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連振
前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校長對學校的領導,首先是業(yè)務上的領導。那么校長如何抓好教學管理工作呢?我認為就是要抓好教研活動。
沒有教研活動的學校,是沒有生機與活力的。只有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教研活動才能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與此同時學校的各項教學管理措施工作也通過教研活動的開展得以貫徹落實??梢哉f教研活動如同一面鏡子折射出一所學校真實的教學面孔。
一、建章立制,高效落實
“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為確保教研活動的順利進行,結合學校實際制定出了一系列教研制度,包括備課制度、課堂教學制度、作業(yè)評改、批閱制度、單元檢測制度等。在教研活動中逐一落實。
二、扎實推進,精準發(fā)力
1.選好教研組長,建好教研群
學校通過競爭演講選拔出勤于學習、業(yè)務精湛、善于溝通、敢于管理、勇于奉獻的業(yè)務骨干教師擔任學科教研組長。在業(yè)務校長和教務主任的領導下,由教研組長牽頭,充分利用網絡信息技術方便、迅捷的特點,建立學科微信群、釘釘工作群,隨時發(fā)放通知,組員隨時關注,確保信息順暢。
2.人人工作在計劃中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泵恳粚W期,根據(jù)教學計劃和課程表設置,固定好教研的時間與場地,減少因時間和場地不確定造成的時間浪費。每周根據(jù)周教學計劃制定本周每一課時的教研重點,在一周開始前以書面的形式通知備課組成員,大家討論通過后就不再變動。時間、地點、形式教研內容、主講人都明確,使每一名教師每天都工作在計劃中,減少盲目性和隨意性,教師時時在教研,處處在研討,久而久之,習慣成自然,逐漸養(yǎng)成了不教研不備課,不教研不上課的習慣。
3.集體備課精細化
對集體備課要有明確的分工,責任到人。明確備課中的超前意識,做到超前集體備課,從而增強教學的目的性和針對性。在集體備課前要以個人鉆研為前提,否則就沒有集中討論的必要;僅僅聽主講人的發(fā)言會使集體備課名存實亡。只有全體成員認真鉆研教材,研讀課程標準,研究學情,做到心中有數(shù),討論才能做到各抒己見、百花齊放,碰撞出思維的火花。因此在集體備課前要將內容告訴全體成員,讓本組成員先有準備,對所討論問題潛心思考,仔細斟酌。
在第一次教研前,教研組長要落實一下主講人的準備情況,并且要注意搜集隨時出現(xiàn)的各種問題,關注的想法,在做足前期工作的條件下,再組織集體備課。讓大家都有話說,知道重點說什么,大概多長時間,目的是什么,要達到怎樣的預期效果。在緊張忙碌而又和諧愉快的氛圍中完成集體備課。
三、由 “一課一研”到“一課三磨”,引發(fā)課堂蛻變
1.“一課一研”——講課清單 為有效教學而列
在集體備課中,主講人要列出講課清單。即對這一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學情分析、教學內容的確定、調整與補充、教學的重點、難點、圍繞教學重難點所采取的教學方法列出明細。由大家討論、補充和修改,各抒已見,人人參與。本著“以學定教、順學而導、能學不教、多學少教”的原則,最終確定出易于學生接受的教學方案。
2.“一課三磨”——精品課例? 為助推專業(yè)成長而磨
“一課三磨”是對一課一研”的提煉和精加工。正如著名特級教師王崧舟老師所說“當手磨出了老繭,就會成為好的莊稼把式;當?shù)赌コ隽死?,就會省去許多砍柴的工夫;當課一磨再磨,就會磨出更多的精彩?!比绻岩还?jié)好課比喻成一塊美玉,打磨讓玉石展現(xiàn)出純凈剔透的本質,磨課就是好課必然要經歷的工序。就如俠客十年磨一劍,一個“磨”字,道出其中的艱辛和汗水。我們的課堂就是在不斷地琢磨,不斷地切磋中,不斷地修正,在切磋與修正中產生課堂的精彩。
以“一課一研”為基礎,我們提倡在青年教師中開展磨課活動,做到“一課三磨”,旨在打磨出精品課例 ,助推青年教師成長。學校成立未來名師工作室,青年教師自愿報名參加。磨課是每一個青年教師的必修課,通常經過以下流程。
(1)第一輪磨課
首先是執(zhí)教者自評自議,通常在備課組內進行。然后大家從不同的角度來分析這節(jié)課:教學理念、教學內容、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學效果、板書設計等方面給予以實事求是的分析,指出執(zhí)教者的失誤和缺憾。中心定格在“如果由你來上這一課,你會怎么上?”
(2)第二輪磨課
是執(zhí)教教師在備課組成員的建議下,進行教案修改、課件和板書設計的整改,重新梳理上課順序,或改變教學方法,然后面對整個教研組的教師上課;上完后,聽課教師對這節(jié)課進行適當?shù)脑u價,提出改進的建議。
(3)第三輪磨課
在執(zhí)教教師 “二磨”基礎上的課聘請市區(qū)級教研員、外校教學專家到校指導進行指導。在第三輪磨課后,執(zhí)教教師結合專家的意見,再次精心修改教案,完善教學思路,力爭上出“開頭引人入勝,中間高潮迭起,結尾回味無窮”的精品課例,供大家學習觀摩。有時為了使課更加完美還要經歷四磨、五磨。真可謂是“為課磨得人憔悴”!
為了使磨課過程更加明細,我們還制定出了磨課量表對每一磨課進行總結梳理。
如今磨課應已成為學校常規(guī)的教研活動,成為學校的一項研究制度,成為廣大教師提升教學素養(yǎng)的練功場。在一次次磨課的過程中,使教師對新課程理念把握得更準確,對教材研讀得更深入,對學情了解得更透徹,同時也使教師的點撥引導能力、臨場應變能力、教學創(chuàng)新能力得以提升,教學實踐不斷豐富,教學智慧得以發(fā)展。正如唐代詩人劉禹錫在《浪淘沙·其八》所言“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黃沙始到金。”一批批青年教師通過磨課成長為教學骨干,在優(yōu)質課、創(chuàng)新課及教學能手評選中脫穎而出,成長為專家型教師和研究型教師!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苯逃虒W是一項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需要付出汗水,更需要付出智慧。我堅信只要牽牢“教研”這根牛鼻子,扎扎實實搞教研,真真切切求發(fā)展,就會有收獲!只要堅持,就會創(chuàng)造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