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市陸家鎮(zhèn)菉溪小學 吳佳麗
寫作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傳統的寫作教學中,教學資源受限于空間和時間的安排,主要來源于教材內容,教學重點放在遣詞造句上。在德育背景下,寫作教學更加重視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即學生不僅要學習如何寫,還要學習怎樣寫好、怎樣積累素材、如何點評作文、如何在作文中表達情感、如何真實地表達……而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寫作教學資源逐漸豐富,通過創(chuàng)新寫作教學模式、拓展寫作素材等,能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并滲透德育教學。本文主要分析在德育背景下,如何開發(fā)小學寫作教學資源。
寫作教學資源的內涵是指教師在組織作文教學活動時,所使用的一切資源,包括教材、教參、教案等。在小學寫作教學中,學生接觸到的信息量非常大,要對其進行開發(fā)和利用。首先,要充分了解和掌握學生的心理特點,根據其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制定學習目標、布置寫作任務。其次,提供良好的平臺,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生能自主地選擇寫作方向,并獨立完成作業(yè)。最后,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的思維更加活躍,情感也更加豐富。小學寫作教學資源的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二是促進師生關系的和諧;三是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提升綜合素質。從以上幾點看,寫作教學資源的開發(fā)與運用,要結合當前的實際情況,開發(fā)符合本學校的課程資源。
當前,我國小學寫作教學資源的開發(fā)還處于初級階段。教師不重視作文教學,沒有掌握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學習水平,在寫作教學中,經常出現以下問題:一,教師對寫作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導致在寫作課上,不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也不能讓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得到提高;二,學校對于寫作教學的重視力度不夠,有的學生因為害怕寫錯而不敢表達真實的想法;三,很多教師觀念陳舊,不愿花費時間和精力思考如何提高教學效率,而是一味地追求高分,運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忽略了學生的主體性,這也是目前小學寫作教學的重要問題。一方面,受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和制約,許多家長認為,考試成績是衡量學生學習好壞的唯一標準,所以把分數作為唯一的評判依據,導致學生為了取得好成績而學習,這是本末倒置;另一方面,教師一直沿用傳統的教學模式,抱殘守缺,也不注重對學生的指導,想提升學生的作文水平很難。
筆者通過觀察和分析學生的作文,發(fā)現問題主要是教師在教學中沒有充分利用教材,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缺少自主性,導致課堂效率低下,甚至出現了學生厭學、教師厭教的問題;其次,學校對作文教學的重視程度不夠,教師的教學方法單一,學生的思維受到束縛,不能充分發(fā)揮想象力,不利于提升寫作能力。開發(fā)寫作教學資源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第一,從教學目標角度分析,寫作課的目的是讓學生學會寫,提高他們的作文水平,讓學生能更好地投入到學習和生活中。第二,從師資力量角度分析,目前教師的專業(yè)水平有待提高,需要引進大量人才,還要提供充足的資金支持。
小學生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他們對世界充滿好奇,所以教師應該指導他們多讀課外書,多看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以增加知識儲備,提高文學素養(yǎng)。根據新課改的要求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開發(fā)寫作教學資源時,教師應運用以下方法:1.以“以人為本”,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2.“因材施教”,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寫作。3.深度挖掘教材內容,讓學生從不同角度分析文本,不斷提高他們的寫作能力。4.重視對現有資源的整合和利用。5.加強與家長的聯系與溝通,組織多種形式的實踐活動,如家庭、學?;?。同時,也要關注師生間的交流和合作,教師要及時了解學生的想法和需求,并及時給予幫助與支持。還要鼓勵學生多參加實踐活動,以獲得更多的知識和經驗,獲得長足發(fā)展。
教師要充分利用學校的資源優(yōu)勢,發(fā)揮指導作用,在課堂上,可以組織學生小組討論;課后,讓學生之間互相學習,共同進步。在課程安排上,要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科學地安排作文教學內容,使之更加貼近學生生活,讓學生更容易理解,從而產生寫作興趣。在教學方法上,要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為目標,運用啟發(fā)式的教學方法,通過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提高作文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教師應加強對現有教材的研究與開發(fā),整合教學資源,使其為寫作教學服務。同時,也應該注意到,小學生的思維還不夠成熟,對新知識的接受速度較慢,需要不斷探索和發(fā)現。
1.多樣性。小學寫作教學資源的開發(fā)具有一定的獨特性,在選擇的過程中,要注意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開發(fā)和設計。2.實用性。在小學寫作教學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中,要充分考慮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使其能切實地體會到作文的價值。3.綜合性。語文是一門以文字為媒介的學科,因此寫作的時候不僅需要教師的講解與示范,還應該結合生活的具體情境,使之更加貼合現實生活。4.靈活性。由于作文對內容、體裁、方法等方面的特殊要求,所以教材的編排上也有較大的難度;同時,不同地區(qū)的風俗習慣也會影響當地的文化氛圍,因而在選材上,也應因地制宜??傮w來說,就是要立足當前教育現狀,從長遠角度出發(fā),不斷實踐與探索,開發(fā)寫作教學資源,以更好地為廣大師生服務。
傳統的寫作教學以課本為主,在寫作教學中,學生最常借鑒的便是教材,作文中缺少真情實感。教師要重視學生的情感,開發(fā)一些除了教材之外的寫作素材,以喚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進而產生寫作欲望。生活無疑是開發(fā)寫作教學資源的首選,學生的生活是獨一無二的,生活經驗影響他們的思考方式和基礎認知。生活是學生學習和成長的重要場所,學生對生活中發(fā)生的各種各樣的事感興趣,結合生活導入德育寫作教學資源,讓學生更全面地了解生活,積累生活經驗,讓學生的作文內容更有內涵,不斷提升作文水平。教師從生活中導入德育寫作教學資源時,要注意圍繞新課標展開,以免脫離教材,不利于學生的長遠發(fā)展。
例如,以“游——”為話題寫作,這單元都是“寫景”的文章,寫作話題便以“寫景”為主。教師可指導學生聯系之前所學的《記金華的雙龍洞》《海上日出》兩篇文章,先思考這兩篇文章的寫作方式,然后閱讀教材中的《頤和園》《七月的天山》,學習和借鑒這兩篇文章的寫作技巧,并布置寫作任務“游——”。教師要適當開發(fā)一些教學資源,指導學生聯系生活,回憶自己游覽的經歷,想一想哪些景點和風景給自己留下深刻的印象,然后寫作。教師可以本地景點為例,拓展教學資源,利用多媒體播放視頻或圖片等展示本地景點。由于本地景點許多學生都去過,在確定游覽路線及拓展景點的歷史文化知識時,能與學生的生活經驗和情感建立聯系,讓學生投入到寫作教學中。指導學生寫“游——”時,學生便可以聯系這一生活內容,梳理游覽路線,查閱游覽的地方的是否有傳統文化傳承,以融入到作文中。
信息技術為開發(fā)寫作教學資源提供了機遇,在滲透德育的背景下,教師要指導學生抒發(fā)真情實感,并借助信息技術便捷、開放的特點,創(chuàng)設寫作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共鳴,讓學生寫出更好的文章。在寫作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科技軟件,如flash、pr等,設計一些寫作素材視頻或直接搜索圖片,形象地呈現出來,加深學生的感官體驗,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感知素材內容。利用信息技術創(chuàng)設寫作情境,學生的思維被激活。教師可以設置互動討論環(huán)節(jié),讓學生針對寫作情境討論,以獲得豐富的寫作經驗,進而在之后的話題寫作中,寫出情感飽滿、富有內涵的文章,不斷提升寫作能力。
例如,教學“寫讀后感”,教學目標是讓學生在閱讀文章后,從不同角度感受和品味作品,發(fā)散思維,找準感悟點,將閱讀后的所思、所想、所感寫下來。教師可先讓學生說說最近閱讀的比較好的文章,回憶文章中最能引發(fā)自己思考的內容及帶給自己的感受??赡苡胁糠謱W生閱讀后不知道應該怎樣表達,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創(chuàng)設寫作情境,加深學生的感受,讓學生找準感悟點。如教師為了指導學生寫讀后感,可利用多媒體展示《鐵杵磨成針》、西游記《大鬧天宮》的選段,并從網絡上搜集相關視頻,讓學生在閱讀、觀看中,想想故事中的哪個地方讓自己感觸最深?通過感受情境,學生可以很快表達出自己的想法?!拌F杵磨成針”的故事讓學生認識到做事要有恒心;閱讀“大鬧天宮”則感受到孫悟空叛逆、敢于斗爭的精神……讓學生抓準感悟點,寫出內容充實的讀后感。
寫作教學不應局限于課堂,而應不斷地拓展資源,讓學生有學習、進步、交流的平臺。建立優(yōu)秀作文專欄,可以提供作文互動學習平臺,提升學生的作文賞析能力,讓學生學習他人的長處,積累豐富的寫作經驗,實現寫作教學資源的拓展和開發(fā)。同時,這一措施也符合德育背景下語文教學的要求,有助于讓學生建立寫作信心,激發(fā)寫作熱情。無論自己的作品是否被展覽,學生都能獲得榮譽感,對提升寫作教學的效率大有助益。
例如,教學“二十年后的家鄉(xiāng)”,教師可讓學生聯系當前的家鄉(xiāng)生活,發(fā)揮想象力,按照作文主題寫作。學生完成寫作任務,教師可以圖片的形式展示學生的作文,讓學生投票,選出自己認為寫得最好的作文。教師也可設置優(yōu)秀作文展覽角,在教室內或校園宣傳板上,展示學生投票前三的作文。學生在投票時,要相互品鑒,談談為什么要選擇這篇作文,增加互動交流的機會,有利于學生共同成長。學生點評他人的作文時,其實也是學習寫作的過程,更是積累寫作經驗的過程。作品被展覽的學生,體會到了寫作的樂趣,提升了語文綜合素養(yǎng)。
在教學中,教師要加強課外指導,充分利用教材,讓學生在課前做好準備,對所學知識有全面的了解和認識,并能將自己的經驗和感悟融入到寫作情境中,思維會更加活躍,從而不斷提高寫作能力。同時,還要注意課程內容的豐富性,讓學生從不同角度看待問題,并從多個角度思考,以獲得豐富的感性材料。在寫作教學中,還可以通過多媒體等手段,開發(fā)作文教學資源。
比如,拓展“愛的教育”,并把主題的選擇、人物形象的塑造、語言的運用等相關的內容融入到課堂中,以獲得更好的效果。又如,根據實際情況,結合當地的風俗習慣,創(chuàng)建具有地方特色的校園文化。例如:“三月三”的民俗活動,既符合本地區(qū)的傳統習俗,又體現了當地人的智慧。教師要指導學生閱讀相關書籍,如《成語故事》《紅樓夢》 等,了解書中的內容和作者的寫作意圖,以后可以運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同時,要注意觀察,如有必要,可以將與作文有關的文學作品或名著改編成寫作素材。在寫作過程中,教師要及時指導,讓其從不同角度看待問題,從而不斷提高作文水平。例如,教學《論語》,可讓學生之間互相批改,找出文中的優(yōu)點與不足,并給予肯定,讓學生更有信心,寫出吸引人閱讀的文章。還要加強對學生的情感教育,培養(yǎng)其良好的道德品質。只有不斷關注學生的心理變化,才能更好地把握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進而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綜上所述,教師可設立優(yōu)秀作文專欄,提升學生的賞析能力,導入德育寫作教學素材。在德育背景下,整理寫作教學資源,并將其應用到課堂教學中,助力學生的全面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