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春玲
(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吉林 長春 130052)
2018年,教育部長陳寶生在“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上提出建設“金課”這一理念。他指出,對大學生要有效“增負”,真正把“水課”變成有深度、有難度、有挑戰(zhàn)度的“金課”。目前,我國高校在思政“金課”建設的過程中還存在一系列問題,導致學生對信息化視域下思政“金課”的參與度與積極性不高,對思政“金課”的理解與掌握不深入,影響課堂學習質(zhì)量的提升。因此,高校要不斷加強思政“金課”教師隊伍建設,為思政“金課”建設提供強大的師資力量,還要不斷完善思政“金課”的信息化平臺以及課程評價體系,不斷提升學生的思政“金課”學習體驗。此外,高校還要不斷促進教學方式多元化,推動思政“金課”教育水平更上一層樓。
在信息化教學視域下,我國高校的思政“金課”建設是對高校傳統(tǒng)思政教學思路的革新,有助于進一步拓展思政教師的教學視野,更新思政教師的教學理念,提升思政課程建設的質(zhì)量,激發(fā)學生對思政課程的興趣,提高學生的思政水平。
在信息化教學視域下,高校思政“金課”的信息化教學設備及教學思路與思政課程建設緊密結合,對我國高校思政課程改革思路的更新具有重要意義。首先,高校思政教師將思政課程教學內(nèi)容與信息化教學設備、網(wǎng)絡信息技術結合起來,能夠從視覺和聽覺等方面深化學生對思政“金課”教學內(nèi)容的理解與掌握,促進思政“金課”教學質(zhì)量提升。其次,高校思政教師借助網(wǎng)絡信息技術,將思政教育內(nèi)容與學生的實際學習生活結合起來,能夠提升學生對思政知識的掌握與實踐程度。最后,高校思政教師在探究思政“金課”建設路徑的過程中能夠充分發(fā)揮信息化教學思路的優(yōu)勢,更新思政教育理念,從而促進高校思政“金課”建設質(zhì)量提升。
在信息化教學視域下,高校思政“金課”建設是對我國傳統(tǒng)思政教育思路和課程建設理念的更新,對于高校思政課程建設質(zhì)量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首先,它能夠完善高校思政課程標準,提升思政課程標準的規(guī)范性與科學性,為今后的思政課程建設與教學工作提供明確的指向。其次,它能夠豐富高校思政課程的教學內(nèi)容,增加高校思政課程內(nèi)容的深度及難度,提高思政課程建設的水平。最后,它能夠優(yōu)化高校思政課堂的組織形式,將信息化教學設備融入思政教學流程,深化學生對思政知識的學習與掌握。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對于課程建設以及教學質(zhì)量的高低具有直接的檢驗作用。在信息化教學視域下,高校思政“金課”建設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質(zhì)量,對學生思政水平的提升起到關鍵作用。首先,它有助于高校學生的思政理論水平提升。高校學生可以通過信息化教學設備梳理課堂知識的脈絡以及教學思路,提高學習效率。其次,它有助于提升高校學生的思政實踐能力。高校思政“金課”建設還包括開展思政實踐活動,學生可以將課上所學的思政知識運用到思政實踐課程以及公益活動中,從而提高思政實踐能力。最后,它有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發(fā)展。高校思政“金課”建設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思政課程理論性強且可檢測性不足的問題,能夠有效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目前,我國高校思政“金課”建設還存在許多問題。
在信息化教學視域下,我國高校思政“金課”建設對高校思政教師隊伍提出了較高的要求,思政教師不僅要具有豐富的思政知識和較高的思政教學能力,還要將信息化教學思路以及教學理念與思政“金課”建設緊密結合。但是,實際的思政“金課”建設還存在一些問題。首先,部分高校的思政教師隊伍管理機制建設不足,部分思政教師經(jīng)常遲到或早退,對思政課堂教學紀律不夠重視,導致思政“金課”課堂的正常教學秩序難以維持,影響學生對思政課堂教學內(nèi)容的掌握。其次,部分思政教師的思政專業(yè)知識以及教學能力欠缺,對思政知識的理念和解讀存在一定的偏差,對思政“金課”課堂教學節(jié)奏過快或者過慢,影響學生對思政知識點的學習與掌握,不利于學生思政知識結構的完善以及思政知識領悟能力提升。[1]最后,思政教師培訓機制不完善。部分思政教師由于缺乏參加培訓的機會與條件,導致其思政教學理念久不更新,對信息化教學設備以及信息化教學理念與思政“金課”建設之間的聯(lián)系沒有進行充分發(fā)掘,限制了學生對于思政知識的深化理解,影響了高校思政“金課”建設質(zhì)量的提升。
首先,我國部分高校的思政“金課”教學平臺功能不健全,影響思政教學環(huán)節(jié)的推進以及課堂教學的有序開展。其次,部分高校思政“金課”的課程與教學平臺的教學資源缺乏,不僅影響思政教師備課,而且不利于學生對思政“金課”教學內(nèi)容的課前預習以及課后復習,[2]影響思政“金課”課堂教學質(zhì)量提升。最后,我國部分高校思政“金課”的信息化教學平臺經(jīng)常出現(xiàn)閃退或卡頓等現(xiàn)象,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以及教師的教學思路極易被打斷,[3]這對高校提高思政“金課”教學水平和學生成長發(fā)展都造成了一定的阻礙。
首先,我國部分高校思政教師在思政“金課”教學過程中仍然以理論灌輸為主,教學方式單一,無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缺少積極的課堂教學氛圍,[4]不僅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效率,也未能充分發(fā)揮高校思政“金課”的特色。其次,部分高校思政教師未能將信息化教學思路與思政課程理念進行有效融合,運用信息化教學設備的頻率較低,運用次數(shù)有限,運用方式單一等,學生的課堂參與度較低,這對信息化背景下高校的思政“金課”建設造成一定的阻礙。最后,部分高校忽略思政實踐類課程建設,對思政理念的講解僅停留在理論層面,不利于學生思政實踐能力提高,同時也阻礙了高校思政“金課”建設的完整性與專業(yè)性,[5]不利于思政體系建設。
在信息化教學視域下,高校思政“金課”建設離不開科學完善的課程評價體系,高校師生可以通過課程評價進一步了解與明確自身在思政“金課”教學與學習上的不足,從而不斷推動高校思政教學質(zhì)量提升。但是,高校思政“金課”評價體系建設還不夠完善。首先,我國部分高校在思政“金課”評價較為關注學生的思政課程考試成績、對重要知識點的背誦以及思政課堂教學秩序等方面,對思政“金課”開展過程中信息化教學理念的融入以及信息化教學設備的靈活運用關注程度不足,對教師教學方式的運用、教學氛圍的營造以及思政知識與時政熱點的結合等方面關注有限,[6]不利于高校思政“金課”建設以及學生全面發(fā)展。其次,我國部分高校對思政“金課”的評價方式過于單一,僅采用公開聽課這一種形式,而公開聽課這一課程評價形式的時間、地點、內(nèi)容固定,極易導致被評價教師在課程教學過程中出現(xiàn)“表演”的情況,不僅不能充分反映教師與學生在思政“金課”中存在的問題,也不利于學生對思政知識的掌握以及教師課堂組織能力的提升。
在思政“金課”建設的過程中,高校要不斷加強思政教師隊伍建設和思政信息化教學平臺建設,促進教學方式多元化,優(yōu)化課程評價體統(tǒng)。
思政教師作為高校思政“金課”建設工作的主導者,對于思政“金課”的建設與完善具有重要作用。首先,高校要完善思政教師隊伍評價機制,通過優(yōu)化與豐富高校思政教育內(nèi)容,明確思政教師培訓結果考核等形式。其次,高校要進一步優(yōu)化思政教師隊伍管理機制,明確規(guī)范思政教師的上下班時間、課堂教學秩序以及教學紀律,同時借助信息化教學設備對思政教師的教學行為以及到崗時間進行記錄。[7]最后,高校要不斷提升我國高校思政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與教學能力,通過組織教師校內(nèi)研討以及校外參觀交流等形式不斷加深我國高校思政教師對于信息化視域下思政“金課”建設工作的理解。
信息化視域下高校思政“金課”建設工作的開展還離不開科學完善的思政課程建設平臺。高校首先要進一步完善信息化視域下高校思政“金課”教學平臺建設,為高校思政“金課”建設工作的開展提供良好的平臺基礎。其次,高校還要不斷聽取本校思政專業(yè)教師以及學生的意見,對本校思政“金課”教育教學平臺進行改進,不斷增加本校思政“金課”教學平臺的功能,優(yōu)化思政教師的教學體驗,深化學生對于思政知識的感悟。[8]最后,高校還要不斷豐富思政“金課”信息化教學平臺的教學資料,為教師備課以及學生預習、復習提供充足的教學資源,使學生進一步完善思政知識結構。
在信息化視域下,高校思政“金課”建設還需要教師運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進一步提升思政“金課”的課堂趣味性以及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推進思政課程教學效率提高。首先,高校要將信息化教學設備、信息化教學技術與思政“金課”的課程理念相結合,在確保思政課程“有特色,有深度,有底蘊,有實效”的基礎上,充分運用信息化教學設備以及教學思維對思政教學內(nèi)容進行組織與呈現(xiàn),[9]促進學生對思政知識的理解與掌握。其次,高校思政教師要重視學生運用課上所學的思政知識在課下進行實踐的情況,可以通過組織公益活動以及參觀相關的紅色革命紀念館等形式,加強思政內(nèi)容與學生實際生活的銜接,還可以通過拍照上傳網(wǎng)絡以及打卡等形式進行相應的宣傳與管理,促進思政“金課”建設質(zhì)量提升。最后,高校要鼓勵思政教師不斷豐富思政課程的呈現(xiàn)形式,對創(chuàng)新思政“金課”課程呈現(xiàn)形式的教師進行表揚以及獎金鼓勵,提升思政教師參與思政“金課”建設的積極性。
公平完善的課程評價體系對于信息化視域下高校思政“金課”建設具有一定的積極作用。首先,高校要完善思政“金課”的評價標準,增補關于信息化教學設備使用的相關條款,并對教學內(nèi)容的選取、教學方式的運用以及教學組織形式等進行細化。其次,高校要進一步更新思政“金課”的評價理念,在課程評價的過程中,要強調(diào)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以及教師的主導性,運用先進的課程評價理念啟發(fā)思政“金課”教師開闊教學思路,促進思政“金課”建設質(zhì)量提升。最后,高校要不斷優(yōu)化思政“金課”的課程評價方式,對于不同形式的思政“金課”教學模式,要在尊重課程評價標準的前提下,采取多元化的評價方式以及切入點,進一步推動信息化視域下高校思政“金課”課程評價的客觀性與全面性。
綜上所述,高校思政教師要齊努力,思政金課是面向學生、服務學生的金課。教師在備課過程中要集體研討,資源共享;要在信息技術與思政課優(yōu)勢的融合創(chuàng)新上苦下功夫;轉變教學理念,以學生為中心,以培養(yǎng)時代新人為目標,使學生有信仰,有收獲,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