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婷
摘 要:《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幼兒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在開展教育的過程中,幼兒教師要尊重和順應幼兒的天性,與幼兒共同自然成長。從幼兒教育的角度而言,自然活動是不斷激發(fā)和培養(yǎng)幼兒天性的重要平臺。我國偉大的教育家陶行知曾經說過:“生活就是大課堂,大自然就是活教材?!贝笞匀恢械母鞣N各樣的事物充滿著魅力,是挖掘、順應幼兒天性的天然樂園。因此,在自然活動組織和實施的過程中,幼兒教師要順應幼兒天性,促使幼兒親自體驗自然。本文旨在圍繞大班主題活動“我與自然”中的課程故事,就自然主義視域下如何尊重幼兒天性、順應幼兒天性進行有效的探討,促使幼兒在順應天性的過程中自然成長和發(fā)展。
關鍵詞:自然主義;幼兒;天性
【中圖分類號】G610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5-8877(2022)09-0083-03
Research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Education That Conforms to Children's Natu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LIN Ting (Minli Kindergarten, Xiamen City, Fujian Province, China)
【Abstract】The "Guidelines for Kindergarten Education (Trial)" points out that preschool teachers are the organizers, guides and collaborators of teaching activities. ?In the process of education, kindergarten teachers should respect and conform to the nature of children, and grow up naturally with the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natural activities are an important platform for continuously stimulating and cultivating children's nature. Tao Xingzhi, a great educator in my country, once said: "Life is a big classroom, and nature is a living teaching material." All kinds of things in nature are full of charm, and they are natural paradises for excavating and adapting to children's nature. Therefore, in the process of organizing and implementing natural activities, kindergarten teachers should conform to the nature of children and encourage them to experience nature in person.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focus on the curriculum story in the theme activity of the large class "I and Nature", to effectively discuss how to respect and adapt to the nature of childre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so as to promote the natural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children in the process of adapting to their nature.
【Keywords】Naturalism; Young children; Nature
《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中強調:幼兒時期的教育應該順應幼兒的天性。日常教育工作中,教育者應該以欣賞的態(tài)度對待幼兒,注意發(fā)現(xiàn)幼兒的優(yōu)點,接納他們的個體差異。可以說,天性是幼兒教育需要遵循的首要原則。順應幼兒的天性,需要幼兒教師在教育過程中尊重幼兒成長和發(fā)展的特點,給予幼兒科學合理的指導和幫助,讓幼兒的天性得到挖掘。自然教育是幼兒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不斷挖掘幼兒天性的重要平臺。因此,在幼兒園自然活動組織和實施的過程中,幼兒教師要注重尊重幼兒的天性,將順應幼兒的天性視為第一位,為幼兒天性的釋放提供豐富的機會和平臺。下面筆者結合自己的工作經驗,圍繞大班主題活動“我與自然”中的課程故事,就如何在自然主義視域下開展順應幼兒天性的教育進行深入的介紹,從而對幼兒教育工作者有所幫助和啟示。
1.順應幼兒天性教育的實施現(xiàn)狀
順應幼兒天性開展教育,這是《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以下簡稱《綱要》)和《指南》提出的相關要求。在開展順應幼兒天性教育的過程中,幼兒的天性能夠得到充分的尊重和激發(fā),幼兒能夠充分參與到教學活動中,獲得成長和發(fā)展。但是,當前順應幼兒天性教育仍然存在一定問題,主要表現(xiàn)如下:順應幼兒天性教育就是在教育的過程中尊重幼兒的天性和選擇,然而順應幼兒天性的假性存在似乎成為一種常態(tài)。雖然很多幼兒教師呼吁教育要尊重幼兒,但是大多數(shù)情況下,幼兒的自主性和天性仍然被不同程度地束縛著,并沒有在自由的氛圍中探索。
此外,還需要注意的一點是在順應幼兒天性教育的過程中,幼兒教師的教育行為呈現(xiàn)出明顯的主導特點。幼兒教師在指導幼兒參與活動的過程中,雖然扮演了良好的角色,但是嚴重存在主導幼兒行為的現(xiàn)象,導致幼兒的主體性沒有得到充分的發(fā)揮,不能順應幼兒的天性。
2.自然主義視域下順應幼兒天性教育的組織策略
(1)創(chuàng)設友好善意環(huán)境,尊重自然,與自然相伴
環(huán)境是幼兒成長和發(fā)展的重要驅動力?!毒V要》指出:“幼兒園應為幼兒提供健康、豐富的生活和活動環(huán)境,滿足他們多方面發(fā)展的需要,使他們在快樂的童年生活中獲得有益于身心發(fā)展的經驗。”因此,在自然主題的課程故事組織和實施過程中,幼兒教師要創(chuàng)設充滿友好、善意的環(huán)境,充分發(fā)揮環(huán)境育人的作用,讓幼兒在溫暖的環(huán)境中自然生長,保持安定、輕松的情緒,自由地學習。在這個過程中,幼兒教師要善于從生活中挖掘教育素材,關注那些熟悉又陌生的自然物,讓大自然成為幼兒學習和發(fā)展的教室,借助大自然中的各種事物,開展豐富多樣的活動,讓幼兒在趣味十足的主題活動、課程中學會尊重自然,并且與自然相伴,讓幼兒在發(fā)展個性的同時實現(xiàn)社會性的發(fā)展,為幼兒日后的學習和生活做好充分的準備。
我園遍布著豐富的自然資源,不同的自然資源伴隨著四季輪轉展現(xiàn)出不同的風采,這就為幼兒開展活動奠定了基礎,促使幼兒與自然展開了一場親密的約會。毫無疑問,熱愛自然是幼兒的天性,幼兒園中的自然資源既是其了解自然的重要基地,同時也能夠促使幼兒在探索自然的過程中積累認知經驗?!澳愫?!自然物”是大班主題活動“我與自然”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幼兒教師的組織下,幼兒兩人一組在“結伴靜走”游戲中觀察幼兒園,當發(fā)現(xiàn)美好的自然景物時與同伴分享。在這個過程中,幼兒園的自然環(huán)境本身就成了創(chuàng)設友好、善意環(huán)境的重要內容,而幼兒的反應也恰巧說明了這一點。在結伴靜走的過程中,幼兒園的一棵小草、一棵桂花樹、一只小鳥都能成為幼兒關注的重點。正是因為幼兒園中豐富的自然資源和自然物,幼兒才能夠不斷觀察、發(fā)現(xiàn)和分享,從而與自然親近和相伴。與此同時,幼兒教師還可以與家長保持聯(lián)系,與家長分享幼兒在園體驗自然生活的視頻、圖片,從幼兒家長的角度出發(fā),向幼兒家長傳遞活動的價值,從而促使幼兒家長支持活動,對幼兒多點寬容,鼓勵家長為幼兒創(chuàng)設了友好、善意的環(huán)境,讓幼兒在自然的環(huán)境下健康、快樂地成長??傮w而言,在與自然相處的過程中,幼兒教師能夠理解幼兒,尊重幼兒在自然中的自由成長,并且為幼兒的觀察、發(fā)現(xiàn)和分享提供多方面的支持,向幼兒釋放鼓勵其走近自然的善意,讓幼兒收獲自然成長的安全感,使得幼兒能夠具備較強的環(huán)境適應性。
(2)轉換合作分享關系,守護自然、細說自然
《綱要》指出,幼兒教師要“引導幼兒參加各種集體活動,體驗與教師、同伴等共同生活的樂趣,幫助他們正確認識自己和他人,養(yǎng)成對他人、社會親近、合作的態(tài)度,學習初步的人際交往技能?!睆挠變航逃慕嵌榷?,幼兒教師多注重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人際關系,促使幼兒獲得社會性發(fā)展,尤其注重讓幼兒在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獲得成長和發(fā)展,實現(xiàn)“我”到“我們”的關系轉變。大自然蘊含著豐富的資源,而幼兒的發(fā)展本身具有局限性和不充分性,這就為自然主題活動中幼兒之間形成合作和交流奠定了基礎。與此同時,在合作交流的過程中,幼兒能夠有效解決遇到的問題,感受合作的快樂,鍛煉幼兒與同伴交往的能力。正是因為幼兒之間密切的交流和合作,幼兒才能夠在“我們”關系的主導下,更好地走近自然、認識自然、守護自然、細說自然,強化對自然的了解。
“旅程杖”主題活動組織和實施的過程中,幼兒教師組織幼兒一起在幼兒園中“旅行”“與自然談心”……在這個過程中,幼兒之間的合作和交流是主旋律。例如,在幼兒園“旅行”中,幼兒能夠運用不同的感官找尋、觀看、聆聽和觸摸身邊的自然物,并且將自己的觀察和發(fā)現(xiàn)記錄在手掌上。當幼兒發(fā)現(xiàn)有趣的事情后,他們能夠主動和自己的同伴一起交流和分享,一起思索和觀察。再如,在“與自然談心”的過程中,幼兒會遇到各種問題,諸如找尋固定和記錄的工具和方法。在這個過程中,幼兒能夠暢所欲言,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提出自己的建議——繩子綁、毛根捆、膠紙粘、皮筋纏、夾子夾等。又如,在觀察幼兒園中的植物的時候,幼兒會發(fā)現(xiàn)植物之間大有不同,尤其有的植物生長得格外茂盛,幼兒會產生“摘與不摘”的沖突。對此,幼兒教師邀請幼兒園花工與擅長種植的家長、教師向幼兒介紹植物的成長過程,促使幼兒認識到適當?shù)男藜粲兄谥参锍砷L,并且促使幼兒有秩序地按照采集規(guī)則修建。在上述過程中,幼兒能主動去觀察、發(fā)現(xiàn)、分享、交流,獲得良好的自然體驗,能夠激發(fā)他們體驗、感悟、欣賞大自然的情感,使得他們能夠產生對大自然、對生活的熱愛之情。在與同伴相處的過程中,幼兒之間展開親密合作,分享自己的所見所聞,在“我們”關系的主導下強化了對自然的認知,并且強化了對同伴的認知。
(3)發(fā)揮游戲重要作用,探尋自然、共享自然
著名幼兒教育專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世界通過游戲展現(xiàn)在孩子面前,人的創(chuàng)造才能常常在游戲中表現(xiàn)出來。沒有游戲也就沒有充分的智力發(fā)展?!庇螒蚴怯變簣@的基本活動之一,對于幼兒的發(fā)展具有重要的促進和指導作用。在課程游戲化的理念之下,在順應幼兒成長和發(fā)展的背景下,游戲能夠讓幼兒在自然主題活動中的成長充滿自主性和自然性,讓幼兒探索自然、共享自然。在組織開展幼兒活動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從游戲的角度出發(fā),利用大自然中的各種資源,創(chuàng)造良好的游戲化氛圍,使幼兒能產生主動參加游戲活動的欲望,讓幼兒在游戲活動中盡情體驗、盡情表達、盡情交流,促進幼兒各方面能力和素質的發(fā)展。
游戲是幼兒的天性,在游戲過程中,幼兒的情緒能夠被調動,在愉快的氛圍中學習知識和技能。在主題活動“旅行仗”中,幼兒能夠充分發(fā)揮其積極性和主動性,自主制作屬于自己的旅程仗,不同品種、不同顏色、不同形態(tài)、不同打包材料與打包方式都蘊含著幼兒的學習、思考體驗。對于幼兒而言,制作和使用旅程仗本身就是一種游戲,在使用旅程仗的過程中,幼兒能夠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記錄、去分享,從而獲得知識。順應自然,借助生活化、趣味性的游戲活動,讓幼兒學會探索自然、共享自然,從自然中發(fā)現(xiàn)問題,獲取知識和能力,逐步成長。例如在秋天的時候,幼兒會發(fā)現(xiàn)一部分樹葉變黃了,而一部分樹葉仍然保持著綠色,這是為什么呢?這激發(fā)了幼兒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幼兒想要知道,為何這個季節(jié)的樹葉顏色與其他季節(jié)不一樣呢?為什么不是所有的葉子都變黃了呢?對此,教師為幼兒準備了豐富的游戲材料,讓幼兒在科學游戲的過程中認識到樹葉的不同顏色是因為色素的存在。同時,教師也可以引導家長利用周末、假期日的時間,帶領幼兒前往戶外觀察和感悟大自然,讓幼兒在接觸大自然中了解大自然的奧秘,了解很多生活中常見的現(xiàn)象,使幼兒產生對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從而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個性和品質,促使他們形成熱愛生活的積極態(tài)度。
(4)家園合作釋放天性,觸摸自然,感受希望
順應天性的幼兒教育,就是要讓幼兒深入自然的環(huán)境之中,鼓勵幼兒用手觸摸花草樹木,體驗生命的生機盎然;用耳朵聆聽蟲鳴鳥叫,感悟聲音的曼妙多姿;用眼睛欣賞大好河山,感知世界的壯闊美好。教師基于自然主義視域下,實施“我與自然”主題課程活動,就需要取得幼兒家長的支持與配合,以家校合作的方式來豐富主題課程活動形式,使幼兒的天性得到更加充分的釋放。為此,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周圍的自然資源和自然環(huán)境,創(chuàng)設天然的成長教育環(huán)境,以親子合作的方式引領幼兒去聽、去看、去觸摸、去感知,使幼兒在探索自然奧秘的同時,感受到生命的生機勃勃和生活的美好希望,促進幼兒全面、健康、快樂地成長。
本次大班“我與自然”主題課程通過“文藝節(jié)目會演”和“親子游戲游園會”兩部分組成,家長對此表現(xiàn)出了極高的熱情,使幼兒的天性與成長更好地被家長與教師看見。例如,在開展“文藝節(jié)目會演”活動時,學校挑選兩名幼兒擔任主持人,細數(shù)在歷時兩個月開設的自然主題課程中,幼兒通過探索與發(fā)現(xiàn)、感知與實踐,對大自然奧秘、大自然美好進行全方位、多角度的了解和探究。隨后,本班幼兒圍繞班級自然探索課程“花花世界”,表演了繪本劇“彩虹色的花”、舞蹈“花仙子”等一系列活動。幼兒將自己對大自然的感知,轉化成各種奇特的想象,并通過表演和舞蹈的形式,生動形象地演繹出來。家長在觀看的過程中,也充分感受到了幼兒的成長。
3.結語
自然資源與幼兒教育的結合是當前幼兒教育的新潮流,適應了幼兒教育改革的要求。自然資源蘊含著豐富的教育元素和教育價值,并且是幼兒十分熟悉的事物,將這些資源引入幼兒日?;顒又校苡行Ъぐl(fā)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幼兒獲得歸屬感和安全感,挖掘幼兒的天性,促進幼兒個性的發(fā)展。在自然主義視域下,幼兒教師要將順應幼兒的天性放在第一位,在組織和實施自然活動的過程中不斷挖掘幼兒的天性、順應幼兒的天性,讓幼兒在釋放自我和發(fā)展自我的過程中獲得成長。
參考文獻
[1]吳靜怡.積極順應幼兒天性 ?注重發(fā)展幼兒興趣[J].成才之路,202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