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嫻
【摘 要】誦讀是語文文本教學過程中的必要環(huán)節(jié),也是學生體會文本人物情感的重要路徑。文本誦讀需要多重感官參與,講求眼到、口到、心到、耳到,實際上就是將各種信息通過感覺器官和神經(jīng)系統(tǒng)傳入大腦,然后進行整合表達的過程。誦讀能夠牢牢吸引學生的文本學習注意力,提高學生對文本內容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理解文本內容、感知文本人物形象。
【關鍵詞】語文 文本教學 誦讀介入
誦讀是語文文本教學的一種手段,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通過誦讀,學生的語言思維得到發(fā)展,聽說讀寫能力顯著增強,并從文本學習中發(fā)現(xiàn)語言文字的魅力,感受語文學科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tǒng)一。誦讀介入文本教學的方式多樣,錄音范讀、視頻解讀、學生仿讀、教師糾讀、學生齊讀等都是誦讀介入文本教學的具體實施方法。
一、錄音范讀,提供誦讀參照
錄音范讀是學生誦讀有力的參照依據(jù)。學生的文本誦讀需要教師給予范讀參照,范讀有許多路徑可以選擇,但是,錄音范讀是最為準確、最能夠吸引學生文本誦讀注意力的一種方式。錄音信息資源廣闊,教師挑選聲音清晰、節(jié)奏劃分準確、語氣語調鮮明、情感色彩飽滿的錄音,不僅能為學生的誦讀提供參照,還能充分調動學生的文本誦讀積極性。
《小蝌蚪找媽媽》是統(tǒng)編版語文二年級上冊的內容,其文本具有很強的經(jīng)典性。教師在教學《小蝌蚪找媽媽》時,首先讓學生走進文本,然后幫助學生從文本中尋找小蝌蚪媽媽的特征。小蝌蚪長成青蛙需要一個漫長而復雜的過程。此時,教師發(fā)動學生思考:小蝌蚪是如何長成青蛙的呢?學生對小蝌蚪長成青蛙的過程充滿了好奇,能夠主動走進文本,探尋小蝌蚪的成長變化。教師為幫助學生了解小蝌蚪找媽媽的過程,感受小蝌蚪找媽媽一路上所遇到的困惑,便借助廣闊的多媒體信息資源,為學生展示文本錄音范讀。學生在教師所提供的錄音范讀中,對文本誦讀時的語氣和語調有了更為深刻的把握,開始注意誦讀節(jié)奏的劃分和變化。錄音范讀是學生文本誦讀的標桿,學生在錄音范讀的氛圍影響下,快速進入文本角色,對文本展開有效誦讀,將小蝌蚪找媽媽的曲折經(jīng)歷和情感變化都表現(xiàn)了出來。
小學生的模仿能力很強,因此,教師為學生提供錄音范讀,能夠幫助學生快速領悟《小蝌蚪找媽媽》的文本誦讀要求,引導學生以錄音范讀為標桿進行誦讀。學生按照教師的要求,認真傾聽錄音范讀,觀察錄音范讀中語氣、語調、節(jié)奏的變化,隨之,學生文本誦讀的自信心得到增強,文本誦讀的積極性得到提升。錄音范讀為學生理解小蝌蚪起伏的情感變化創(chuàng)造了契機。
二、視頻解讀,明確誦讀要求
視頻解讀是明確誦讀要求的絕妙方法。學生開展自我誦讀嘗試的前提條件是明晰誦讀要求,掌握一定的誦讀技巧。誦讀是一種創(chuàng)造式的讀書方式,也是一種充滿藝術性的聲音輸出形式。視頻解讀能夠幫助學生認識不同文本的情感基調和語言風格。學生只有掌握了文本誦讀技巧,了解了文本誦讀的要求,才能夠根據(jù)不同的文本內容轉換不同的誦讀頻道。
視頻解讀文本,不但能夠調動學生文本誦讀的積極性,而且能夠吸引學生誦讀學習的注意力。《我是什么》是統(tǒng)編版語文二年級上冊的內容,學生通讀文本時充滿了疑問,對“我”的身份感到非常好奇。教師向學生提出問題:大家認為文本中的“我”到底是什么呢?“我”都會變成些什么呢?學生聽到問題后的第一反應就是走進文本,教師發(fā)動學生積極轉變思路,以誦讀為徑,讀出自己的疑惑,在疑惑中尋找問題的答案。為了輔助學生進行文本誦讀,教師為學生提供相關的視頻解讀。學生認真看完視頻后,對文本誦讀所要關注的細節(jié)點有了初步把握,了解了部分文本誦讀的技巧。學生文本誦讀的積極性高漲,迫不及待地將學到的誦讀知識付諸文本誦讀實踐。學生按照視頻解讀中的要求走進文本誦讀,對文本誦讀需要注意的細節(jié)問題進行把握,使文本誦讀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我是什么》以樸實生動的語言,講述了水的變化及其利與害,其文本內容與科學相關。教師在教學《我是什么》時,向學生提出文本的核心問題,讓學生對“我”的身份產(chǎn)生極大的好奇。學生的探索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后,教師再發(fā)動學生對文本內容進行誦讀,并為學生提供視頻解讀,以此加深學生對文本誦讀技巧和方法的了解,增強學生對文本誦讀審美的認知。
三、學生仿讀,提升誦讀語感
學生仿讀是增強自身誦讀語感的必經(jīng)之路。范讀的意義在于為學生的仿讀提供有效參照。學生只有全身心地投入聽讀環(huán)節(jié),才能掌握范讀的技巧。仿讀是學生正式進入誦讀前的必要環(huán)節(jié)。學生只有依據(jù)教師所提供的范讀內容,對文本誦讀進行高度還原,才能對文本誦讀技巧和要求有所把握,并在個人的理解基礎上,對文本進行誦讀創(chuàng)作。
《植物媽媽有辦法》是統(tǒng)編版語文二年級上冊的內容,作者用了擬人和比喻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寫出了蒲公英、蒼耳、豌豆傳播種子的方法。教師在教學《植物媽媽有辦法》時,首先幫助學生分析文本的整體語言風格,然后為學生提供有效的誦讀參考。有學生認為:《植物媽媽有辦法》文本語言很生動,簡潔而明快,讀上去朗朗上口。為了讓學生深入體會文本語言的韻律性,教師先讓學生熟悉文本內容,嘗試對文本進行誦讀。學生按照教師的指示,疏通文本語言,慢慢找尋文本誦讀的語感。教師隨后播放范讀錄音,發(fā)動學生跟隨范讀錄音,走進文本內容。范讀錄音激發(fā)了學生的文本誦讀欲望,學生紛紛跟隨范讀錄音,進行模仿式的誦讀,力求呈現(xiàn)錄音范讀的效果。學生在仿讀的過程中,不僅關注到了疑難生字的讀音,還對仿誦時的停頓、重音、節(jié)奏等技巧有了更為深刻的把握。
仿讀是學生誦讀學習的必經(jīng)之路。學生的學習模仿能力很強,因此教師在教學《植物媽媽有辦法》時,先幫學生找到了文本語言的特色,后為學生提供了文本錄音范讀,這些都為學生仿讀創(chuàng)造了條件。學生的誦讀學習離不開仿讀這一環(huán)節(jié)。仿讀是學生將理論技巧用于實踐的過程,是學生探尋文本誦讀細節(jié)的過程,也是學生提升自身誦讀語感的過程。
四、教師糾讀,鞏固誦讀成果
教師糾讀是鞏固學生誦讀成果的有效途徑。糾讀是誦讀教學中的重要一環(huán),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一環(huán)。學生根據(jù)教師提供的范讀,對文本內容進行模仿式誦讀,學生在模仿誦讀的過程中,不一定能夠將范讀內容進行完美呈現(xiàn)。因此,糾讀環(huán)節(jié)的設置能夠激勵學生深入打磨誦讀細節(jié),幫助學生快速地掌握文本誦讀技巧,鞏固學生的文本誦讀成果。
糾讀是指導學生誦讀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能夠幫助學生快速找到自身誦讀存在的問題,并督促學生加以改正。教師在教學《黃山奇石》時,首先為學生提供視頻范讀,發(fā)動學生探尋文本的誦讀技巧。學生聽從教師的學習意見,對文本誦讀使用的技巧進行了及時的記錄。二年級學生已經(jīng)基本具備了一定的節(jié)奏感和音高的分辨能力,教師請學生對文本第二到第五段內容展開誦讀嘗試,并對學生的誦讀情況進行及時的點評,讓學生知道什么地方該停頓、什么地方該重讀。教師抓住“金光閃閃”“巨石”“雄雞”等關鍵詞,發(fā)動學生讀出雄雞的氣勢。學生領會到教師的任務要求后,對相關語段進行誦讀。教師再次引導學生:這只雄雞對著天都峰“不住地啼叫”,請大家讀出這只雄雞的不辭辛苦,注意誦讀停頓和重音的變化。學生在教師糾讀的過程中,掌握了文本誦讀情感的獲取方法,對文本誦讀技巧的應用也更加嫻熟。
糾讀是誦讀教學中容易被忽略的一環(huán),也是誦讀教學過程中十分關鍵的一環(huán)。教師在教學《黃山奇石》時,為學生提供視頻范讀,讓學生的文本誦讀有所參照,接著邀請學生依據(jù)范讀內容進行誦讀展示。學生不能將范讀視頻中的內容進行完美呈現(xiàn)時,教師再對學生的誦讀展示進行糾讀,讓學生明白誦讀停頓和重音之間的聯(lián)系,鞏固其文本誦讀成果。
五、學生齊讀,調動誦讀參與
齊讀,能夠培養(yǎng)學生對文本學習的熱情。學生對齊讀這一種誦讀方式并不陌生,而齊讀能夠調動全體學生共同參與。一些文本誦讀得較好的學生可以在齊讀活動中大聲讀,一些文本誦讀不夠熟練的學生可以在齊讀活動中進行小聲讀,時間長了,學生誦讀的整體進度便能保持基本一致,學生的誦讀興致得到相應提高,集體榮譽意識也進一步得到增強。
教師在教學《田家四季歌》時,先發(fā)動學生自主解決文本中的疑難字詞。學生按照教師的任務指示,快速走進《田家四季歌》,解決了文本中的疑難字音?!短锛宜募靖琛分杏幸恍┒嘁糇郑處熤笇W生根據(jù)這些字的文中用意來區(qū)分讀音,或者根據(jù)文本的韻腳,進行判斷。學生根據(jù)教師的提示,對文本內容進行再讀,對文本語言進行疏通。教師首先對文本進行誦讀,并提醒學生認真傾聽,及時做好誦讀標注。學生認真聽教師的范讀,對范讀進行細致的揣摩后,其文本誦讀的興趣高昂。然后,教師請學生進行誦讀展示,教師再對學生的文本誦讀進行評價,并對全班學生進行文本誦讀糾錯點撥。如此,學生誦讀學習進入效果鞏固階段,學生文本誦讀的自信心增強,文本誦讀的有效參與度再創(chuàng)新高。
齊讀能夠調配學生的文本誦讀進度。教師在教學時發(fā)現(xiàn),一些學生誦讀聲音很小,甚至有些學生不愿意出聲,而這并非是因為學生沒有誦讀興趣,而是他們文本誦讀自信心不強。教師為學生文本誦讀提供示范,讓學生進行誦讀展示,對學生進行誦讀點撥,都是為了強化學生文本誦讀的學習。教師設置的文本齊讀環(huán)節(jié),是夯實文本誦讀效果的畫龍點睛之筆。
誦讀是學生走進文本的最佳途徑。文本誦讀需要調動多重感官參與,學生不但要自覺地從文本中提取相應的信息內容,而且要通過聲音呈現(xiàn)的形式,將文本內容和情感進行表達。錄音范讀、視頻解讀、學生仿讀、教師糾讀、學生齊讀等都是誦讀介入文本教學的有效途徑,滿足了語文學科的特性要求,對培養(yǎng)學生語言思維和聽說讀寫能力有著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王波平,梁榮釗.小學語文詠物詩“三美”誦讀[J].語文天地,2021(11).
[2]張?zhí)O花.意合:讓生本在文言文誦讀中抵達語感佳境[J].名師在線,2021(31).
[3]周愛華,范春榮.尋求詩意課堂——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不同學段古詩教學建議[J].湖北教育(教育教學),2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