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惠貞,趙 凡,李華俊
(1. 江門市人民醫(yī)院內(nèi)分泌科;2. 江門市五邑中醫(yī)院急診科,廣東 江門 529000)
2 型糖尿病是常見的慢性代謝性疾病,其主要大血管并發(fā)癥是心腦血管疾病。心腦血管疾病發(fā)生比非糖尿病人群風險增加2~4倍,是糖尿病患者主要死因。動脈粥樣硬化的發(fā)生和發(fā)展是糖尿病心腦血管病變的主要病理改變,其中炎癥反應和氧化應激對動脈粥樣硬化起重要作用。研究[1-2]指出血漿脂蛋白相關磷脂酶A2(Lipoprotein associated phospholipase A2,Lp-PLA2)可作為冠心病、慢性缺血性心臟病的獨立預測因子,與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有著密切的關系。有研究[3-5]指出Lp-LPA2 與糖尿病大血管病變存在密切關系,但目前該指標尚未在臨床研究廣泛開展。本研究旨在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頸動脈粥樣硬化患者Lp-PLA2 的表達,并分析Lp-PLA2 對2 型糖尿病患者頸動脈粥樣硬化的影響和相關性,探討Lp-PLA2 在2 型糖尿病中的臨床應用價值,為2 型糖尿病患者心腦血管疾病的早期預防提供更多的依據(jù)。
1.1 研究對象 選取2018 年1 月至2020 年1 月于我院內(nèi)分泌科住院的2 型糖尿病患者101 例,根據(jù)彩超結果分為頸動脈正常組(A 組)47 例,男25 例,女22 例,及頸動脈硬化組(B 組)54 例,男28 例,女26例。同時選取健康體檢者為健康對照組(C組)49例,男25 例,女24 例。所有2 型糖尿病患者均符合1999 年WHO 專家委員會診斷標準。排除標準:(1)冠心病、心臟瓣膜病、心肌病、心律失常等心臟疾病患者。(2)近3 月內(nèi)接受抗血小板、抗凝、他汀類、糖皮質激素、免疫抑制劑等藥物治療患者。(3)各系統(tǒng)或器官有感染征象患者。(4)糖尿病酮癥酸中毒等急癥患者。(5)嚴重肝腎功能不全、惡性腫瘤患者。所有研究對象均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通過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
1.2 研究方法
1.2.1 收集患者一般資料 詳細記錄患者一般資料,如年齡、性別、身高、體重、糖尿病病程等,并計算體重指數(shù)[BMI=體重(kg)/身高(M2)]。詳細詢問病史,明確患者既往史及入院前用藥情況。
1.2.2 實驗室相關檢查 受試者實驗前一天避免抽煙、飲酒及劇烈運動,空腹10 h,于次日清晨空腹抽肘靜脈血。采用NORMAN-2 散射比濁分析儀(南京諾爾曼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測定空腹血漿脂蛋白相關磷脂酶A2(Lp-PLA2)濃度;采用羅氏cobas8000全自動生化儀測定空腹血糖(FPG)、甘油三酯(TG)、總膽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采用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糖化血紅蛋白(HbA1c)。
1.2.3 頸動脈彩超檢查 頸動脈內(nèi)中膜厚度測量值取頸總動脈分支水平上方1~1.5 cm 處,內(nèi)中膜增厚定義為IMT≥1.00 mm,內(nèi)中膜粥樣硬化斑塊形成定義為IMT≥1.50 mm。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8.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三組間比較采用方差分析,三組間的兩兩比較若方差齊采用SLD-t檢驗,若方差不齊采用Tamhane's T2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n(%)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變量間相關性分析采用Pearson 相關分析,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三組一般資料及相關檢查數(shù)據(jù)分析 三組性別、病程、年齡、BMI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A 組和B 組FPG、HbA1c、TC、TG、HDL-C、LDL-C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A組Lp-PLA2、IMT 低于B 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A 組和B 組的FPG、HbA1c、TC、TG、LDL-C、Lp-PLA2均高于C 組,HDL-C 均低于C 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A 組和B 組的IMT 高于C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三組一般資料及相關檢查數(shù)據(jù)分析
2.2 Lp-PLA2與頸動脈內(nèi)中膜厚度(IMT)相關性分析 Pearson 相關分析發(fā)現(xiàn)Lp-PLA2 與頸動脈內(nèi)中膜厚度呈正相關(r=0.380,P<0.05)。
2 型糖尿病患者主要血管并發(fā)癥是大中小動脈粥樣硬化,導致發(fā)生各類心腦血管事件,從而導致死亡,炎癥反應和氧化應激是糖尿病患者動脈粥樣硬化的重要機制。血漿脂蛋白相關磷脂酶A2(Lp-PLA2)與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有著密切關系,Lp-PLA2 的合成和分泌主要由淋巴細胞和成熟的巨噬細胞完成以脂蛋白顆粒結合的形式存在于動脈硬化壞死核心區(qū)和纖維帽破裂處,大部分與LDL 結合,經(jīng)過LDL 氧化修飾后激活Lp-PLA2,LDL 顆??杀惶禺愋匝趸?,水解后產(chǎn)生游離脂肪酸和溶血卵磷脂,內(nèi)皮細胞受損,炎癥細胞聚集,促使動脈硬化發(fā)生和發(fā)展[6]。糖尿病與Lp-PLA2 的表達及作用可能存在以下相關性:(1)臨床上發(fā)現(xiàn)糖尿病患者多合并高脂血癥,血液中有較多數(shù)量小而密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sdLDL),Lp-PLA2與sdLDL有結合傾向,從而加速動脈粥樣硬化進程;(2)2 型糖尿病患者大多存在一定程度胰島素抵抗,胰島素抵抗可增加Lp-PLA2活性及表達;(3)高血糖狀態(tài)使糖尿病患者氧化自由基增加,從而增加脂蛋白氧化,可激活更多數(shù)量Lp-PLA2;(4)Lp-PLA2 與糖尿病患者均可產(chǎn)生游離脂肪酸,形成慢性炎癥狀態(tài),加劇動脈粥樣硬化發(fā)生和發(fā)展[7-9]。臨床研究指出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組Lp-PLA2 濃度高于單純糖尿病組、單純急性心肌梗死組,表明Lp-PLA2與糖尿病及動脈粥樣硬化關系密切[10]。本研究發(fā)現(xiàn)單純糖尿病組及糖尿病并頸動脈硬化組的FPG、HbA1c、TC、TG、LDL-C、Lp-PLA2 均大于健康對照組,HDL-C 小于健康對照組,糖尿病合并頸動脈硬化組Lp-PLA2、IMT 大于單純糖尿病組,與CHEN T 等[11]和XU X Y等[12]研究結果一致。相關性分析顯示,Lp-PLA2 水平與IMT 呈正相關,表明Lp-PLA2 在糖尿病患者的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發(fā)展過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與2 型糖尿病頸動脈硬化有一定相關性,Lp-PLA2可作為糖尿病獨立危險因素之一,對臨床協(xié)助診治糖尿病頸動脈硬化有重要臨床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