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子老師
部編版《語文》六年級下冊第一單元
梅子老師:又到“習作”課啦!這次的話題很有趣,要寫“家鄉(xiāng)的風俗”。我們的祖國幅員遼闊,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風俗習慣。關于風俗,大家能選的寫作素材一定很多。
阿呆:可是,我覺得這次的習作不太好寫呢!我不知道從哪里入手。
梅子老師:其實只要把三個問題解決了,這次的習作就難不倒你們了。首先,確定習作要寫什么內(nèi)容;其次,寫哪種文體;最后,怎么寫才能生動。
阿呆:老師,過年吃餃子是不是習俗?我們老家過年要吃餃子,我最愛吃奶奶包的羊肉餡兒的餃子。
文君:北方人過年都吃餃子。再說,寫作重點也不是你喜歡吃什么餡兒的餃子,而是你家鄉(xiāng)當?shù)氐牧曀住?/p>
梅子老師:文君說得對!比如,吃餃子是習俗,可是你個人喜歡吃豬肉白菜餡兒的餃子還是羊肉餡兒的餃子,那只是你的個人喜好,并不是習俗的一部分。像春節(jié)這樣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各地的習俗也不同。你們再想想,除了傳統(tǒng)節(jié)日習俗,還有什么可以算是當?shù)氐牧曀啄兀?/p>
文君:老師,結婚的形式算是習俗嗎?
梅子老師:當然,婚俗算習俗。
阿呆:老師,為去世的人辦喪事是習俗嗎?
梅子老師:喪葬儀式也是習俗。
阿呆:老師,我聽說還有為新生兒辦滿月酒的習俗。
文君:少數(shù)民族的迎客酒也是習俗吧?
阿呆:文君,你這么一說,我想起來了,過潑水節(jié)也算當?shù)氐牧曀装桑?/p>
梅子老師:你們倆剛才互相啟發(fā),想到的這些角度都很好,不管是漢族的習俗還是少數(shù)民族的習俗,都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習俗,都可以寫。
文君:這篇習作要想寫得像剛剛學過的課文《臘八粥》一樣生動,并不容易。我想寫一篇關于過節(jié)的記敘文。
梅子老師:你既可以寫成像《臘八粥》這樣的記敘文,也可以寫成像《藏戲》那樣的說明文。不過,記敘文更容易寫得生動。
假如你準備寫記敘文,首先要確定到底寫哪方面的習俗,比如節(jié)日習俗、婚喪嫁娶儀式等;其次,就是將生動的語言、常用的人物描寫方法運用到你的文章中,比如肖像描寫、語言描寫、動作描寫、神態(tài)描寫、心理活動描寫等,這樣習作才會更加生動,才能吸引讀者。
阿呆:老師,我懂了。也就是說,雖然這篇習作限定了要寫習俗,但它和一般的記事文章的寫法并無太大區(qū)別,平時寫作的要求和寫作技法,這篇習作也適用。
梅子老師:阿呆又進步了!概括得很好!那還等什么?趕快動筆吧!
寫作小貼士
習俗雖多要挑選
親身體會感受深
記事寫人要生動
描寫細膩吸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