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亞
1916年,父親羅有生出生在江西省吉水縣尚賢鄉(xiāng)華山村一個窮苦人家。為了讓窮苦人過上好日子,父親14歲就報名參軍,成為紅三軍團的一名通信員,從此走上了革命道路。1934年10月,在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后,為了中國革命的勝利,紅軍開始戰(zhàn)略轉移。父親跟隨中央紅軍從于都出發(fā),踏上了漫漫的長征之路。
在困境中,父親和戰(zhàn)友們始終堅定理想信念,他們知道不反抗不斗爭就是死路一條。和父親一起逃出敵人魔爪的戰(zhàn)友王興發(fā)在父親去世后,交給母親和我們一封信。他感慨萬分地描述了當時的情景:“1937年,西路軍遭受嚴重的損失,我們都不幸被俘。在集中營,敵人強迫我們給他們修公路、做苦力。那時我們受盡了敵人的折磨和凌辱,每天要做十幾個小時的苦力,還時常挨打受罵。當時正是中國革命最困難的時候,但是我們堅貞不屈地和敵人進行各種斗爭。在敵人看管十分嚴密的情況下,我和有生等同志想盡各種辦法召開黨小組會,組織和聯(lián)絡其他同志逃出敵人的虎口,回到革命陣營。1938年3月,在陜西商南縣的富水關(現(xiàn)富水鎮(zhèn)),我們12人把敵人的槍支搶了后,一起逃了出去。我清楚地記得,逃跑時,有生同志和我一直在隊伍的最后,在敵人追得很緊的情況下,遇到一堵墻,我們待其他同志都翻過去后,有生同志把我頂上去,然后我把他拉上來,最后一起逃走……”
后來,他們擺脫了敵人的追擊,和另外兩個戰(zhàn)士一路上顛沛流離,歷盡千辛萬苦來到武漢八路軍辦事處。當時他們衣衫襤褸,又沒有任何身份證明,站崗哨兵不讓他們進門。無奈之時,父親一眼看見他的老上級左葉同志從辦事處走出來,不由大喜過望,之后左葉把他們帶進辦事處安頓好,經(jīng)李克農(nóng)審查后,組織上把他們送到延安,讓他們進入抗大學習。從此,在共產(chǎn)黨的領導下,父親在槍林彈雨中轉戰(zhàn)南北、英勇奮戰(zhàn),歷經(jīng)無數(shù)大小戰(zhàn)役,直到解放全中國。
20世紀70年代初,父親到省輕化工業(yè)廳工作,擔任副廳長。父親在遵義戰(zhàn)斗時身負重傷,子彈將右肩打穿,右胳膊從此再也抬不起來,后來他被評為“三等甲級殘廢軍人”。但他從未因傷殘之軀影響工作,也從不享受任何特殊待遇,單位上許多同志甚至不知道他是傷殘軍人。1980年9月,全國化工工作會在江西南昌召開,這是江西輕化工業(yè)廳的一項重要工作,父親當時分管化工工作。為了開好這次會議,他廢寢忘食、加班加點地工作,吃住都在會議地點。開會期間,單位同志突然打電話給母親,說父親突發(fā)急病被送往醫(yī)院,通知我們趕快去。當我們趕到醫(yī)院時,父親正在重癥監(jiān)護室搶救,醫(yī)院診斷是急性心肌梗死??吹教稍诓〈采蠜]有知覺的父親,母親難過地對我說:“你父親這是累的,他工作起來就不要命,從不考慮自己是個病人?!苯?jīng)過幾天的搶救,躺在病床上的父親又一次突發(fā)心肌梗死,這一次他永遠閉上了眼睛。
“羅有生同志對工作兢兢業(yè)業(yè)、勤勤懇懇,數(shù)十年如一日,他這種忘我的工作精神是非??少F的。我們要學習他一心為革命、一心為人民的高貴品質,學習他堅定的無產(chǎn)階級黨性,他勇于堅持真理,糾正錯誤……”這是黨組織對父親的一生最中肯的評價,也是父親革命生涯的真實寫照。
3108500589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