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鄭州市鄭東新區(qū)春華學校 周利軍
統(tǒng)編版教材《快樂讀書吧》的每一個主題都不同,充分體現了其多樣性的特點,語文中段課程設計強調中外經典、中外童話,強調閱讀的廣泛性。整本書閱讀是當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方向,可以提升學生閱讀興趣、開闊學生閱讀眼界,對學生閱讀綜合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產生了積極作用。整本書閱讀區(qū)別于傳統(tǒng)的單篇閱讀,更強調知識的前后聯系,主張文章閱讀的完整性并以此進行閱讀研究、分析工作。整本書閱讀符合小學生閱讀的發(fā)展規(guī)律,在語文教學中深受教師、學生的歡迎?!犊鞓纷x書吧》以引導學生課外閱讀為主要目的,強調閱讀的整體性,與整本書閱讀教學不謀而合,有利于進一步提升小學生的整本書閱讀效果。
小學語文傳統(tǒng)閱讀教學以單篇為主,學生對文本的理解也限制于單篇的閱讀文本,對學生閱讀產生了一定的局限性。有的學生發(fā)現閱讀篇幅較大的文本就失去學習興趣,有的學生發(fā)現生字過多的文本就不愿意學習,這些都成了小學生的閱讀障礙。整本書閱讀走出了單篇閱讀的局限性,注重閱讀之間的前后聯系,讓學生從簡短篇幅向大篇幅的內容進行過渡,提升了學生閱讀的能力。此外,在閱讀過程中,基于整本書閱讀的思維強調利用導讀等優(yōu)勢完成閱讀的整體理解和整體內容構建,學生對整本書有了詳細的了解,在此基礎上再進行單篇閱讀實現了“高屋建瓴”的效果,便于學生完成單篇內容的學習。事實上,整本書閱讀環(huán)境下,基于整本的需要,教師通常會給出一定的導引。學生在導引過程中完成整本書內容的有效把握,同時學生的閱讀思維得到了很好的提升和拓展,幫助學生逐漸了解單篇與整本的關系并初步培養(yǎng)整本書閱讀意識。
中年級學生已經初步完成了簡單生字的學習,也掌握了查字典等方法,并在閱讀方面呈現出更多的需求。傳統(tǒng)單篇指導方案已不能滿足學生的閱讀需要,如很多學生對教材中的單元文章開始感興趣,但熟悉以后興趣下降并想要嘗試更多的閱讀資源,恰巧整本書滿足了學生閱讀的需要。統(tǒng)編教材在中年級的《快樂讀書吧》為學生精選了閱讀資源,如三年級上提供的是《安徒生童話》《稻草人》《格林童話》,三年級下提供的是《中國古代寓言》《克雷洛夫寓言》,四年級則準備了《山海經》《中國古代神話》《十萬個為什么》等內容,每一本書的內容都豐富了學生閱讀資源,同時神話故事等題材也符合中年級小學生的閱讀需要,有效地提升了學生的閱讀興趣。由此可見,整本書閱讀在中年級學生中的實踐具有可行性。
中年級學生剛剛接觸整本書閱讀的概念,在以《快樂讀書吧》為代表的環(huán)節(jié)接觸到整本書的內容,在此之前基本是以單篇或繪本故事為主,沒有接觸過以文字為主要內容的形式。合理導讀的目的是通過導讀設計讓學生從整體上對閱讀文本的內容有所了解,并建立具體的概念、知識認知,培養(yǎng)學生整體思維,從而在具體閱讀指導過程中強化學生的閱讀理解。合理導讀對教師要求比較高,需要教師在現有教材內容、文本的基礎上進一步豐富導讀內容,體現導讀的價值。
以三年級上冊《快樂讀書吧》為例,教材的導讀是這樣的:有一個地方,大樹與小鳥是一對好朋友,雪孩子跟小白兔快樂地玩耍嬉戲,王子和公主最后過上了幸福的生活,那個地方就是童話王國,在童話里一切都有可能發(fā)生……導語介紹后引入了《安徒生童話》的內容,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栋餐缴挕芬龊蠼處熆梢岳^續(xù)設計導語,導語的思路應該是:作者、代表作,再引發(fā)學生討論,即《安徒生童話》是丹麥作家安徒生創(chuàng)作的童話集,共由166篇故事組成,其中有《丑小鴨》等代表作,那么同學們看過或聽過里面的故事嗎?誰來講一講?通過問題引導學生討論并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有的小學生通過繪本等方式看過其中的一些故事,如丑小鴨的故事、公主、王子的故事,教師可以隨機讓1~2個學生說一說自己讀過的故事從而引發(fā)學生的討論。學生發(fā)言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每個小組可以進一步討論故事內容,拓展學生的閱讀思維并幫助學生認識到一些規(guī)律性內容。如公主、王子的故事最后都是完美的,公主是漂亮的、王子是善良的,但都會有一個惡毒的婆婆從中作怪。學生討論以后教師根據導讀的設計內容進行總結并為學生準備《安徒生童話》相關的6~7篇童話故事,鼓勵學生在課下搜集文字版的童話進行閱讀(非繪本),以此提升學生的閱讀興趣。
整本書閱讀指導過程中教師要充分了解小學生的學習情況,精選角度引發(fā)閱讀的期待。整本書閱讀指導策略下,小學生接觸到的知識“大而全”,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傾向,但小學生的閱讀能力有限,面對“大而全”的內容時容易出現選擇上的困難癥。因此,需要教師在選擇方面給予學生一定的角度,并圍繞角度進行解釋說明和指導,以此引發(fā)學生的閱讀期待,提升小學生的閱讀能力。
以三年級下冊《快樂讀書吧》為例,主題是:小故事大道理。教師可以先從教材中的故事入手:有一個人到別人家做客,發(fā)現主人家的煙囪旁邊放著很多的柴草,他提醒主人這樣會容易發(fā)生火災,但是主人不以為然,結果過了幾天果然因為煙囪里面的火星跑到了柴草上引發(fā)了火災,幸虧周圍鄰居幫忙得以撲滅。因此,這家主人請幫忙滅火的鄰居吃了飯,但確遺忘了提醒的人。介紹故事以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從這個故事里面可以總結出什么道理?很多學生一開始都比較茫然,不知道其中蘊涵什么道理,有的學生則從道德的角度提出“這家主人應該感謝救火的人、有很多人救火體現了鄰里間的團結友愛、互幫互助等”,絕大部分學生并沒有對閱讀內容進行思考。根據學生的表現,教師可以將道理展示出來:如果這家主人聽從了別人的建議將柴草移開是不是就不會著火,也就不用請客破費了。教師將道理闡述以后,有的學生陷入思考,也有學生有自己的考量,但都為學生打開了一扇思考的大門,引發(fā)了學生的閱讀思索。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繼續(xù)為學生提供寓言故事,如小馬過河、夜郎自大、以羊替牛等,每一個故事教師都可以先提供內容讓學生閱讀,然后讓學生思考感悟道理,從而體現“小故事大道理”,實現角度的合理切入,引發(fā)學生對寓言故事的閱讀期待,提升學生閱讀積極性。課程的結尾,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中國寓言故事》整本書的內容,提出在課堂上學習的內容都是這本書里面的,想要了解更多的道理可以在課下去閱讀這本書,從而引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并實現閱讀指導的教育目標??傊緯喿x要精選角度,從小學生的閱讀規(guī)律入手,選擇正面、積極向上的內容為切入點讓學生先行閱讀,以小的故事、小的案例為內容進行指導,再擴展到整本書的閱讀中。利用小的角度與內容引發(fā)學生的閱讀期待和體驗,進而帶動小學生的整本書閱讀,提升小學生的閱讀興趣和整本書閱讀的積極性。
方法指導是整本書閱讀的重要內容。中年級小學生的閱讀習慣還沒有真正形成,通過整本書閱讀指導的方式,教師積極開展閱讀方法的分享幫助學生掌握閱讀技巧,提升學生閱讀興趣并開展閱讀實訓工作,在閱讀過程中提升學生閱讀能力并豐富學生閱讀認知,對學生整體學習能力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抓住不同閱讀方法的指導思路,堅持由淺入深的原則實施方法滲透。
在《快樂讀書吧》的課堂教學前,教師可以提前告訴學生將喜歡的書籍帶到班上來,在課堂教學時教師給予學生整本書閱讀方法指導:首先,拿到一本書,先看一看簡介,了解簡介里面都寫了什么內容;其次,看一下目錄,通過目錄可以看到書籍大體的內容并對內容形成初步的認識;最后才是閱讀。掌握了整本書基本的閱讀邏輯以后,教師對具體的內容進行指導(隨機從學生中選擇一本書)。第一步是瀏覽,主要是瀏覽這個故事的大意是什么,瀏覽是快速閱讀的過程,這一過程強調要完成大致內容的分析和學習;第二步精細閱讀,主要是對文章故事、里面的重點段落等進行充分學習,了解故事的全部內容并完成內容的分解工作,以此完成內容的整體掌握;最后是批注、摘抄,主要是對閱讀文本內容的批注和對經典內容或名言警句進行摘抄等,通過摘抄的方式對重點內容進行研究,通過批注對故事中的重點語句進行分析,最終完成閱讀的任務??傊?,整本書閱讀的方法是要貼近學生實際,積極給予學生閱讀指導并做好方法滲透,提升小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中年級的學生模仿能力強,很容易受到其他人的影響,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做好閱讀指導工作,利用閱讀開展指導并實現有效滲透的目標。師生共讀是整本書閱讀的重要思路,教師在指導過程中利用師生共讀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閱讀興趣,幫助學生融入閱讀場景并為學生閱讀創(chuàng)設良好閱讀環(huán)境,提升學生閱讀能力的同時發(fā)展學生語文閱讀綜合素養(yǎng),最終實現有效提升的教育目標。
以四年級下冊《快樂讀書吧》為例,主題是:十萬個為什么。教師在教學中可以采用先提問題后閱讀的方式進行,問題一:每個同學都看過飛機,有的同學還坐過飛機,有沒有同學能解釋一下為什么飛機能飛但卻不是和鳥兒一樣扇翅飛行呢?問題提出以后讓學生討論思考,然后教師利用大屏幕展示飛機為什么能飛的閱讀文本,師生一起閱讀獲得答案;問題二:為什么手臟了要洗手?水能帶走臟東西嗎?問題提出以后先讓學生思考,然后教師再利用大屏幕展示水能帶走臟東西的閱讀文本,師生一起閱讀。師生共讀讓學生在閱讀中有了更多的底氣,也為學生閱讀創(chuàng)設了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豐富了學生閱讀體驗。在課堂上,教師還可以將自己準備好的閱讀文本發(fā)給學生,鼓勵學生自由結組。每一個閱讀文本里面都有一個科學小故事,有的是講鐵為什么生銹、有的是講面包為什么放久了會發(fā)硬,在以小組為單位的閱讀中,學生閱讀的積極性明顯提升,每一頁紙都成了學生解密的道具。在課堂的結尾,教師進行總結:同學們,今天在屏幕上看到的、紙張上寫的都是來自《十萬個為什么》這本書,有興趣的可以在課下繼續(xù)拓展,也可以看一些其他的科普書籍,如《灰塵的旅行》《看看我們的地球》等書籍,這些書籍都有科普性質,可以讓我們更好地認識世界、感受世界??傊?,師生共讀可以讓學生更好地閱讀,以整本書為共讀的內容讓學生與教師在閱讀方面產生了一些共鳴,而且在整本書閱讀過程中,學生的閱讀體驗更加豐富,教師在共讀過程中準備的信息化的手段與幻燈片的場景也實現了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提升了學生閱讀理解能力。
整本書閱讀過程中教師應抓住閱讀交流的契機,積極開展整本書的閱讀指導,通過閱讀指導的方式引導學生參與閱讀并互相交流閱讀的感悟,豐富學生的閱讀體會。整本書閱讀過程中教師要為學生閱讀交流創(chuàng)造必要的條件,通過閱讀課等多種課型讓學生將近期閱讀的內容和感受合理地進行表達,從而體現整本書閱讀的價值。
以《中國神話故事》整本書閱讀為例,在“快樂讀書吧”的課堂中,教師可以設置交流討論課。在課堂上學生可以分成若干個小組,每個小組圍繞自己閱讀的心得體會進行交流。如有的學生對夸父追日有所感悟,認為夸父在追日的過程中沒有講究策略,應該和馬拉松運動員一樣邊跑邊喝水可以避免口渴,也不會在追日的過程中累死;有的學生對女媧造人有所感悟,將西方的亞當、夏娃與女媧造人進行了對比;有的學生對古代神話中的洪水故事進行了對比,如中國古代涉及洪水的故事有《三過家門而不入》,而西方的故事則是《諾亞方舟》,從中總結了遇到問題應依靠自己解決的思路。每一個學生對整本書閱讀的體驗都有所不同,在討論的過程中學生互相交流了自己的體驗并逐漸形成了一些閱讀的認識,在交流的過程中發(fā)展了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體現了整本書閱讀的價值。總之,交流閱讀感受和體驗是豐富學生閱讀體會、幫助學生積極開展廣泛閱讀的一種有效方式。教師在閱讀指導過程中要抓住閱讀交流的契機,積極利用多種課型為學生提供整本書閱讀交流的場所,以交流提升學生閱讀的體會,豐富學生的閱讀資源。
《快樂讀書吧》是統(tǒng)編版教材中的亮點,以豐富學生閱讀資源、提升學生閱讀行為為出發(fā)點,為整本書閱讀教學提供了契機。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快樂讀書吧》在不同年級中的分布情況給予指導,圍繞整本書閱讀開展廣泛交流與實踐,能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引發(fā)學生的閱讀期待,幫助他們掌握閱讀方法,構建了良好環(huán)境,對學生閱讀產生了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