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玉遂
【摘要】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對于文化教育的重視程度呈現(xiàn)出逐年升高的趨勢。如今現(xiàn)代教育要求學校重視德育教學,班主任固然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環(huán),但科任教師在小學階段學生的素質教育工作和德育工作上也是不容忽視的。德育,顧名思義,是道德教育,其包括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法制教育等。道德教育是素質教育中至關重要的一個部分,小學更是做好德育工作的第一個站點,學生在小學階段思想和價值觀尚未成型,需要教師進行正確的引導和科學的教導,從而促進學生健康成長。本文就位于小學階段音樂科的科任教師如何有效促進小學德育工作進行了研究探討。
【關鍵詞】小學;音樂科任教師;素質教育;德育工作
中國德育從很早以前就開始啟蒙,孔子提出“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宣傳道德與君子修養(yǎng),呈現(xiàn)出他的教育精神。由此可見,道德教育在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體系中占據(jù)著一定位置,是需要傳統(tǒng)并不斷發(fā)揚的文化底蘊。在人才強國的策略和當今人才在綜合國力的發(fā)展中呈現(xiàn)出越來越重要的地位的國際背景下,加強道德教育培養(yǎng)不可或缺。而教師在小學生的眼中具備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其對于學生的影響更是潛移默化、不容忽視的。出于教師的重要性,下面以小學高年級音樂科任老師的視角,對德育工作實施的策略進行了闡述。
一、音樂科任教師對于小學德育的重要性
第一,科學的音樂教學能夠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思維,促進綜合素質的有效提高。音樂在人們的生活著占據(jù)著至關重要的地位,其對人類的情感具備著不可忽視的強烈作用,能夠引起強烈的情感共鳴。而作為音樂科任教師,有效的教育手段能夠幫助學生發(fā)揮自身想象力,更是為小學生的音樂審美奠定基礎,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也得到了極大的發(fā)揮。小學期間是兒童創(chuàng)造性思維形成的關鍵期,而這一時期音樂科目的科任教師就能夠為推動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開發(fā)和引導做出一定的貢獻。同時,音樂更是一種進行社會交流不可或缺的方式,例如交響樂、歌劇、話劇等都在一定程度上需要寄托于一定的社交活動或者社交平臺,從而通過音樂發(fā)展更加全面的綜合性能力,促進學生的素質教育和道德教育發(fā)展進步。
第二,有助于幫助小學生塑造人格。小學階段是一個學生道德發(fā)展上的至關重要的奠基階段,小學階段對于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都存在著不容忽視的影響。而在小學階段的背景下,經(jīng)調查發(fā)現(xiàn),音樂教育中的很多項目和思想品德教育重疊。事實上,在音樂的發(fā)展史上,存在眾多不僅在音樂專業(yè)技能上十分出彩的專家,更是存在眾多音樂家、作曲家品德十分高尚的典型例子。在小學階段的學習中,能夠在了解作曲家的生平和了解具體作品的作曲環(huán)境的過程中,感受他們所存在的人格魅力,發(fā)揮榜樣作用,為道德教育的發(fā)展做出貢獻。
第三,有助于增強小學生心理素質。目前當今眾多地區(qū)的眾多學校并未對小學階段學生的心理素質教育引起足夠的重視,但并不說明心理素質教育和培養(yǎng)不需要殷勤重視和關注。小學階段在當今多種因素的推動下,使得小學階段的學生存在著一定的壓力,壓力的排解無論是在成長的哪個階段都需要受到充分的重視。而音樂科任教師在帶給學生音樂享受和音樂知識、音樂技能的同時,能夠幫助學生利用音樂合理地梳理情緒、調整心理,學會通過音樂表達個性,舒緩情緒,促進心理素質的有效增強。
二、音樂科任教師有效推進德育工作的方法
第一,以身作則,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在德育管理中,身教大于言傳??鬃釉f:“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教育不僅僅是對知識進行傳授,其更是一種品德和思想的潛移默化的過程。所以音樂科任教師在進行道德教育和音樂教育兩者相結合的同時,要推動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素質,需要保證自己率先樹立良好的榜樣和形象。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受周圍的人影響是極大的,校園氛圍、班級氛圍和家庭氛圍對他們的影響都不容小覷。所謂“將門出虎子”的道理與此同出一轍。音樂科任教師要加強自身修養(yǎng),向優(yōu)秀的音樂家看齊,提高職業(yè)道德,做到在日常生活中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成為學生道德上的楷模。音樂科任教師在進行歌曲傳授時,可以加強對紅星曲目和愛國曲目的教導與渲染,在音樂教育中調動學生對祖國的熱愛和感激,學生方能將愛黨愛國銘記于心,實現(xiàn)潛移默化上的道德教育。
第二,形成融洽的師生關系,變師生為朋友。古人言:“親其師,才能信其道。”只有滿足學生愿意與老師親近的前提條件,學生才會向老師展現(xiàn)最真實最坦率的自己。首先,老師的個人魅力很重要。班主任要注重自身形象管理,不能將負面的自我情緒傳達給學生,在課堂和日常教學中需要讓學生能夠在自身的歌聲中產(chǎn)生情感共鳴,一方面能給學生展現(xiàn)出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影響學生的心情,另一方面也能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保持一種積極的心態(tài)面對生活。在日常的音樂教學中,更要保持平和的心態(tài),讓自身的氣質影響學生,拉近學生與教師之間距離的同時能夠讓學生向自己傾訴相關壓力或者相關問題,要知道,這絕不僅僅是班主任的工作,更是每一個科任教師可以為學生的德育工作所貢獻的力量,形成穩(wěn)定和諧,讓學生能夠親近的師資團隊,變師生為朋友,為德育工作提供助力。
第三,積極開展與音樂相關的德育活動。德育活動對于學生道德素質的培養(yǎng)是不容忽視的,而對于音樂科任教師而言,促進開展與音樂相關的德育活動能夠促進德育工作更加有效的進行。如音樂科任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社會性公益活動,如在養(yǎng)老院向老人們“獻唱一首”,給老人們帶來歡樂,使學生參與到社會環(huán)境中來,在服務于社會中接受道德教育,在穩(wěn)定社會秩序的活動中讓學生的責任感和正義感得到充分的培養(yǎng)。組織學生進行音樂歌唱比賽,唱紅歌,讓學生在歌聲中感悟愛國情感,激發(fā)內心對國家深沉的熱愛。同時,在組織學生進行合唱曲的過程中能夠充分培養(yǎng)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學生與集體進行兼容,同時發(fā)揮各自的優(yōu)勢,使得活動呈現(xiàn)出更加優(yōu)良的效果。
第四,推動小學音樂課關聯(lián)整合各個學科,使德育貫穿小學教育。小學音樂教育可以同其他學科建立起一定的聯(lián)系。如音樂教材中“多彩的鄉(xiāng)音”,在語文教材中也有體現(xiàn),在科任老師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充分實現(xiàn)兩個學科的關聯(lián),音樂教師可以讓學生談談自身對于樂曲的看法,實現(xiàn)語文與音樂的有效融合。同時,語文學科的作業(yè)可以是對相關愛國歌曲感悟的作文,讓學生學會將語文科目與音樂科目相串聯(lián),實現(xiàn)兩者融合發(fā)展,互相促進,相輔相成,更是有效進行了道德教育,促進愛國主義教育的發(fā)展。同時,可以鼓勵學生對簡單的英語歌進行演唱,在音樂學習的過程中更是促進了對于英語的學習。因此,教師需要在音樂教學過程中,將音樂作為媒介,與多個學科進行聯(lián)合,使得德育教育能夠貫穿整個小學教育。
進行有效的德育工作,是教師應該注重的關鍵內容,對于音樂科任教師更是如此。音樂科任教師需要在教學過程中將“要想成才,先學做人”的理念貫徹到底,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素質,為社會主義建設做出貢獻。德育管理如今依舊存在很多不可避免的問題,而音樂教師作為能夠對學生的道德素質產(chǎn)生重要影響的人,更要重視道德教育,重視音樂對于學生道德培養(yǎng)的作用,從而實現(xiàn)全面型、素質型人才的培養(yǎng)。
參考文獻:
[1] 劉麗君.素質教育德育先行——小學德育工作方法淺談[J] .家長(中、下旬刊),2020(16):36,38.
[2] 戴有,廉慧斌.素質教育 德育先行[J] .山西大同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4):56.
[3] 張黎.德育視角下“文明我先行”教育促進行動的實踐路徑探究[J] .才智,2017(34):119.
3432501908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