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冬冬
(遼寧省康平縣現代農業(yè)服務中心)
豇豆是人們餐桌上的美食之一,不僅可以調顏養(yǎng)身而且還有健胃補腎的作用。豇豆為人體提供易于消化吸收的優(yōu)質蛋白質和適量碳水化合物以及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能夠補充人體所需的營養(yǎng)素。嫩豆莢可炒食,也可涼拌,另外還可用于加工腌泡、速凍、干制和保鮮菜以及加工成罐頭。干種子還可以煮粥、煮飯、制醬等。豇豆中磷脂具有刺激胰島素分泌和參與糖代謝等功能,非常適合糖尿病人食用。
溫度:豇豆耐高溫,不耐低溫,在35℃的高溫環(huán)境中仍然可以正常生長。發(fā)芽的最低溫度為8~12°C,植株生長發(fā)育的最適溫度20~25°C,低于10°C則影響生長,在近0°C處植株將遭受凍害。
光照:從豇豆對陽光的反應來看,豇豆對日照長度有嚴格要求,適宜于短日開放栽培。短日能加快豇豆生長發(fā)育,提早成熟,光照不足時會造成花落、莢落等。
濕度:豇豆耐干旱,種子發(fā)芽及苗期失水對于生長不利,水分過多造成發(fā)芽率降低,根系腐爛,落花萎蔫。水分不足對豇豆生長發(fā)育有抑制作用。開花、結莢時要控制適宜的空氣、土壤濕度。
當前進行豇豆的種植過程中,能夠選擇的優(yōu)良品種較多。短蔓豇豆的側枝較短,產量也保持在中等水平,而長蔓豇豆的生長期雖長,但是產量較高,且具有肉質肥厚的優(yōu)勢。農民在選擇豇豆品種時,可以根據當地的消費習慣、生長環(huán)境等條件進行選擇。
直播方式是進行豇豆栽培的重要方式,選擇質量高的種子,將其中那些已經發(fā)芽、破損或者不夠飽滿的種子進行剔除。對直立型的豇豆進行播種,行距50~70厘米,株距保持10~15厘米之間,如果是半蔓型的品種,則株距保持在30厘米左右。
北方播種的春豇豆一般在5月的上中旬進行,而夏豇豆則一般是在6月進行播種。播種時機選擇良好,能夠保證豇豆良好的出苗率,并且保證其能夠按照預期估計進行生長。
豇豆種植分為單播和混播兩種,使用單播方式播種時,需要保證每畝有1~2千克播種量,使用混播,則需要保證1.5~2.2千克播種量,才能保證良好出苗率。豇豆生產種植,把握播種規(guī)律,科學合理安排播種工作,為豇豆高產奠定良好基礎。
豇豆在生長期對氮、鉀的需求量最高,磷次之。氮能促進植株莖葉的發(fā)育,土壤中氮不足時植株會比較矮小、細弱,作物顯著早衰并早熟,產量降低;磷肥能促進植物根系的生長,能促根壯苗,此外磷肥還能促進豇豆開花結果,有利于提高結果率;鉀能促進光合作用和光合作用產物的運輸,有利于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的合成,給豇豆補充鉀肥能提高籽粒飽滿度。
豇豆屬豆科植物,其根部根瘤菌能固定空氣中游離氮,因此在給豇豆施肥時不要偏施氮肥,偏施氮肥容易造成植株徒長,植株一旦徒長,植株只長莖葉而不開花結莢。
豇豆在開花結莢前,其根瘤尚未充分發(fā)育(根瘤中寄生著能固氮的根瘤菌),植株生長前期可適當補充氮肥,植株開花結莢后隨根瘤菌固氮能力提高,不再追施氮肥。具體施肥方式如下:
基肥施足,要求營養(yǎng)全面。起壟前,結合整地每畝施充分腐熟農家肥2000~3000千克、三元復合肥40千克作基肥。幼苗出土后如果長勢弱,可以在出苗10天后,每畝追施尿素7千克。
開花結莢期追施鉀肥和硼肥。豇豆開花結莢期需肥量最大,每畝土壤中追施硫酸鉀15千克,并噴葉面肥,葉面肥可以選用磷酸二氫鉀和硼肥,硼能促進花芽分化,能促進根系生長,兩者結合在一起使用增產效果顯著。
磷酸二氫鉀的噴灑濃度為0.3%,每畝用90克磷酸二氫鉀+60克硼酸,對水30千克噴霧,每隔7~10天噴一次,連噴3次。
植株生長后期追尿素能防止植株早衰。豇豆采摘期越長,對應的產量越高。采收后期易出現早衰現象,可每畝結合澆水追施尿素5千克,以延緩植株衰老,非常有利于產量提高。
豇豆在發(fā)芽期,需要濕潤的土壤,有利于出苗;豇豆在幼苗期可每隔10~15天澆一次水,土壤水分過多容易造成幼苗徒長。豇豆在開花結莢期土壤水分應適中,土壤過于干燥或者過于濕潤都容易導致落花落莢(不利于花芽的分化),可在植株花蕾期澆一次水(澆透),在不下雨的情況下,每隔10天澆一次水。
特別注意:豇豆根系發(fā)達,比較耐旱,如果土壤濕度過大,不僅容易導致爛根,還會抑制根系的根瘤菌活動,根瘤菌活動一旦受到抑制,其固氮能力大大降低,植株生長發(fā)育會變得遲緩。
補充:土壤板結不利于根系的呼吸,也不利于根瘤菌的活動,因此在種植豇豆時最好選擇土層深厚、疏松、保水保肥性強的肥沃土壤來種植。
豆角在生長過程中抽生的側枝越多,開花結莢的數量也就越多,因此在生產管理中,要盡量讓它多長側枝。
豇豆植株的頂端優(yōu)勢比較強,頂端優(yōu)勢強會抑制側枝的生長,通過“摘心”能打破頂端優(yōu)勢(莖尖會產生抑制側芽生長的生長素)。豇豆植株通過摘心能抑制營養(yǎng)生長,從而促進生殖生長,減少營養(yǎng)浪費(藤蔓一直往上生長,會白白消耗大量的營養(yǎng)),節(jié)省下來的營養(yǎng)會用來抽生側枝、開花結莢。
當主蔓長到1.5米高時進行摘心,同時主蔓中上部長出來的側枝也要進行摘心,摘心時只需用手掐掉嫩尖即可。此外,對于植株底部的不結果枝,也要及時修剪掉,以免造成營養(yǎng)浪費。
豇豆是攀緣植物,植株高40厘米時要搭架引蔓,可搭設“X型架”,架高設置2米,架子底部距離植株基部15厘米,通過搭架可有效改善田間通風透光性,有助豇豆產量和品質提高。引蔓時按照逆時針方向進行,引蔓盡量在晴天進行,同時避免蔓葉折斷。
銹?。呼归L至中后期,容易起銹病。葉柄,莖蔓和葉片,都是該病發(fā)生重點。發(fā)病初期,葉背可見淡黃色斑點,隨疾病加重,呈褐色病斑并可導致葉片早落。
防治方法:癥狀初期階段,可選擇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25%萎銹靈乳油1500倍液或25%粉銹寧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均勻噴在田地上,連噴2~3遍,每遍需間隔時間10~15天。
霉?。呼归L出真葉后容易引起霉病。葉片為主要發(fā)生部位,重者可引起葉片脫落。如遇暴雨,潮濕炎熱氣候,會使疾病惡化。
防治方法:需對田間管理實施強化,同時維持田間透光性和通風性,栽培合理化,切勿批量栽培和密集栽培,可以有效避免病蟲害發(fā)生。另外,對發(fā)病落葉需及時清理,減少病害蔓延。
初期階段,農戶可選用藥劑,如65%代森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均勻噴灑,有效防治。
鉆心蟲:豇豆鉆心蟲又叫豇豆螟,是豇豆主要害蟲。豇豆螟會蛀食豇豆的花蕾和豆莢,不僅容易造成落花落莢,而且害蟲還會在孔洞內排泄糞便,受害豆莢味道會變苦,不能食用。
豇豆螟蛀食產生孔洞,再用藥效果就會很差,對于這種害蟲應以預防為主,可在花蕾期噴2.5%敵殺死乳油2500倍液,對蛀蟲防治效果很好。
紅蜘蛛:主要吸葉背汁液。初期階段葉片上長出灰白色小斑點,隨危害加重葉片上長出斑狀花紋,重者還可使葉片脫落。
防治辦法:可選擇3000倍液阿維菌素,3000倍液阿維菌素乳油或1500倍液阿維菌素丁氟螨酯懸浮劑,均勻噴布田地防治。
根據市場需求,適時采收豇豆。豇豆為總狀花序,每花序含蕾2~6對。其莢體承載率較高,可攜帶2~4粒莢體,偶爾可攜帶6粒莢體,一般僅形成1對豆莢。所有的花只要經營得當,肥沃健壯,就可以結莢。第一副豆莢采收以后,第二副花芽就會發(fā)育成熟,采收應慎重,切勿觸碰或接觸花序花芽,提高豆莢數,提高產量。
開花后10~12天豆莢充實,發(fā)生之前即可采收種子。采收后可按具體規(guī)格投放市場。
為確保豇豆栽培經濟效益,需要綜合分析市場需求情況,然后對豇豆栽培時間進行把控,從而將豇豆經濟價值切實體現出來。豇豆收獲時間最好確定在上午或傍晚進行,在收獲過程中也要避免損傷其它花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