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紅英?劉曉輝
摘? 要:目的? 探討腹腔鏡全麻手術患者蘇醒期實施目標導向護理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擇2020年2月~2021年10月陸軍第八十集團軍醫(yī)院收治的132例腹腔鏡全麻手術患者為研究對象,以隨機抽簽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66例,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guī)護理模式,觀察組患者實施目標導向護理模式,比較兩組患者體溫變化、麻醉恢復及躁動情況。結果? T1時間點下兩組患者體溫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T2、T3、T4、T5時間點,觀察組患者體溫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血壓、呼吸、意識、活動力、血氧飽和度等麻醉恢復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躁動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腹腔鏡全麻患者蘇醒期實施目標導向護理,有助于患者維持正常體溫,強化麻醉效果,降低躁動發(fā)生率。
關鍵詞:腹腔鏡;全麻手術;蘇醒期;目標導向護理;體溫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8011(2022)-5-0101-04
伴隨醫(yī)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微創(chuàng)手術技術已經(jīng)相當成熟且廣泛應用于臨床,與常規(guī)開腹手術相比,腹腔鏡微創(chuàng)手術更受患者青睞,其能夠顯著縮小手術創(chuàng)口、縮短手術時間,尤其是術后瘢痕較小,更加符合現(xiàn)代美學要求[1]。在進行該類手術前,需進行全麻處理,以減少患者在手術過程中的痛感,保障手術順利進行。但大量研究發(fā)現(xiàn),患者術后剩余麻醉效力也會對患者中樞神經(jīng)造成不同程度的干擾,部分患者會出現(xiàn)嗜睡、體溫變化、意識模糊或者躁動情況,對患者傷口恢復、意識蘇醒以及術后預后等均造成一定影響[2]。針對此類情況,于蘇醒期為患者配備專業(yè)科學的護理措施顯得至關重要。既往情況下會選擇常規(guī)護理,但伴隨社會發(fā)展,人們對護理需求也在日漸提升,常規(guī)護理因護理方式較為單一已經(jīng)無法適應當前環(huán)境和滿足患者護理需求。而目標導向護理可以不同護理目標為基礎,進行精細化護理,最大化彌補常規(guī)護理模式下的短板,提升患者及家屬護理滿意度。本研究將2020年2月~2021年10月陸軍第八十集團軍醫(yī)院收治的132例腹腔鏡全麻手術患者為研究對象,開展比對分析,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20年2月~2021年10月陸軍第八十集團軍醫(yī)院收治的132例腹腔鏡全麻手術患者為研究對象,以隨機抽簽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66例。對照組男30例,女36例;年齡19~65歲,平均年齡(36.87±5.13)歲;手術部位:婦科手術25例,消化道手術16例,脾臟手術15例,肝臟手術10例。觀察組男28例,女38例;年齡22~62歲,平均年齡(36.54±5.46)歲;手術部位:婦科手術23例,消化道手術20例,脾臟手術8例,肝臟手術15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經(jīng)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所有患者均對本研究內容知曉,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通過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第八十集團軍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符合《加速康復外科中國專家共識及路徑管理指南(2018版)》標準[3];②精神、認知等功能正常;③臨床資料完整。
排除標準:①凝血功能障礙者;②對本研究中使用麻藥過敏或不耐受者;③婦科手術患者處于生理期、妊娠期以及哺乳期者。
1.3? 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護理。手術完畢后,繼續(xù)密切監(jiān)測患者呼吸、脈搏、心率、血壓等生命體征指標以及體溫情況,待所有指標均符合正常范圍值后將患者轉入蘇醒期觀察室。進入觀察室,需為患者打開升溫毯、暖風機等取暖設備,若患者體溫一直處于低溫甚至下降等狀態(tài)時需立即通知醫(yī)生,行專業(yè)處理,避免引發(fā)其他并發(fā)癥。同時為防止患者出現(xiàn)躁動情況,需以約束帶限制患者身體可活動范圍,避免患者在無意識下出現(xiàn)突然活動牽動手術創(chuàng)口,引發(fā)不良事件。
觀察組在對照組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實施目標導向護理,護理流程如下:①設定目標。結合既往大量醫(yī)學全麻手術案例,設定以下護理目標:體溫護理、麻醉恢復護理以及躁動護理。②體溫導向護理。密切關注患者體溫情況,調整加熱毯,將溫度調整至38~44 ℃,并用棉被完全覆蓋患者肩部以下位置;在患者氣管導管上接入濕熱交換器,使得患者呼吸道可以一直保持適宜溫度,避免冷氣刺激;使用電子加溫儀器對輸注液體進行加溫,溫度始終保持在37 ℃左右;調整蘇醒期觀察室內溫度和濕度,調整鼓風機與加濕器溫度,為患者營造溫暖的室內空間環(huán)境。③麻醉恢復護理。密切關注血壓、呼吸、意識、活動力、血氧飽和度各項指標,每5 min進行一次監(jiān)測記錄,當患者某項指標異常時,及時報告主治醫(yī)生。同時幫助患者保持平臥位,將頭部偏向一側,注意患者痰液情況?;颊咭庾R逐漸恢復后,應及時拔除氣管導管,并給予患者面罩吸氧,觀察其是否存在氣道痙攣、呼吸困難等癥狀。血氧不足以及血壓降低大多因麻藥作用引起,護理人員應為患者及時補充血容量,并根據(jù)醫(yī)囑應用血管活性藥物,避免缺氧引發(fā)心動過速。④躁動護理。為防止患者躁動,護理人員需在患者進入觀察室后立即調節(jié)病床圍欄,并適當使用保護性約束帶,約束帶應選擇棉織物物料,不同部位應選擇不同長度以及寬度的約束帶,直接接觸皮膚的部位應附有襯墊,并根據(jù)患者逐漸清醒狀態(tài),調節(jié)約束帶松緊力度,每10 min松解一次為宜;為減少因麻醉效力減弱而引起的躁動,護理人員可選擇鎮(zhèn)痛泵靜脈持續(xù)給藥,藥物選擇應為短期鎮(zhèn)痛藥物,不會抑制患者正常呼吸;護理人員進出觀察室,要盡量保持走路輕、說話輕、操作輕以及關門輕,避免因噪聲造成患者應激躁動。
1.4? 觀察指標
T1代表手術結束即刻、T2代表手術結束5 min、T3代表手術結束10 min、T4代表手術結束20 min、T5代表手術結束30 min。
①體溫變化:詳細記錄兩組患者在蘇醒期中T1、T2、T3、T4、T5不同時間點下體溫變化情況,進行組間對比。②麻醉恢復:選用麻醉恢復評分量表(PAS)評價兩組患者麻醉恢復情況,該量表包含血壓、呼吸、意識、活動力、血氧飽和度5個維度。血壓:患者血壓較于麻醉前變化幅度<20 mm Hg(1 mm Hg≈0.133 kPa)為2分,變化幅度在20~50 mm Hg為1分,變化幅度>50 mm Hg為0分;呼吸:患者可深呼吸為2分,呼吸受阻為1分,呼吸較為困難為0分;意識:蘇醒期對患者進行語言喚醒,患者完全清醒為2分,患者可被喚醒為1分,患者無反應為0分;活動力:患者四肢均可自由活動為2分,活動程度輕微受限為1.5分,活動程度中等受限為1分,活動程度極度受限為0.5分,無活動能力為0分;血氧飽和度:患者吸入空氣時血氧飽和度>92%為2分,吸入氧氣時需氧飽和度>92%為1分,吸入氧氣時血氧飽和度≤92%為0分。患者得分越高,代表麻醉恢復越好。③躁動情況:根據(jù)患者情況記錄患者躁動等級,選用躁動鎮(zhèn)靜量表(RASS)評價兩組患者躁動情況,截選該量表躁動評分部分:0級清醒狀態(tài);Ⅰ級不安焦慮;Ⅱ級躁動焦慮;Ⅲ級非常躁動;Ⅳ級有攻擊性。
1.5?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6.1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利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n(%)]表示,用字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蘇醒期體溫情況比較
T1時間點下兩組患者體溫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T2、T3、T4、T5時間點下觀察組患者體溫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蘇醒期麻醉恢復評分比較
觀察組患者血壓、呼吸、意識、活動力、血氧飽和度等麻醉恢復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蘇醒期躁動發(fā)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躁動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腹腔鏡作為帶有微型攝像頭的醫(yī)療器械,可開闊醫(yī)生手術視野,為醫(yī)生提供不同角度的圖像,提升手術成功率。而全身麻醉作為腹腔鏡手術常用麻醉方式之一,其可有效抑制患者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以消除患者術中痛感及認知功能,保障手術順利完成[4-5]。但由于全麻腹腔鏡手術患者麻醉恢復較為復雜,加之麻醉蘇醒期患者病情存在一定差異及特殊性,容易出現(xiàn)體溫下降、心率加快、血壓升高、呼吸抑制以及躁動等情況,如果未能及時處理,嚴重者將引發(fā)器官衰竭等風險,降低患者手術治療效果以及預后質量[6-7]。因此,針對腹腔鏡全麻手術患者開展麻醉蘇醒期護理干預具有重要價值意義。通常會選擇常規(guī)護理,但是常規(guī)護理方式較為單一,護理面也較為局限,麻醉后患者因體質不同出現(xiàn)的情況也不盡相同,而常規(guī)護理的護理方式已無法滿足當下患者及家屬的護理需求。而目標導向護理根據(jù)既往臨床案例研究,總結出患者蘇醒期可能會發(fā)生情況,以此為目標,開展預見針對性護理,以減少患者蘇醒期不良情況的發(fā)生。
本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T1時間點下觀察組患者與對照組患者體溫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T2、T3、T4、T5時間點下觀察組患者體溫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者血壓、呼吸、意識、活動力、血氧飽和度等麻醉恢復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者躁動發(fā)生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與胡志英等報道基本一致[8]。目標導向護理結合既往大量醫(yī)學案例研究設定護理目標,如體溫護理、麻醉恢復護理、躁動護理等,以保障患者麻醉蘇醒期可以順利度過[9-10]。體溫護理采用加熱毯、呼吸導管加熱以及輸注液體加熱,維持患者正常體溫的同時,保持室內正常溫度和濕度,防止患者體溫下降引發(fā)其他并發(fā)癥[11-12]。麻醉恢復護理主要從呼吸、血壓以及心率等方面著手護理,當患者手術結束進入觀察室后,密切關注各項體征變化,幫助患者取平臥位,并將頭部轉向一側,避免痰液等造成呼吸阻塞,保持呼吸道通暢,順利度過蘇醒期[13-14]。另外,當患者出現(xiàn)血氧過低或者血壓過低的情況,應補充血容量,維持患者正常血壓及血氧,待患者逐漸清醒后,情況會陸續(xù)消失。躁動護理主要針對部分患者在意識不清期間隨意亂動,牽扯或者撕裂縫合好的傷口,避免給患者身體造成二次傷害[15]。
綜上所述,針對腹腔鏡全麻患者實施目標導向護理,可保障患者體溫平穩(wěn),穩(wěn)定各項生命體征值,減少躁動發(fā)生率。
參考文獻
[1]劉佳.貝克認知療法聯(lián)合音樂療法對全麻腹腔鏡手術患者蘇醒期血流動力學及心理狀態(tài)的干預作用[J].國際護理學雜志,2021, 40(7):1213-1217.
[2]赫陽森.目標導向護理對腹腔鏡全麻手術患者麻醉蘇醒質量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20,39(5):895-898.
[3]中華醫(yī)學會外科學分會,中華醫(yī)學會麻醉學分會.加速康復外科中國專家共識及路徑管理指南(2018版)[J].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18, 38(1):1-20.
[4]張群秀,黃雪蓮,吳瑜玉,等.腹腔鏡手術麻醉蘇醒期患者躁動原因分析及護理干預[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0,29(10):1580-1582.
[5]陳姿妃,林芝.蘇醒期專項護理在預防全麻腹腔鏡手術患者蘇醒期躁動低體溫及恢復期寒戰(zhàn)的應用研究[J].中國藥物與臨床,2020,20(1):135-137.
[6]應臻臻,童巧莉.基于風險管理的細節(jié)護理干預在全身麻醉腹部胃腸手術后蘇醒期的應用[J].浙江臨床醫(yī)學,2021,23(7):1041-1042.
[7]李曉艷,楊冬玲.引起腹腔鏡術后麻醉蘇醒期患者躁動的原因分析與護理對策[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9,16(4):32-34.
[8]胡志英,黃潔.升溫毯不同保溫溫度在腹腔鏡手術中應用的效果比較[J].廣東醫(yī)學,2020,41(3):293-296.
[9]Luryi AL, Schettino A, Bojrab DI, et al.Hearing Outcomes and Complications in Stapes Surgery for Otosclerosis Performed Under General or Local Anesthesia[J]. 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2021,165(1):157-162.
[10]張紫云,伍靈,趙寶娟.術中保溫護理對神經(jīng)外科老年患者全麻蘇醒期譫妄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21,18(19):2970-2973.
[11]郭紹寧,王鵬舉,孫廣霆,等.以家庭為中心的麻醉護理模式對患兒全麻效果的影響[J].解放軍護理雜志,2021,38(1):72-74,83.
[12]張雯,張秀芹.保溫護理在全麻蘇醒期患者護理中的應用及對患者應激狀況的影響觀察[J].貴州醫(yī)藥,2021,45(6):991-992.
[13]Capdevila X, Aveline C, Delaunay L,et al.Factors Determining the Choice of Spinal Versus General Anesthesia in Patients Undergoing Ambulatory Surgery: Results of a Multicenter Observational Study[J]. Adv Ther,2020,37(1):527-540.
[14]朱玢,吳春梅,楊芳,等.以預防低體溫為導向的前瞻性護理對全麻手術患者意識恢復及應激反應的影響[J].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2021, 27(31):4303-4307.
[15]吳梅.全麻蘇醒期保溫護理對胸腔鏡肺癌切除術患者不同時間點體溫、應激反應指標及術后復蘇情況的影響[J].檢驗醫(yī)學與臨床,2021,18(14):2090-2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