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梅
摘 要: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傳統(tǒng)教學理念逐漸被優(yōu)化,眾多教育工作者開始轉變思想,采用創(chuàng)新型教學模式,以便于滿足學生個性化發(fā)展需求。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只有不斷提升教學有效性,滿足小學生閱讀需求,幫助學生找到適合自身的閱讀學習方式,才能提升教學質量。本文首先對當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不足進行分析,然后深層次地探討問題出現(xiàn)的原因,并探討加強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性,最后提出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措施。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623.23?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1005-8877(2022)08-0130-03
【Abstract】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concept has been gradually optimized, and many educators have begun to change their thinking and adopt innovative teaching models in order to meet the individual development needs of students. In primary school Chinese reading teaching, only by continuously improv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teaching, meeting the reading needs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and helping students find their own reading learning methods, can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be improved. This paper firstly analyzes the deficiencies in the current primary school Chinese reading teaching, then probes into the causes of the problems in depth, and discusses the importance of strengthening primary school Chinese reading teaching, and finally proposes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primary school Chinese reading teaching.
【Keywords】Primary school Chinese; Reading; Effectiveness
閱讀是小學語文教學中最為關鍵的環(huán)節(jié)之一,通過閱讀教學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運用字詞句,有助于提升學生的閱讀水平,為其他各科學習奠定基礎。在具體教學實施中,教師必須能夠根據(jù)小學生的特點,結合語文閱讀教學目標,科學地設置閱讀教學計劃,改變傳統(tǒng)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弊端,幫助學生提高閱讀量,促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提升?;诖耍訌妼πW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相關研究具有十分現(xiàn)實的意義。
1.當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存在的不足
(1)課堂教學缺乏感染力
筆者在教學中發(fā)現(xiàn),即便是同一篇文章,采用的教學方式不同,則會給學生帶來不一樣的感受。一個優(yōu)秀的教師,懂得如何運用語言技巧,通過良好的教學模式,將學生帶入到特定氛圍當中,增強學生的感知力,通過朗讀等方式,讓閱讀內容感染學生。當前,很多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按部就班地教學,缺乏自身的情感投入,或者教學設計不夠細致,導致整個課堂感染力不足,不能讓學生產生情感投入,無法保障整體的教學效果。
(2)教學方式較為單一
盡管新課程改革已經實施多年,但在具體教學實踐中難免還會受到應試教育影響,尤其是在基礎教育階段的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往往會根據(jù)考試大綱安排教學,導致教學方式較為單一,以提升學生應試能力為主。而多元化的教學模式才能激發(fā)學生興趣,才能鼓勵學生獨立自主地開展閱讀活動。很多小學語文教師善于采用自身慣有模式,盡管很多方法應用之處能夠激發(fā)學生興趣,但如果使用時間過久,則容易讓學生產生厭倦感,從而也會大大影響閱讀教學的成效。
(3)對不同學段學生針對性不足
在閱讀教學實施前,教師沒有對各學段教學特點、學生特點進行深入分析,導致對低學段、中學段以及高學段閱讀教學針對性不足,不能適應各學段學生閱讀學習需求,嚴重影響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當然,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各學段教學基本模式及流程大體相同,但通過對新課程標準的研究可以發(fā)現(xiàn),課程標準中對語文閱讀教學要求按照三個階段進行描述,即低學段、中學段以及高學段。其中,將1~2年級劃分為低學段;3~4年級歸為中學段;而5~6年級劃為高學段。這就要求針對不同學段學生的閱讀需要,為其提供更具針對性的教學活動,才有利于提升閱讀成效。而如果教學中教師沒有注意這些針對點,在課堂中花費大量時間設計板書,會讓學生的閱讀學習陷入兩難的境地,影響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2.造成上述問題的原因分析
(1)教師語文素養(yǎng)相對不足
教師是實施閱讀教學的主體,教師的語文基本素養(yǎng)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閱讀教學質量。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利用自身淵博的知識、鮮明個性以及豐富的情感,能夠感染和帶動學生,才能起到預期的教學效果。而閱讀教學感染力缺失,是由于教師自身語文綜合素養(yǎng)偏低,包括語文基礎知識、教學能力、文化修養(yǎng)等,這些都是一名優(yōu)秀教師提升感染力的關鍵,如果缺少語文素養(yǎng),則教育感染力就無從談起。
(2)對課堂掌控能力相對較弱
教師對課堂缺乏掌控力,是導致閱讀教學有效性偏低的重要原因。一些語文教師對于不同文體的文章、不同種類的文章,采用相同的梯度,未能夠體現(xiàn)文本自身特點,導致開展閱讀學習的模式單一。同時,在語文閱讀教學課堂中,難免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如果突發(fā)狀況發(fā)生時不能學會變通,則導致閱讀教學停頓。在新課程背景下,平等對話式教學成為課堂教學的一大閃光點,也普遍運用于語文閱讀教學中,但如果教學中出現(xiàn)談話方式不能解決的情況,很多老師不能靈活地改變教學方式,采用更有利的模式,也會造成教學單一的局面,讓整個課堂顯得不夠生動,無疑會對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造成極大的影響。
(3) 小學閱讀教學缺少科學的延伸
根據(jù)新課程改革的相關需求,教師不僅需要對課內相關知識點進行關注,還必須做好課外延伸,延伸課內知識可以幫助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讓學生思維始終處于活躍狀態(tài),起到良好的鍛煉效果,促進學生思維能力提升。但當前很多小學語文教師,還未能意識到課外延伸的重要作用,盡管在閱讀教學中也做出一定延伸,但課外延伸科學性、合理性相對不足,很多學生在課外閱讀學習中存在“不消化”“不滿足”的情況,無疑導致閱讀教學有效性降低,還可能給小學生增加較多的閱讀負擔。
(4)對閱讀學情分析不夠深入
當前,小學閱讀教學中亟待解決的問題是對不同學段學情的分析,而造成對不同學段學生閱讀教學針對性不足,是由于教師對相關學情分析不足。所謂學情,就是指學生具體的學習情況,不僅包括學生的學習興趣情況、接受能力、習慣問題,也包括個人的發(fā)展能力等。在小學階段中,不同學段的學生由于年齡不同,在學習習慣、發(fā)展水平、興趣方面存在很大不同。但很多教師往往忽視了這些不同,在教學中采用統(tǒng)一的模式。忽視了不同學段學生學習需求,不能深入分析學生學情,影響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針對性。
3.加強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性
(1) 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能力
在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借助于豐富的文字閱讀,可以幫助小學生積累豐富的詞匯、優(yōu)美的詞句,能夠幫助學生提升自身的語言組織能力,提高小學生的閱讀量。通過閱讀,還能夠開闊學生的眼界,讓其通過閱讀認識外面更加廣闊的世界,提高其綜合素質,尤其是語文核心素質。
(2)能夠促進學生思維能力鍛煉
在開展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能夠改進閱讀教學模式,切實將新課程改革相關要求落到實處,能夠結合小學生閱讀興趣開展實踐教學。通過豐富的閱讀活動,能夠激發(fā)學生對閱讀的興趣,讓學生的思維始終處于活躍狀態(tài)。同時,教師通過有效的引導,促進學生發(fā)散思維提升,在閱讀學習之中還能夠讓自身思維得到鍛煉,提高自身思維能力。
(3)有助于小學生文化素養(yǎng)提高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閱讀素材的選擇尤為重要,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語文教材經過多次改革,內容得到優(yōu)化,且閱讀教學也不局限于課本,會推薦相關的課外素材。通過有效的閱讀延伸,豐富學生的知識體系,幫助其構建更加多元化的文化知識體系,對提高小學生文化素養(yǎng)有很大幫助。在優(yōu)選的閱讀素材中,可以幫助學生學習到良好的品德思想,為小學生的長遠發(fā)展奠定基礎。
4.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1)提高對閱讀教學的重視程度
廣大語文教師必須轉變思想,改變“重寫輕讀”的理念。一些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更加注重字、詞、句等基礎知識的學習,對于閱讀本質缺乏認知,認為通過基礎知識能夠奠定閱讀文章的基礎,盡管學生能夠不斷積累,但由于學生基礎弱,對他們今后的學習造成不良影響。教師必須改變對閱讀的看法,提高對閱讀教學的重視程度,在持續(xù)鞏固語文閱讀基礎上,統(tǒng)一不同知識結構,能夠切實理清教學滴漏,不斷提升閱讀教學的實效性,促進小學生核心素養(yǎng)提高。
(2)不斷增強語文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
教師是閱讀教學策略的執(zhí)行者,教師的教學水平決定了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必須加強學習,提高自身的閱讀教學水平,為小學生做好相關示范,充分地尊重學生的課堂主體作用,在教學中可以通過引導,幫助學生在閱讀學習中傳播相關正能量,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形成獨立思考、認真反思的習慣,不斷拓展學生的閱讀知識面。由于小學生心智尚未成熟,教師應該更加明確小學生閱讀學習需求,創(chuàng)新閱讀教學模式,激發(fā)學生對閱讀學習的熱情,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閱讀活動之中。教師應強化學習,構建更為完善的知識儲備體系,合理安排閱讀教學在語文課程中的比例,能夠站在學生的角度,為其選擇適宜的閱讀文本,避免閱讀材料與學生脫節(jié),不斷提高閱讀教學的效率。在閱讀教學中還應該強化師生溝通,了解學生閱讀的現(xiàn)狀,以便于對自身教學策略加以調整。
(3)堅持讀寫結合的教學原則
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實現(xiàn)讀寫目標的有效途徑,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保證語文寫作素養(yǎng)提升。在范文閱讀中,通常會選擇文學名著、名家著作等,結合課本內容,幫助學生拓展閱讀視野,引導學生對文本中的表達方式、寫作技巧等進行學習。同時堅持讀寫結合的原則,找準讀寫結合點,做到閱讀和寫作遙相呼應,提升讀寫結合教學的效果,不斷積累相關教學經驗,糾正以往教學中的偏差,能夠幫助學生從課文中獲取技巧、素材等,讓學生能夠從模仿開始,不斷提升自身創(chuàng)作能力,指導學生全面理解文本中的思想、人物故事等。同時,指導學生領會閱讀文本的中心思想,對作者的情感表達方式進行鑒賞,明確文章寫作基礎,促進學生思維能力、語言表達水平得到提升。
(4)對閱讀教學課程進行合理安排
當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偏低,在很大程度上與教師教學內容安排不合理有關。一些教師過度強調閱讀量,為學生安排太多的閱讀任務,遠遠超出了學生的閱讀承受能力,甚至讓部分學生對閱讀產生厭惡感、恐懼感,不符合新課程的要求。而有些教師閱讀安排不足,不能滿足學生的閱讀需求。因此,教師必須能夠對閱讀教學內容科學安排,提高閱讀教學質量,能夠針對小學生的實際情況,對閱讀量、閱讀內容等進行有效把握,對閱讀教學方式進行優(yōu)化,能夠結合現(xiàn)有文本內容等,實現(xiàn)優(yōu)化重組,革新語文閱讀教學模式,能夠滿足新課程改革的相關要求,保證它和新課程改革要求的語文閱讀教學目標相契合。
(5)營造出良好的閱讀學習氛圍
有效的閱讀,并非指讓學生將試卷中閱讀題目完全作對的閱讀,而應該是幫助學生通過閱讀積累語文知識,讓學生掌握閱讀技巧,促進學生人文素養(yǎng)提升。僅僅依靠課堂教學無法完成這些內容,還需要學生能夠進行大量的課外閱讀,同時提升閱讀課堂的效率。因此,教師必須能夠為學生營造出積極的閱讀氛圍,但僅依靠老師的個人能力不行,需要做好家校合作,通過學校和家庭之間相互配合,為學生搭建一個更加良好的閱讀平臺,為學生閱讀學習提供方便,還能夠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通過課外閱讀反哺課內閱讀學習,提高學生對閱讀文本的理解。具體來說,教師可以借助于“家校合作”模式,為學生搭建閱讀平臺,在班級中建立“閱讀角”,能夠引導學生在課內外進行有效閱讀,能夠結合學生的閱讀需求、閱讀水平等,從學校圖書館中適當借閱圖書充實閱讀角。當然,需要發(fā)揮家庭的作用,教師應該與學生家長進行有效溝通,幫助其掌握指導學生閱讀的方式,能夠監(jiān)督和幫助學生在家庭中做好閱讀工作。
綜上所述,閱讀作為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點,加強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符合新課程教學需求,能夠促進小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提升。針對當前閱讀教學存在的不足,必須提高對閱讀教學的重視程度,改變閱讀教學理念,創(chuàng)新閱讀教學模式,針對小學生的特點,提高閱讀知識的豐富性、合理性,堅持讀寫結合的基本原則,幫助學生構建更加豐富的知識儲備,以便于為學生今后的學習奠定基礎,為學生全面發(fā)展提供保障。
參考文獻
[1]嚴科.淺析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策略探究[J].語文課內外,2019(03).
[2]馮漢成.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策略分析[J].考試周刊,201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