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洪民
一些案例表明親子之間有不和諧的關系,歸根結底是家長對自己的定位不準確,根據(jù)方向輪的前后左右給家長定位是一種比較形象的說法,有三種基本類型即智慧型(方向輪前面)、助推型(方向輪后面)、陪伴型(方向輪左右),不同類型的家長有不同的特點,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頒布實施的今天,家長應該找準自己的站位,選擇管教孩子的好方式、好方法,才能更好地幫助孩子健康全面成長。
一、智慧型、助推型、陪伴型家長定位特點
(一)智慧型家長定位的特點
有時候家長把自己當成一個旁觀者不難,但難的是面對自己心疼的孩子,如何做到理智和冷靜。同伴之間發(fā)生矛盾是正常的事情,有利有弊。雖然它會讓孩子感到暫時的痛苦,但是它也能讓孩子在處理和他人矛盾時不斷增強解決問題和糾紛的能力,豐富了孩子們的社會經(jīng)驗。但這種定位的父母可能因為自己的站位高,會讓孩子感受不到被關注和被疼愛,長此以往處理不當,可能會造成孩子的自卑,拉遠了和孩子的距離。
(二)助推型家長定位的特點
現(xiàn)在有很多家長擔心自己的孩子在外面與人交往時會有一些不安全因素,擔心自己的孩子會受傷,這些思想就限制了孩子的同伴交往。孩子遇到難題時不讓孩子自己解決,而是自己出面幫孩子解決,久而久之孩子就失去了自主權,認為反正事情家長都會出面解決,孩子就容易懶惰,退縮,被動,膽怯,消極,從而喪失了自主意識,失掉了自我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動力。
(三)陪伴型家長定位的特點
前蘇聯(lián)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jīng)說過,“父母自身的行為對孩子有著非常大的影響,不是只有和孩子說話或者教導孩子的時候是在教育孩子。事實上你生活的每一個瞬間,甚至孩子看不見你的時候都是在教育孩子。你如何穿衣,你和朋友怎么說話,你怎樣表達自己的開心和不開心,你怎樣對待朋友和仇人等都對孩子有很大的教育意義?!迸惆樾图议L定位,家長知道自己的陪伴和支持對孩子的重要性,所以他們愿意抽出自己的一部分或大部分時間去陪伴自己的孩子,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提供高質量的供養(yǎng),言傳身教地把自己身上的一些優(yōu)良品質,待人接物的態(tài)度,和為人處世的方式方法傳遞給孩子,這對孩子未來的發(fā)展和成長都有不可估量的影響。根據(jù)遺傳學和顯性影響理論看,現(xiàn)代學者認為,孩子就是父母的復印件。瑞士著名兒童心理學家讓·皮亞杰認為,10歲以前的兒童處于他律階段,此時父母在他們心目中有一種與生俱來的威信。在陪伴的過程中孩子能濃烈地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愛,從而會更有安全感,更自信,受挫能力也會更強,要知道挫折教育也是孩子人生的必修課。
二、合格家長角色定位的指導策略
方向輪家長定位中陪伴型家長更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但因為現(xiàn)實的各種原因有些家長可能對自身認識有偏頗,也暴露了一些應試教育的缺點,這是有社會根源的,導致了家長往往不能對自己有準確的定位,每當談到孩子的教育問題時,往往都叫苦不迭。要做一個合格的家長,就要多想法多做事,家長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都是從行為中樹立起來的,而不是靠三言兩語憑空支撐著。以下有幾種方式方法幫助家長對自己的角色進行正確的定位:
(一)強化學習,增強意識
《家長教育行為規(guī)范》以及“爭做合格家長,培養(yǎng)合格人才”宣傳教育活動中所弘揚的“為國教子,以德育人”的家庭教育主旋律,正是對家長角色的準確定位。通過對家長角色規(guī)范的不斷宣傳,能夠強化家長的角色意識。家長可以學習家長角色的權利、義務和規(guī)范,還有知識、態(tài)度和情感,在教育過程中不斷地實踐充實自己,從而找到被孩子喜歡的態(tài)度和行為方式,改變那些不被認可的地方。家長角色的學習不是片面片段的學習,而是綜合性的學習,不能零碎間斷的學習,因為家長角色是各種行為方式串聯(lián)起來的整體。家長角色的學習也不能脫離實際,要在家長和孩子的互動中,在社會實踐活動中進行。家長角色的學習是長期的,應該不斷隨著社會環(huán)境和孩子的變化對自己的要求而改變。
(二)重視效能,提高能力
過去更重視教育理論和科學方法的學習,但是有些家長在掌握了一些教育方法之后還是達不到預期的目的。原因可能是家長缺乏教育能力,不能學以致用,不能把學到的東西很好的運用到家庭教育的實踐中,這就是屬于效能較低的情況。在對全國未成年犯罪的調查中發(fā)現(xiàn),絕大多數(shù)父母并不是對孩子的不良行為不管不顧,他們用了很多辦法比如打罵等去教育孩子,但是結果并沒有改變孩子的不良行為,從中可以看出教育效果和教育方式相關,但決定教育效果的是家長的教育能力。家長的教育能力包括很多方面,比如:了解孩子、協(xié)調關系、評價與保護孩子等等方面的能力,所以要把重點放在提高家長自己的教育能力上。
(三)引導輿論,改變評價
一直以來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很多家長把自己的角色定位在提高孩子學習成績上,甚至社會上有很多教育機構引導家長把教育孩子的注意力放在知識的掌握上而不是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上。還有媒體對“神童”“高考狀元”等在學業(yè)上取得巨大成就的人的大肆宣傳報道,讓很多家長把他們當成自己孩子努力的方向,對自己孩子的要求和期望值都太高,殊不知往往站的越高摔得越厲害。所以社會輿論對家長不能正確角色定位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有些家長應該改變自己只用學習成績這個單一指標來評價自己孩子的評價方法,而應該采用多元評價方式。由于篇幅所限,多元評價方式和方法不再贅述。
結語:
方向輪上的三種家長定位智慧型、助推型、陪伴型中,陪伴型家長定位能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給予更多的幫助和支持,對孩子良好性格和優(yōu)良習慣的養(yǎng)成能起到更大的作用,這也是當今社會所倡導的與孩子共成長的家庭教育理念,但是很多家長還是對自己認識不夠,定位不清,這就需要家長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不斷學習,不斷進行調整。因為哪一個家長都不會也不敢拿自己的孩子做試驗,一旦實驗失敗,毀其一生,追悔莫及。所以家長要不斷提高自己,依法帶娃,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孩子作表率,陪伴孩子健康全面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