范圍的大革命風暴的爆發(fā)。這幅浮雕表現(xiàn)出由工人階級領(lǐng)導的各界人民堅強不屈地向帝國主義斗爭的情景。畫面上成千上萬的工人、學生、市民舉著“打倒帝國主義”的小旗,沖破英國巡捕的沙袋、鐵絲網(wǎng)英勇地前進;商店關(guān)門罷市,戴著禮帽的商人也加入了斗爭的行列;被打傷的工人,在戰(zhàn)友們攙扶下,繼續(xù)勇往直前。人群后面隱約能看到外灘的海關(guān)和銀行大樓。
碑身的西面,第一幅是“八一南昌起義”的浮雕。畫面從一個連隊的角度來表現(xiàn)這一偉大起義的情景。1927年8月1日早晨,一個連隊的連長,揮著右手向戰(zhàn)士們宣布起義,士兵們舉著起義的信號——馬燈,光輝的紅旗舉起來了,戰(zhàn)馬在呼嘯,勞動人民正在幫助搬運子彈,戰(zhàn)士們激昂地高呼著。從這時起,中國人民有了自己的武裝部隊,展開了以革命的武裝反對反革命的武裝的斗爭。緊接著的一幅是“抗日敵后游擊戰(zhàn)”,浮雕上顯現(xiàn)出抗日戰(zhàn)爭時期太行山區(qū)敵后游擊戰(zhàn)的場面。遠遠望去,在一座雄偉峻峭的半山腰里,游擊隊員們正穿過高大的樹林和茂密的青紗帳,去和敵人戰(zhàn)斗。畫面上,青年男女農(nóng)民拿著鐵鏟背著土制地雷;白發(fā)的母親送槍給兒子去打擊日本侵略者;年輕小伙子站在指揮員身旁,等候命令,準備隨時投入消滅敵人的戰(zhàn)斗。
我們來到碑的正面,看到解放戰(zhàn)爭時期人民解放軍百萬雄師“勝利渡長江,解放全中國”的浮雕,這是十幅浮雕中最大的一幅。國民黨認為不能逾越的天塹長江,被英勇無敵的人民解放軍勝利地渡過了。浮雕上,號兵吹起沖鋒號;指揮員右手高舉,連連向高空發(fā)射信號彈,已登上敵岸的戰(zhàn)士,踏著反動派的旗幟,向國民黨反動統(tǒng)治的老巢——南京城沖去。背后,數(shù)不清的戰(zhàn)船正在波濤中前進。在這幅浮雕的兩旁,是兩塊裝飾性的浮雕。左邊是渡江前夕,工人抬著擔架、農(nóng)民遠送軍糧、婦女送軍鞋等熱烈支援前線的場面。右邊的一塊表現(xiàn)全國各階層人民舉著紅旗和鮮花,雙手捧著水果,歡迎解放軍、慰勞解放軍的情景。
看完了所有的浮雕,陪我參觀的人都忙著籌備揭幕典禮去了。我重新瞻仰了“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幾個大字和碑文,我繞著碑座走了幾圈,細細地瞻仰著浮雕。幾年以后,在人民英雄紀念碑兩旁,將要興建革命博物館和歷史博物館,這里將成為一個瞻仰革命先烈的地方。人們從這里將可以了解到中國革命所經(jīng)過的艱苦道路,先烈們的光輝榜樣,中國人民為了取得自由、解放,曾經(jīng)付出的巨大代價。當我走下月臺,離開紀念碑的時候,又一次向在歷次斗爭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默默致敬。
(新華社北京1958年4月22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