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源,張敏,武雯
(慶陽市林業(yè)和草原局,甘肅慶陽 745000)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與社會的進步,人們愈發(fā)重視自然環(huán)境保護,而林業(yè)工程就是整個環(huán)境保護工作的重要一環(huán)??购翟炝旨夹g是當下林業(yè)工程中主要應用的技術之一,通過抗旱造林技術,能夠提高我國的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水平,并且減少水土流失問題,呈現(xiàn)退沙還林的效果,進一步控制自然環(huán)境受到破壞?;诖耍闹幸粤謽I(yè)工程為背景,總結(jié)了抗旱造林技術在林業(yè)工程中的有效應用,旨在為我國的環(huán)境保護建設以及林業(yè)工程發(fā)展提供參考。
該項技術的核心在于集水整地,主要應用于坡地地形,通過反坡梯田、水平溝進行處理,將地表的徑流引導匯集至樹坑里,進而實現(xiàn)對植被的灌溉[1]。在對向陽坡進行整地的過程中,需要考慮陽光直射造成的水分蒸發(fā)問題,因此,可以在整地的過程中適當增大外梗,設置頂寬在20~30 cm之間,坑深控制在60 cm左右,讓整個引水渠道形成小面積陰面,減少太陽光直射造成的水分流失。
在對集水面進行處理前,需對其表面的雜草進行清理,并確保雜草的根系拔除干凈,以避免雜草破壞集水面,影響積水效果,進而造成浪費。在對集水面踩踏壓實后,再使用平板鐵鍬將其表面整平。一般來說,整地需要在栽植前的2個月進行,并要在雨季的前1個月額外整地1次。
1.2.1 地表蒸發(fā)預防措施。想要解決地表水體蒸發(fā)問題,最有效的方法便是覆蓋,通過地膜、石塊以及雜草覆蓋,來減少并控制太陽光直接照射地面造成的水分蒸發(fā)[2]。一般來說,平原、荒灘主要采用地膜以及石塊覆蓋于土壤表面,山地則主要使用雜草覆蓋。
1.2.2 土內(nèi)蓄水保墑措施。土內(nèi)蓄水保墑主要是通過在土壤中采用相應的措施,進一步提高土壤自身的持水能力,以及降低水分在土壤中的流失速度[3]。一般來說,土內(nèi)蓄水保墑主要采用的措施為2種:一種是通過改善土壤的疏松度,利用整地的方式,提升土壤內(nèi)部的持水力;另一種則是通過土壤的原有結(jié)構(gòu),增加土壤的孔隙度,適量施加有機肥于土壤中。
一般來說,第一種處理方式主要適用于生態(tài)林的營造中,而第二種方式則普遍應用于經(jīng)濟林的營造中。
1.2.3 苗木成活后的幼林撫育。幼林撫育工作的內(nèi)容是在苗木成活后采用蓄水保墑的方法,來保障苗木對水分的吸收[4]。在暴雨天氣較多的夏季,可以對苗木周圍1~2 m范圍進行除草以及松土作業(yè),一方面提高土壤的持水力,并減少土壤中水分的蒸發(fā),進一步改善土壤的透氣性以及透水性;另一方面減少周圍雜草與苗木產(chǎn)生水、肥等方面的競爭,以保障苗木的成長。
苗木保護工作是指從起苗直到栽植的過程中,對苗木展開保水措施等,主要包括起苗之前對苗木進行澆水,考察土壤墑情,確認其滿足起苗需求;在起苗的過程中,做好根系的保護措施,保障根系的完整性,并將小苗的根部適當蘸取泥漿,使用塑料薄膜對其根部進行包裹,而后運輸至種植區(qū)。在該過程中,應當盡量縮短中間環(huán)節(jié),控制苗木水分損耗,并保障苗木植株內(nèi)部的水分平衡。與此同時,還要做到就地育苗,就地造林,以縮短運輸路線。
2.2.1 截干去頭。在苗木栽種之前,需要將其截干去頭,進一步擴大苗木地上以及地下部分的比率,進而降低樹木在成長過程中的蒸騰問題,該種方法主要應用于干旱以及風寒嚴重的地區(qū),能夠極大程度地提高在惡劣環(huán)境下苗木栽種的成活率,并且能夠進一步促進苗木抽新梢。
2.2.2 修根、浸根。修根,是在栽種之前,對苗木的根系進行修理,將苗木中根系過長的部分剪短,并將存在破裂或病蟲害的根部進行處理,防止出現(xiàn)窩根問題,并刺激修剪的創(chuàng)面能夠盡快愈合,從而形成新的根系,不斷生長。
所謂的浸根,則是在苗木栽植之前,使用清水浸泡根系,一般來說,裸根苗需要浸泡2~3 d,土坨苗不拆包裝,并且擺放整齊,使用現(xiàn)場的土壤,將其圍成一圈,而后使用清水對土坨進行浸泡,確認土坨完全浸濕為止。在該過程中,應避免浸泡時間過長,導致土坨散開。通過浸泡,能夠讓苗木在運輸過程中喪失的水分在一定時間內(nèi)得到恢復,進一步延長苗木在之后抵御干旱的時間。
2.2.3 蘸根旱作技術。該項技術已經(jīng)應用多年,在移植裸根花灌木、棗樹、杏樹等苗木時的應用較為廣泛,并且呈現(xiàn)出來的效果也更好。該技術主要是運用保水劑,ABT生根粉以及泥漿蘸根,來減少苗木在運輸過程中水分的損失,并且促進苗木受傷根系的恢復速度,提高苗木的成活率,是當下苗木前期生長的主要輔助技術。
抹芽工作主要是在苗木成活的初期,為了避免苗木枝葉中的水分過量蒸發(fā),影響苗木的生長,引發(fā)葉片干枯等問題,需要在苗木成活之后,對苗木進行修剪,將苗木上多余的幼芽減掉。一般來說,該項作業(yè)需要保留在樹干頂部1/3處的幼芽。
梳枝作業(yè)主要是在苗木新枝生長至幾十厘米以后采取疏密留稀的方式,減少樹冠處葉片水分的蒸發(fā)。尤其是對刺槐及柳樹等發(fā)育速度較快的苗木,通過該方法,能夠進一步保障苗木地上與地下部分水分的平衡,避免苗木出現(xiàn)干旱死亡的現(xiàn)象。
在春季針葉樹的栽植過程中,往往需要面對風力較強的大風天氣,針葉樹很有可能出現(xiàn)過度蒸騰的現(xiàn)象,導致大批量死亡。因此,在針葉樹栽植后,需選擇良好無風的天氣,噴灑抗蒸騰藥劑。該方法能夠有效提高針葉樹的抗蒸騰能力,進一步提高針葉樹的成活率,從而保障抗旱造林技術的有效實施。
在林業(yè)工程中,想要有效應用抗旱造林技術,就必須要在多個方面下足功夫,保障苗木栽植的成活率,并且確保苗木栽植后的生長,提高抗旱能力,保障林業(yè)工程切實發(fā)揮效用,最大限度地發(fā)揮抗旱造林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