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俊琴
在信息繁雜的時代,面對各種各樣的文本信息,我們需要在有限的時間內對其進行有效的解讀,感受文本的魅力,挖掘文本的價值。也正因為如此,一線教師應當有意識地培養(yǎng)與發(fā)展學生的文本分析與解讀能力。對于高中語文學科來講,這便要求我們教師要通過一定的策略鍛煉與發(fā)展學生的文本解讀能力,即讓學生在面對一篇篇或長或短的文本時能做到高質量的梳理信息,充分挖掘其內涵,進而達到陶冶情操、開闊視野、增強審美能力等目的。做為高中語文教師,我們要在教學實踐活動中進行了積極探索,高質量帶領學生解讀好文本,實現高中生語文素養(yǎng)的更好提升。
我們所閱讀到的佳作,都有著極為豐富的社會背景內涵。可以說,透過文本內容我們能看到創(chuàng)作者所生活的社會與時代。由此出發(fā),我認為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文本分析時切不可脫離社會背景談文本解讀,這種孤立式的文本解讀注定難以同創(chuàng)作者及其所處的社會現實產生共鳴,自然也難以深入理解創(chuàng)作者筆下文字中所傳遞出的意蘊與情感。正確的做法應當是了解創(chuàng)作者所處的社會時代,了解其生活的社會背景,并以此為基礎嘗試揣摩創(chuàng)作者的心境與寫作的意圖,這樣才能對文本佳作實現深入的解讀。
例如,在教學《祝?!窌r,學生就提出了自己的疑問“祥林嫂在失去了丈夫之后,這段婚姻已經結束了,她完全可以正大光明的從婆家出來找工作,為什么非得受制于婆婆,被婆婆再一次許給另外一個人呢?”學生們的這一疑問表明他們確實是對《祝福》進行了思考與探索,但同時也表明他們是代入了現代人的思維,卻未能走進當時魯迅先生所處的時代背景去分析。見此情況,我便有針對性地向學生講解了魯迅先生所處的那個封建社會及其嚴酷的制度:封建社會中女性的地位極低,素有“在家從父,出嫁從夫,夫死從子”的制約,這三座大山讓女性們的人身自由受到了極大的限制。具體到祥林嫂身上,她出嫁之后就受到婆家人的管制,即使死去了丈夫,她的婆婆依然可以拿出封建家長的做派處處管制著她,甚至可以替她物色下一任的丈夫,并在物色好、敲定好了價錢之后便可以任意將祥林嫂當做物品一般轉手賣給對方。在當時,這一做法是被當時的封建社會所默認的,是被人們所允許與認可的……聽到我這一番對社會背景的描述,學生們這才恍然大悟,不能從我們現在民主的社會視角出發(fā)去分析,而應當站在魯迅先生所處的那個“吃人”的封建社會的視角去發(fā)現,去探索、去分析、去解讀祥林嫂這一充滿悲劇色彩的人物形象,如此,學生們對于《祝?!愤@一文本的解讀也才會更加貼近魯迅先生真正的創(chuàng)作意圖。立足背景,深入解讀,對于提升高中文本解讀質量所彰顯出的價值,就非常明顯了。
古語有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這一言論生動而形象地向我們表述了誦讀之于人們更好理解文本內容所起到的積極意義與作用。也正是由此出發(fā),我認為我們高中語文教師在自身的語文教學實踐活動中不妨鼓勵與帶領學生進行大量誦讀,在一遍遍誦讀的過程中以一種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實現對所閱讀文本內容的巧妙理解與掌握。可以說,引導學生誦讀文本實現巧妙解讀,也是我們高中語文教師做好文本解讀教學工作的重要切入點。
在學習《琵琶行(并序)》這首詩時,面對長篇詩章,學生很容易喪失主動探究、深入解讀的興趣與積極性,針對這一情況,我便不急著對詩歌的詩意及內容進行解讀,而是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認真誦讀、細細品味這一詩作中的語言韻律美,透過詩歌韻律感受詩中所傳遞出來的詩人遭到貶職失意之后的苦悶心情。在我的帶領下,學生得以靜下心來認真誦讀、細心揣摩,也正是由此,他們如同跨越了時空的距離,以一個感同身受的身份近距離地感知詩人以及琵琶女的身世遭遇。也正是在認真誦讀文本的過程中,學生得以對“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其中的音樂力量和情感宣泄有更深刻的理解,立足于此,琵琶女淪落天涯的悲慘經歷也更能帶給學生們情感上的沖擊??梢哉f,立足文本、誦讀文本,使學生能以主人翁的方式解讀文本,是以讀者身份親近文本的一種有效的解讀策略,能大大提升與改善文本解讀的效率及其質量。
經典的文本內容總是在眾多細節(jié)中暗示作者的寫作心意,為此,要想實現對文本的高質量解讀,認真挖掘與分析文本內容中的細節(jié)至關重要。從這一層意義上展開來講,挖掘細節(jié),是幫助我們透徹解讀文本內容的關鍵所在。這就要求我們高中語文教師在自身的語文教學實踐中應當有意識地教會學生挖掘細節(jié),并在挖掘細節(jié)的同時去細心揣摩創(chuàng)作者設置這一細節(jié)的意圖與目的所在,這樣我們對于文本的解讀才是深刻而透徹的,也才是高質量且有效率的。
我在自身的高中語文教學實踐中便積極落實了上述觀點與理念,學生反饋良好?!读主煊襁M賈府》作為《紅樓夢》這一長篇小說的重要章節(jié),以精彩的手法描述了林黛玉第一次進入賈府的情景,借黛玉之眼來描寫賈府的建筑結構、房屋擺設以及賈家一干人等之間的關系,可以說,《林黛玉進賈府》這一章節(jié)從許多細節(jié)之處為整部《紅樓夢》小說的鋪展起到了綱領性的作用。為此,我們教師在教學《林黛玉進賈府》這一文本時一定要引導學生們認真挖掘與分析其中的細節(jié),從這些細節(jié)入手實現對這一文本的深入研讀與解讀。以鳳姐出場時所說的“天下真有這樣標致的人物,我今兒才算見了!況且這通身的氣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孫女兒,竟是個嫡親的孫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頭心頭一時不忘……”這幾句話為例,其便暗藏眾多含義與心機,像她先是直接贊美黛玉“標致”,而后又借“況且這通身的氣派”恭維了賈母,同時又借“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孫女兒,竟是個嫡親的孫女”的說法順帶夸贊了三春姊妹。短短幾句話,恭維了在場的眾多人,王熙鳳精明的人物形象也給認真分析的學生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便是引導學生們挖掘細節(jié)對文本內容進行透徹解讀的突出效果所在。
閱讀與寫作是語文學習的兩大重要組成部分,兩者互相依存,缺一不可。且在教育實踐中,我們也應當看到當學生在進行了閱讀之后其往往內心會深受觸動,有著極強的表達欲望以及傾訴的積極性,此時,若是能引導學生用手中的筆記錄下自身真實的想法,相信,學生們能積極動手去寫、酣暢淋漓地進行表達。如此一來,學生們的寫作需求得到了滿足,寫作的水平得到了有效的提升,而且其也在組織語言進行寫作的過程中再一次升華了自身對所閱讀文本的認知。從這一層意義展開來講,以寫促讀,升華解讀,也是實現高中語文文本解讀的有力突破方向,值得廣大高中語文教育工作者加以積極嘗試。
對此,我自身的高中語文教育實踐就可以很好的證明這一點。例如,在教學《喜看稻菽千重浪——記首屆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袁隆平》這一閱讀文本時,學生們無不被袁隆平教授所做出的突出貢獻所折服,大家也在以往的學習及其生活中聽到有關袁隆平教師的報道,已有的認知經驗及其閱讀文本的情感沖擊,都使得學生們對袁隆平這一劃時代的科技人物有著諸多的崇拜與學習之情。趁勢,我便鼓勵學生們“我手寫我心”,在紙張上將自己的所思所想等一一記錄下來。在這一傾訴的過程中,在用文字與心靈進行對話的過程中,學生們對于袁隆平其人其事有了更為深刻的了解,這一了解除了會對學生們的三觀形成正能量的導向作用,而且還進一步推動著學生們以足夠全面而客觀的視角去評析、去品鑒、去探索其中的人文內涵及其實用閱讀技巧。由此我們不難看出,以寫促讀,引導學生們邊閱讀寫作對于學生們獲得良好閱讀效果所具有的突出意義及其價值。
做好高中語文文本解讀的方式方法眾多,我們要進一步展開深入探索與研究,切實提高學生解讀文本的能力。文本解讀乃是慢工細活,同時也是一件能給人帶來審美愉悅的事情,在講究策略的同時,我們也應不忘初心,在解讀文本的同時,汲取文本中最觸動人心的精神力量。這樣,高中文本解讀教學才能立足于文本同時又升華了文本,帶給學生更多的精神啟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