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chuàng)作文題】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有人認為,成熟是指自我最深的覺悟,認清自我才是真正的成熟。也有人認為,青年人雖然敏感而富有獨創(chuàng)精神,但如果能與成熟的智者豐富的知識和經(jīng)驗相結合,就能相得益彰。還有人認為,尚未成熟才有成長的空間,而一旦成熟,接下來只會走向衰退。
對此,你有怎樣的體驗與思考?寫一篇文章,談談自己的看法。
【注意】 ①角度自選,立意自定,題目自擬。②明確文體,不得寫成詩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襲、套作。
審題指導
材料由三句話組成,但有一個共同的核心概念——成熟。三句話三種觀點,代表了對什么是“成熟”的三種理解。
第一種觀點中還有一個二級概念——認清自我,也就是認識自己,知道自己是一個什么樣的人,有哪些優(yōu)缺點,有哪些才能,等等。這一觀點認為,能正確認清自我的人才是成熟的人。從哲學的角度來講,“認識自己”本身就是非常難的事,所以如果一個人真的能認清自我,對自我有最深的覺悟,這樣的人當然可以說是成熟的人?;谝陨戏治?,可以確立這樣的立意:認清自我或自我覺悟是成熟的標志。寫作時,可以從“為什么”的角度展開分析,揭示“認清自我”與“成熟”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也可以從“怎么樣”的角度展開分析,論述如何才能做到認清自我而走向成熟。如果是寫記敘類的文章,則可以通過講述自己或者他人在認清自我的過程中走向成熟的故事。
第二種觀點用了一個轉折關系的復句。先是肯定了青年人身上的優(yōu)點:敏感、富有獨創(chuàng)精神。很明顯,此種觀點認為青年人并不是“成熟的人”。接著提到成熟的智者的兩大優(yōu)點——有豐富的知識和經(jīng)驗,并且認為并不成熟的青年人如果能具備這兩大優(yōu)點,“就能相得益彰”,也就能真正成熟起來了。也就是說,在此種觀點看來,成熟的人身上應該具備“敏感、富有獨創(chuàng)精神、有豐富的知識和經(jīng)驗”等優(yōu)點。但如果仔細揣摩包含在這句話中的態(tài)度就會發(fā)現(xiàn),該觀點更看重的是成熟的智者的“豐富的知識和經(jīng)驗”。由此可見,如果選擇這一觀點來寫作,那么重點要分析的是“豐富的知識和經(jīng)驗”和“成熟”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當然,青年人身上“敏感、富有獨創(chuàng)精神”的特點不能完全不提到,但寫作的重點不在于此?;谝陨戏治觯梢源_立這樣的立意:向智者學習,做成熟青年。
第三種觀點與前兩種觀點剛好相反,認為“尚未成熟”反而是好事,因為那意味著還有成長的空間,有無限的可能;而一旦成熟,就意味著盛極而衰,接下來要走下坡路了。這一觀點有其合理的一面。從生物成長的角度來看,尚未成熟意味著還稚嫩,而一旦成熟,則意味著凋零,如花朵盛開的同時也意味著凋謝即將到來。而從人的生命成長來看,已經(jīng)成熟的人也意味著生命正在慢慢走向衰老。并且,哪怕是從人的思想成熟這一角度來看,已然成熟的人往往會受既有的知識、經(jīng)驗、習慣等因素的影響,導致故步自封而難以邁向更高的境界;而尚未成熟則意味著還有更大的成長空間,未來還有更多、更大的可能,意味著有更強的可塑性?;谝陨戏治?,可以確立這樣的立意:尚未成熟意味著無限可能或不要被“成熟”阻礙了自己的進步。需要提醒的是:如果選擇這一立意,就一定要將自己的觀點限定在特定的語境中,以免出現(xiàn)邏輯漏洞。
但這一觀點也有其不合理的一面。尚未成熟雖然意味著還有成長的空間,但人總是要走向成熟的,不能為了所謂的“成長空間”而拒絕成熟。而所謂的“一旦成熟,接下來只會走向衰退”則犯了用靜止的觀點看問題的錯誤。對人的成長而言,成熟是一個動態(tài)變化的過程。也就是說,哪怕你已經(jīng)是一個成熟的人了,但無論是知識還是經(jīng)驗,都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都可以向“更成熟”進一步邁進,“活到老,學到老”??鬃右舱f自己“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很明顯,人的成熟不像花的盛開,不是到了某一個時間點、某一個階段就停滯不前了?;谝陨戏治觯梢源_立這樣的立意:成熟不等于衰退,而是一個動態(tài)發(fā)展的過程。
審題誤區(qū)
1. 由于材料中的關鍵詞“成熟”出現(xiàn)的頻率特別高,導致有些考生只記住了“成熟”這個核心概念,而忽視了與之相關的三種觀點,于是在寫作時自說自話,只談自己對“成熟”的理解。
2. 材料中的三種觀點看上去似乎對立,但那只是因為各自的出發(fā)點不一樣而已。所以,審題立意時不能因為選擇其中一種觀點而完全否定其他觀點,從而導致觀點的片面或偏激。
【參考標題】
《認清自我,走向成熟》《覺悟度與成熟度》《與智者同行,做成熟青年》《學習智者,成就自我》《雖未成熟,未來可期》《有覺悟,有知識,有經(jīng)驗,方成熟》《別讓“成熟”限制了你》《生命不停息,成熟無止境》
【精彩片段一】
從《西游記》中唐僧的自我介紹可以看出,他對“我是誰”“我從哪里來”“我要到哪里去”這三個問題認識得非常清楚??梢哉f,“取經(jīng)四人行”中,只有他具有自我最深的覺悟,能真正認清自我,所以他是最成熟的那個人。猴哥太沖動,八戒太不求上進,而沙僧又太憨癡,只有經(jīng)歷豐富而佛法高深的唐僧才是一位成熟的智者,能帶領這支隊伍戰(zhàn)勝劫難,取得真經(jīng)。由此可見,太敏感的心經(jīng)受不起風霜;獨創(chuàng)精神雖好,但離開知識與經(jīng)驗的指引,也容易將好事搞成壞事。至于尚未成熟雖然意味著未來有無限可能,可在嚴峻的考驗面前,尚未成熟的人往往只是受智者保護的對象。
【精彩片段二】
對于植物而言,盛極而衰,花的盛開就意味著即將由成熟走向凋零,所以古人常有傷春悲秋的感嘆。而從生理年齡的角度來看,人到了一定年齡也意味著由成熟慢慢走向衰亡,所以人到中年,有人就會感嘆“人生只剩下一半”。從這個角度來看,尚未成熟意味著更有成長的空間,而一旦成熟,接下來只會走向衰退。但這只是自然規(guī)律,大可不必悲觀。而如果人拒絕長大,拒絕成熟,“三十而立”卻不能自立,“四十而不惑”卻依然糊涂,人到中年卻還是曾經(jīng)的那個“懵懂少年”,如“巨嬰”一般行走于世間,那才是最可怕、最可悲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