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論李大釗青年教育思想的時代內(nèi)涵賡續(xù)

    2022-03-18 07:12:55牟文鳳尹雪雪顧訓寶
    唐山師范學院學報 2022年1期
    關(guān)鍵詞:李大釗中華中華民族

    牟文鳳,尹雪雪,顧訓寶

    冀東文史研究

    論李大釗青年教育思想的時代內(nèi)涵賡續(xù)

    牟文鳳,尹雪雪,顧訓寶

    (曲阜師范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山東 日照 276826)

    李大釗是中國共產(chǎn)主義的先驅(qū)、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是我國杰出的革命教育家和理論實踐家。他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重視培育青年的責任擔當意識,強調(diào)青年應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愛國主義觀、永久奮斗的實踐觀,這些重要論述對新時代青年教育思想具有重要的啟示作用。

    李大釗;青年;教育思想;習近平

    “吾族今后之能否立足于世界,不在白首中國之茍延殘喘,而在青春中國之投胎復活?!盵1]187以青春之我,建設(shè)青春的國家,青春的民族,是李大釗同志的一貫主張。青年是人類社會中最有思想、最有生氣的前進力量,也是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先鋒力量。2021年是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100周年,立足中華民族的千秋偉業(yè),重溫并深入學習李大釗的青年教育思想,緊密聯(lián)系習近平新時代青年教育思想,推動我國青年教育思想與實踐發(fā)展到新高度、新階段,促使當代青年勇?lián)鷷r代使命、厚植家國情懷、倡揚奮斗青春之覺悟,促使新時代青年迸發(fā)新氣象、實現(xiàn)新作為,于國于黨于民族于青年都有重要意義。

    一、使命觀:教育青年樹立“護佑中華”的責任擔當意識

    青年精神和血氣是中華民族發(fā)展的不竭動力。在《〈晨鐘〉之使命——青春中華之創(chuàng)造》中,李大釗明確闡明青年應以青春中華之創(chuàng)造為使命,青年應勇?lián)鷷r代賦予的責任,為國家自重、為人民自勉,是故“青年不死,即中華不亡”[1]167?!吧w青年者,國家之魂?!盵1]170李大釗認為,舊民族能否復活、青春之中華能否創(chuàng)造成功的關(guān)鍵就在于青年一輩的覺醒,青年一輩要清醒地認識到青春中華是為自己而創(chuàng)建的,以國家復興為使命,是任何一個青年不可逃避的責任。所以在民族危難之際、在青春中華的微弱曙光的召引下,要以有精神、有血氣、有魄力、有膽識的青年為主力軍,以其生命之朝氣,挽救民族于危難,從而促成青春中華之創(chuàng)造。在《青春》中,李大釗以滿腔革命熱情,激勵青年為復興中華民族而覺醒,他教導青年要以中立不倚之精神,勇當復興中華之中流砥柱。他鼓勵青年立鴻鵠之志——為中華之崛起而奮進,一要“沖決過去歷史之羅網(wǎng),破壞陳腐學說之囹圄”,始終保持理性克制,以成就青春之我;二要“脫絕浮世虛偽之機械生活”,培養(yǎng)堅毅、獨立之品格,以成就特立獨行之我,從而自覺融入創(chuàng)造“青春中華”的革命潮流之中[1]191??梢姡畲筢搶η嗄甑年P(guān)懷和希望殷切,重視青年的使命觀教育,使其成為勇?lián)褡鍙团d大任的革命一代,肩負青春中華之創(chuàng)造的神圣使命,是時代賦予的厚望、是國家寄予的擔當、是人民交予的期望。

    時代呼喚有擔當?shù)那嗄?,勇做時代先鋒是中國青年的使命所在??梢哉f,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全體中華兒女的美好夙愿和殷切期盼,更是黨和國家賦予新時代青年的重要使命。習近平明確指出:“國家的前途,民族的命運,人民的幸福,是當代中國青年必須和必將承擔的重任?!盵2]明確當代中國青年的使命擔當,明確當代中國青年是我國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建設(shè)的生力軍,鼓勵青年培養(yǎng)“迎難而上、挺身而出的擔當精神”[3],使青年在新時代中國的廣闊天地里綻放青春之光芒,是習近平總書記對當代中國青年的深情寄語和殷切囑托。以青年之力,實現(xiàn)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激勵新時代青年自覺肩負起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歷史重任,使李大釗青年使命觀在當代中國綻放出新的光彩,是習近平對李大釗的鮮明人民立場的充分肯定,也是對李大釗堅守初心、為民造福的革命立場的充分認同。總之,“新時代青年要擔當時代責任”[3],胸懷理想、志存高遠,在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shè)的偉大實踐中歷練,在“護佑中華”的責任擔當中成長,積極擁抱新時代、奮進新時代,從而構(gòu)筑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強大生機活力。

    二、政治觀:教育青年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

    李大釗是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和共產(chǎn)主義者,他以自身豐富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知識和偉大的人格力量影響了一代代中國青年,成為推動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與發(fā)展的杰出代表人物。在《我的馬克思主義觀》中,李大釗將馬克思主義理論分為歷史論、經(jīng)濟論和政策論三部分,并主張從唯物史觀的角度去考察馬克思的社會主義[4]18。他認為,救亡圖存的運動不可能一蹴而就,帝國主義的壓迫也不可能瞬間消失,必須要經(jīng)過艱苦卓絕的革命工作,必須堅持以科學的理論為指導。也就是說,青年要承擔創(chuàng)造青春中華之使命,還必須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不斷提高自身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yǎng)。為此,他以《晨報》《新青年》等為陣地,積極發(fā)表宣傳馬克思主義的文章;以高校為陣地,開設(shè)《唯物史觀研究》和《史學思想史》等課程講授馬克思主義理論;組織青年成立馬克思主義研究會等等,積極向青年傳播馬克思主義,教導青年要樹立正確的政治觀,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積極投身救亡圖存的革命運動之中,早日救國民脫離水深火熱的生活,在不斷學習中成就青春之我、創(chuàng)造青春中華。同時,李大釗還號召青年要勇于追求真理、堅持真理,在革命實踐中實踐真理,真正做到熱愛真理、實現(xiàn)青春之自由。可以說,李大釗不僅是杰出的政治家和革命家,也是杰出的教育家,他堅持用馬克思主義理論武裝青年頭腦、指導革命實踐,成為用唯物史觀研究中國教育的最早開拓者。

    習近平總書記站在新的歷史方位上,勾勒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藍圖,也為當代中國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歷史課題[5]。習近平強調(diào):“新時代中國青年要樹立遠大理想?!盵3]他認為,青年是標志時代發(fā)展最靈敏的晴雨表,青年的政治觀決定了祖國的發(fā)展方向、民族的前途命運,必須引導新時代青年樹立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仰、樹立共產(chǎn)主義的遠大理想。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理論鑄魂育人,是時代發(fā)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對李大釗青年教育思想的歷史呼應。李大釗強調(diào):“馬氏的學說,實在是一個時代的產(chǎn)物?!盵4]35這表明馬克思主義并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永恒發(fā)展的,要深刻認識到馬克思主義的時代意義和現(xiàn)實價值,就必須教導青年樹立適應時代發(fā)展的政治觀,這也是習近平總書記所積極倡導和踐行的。習近平強調(diào),要教育青年“找準政治站位,增強政治意識,強化政治擔當”[6]83,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積極融入學習當代世界馬克思主義的潮流之中,使馬克思主義在新時代的中國煥發(fā)出強大生命力與巨大真理威力,不斷推進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傊?,新時代青年作為實現(xiàn)中國夢的骨干力量,必須立足中國實際、放眼世界發(fā)展,深入學習和挖掘李大釗的馬克思主義信仰,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青年教育思想為指導,不斷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21世紀的馬克思主義、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不斷強化自身的馬克思主義堅定信仰,并為之持續(xù)發(fā)力,使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綻放出更加燦爛的真理光芒。

    三、人生觀:教育青年秉持“樂天努力”的積極人生態(tài)度

    “故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華也?!盵1]167-168李大釗認為,青春時期是人生中最珍貴、最燦爛的年華,必須重視青年人的人生觀教育。李大釗教導青年要直面舊中國的現(xiàn)狀,直面不合理的社會制度,提出了創(chuàng)建“青春中華”等一系列膾炙人口的口號,激勵青年要樹立積極求樂的人生觀。在《青春》中,他激勵青年要“背黑暗而向光明”,以青春之我創(chuàng)建青春之家庭、之國家、之民族、之人類、之地球、之宇宙,在追求光明的道路上明確人生的方向[1]192。

    李大釗教育青年要秉持“樂天努力”的積極人生姿態(tài),在革命運動中明確人生方向,培養(yǎng)豁達的人生態(tài)度,敢于流血犧牲。因此,在《現(xiàn)代青年活動的方向》中,他教導青年要在寂寞的方面活動,要在痛苦的方面活動,要在黑暗的方面活動,而不是專在熱鬧、歡樂、光明的方面活動[7]317-321。避苦求樂,是人性使然;追求光明,是人之理性,但是,青年要在堅韌耐苦的生活中努力奮進,堅信只要光明永不滅絕,黑暗終究會消散。李大釗反對消極的、懷古的、厭世的人生觀,他認為美好的新生活終會到來,任何想逃避舊生活的心態(tài)都是不切實際的,必須予以重視。但是,李大釗并沒有完全否決那些因無法面對罪惡、黑暗、污穢的舊生活而自殺的青年人,反而對他們充滿了同情、并且深表遺憾。他認為,卑微并無法改變社會現(xiàn)狀,既然無法選擇生活的時代,那就以坦白清明的光明去照耀黑暗。李大釗深刻剖析了舊中國的社會現(xiàn)狀,提出了具有前瞻性、深刻性的人生觀教育思想,為青年積極參加革命實踐、實現(xiàn)人生理想指明了實踐方向。

    青年的人生觀教育是實現(xiàn)當代中國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重要方面,可促使其培育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引導其人生與祖國發(fā)展同行、與歷史發(fā)展同向。習近平強調(diào),廣大青年要在勤學、修德、明辨、篤實上下工夫,培育和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正確把握人生方向、實現(xiàn)人生理想,做有理想、有本領(lǐng)、有擔當?shù)臅r代新人,自覺擔負起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重任[8]172-174。他認為,珍惜青春、不負韶華的關(guān)鍵是教育青年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提高自身的內(nèi)在素養(yǎng),拓寬自己的思維視野和認識水平,從而幫助青年在努力追求人生理想的過程中為中華之崛起努力奮斗。以科學知識武裝頭腦、以過硬本領(lǐng)應對人生挫折,是青年秉持“樂觀努力”積極人生姿態(tài)的重要舉措,也是對李大釗青年教育思想的堅持與創(chuàng)新??傊?,青年階段是思想、認識、行為發(fā)生轉(zhuǎn)變的關(guān)鍵時期,只有教育青年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以樂天努力的奮斗姿態(tài)應對生活中的荊棘、坎坷,永不氣餒、不斷奮起,才能使其確立正確的人生目標和價值方向,辯證地看待人生中的不如意,在逆境中創(chuàng)造有意義的人生,為時代發(fā)展建功立業(yè)。

    四、價值觀:教育青年堅守“舍我其誰”的奉獻人生準則

    “其人之應其本分而發(fā)揮其天能與否,努力與否,精進與否?!盵1]301李大釗勸誡青年要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堅持從歷史唯物主義出發(fā),將是否有益于國家富強、是否有益于民族振興、是否有益于人民幸福作為衡量個人人生價值的重要標尺,將個人成長成才之路與國家前途、民族命運、人民幸福緊密相連。他認為,青年應堅持“福益于其群”的價值觀,追求有價值、有意義的人生,在奉獻自我、服務社會的過程中實現(xiàn)人生價值。李大釗認為,青年要擔負起民族復興之使命,必須把握“現(xiàn)在”、珍惜“今”之青春年華。在《“今”》中,他指出:“世間最可寶貴的就是‘今’,最易喪失的也是‘今’。”[7]191李大釗教導青年切勿虛擲青春年華,要以“今日之我”成就“白首之我”,用“現(xiàn)在之努力”奪取“有價值、有意義的人生”,從而創(chuàng)造青春中華的美好明天。創(chuàng)造青春中華的青年,是中國的青年,也是世界的青年。在《“少年中國”的“少年運動”》中,李大釗主張青年“拿世界的生活作家庭的生活”,“承認愛人的運動比愛國的運動更重”,教導青年為創(chuàng)造物心兩面改造、靈肉一致改造的少年中國而努力[4]13。他教導青年認清自己在國家乃至世界發(fā)展潮流中的主體地位,將個人利益與國家利益相結(jié)合,以“小我”成就“大國”,積極參與到改造舊中國、影響全世界的革命運動中去,在努力奮斗中創(chuàng)造有價值的人生、完成青春中華之構(gòu)建,是李大釗價值觀教育思想的核心價值取向,值得當代中國青年進一步繼承和發(fā)揚。

    “只要是中國人,就應該自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8]181習近平認為,青年正處于價值觀形成和確立的黃金時期,抓好青年群體的價值觀養(yǎng)成,是實現(xiàn)社會快速轉(zhuǎn)型、國家繁榮富強的應有之義。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國家、社會、公民三個層面,概括出培育新時代青年的價值訴求與價值意蘊,為當代中國青年的價值觀教育指明了前進方向,成為習近平新時代青年教育思想的重要價值資源。習近平強調(diào):“青年的價值取向決定了未來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盵8]172教導青年自覺培育和實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有效應對價值認知扭曲、思想認識模糊、價值選擇錯位等弊端的正確決策。同時,習近平呼吁青年要善于汲取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中的養(yǎng)分,堅定自己作為中國人的使命擔當,以祖國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滋養(yǎng)個人修養(yǎng),促進青年自覺形成堅定的、正確的價值觀念,自覺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作為日常行為準則,不斷強化自身的品德修養(yǎng)。青春的價值在于奉獻社會,青春的本質(zhì)在于努力奮斗。習近平激勵廣大青年要勇敢引領(lǐng)時代發(fā)展,始終做走在時代前列的奮進者、開拓者、奉獻者,以青春之力書寫無愧于自己、無愧于時代的華麗篇章,使青春中國驕傲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總之,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價值引領(lǐng),明確習近平對當代中國青年的價值定位,才能促使青年群體自覺追求“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位的人生”[3],在奉獻自己、服務社會的進程中彰顯人生價值。

    五、愛國主義觀:教育青年厚植“憂國憂民”的家國情懷

    “中華之國家,待亡之國家也;中華之民族,衰老之民族也?!盵1]166在中華民族危急存亡的艱難時刻,李大釗以其憂國憂民的赤子之心,義無反顧地投身于創(chuàng)造青春之中華的偉大革命之中,堅決抵制日本政府提出的《二十一條》,力求以全國人民的家國情懷筑起保衛(wèi)危難中國的堅固屏障。在《警告全國父老書》中,李大釗向國人敲響了一記“吾中國之待亡也久矣”[1]111的亡國滅種的強烈警鐘。他窮其畢生之力探求救亡圖存的良策,號召全國父老要各盡其力,勇于承擔創(chuàng)造青春中華的重任,力求形成“舉國一致,眾志成城”[1]119的美好局面。李大釗認為,青年之于國家就像青春之于人,青年始終是國家永葆生機活力的堅強保證,因此,必須加強青年的愛國主義觀教育。正如李大釗在《〈晨鐘〉之使命——青春中華之創(chuàng)造》中所言:“是故中華自身無所謂運命也,而以青年之運命為運命?!盵1]167他認為,青春中華能否創(chuàng)造成功關(guān)鍵就在于當代青年的覺醒與否,只有培育青年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才能引導其自覺肩負起救國救民的強大使命,國家才能逐漸擺脫落后挨打的危難局面。此外,他在《隱憂篇》中向青年傳遞了“撼此大難,肩此巨艱,斯固未可以簡易視之”[1]1的心系國家的憂患意識;在《大哀篇》中向青年傳遞了“吾惟哀吾民而已矣”[1]12的體恤百姓的愛民情懷。

    李大釗用38年短暫的生命實踐自己的革命理想,為當代中國青年譜寫出中國革命史上的壯麗篇章。歷史警鐘長鳴,中國青年要繼續(xù)發(fā)揚愛國主義精神,樹立居安思危意識,以“憂國憂民”的家國情懷去實踐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習近平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指出,在建設(shè)中國的偉大進程中,中華民族遭受的苦難、付出的犧牲是巨大的,正是中國人民堅韌不屈、奮起抗爭精神的集中體現(xiàn),“充分展示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8]35。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對中華民族昨天的深刻總結(jié),對中華民族今天的正確解讀,同時也體現(xiàn)了他對中華民族明天的美好期盼。習近平強調(diào):“新時代中國青年要熱愛偉大祖國?!盵3]他認為,愛國是每一個中國青年的立身之本、成才之基,也是人之為人、在祖國安身立命的本分。但是,愛國不是片面的,新時代的愛國主義精神體現(xiàn)的是愛祖國、愛家庭、愛人民的高度統(tǒng)一,體現(xiàn)的是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高度統(tǒng)一。習近平教導青年,要“把實現(xiàn)家庭夢融入民族夢之中”[9]354,要堅持“聽黨話、跟黨走”[3],始終胸懷憂國憂民的浩然之氣、愛國愛民的赤子之心。愛國不是一句簡單的口號,而是真情實意的努力付出。革命年代的青年為拯救民族于危難可以流血犧牲,和平年代的中國青年更要真情投入,以一生的頑強拼搏實踐自己的愛國主義情懷,使愛國主義的偉大旗幟始終在青年心中高高飄揚。

    六、實踐觀:教育青年保持“知識階級”的永久奮斗覺悟

    李大釗始終奔走在革命運動的前線,勇?lián)鷷r代重任、勇于奮斗犧牲,他用自己自覺的革命實踐詮釋了“奮斗”二字,形成了他對于青年的實踐教育思想,教育廣大青年要永遠保持“知識階級”的永久奮斗覺悟。在《奮斗之青年》中,李大釗通過講述霍列士不以童年家庭的不幸而自怨自艾,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最終成為大新聞社長的故事,向廣大青年學子發(fā)出“惟當奮其慷慨悲壯之精神,以建宏偉盛大之事業(yè)”[1]196的強烈號召。他鼓勵青年要獨立奮斗,不要吝嗇自己的熱情,要“努力去作人的活動”[7]317,以尋求有成就的人生。在奮斗的方式上,李大釗教育青年要在勞動中實現(xiàn)人生理想。他認為,青年如果選擇拒絕勞動,選擇消遣生活,很有可能會誤入歧途,浪費寶貴人生;青年如果選擇尊重勞動,腳踏實地,就會在勞動中獲得快樂,實現(xiàn)人生價值。在奮斗的方向上,李大釗教育青年要深入農(nóng)村基層。他鼓勵青年要向底層群眾灌輸現(xiàn)代文明思想,使他們自覺“要求解放、陳說苦痛、脫去愚暗”[7]305,開拓青年志士活動的新天地,以求改變當時農(nóng)村黑暗的境況。此外,李大釗也非常注重青年革命運動的實踐價值,促使青年在愛國運動的革命實踐中奮勇前進,堅決打擊敵人的囂張氣焰,為中國革命的新高潮匯聚起青年的磅礴力量。他是親自領(lǐng)導青年愛國運動的典范。

    “努力呵!猛進呵!我們親愛的青年!”[7]321李大釗的實踐教育思想對當代中國青年積極投入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建設(shè)仍然具有重大的理論和實踐指導價值?!靶聲r代中國青年要勇于砥礪奮斗?!盵3]習近平認為,奮斗是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也是青年勇做時代先鋒必須具備的精神品質(zhì)。接續(xù)奮斗、戰(zhàn)勝苦難的光輝歷史,是當代中國青年不可舍棄的光榮傳統(tǒng),青年要延續(xù)革命先輩艱苦卓絕的奮斗精神,用奮斗揚起人生理想的前進風帆,用奮斗實現(xiàn)民族復興的偉大使命。在奮斗的道路上,習近平教導青年“要有逢山開路、遇河架橋的精神”[8]21。要做真正的“強者”,有不畏懼挫折的勇氣,在荊棘叢生的青春年華中永葆不斷奮起、永不氣餒的決心,繼續(xù)發(fā)揚艱苦奮斗的革命精神。他鼓勵青年“在基層社會實踐鍛煉中增長知識和才干”[5],用奮斗揚起實現(xiàn)人生理想的風帆??傊暯降摹绊频Z奮斗”實踐教育思想是與李大釗的實踐教育理論一脈相承的,是新時代青年所必須堅持和發(fā)揚的重要品質(zhì),也只有重視理論教育和實踐教育的緊密結(jié)合,才能促使當代中國青年更好地適應時代發(fā)展的要求,更好地認識祖國的歷史和現(xiàn)實,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自己的青春活力。

    [1] 中國李大釗研究會.李大釗全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 習近平.習近平致全國青聯(lián)十二屆全委會和全國學聯(lián)二十六大的賀信[N].人民日報,2015-07-25(1).

    [3] 習近平.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9-05-01(2).

    [4] 中國李大釗研究會.李大釗全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5] 王學儉,阿劍波.習近平新時代青年教育思想及其價值旨歸[J].思想教育研究,2018(8):3-9.

    [6] 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 2020.

    [7] 中國李大釗研究會.李大釗全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8] 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一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 2018.

    [9] 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 2017.

    On the Continuation of the Contemporary Connotation of Li Dazhao's Youth Education Thought

    MOU Wen-feng, YIN Xue-xue, GU Xun-bao

    (School of Marxism, Qufu Normal University, Rizhao 276826, China)

    Li Dazhao is not only a pioneer of Chinese communism, but also a great Marxist. Besides, he is an outstanding revolutionary educator and theoretical practitioner in China. He educates young people to adhere to the guidance of Marxist theory and attaches importance to the cultivation of their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What’s more, he emphasizes that young people should establish a correct outlook on life, value, patriotism and the practice view of permanent struggle. These important expositions have provided the basic guidance for Xi Jinping’s thoughts on youth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

    Li Dazhao; the youth; educational thought; Xi Jinping

    G41

    A

    1009-9115(2022)01-0001-05

    10.3969/j.issn.1009-9115.2022.01.001

    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17BKS024)

    2021-05-24

    2021-12-17

    牟文鳳(1995-),女,山東菏澤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

    (責任編輯、校對:郭海莉)

    猜你喜歡
    李大釗中華中華民族
    李大釗《青春》
    金橋(2022年9期)2022-09-20 05:51:36
    與李大釗一起就義的路友于烈士
    文史春秋(2022年3期)2022-06-15 01:48:48
    李大釗
    西江月(2021年3期)2021-11-13 08:56:04
    中華民族的獨立之路
    聚焦中華民族之瑰寶“非遺”
    北廣人物(2020年51期)2021-01-10 11:26:28
    中共早期領(lǐng)導人李大釗英勇就義前后
    文史春秋(2019年11期)2020-01-15 00:44:30
    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有力保證
    當代陜西(2019年21期)2019-12-09 08:36:10
    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東方教育(2017年11期)2017-08-02 15:02:00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東方教育(2017年11期)2017-08-02 12:17:28
    井研县| 新乐市| 松滋市| 郯城县| 句容市| 抚顺市| 西乌| 庆阳市| 嘉鱼县| 平罗县| 平山县| 青浦区| 定边县| 德昌县| 巴林左旗| 临朐县| 西吉县| 尉氏县| 云安县| 武胜县| 沛县| 饶平县| 无棣县| 弥勒县| 建湖县| 瑞昌市| 礼泉县| 平泉县| 舞钢市| 顺义区| 昭平县| 米易县| 湘潭市| 甘孜县| 盐池县| 兴文县| 巫山县| 凤凰县| 调兵山市| 临泉县| 朝阳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