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文佳
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教材對復述能力非常關注,在不同學段設置了不同的目標層級:比如第一學段,重在培養(yǎng)學生“完整復述”的能力;第二學段,則重在訓練學生“簡要復述”的意識;第三學段,重在關注學生“創(chuàng)造性復述”能力的培養(yǎng)?;谶@一編排體系,統(tǒng)編版教材在四上第八單元設置了“簡要復述”的語文要素。所設定的簡要復述,并非簡單地一“簡”到底,更在于重要的內(nèi)容,詳細復述;次要的內(nèi)容,簡單復述,真正做到該詳則詳,該略則略。下面筆者結合統(tǒng)編版四上第八單元中《西門豹治鄴》中“調(diào)查民情”這一部分的教學例子,談談自己的理解和思考。
為什么要“簡要復述”?估計很少有老師會思考這個問題。這個問題很重要。正所謂“萬事皆有根源”。教師不思考這個問題,“教”,就成為了盲目順從;學生不思考這個問題,“學”,就成為了被動接受。統(tǒng)編版教材設置“簡要復述”的語文要素,絕不僅僅是為練而練,就因為復述能力體系中,有“簡要復述”這一類型。
“簡要復述”在生活交往、語言運用中有其獨特的交際價值。原生態(tài)的生活從來就沒有過濾,是一股腦地呈現(xiàn)在我們周圍。我們需要遴選、需要抉擇。當我們需要向別人傾吐、轉述時,自然就需要有所選擇、刪減,調(diào)整、重組。這應該就是“簡要復述”的價值所在。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所聽到的任何話語、所讀到的任何文章,其實都是“簡要刪選”后的結晶,是作者對“原生態(tài)經(jīng)歷”進行遴選、重組之后的成品。
《西門豹治鄴》這篇課文,主要講述了三件事情:調(diào)查民情、懲治惡人、興修水利。西門豹治理鄴縣,所做的事情絕非僅有這三件,這一點幾乎是毋庸置疑的。但是,為什么作者就選擇了這三件事?由此可見,在形成這篇文章時,作者已經(jīng)對西門豹治理鄴縣所發(fā)生的各種事件進行了選擇和刪除,做了相應的“簡要”處理。這再次印證了“簡要復述”的訓練價值。
再來看,這三件事情之所以能夠納入到一篇有機的文章中,主要在于以下兩點。
其一,有著一脈相承的邏輯聯(lián)系。從事件整體發(fā)展的脈絡來看,經(jīng)過“調(diào)查民情”,西門豹了解了鄴縣的狀態(tài),才能選擇“河神娶媳婦”的契機,機智巧妙地“懲治惡人”,鏟除了毒瘤,才能更好地帶領百姓“興修水利”。這是事件發(fā)展宏觀層面的梳理,學生也容易發(fā)現(xiàn)。
但其中所蘊藏的內(nèi)容很容易被學生忽視,比如:西門豹為什么會想到“調(diào)查民情”?為什么最后要“興修水利”?這與文章開頭所交代的一個細節(jié)是密切相關的。西門豹目睹了鄴縣的“田地荒蕪”“人煙稀少”,才有意識地向老大爺“調(diào)查民情”,得知每年給河神娶媳婦,換來的不是風調(diào)雨順,反而是連年的干旱;所以,西門豹才會在“懲治惡人”之后,帶領群眾“興修水利”,最后才有了“莊稼得到灌溉”,“獲得好收成”。這與開頭的“田地荒蕪”“人煙稀少”形成了呼應。
其二,有著共同的表達中心。這篇課文的題目,有兩個核心元素:“西門豹”“治鄴”。一個指向人物,重在展現(xiàn)人物的言行,以凸顯形象特點;一個指向事件,重在呈現(xiàn)施政的舉措,以展現(xiàn)發(fā)展變革。但最終都是為了指向人,這也對應了這個單元的人文主題:時光如大浪淘沙,青史留名多俊杰。“調(diào)查民情”時,西門豹初入鄴縣,被眼前的一幕驚呆,自感任重道遠,隨即向老大爺了解情況,足見其強烈的工作熱情和為民造福的責任擔當;“懲治惡人”時,西門豹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將其作為區(qū)域領導人的智慧、膽略、魄力展露無疑,這是人物形象特點展現(xiàn)最為透徹的部分;“興修水利”時,則是將整個鄴縣扛在肩頭的身先士卒的擔當。
了解這三件事情的關系,與“簡要復述”又有什么關系呢?只有洞察了這三件事情的關系,學生才能在內(nèi)心接受“簡要復述”,在“簡要復述”這條路上走得更堅實,否則,硬逼著上架,“簡要復述”就成為了被動任務。這三件事情雖有側重之分,但一脈相承,同時指向共同的表達中心,因此“簡要復述”下,對次要內(nèi)容進行簡要處理,一不影響表達邏輯,同時也能凸顯重點,展現(xiàn)人物特點,更為重要的是增強了單位時間內(nèi)“復述”的效益。因此,“簡要復述”不能盲目上陣,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才能事半功倍。
“簡要復述”究竟要“簡”成什么樣?這當然應該有個“度”。接近原貌,幾乎原封不動,是機械照搬,失去了“簡要”的價值;刪得太多,一句話概括,是高度提煉,就失去了“復述”的本義。那對文本的信息該做怎樣的辨析和處理呢?
以“調(diào)查民情”為例,這部分的“簡要復述”,需要遵循以下三個標準。
一是緊扣表達中心。俗話說得好:萬變不離其宗?!昂喴獜褪觥?,是對原本課文“變”的處理。“變”的是形式,但其“宗”不能丟失?!罢{(diào)查民情”的源頭,在于西門豹目睹鄴縣“田地荒蕪、人煙稀少”而不知其因。因此,老大爺在回答西門豹的詢問時,重在回應鄴縣“田地荒蕪、人煙稀少”的原因。再“簡”,也要能夠足夠揭示根源。
二是要凸顯老大爺本意。這一點,看似與上一部分重復,其實不然?!罢{(diào)查民情”部分是以西門豹與老大爺之間的對話展開的。西門豹問,老大爺答。但這絕非機械的“一問一答”,老大爺?shù)幕卮穑^不僅限于西門豹的問,同時還進行了“答非所問”的延展與補充。老大爺除了應答西門豹的問題之外,還將自己作為鄴縣本地人認為重要的信息和盤托出。這些信息,有些并不完全指向“解釋原因”,但對于介紹背景、補充情況有著重要價值,理應在“簡要復述”時有所體現(xiàn)。
三是要保留邏輯基礎。西門豹“調(diào)查民情”,不是調(diào)查完了了事,而是要在了解情況之后,有針對性地治理鄴縣。下文中“懲治首惡”就是典型代表。細細考量西門豹在“懲治惡人”環(huán)節(jié)時的言行,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與“調(diào)查民情”所了解到的信息,有著直接關聯(lián)。
比如西門豹到達漳河邊,先“救新娘”,就在于已經(jīng)了解到河神娶媳婦原本就是騙人的,是徹頭徹尾的謀財害命;對巫婆、官紳頭子以及官紳們的區(qū)別對待,就在于西門豹已經(jīng)在“調(diào)查民情”時,知曉了誰是罪魁禍首;“懲治惡人”時,西門豹不是用權力直接下達命令,而是以巫婆和官紳們編造的謊言為借口,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這樣的智慧也來自于“調(diào)查民情”所掌握的信息;西門豹每次懲治之前,都“要在漳河邊站很久”,則是通過“調(diào)查民情”了解到,給河神娶媳婦已經(jīng)在鄴縣百姓中形成習慣,貿(mào)然粗暴的懲治,不但不能令人心服口服,甚至會觸發(fā)眾怒。因此“站很久”,旨在讓圍觀群眾親眼目睹,也讓“河神娶媳婦”的謊言不攻自破。
綜上所述,“簡要復述”時,就需要與下文西門豹的言行細節(jié)整合,保留老大爺作答時的重要信息,這是后文內(nèi)容的邏輯基礎,否則下文中的西門豹言行無根,前后情節(jié)也就陷入了斷裂的尷尬。
解決了“簡要復述”根源和標準的問題,可謂是“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了。
怎樣把緊扣中心,遴選出來的信息,呈現(xiàn)出來呢?
一種是,基于課文順序,基于上述解讀,處理信息內(nèi)容。在“調(diào)查民情”時,西門豹先后進行了四次發(fā)問,依需而設,不僅讓老大爺有較大的回應空間,而且循序漸進,直逼現(xiàn)象本質,可以作為學生簡要復述的邏輯線索。
① “這里田地荒蕪,人煙稀少,是怎么回事”——由所見生發(fā)所問,自然貼切,直指問題本質。
【簡述信息】河神娶媳婦,否則就要發(fā)大水,淹沒田地……
②“這話是誰說的”——逐步聚焦,指向罪魁禍首,引發(fā)巫婆和官紳們的惡劣行徑。
【簡述信息】巫婆和官紳,逼百姓出錢,自己斂財……
③“新娘是從哪里來的”——問題轉向,關注百姓生活,揭示“人煙稀少”的真正緣由。
【簡述信息】到普通百姓家選,把新娘放在葦席上,最后沉到河底,很多人家都逃到了外地……
④“漳河發(fā)過大水沒有”——了解最終結果,為下文“興修水利”奠定基礎。
【簡述信息】不發(fā)大水,反而鬧旱災……
依循西門豹的四個問題,逐步提取契合中心和后續(xù)發(fā)展邏輯的信息,對原文進行刪減處理,就能依脈而述。
另一種,是對課文內(nèi)容進行統(tǒng)整揉和處理。復述的本質,是基于自身的認知,對文本信息進行處理和再表達的過程。學生具有對文本信息進行靈活處理的絕對自主權。這也是創(chuàng)造性復述的邏輯基礎。對于“調(diào)查民情”部分,教師可以鼓勵學生打破課文的表達順序和形式,嘗試對所提取的信息進行統(tǒng)整性處理。比如從老大爺?shù)幕卦捴校覀兇_定需要保留的信息如下。第一問:河神娶媳婦,否則就要發(fā)大水,淹沒田地……第二問:巫婆和官紳,逼百姓出錢,自己斂財……第三問:到普通百姓家選,把新娘放在葦席上,最后沉到河底,很多人家都逃到了外地……第四問:不發(fā)大水,反而鬧旱災……教師可以設置這樣的“簡要復述”情境。
當西門豹來到鄴縣,看到這里田地荒蕪,人煙稀少……引導學生將老大爺回答時的核心信息進行串聯(lián):當西門豹來到鄴縣,看到這里田地荒蕪,人煙稀少,于是找來一位老大爺調(diào)查民情,最終了解到:鄴縣每年都要給河神娶媳婦,否則河神就會發(fā)大水。趁著這個機會,散布謠言的巫婆和官紳頭子,都逼著百姓捐錢,而自己卻暗地里把收繳上來的錢財給瓜分了。而老百姓也就遭殃了,不僅每年要出錢,有女孩子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巫婆和官紳們每年都要到這些人家,為河神挑選“漂亮新娘”,把新娘放在葦席上,漂到河中間,最后沉到水底。所以,很多有女孩的人家都逃走了,鄴縣才會“田地荒蕪,人煙稀少”。可讓人鬧不明白的是,這漳河倒沒有發(fā)過大水,就是每年鬧干旱,“田地荒蕪,人煙稀少”也就不足為奇了。
總而言之,簡要復述,絕對不簡單。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教材將其設置在“完整復述”之后,不是沒有道理的。理解之后的辨析、甄別、遴選、調(diào)整、重組,是對學生語言和思維能力的雙重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