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慧君
【摘要】重讀課標后的同課異備,凸顯了對《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核心理念的深刻理解,彰顯了對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教材編排特點的精準把握,教學目標突出語文要素,教學方法瞄準自主探究,讓語文要素在自主學習中落地生根。
【關鍵詞】核心理念 語文要素 自主探究
去年,我校啟動了教師“重讀課標、同備教材、共研課堂”專業(yè)成長三步曲活動?;顒又?,我和其他四位語文教師一起研讀、同備了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憶讀書》(第二課時),她們中有三位是市、區(qū)級以上骨干教師,一位是校青年骨干教師。重讀課標后的同課異備,展示出大家對《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核心理念的深刻理解,彰顯了大家對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教材編排特點的精準把握,同時也表現(xiàn)出大家對小學語文教學理想課堂的不懈追求。
細細梳理五位教師關于《憶讀書》(第二課時)的不同教學設計,各有思路,各具特色,各顯風采。設計理念的把握、教學目標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教學思路的安排,都體現(xiàn)了教師對語文課堂的共同追求:讓語文要素在自主學習中落地生根。
一、設計思想凸顯核心理念
設計思想是教師在教學設計過程中所確立的主導思想,它賦予課堂教學的內涵和風格。精讀課文是細讀、研讀、品讀,必須體現(xiàn)出閱讀教學的核心理念。
“本單元的語文要素是‘根據(jù)要求梳理信息,把握內容要點’,文章的語言敘述質樸、簡潔,冰心用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向孩子們娓娓道來自己讀書的歷程和感受。教學中要引導學生選取合適的方法進行信息梳理,把握內容要點。”從A教師的設計思想中,可以發(fā)現(xiàn)她非常關注本單元的語文要素“根據(jù)要求梳理信息,把握內容要點”,極為重視學生閱讀方法的掌握、閱讀能力的提升。這正是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教材強調的“一課一得”要求的體現(xiàn)。
“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教科書編者、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閱讀教學要引導學生鉆研文本,在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B教師直接選用了課標中關于閱讀教學建議的重要內容作為自己的設計思想,她強調的是閱讀教學的多方對話、學生的主動學習、閱讀課堂的綜合性等特點。
“以《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的理念為指導,教師緊扣單元語文要素及書后思考提示,引導學生主動探究,深入文本,在閱讀中理解、思考、領悟。力爭實現(xiàn)高效課堂,力求讓學生受到作者的熏陶,養(yǎng)成自覺讀書的良好習慣?!盋教師以單元語文要素為設計要點,強調了學生的主動探究過程,關注學生在作者的熏陶下,養(yǎng)成自覺讀書的良好習慣。
“本著‘閱讀時注意梳理信息,把握內容要點’的閱讀要求,組織學生自主細讀《憶讀書》,從冰心的讀書經(jīng)歷中體驗讀書的好處,并在交流分享中明白冰心是如何做到多讀書、讀好書的,引導學生結合自身經(jīng)歷談談讀書體會,鼓勵學生多讀書、讀好書、讀整本書?!盌教師關注的也是本單元的語文要素,她強調了“學生自主細讀”的教學理念。
“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活動中,學會本單元要求掌握的語文要素——梳理信息,把握內容要點,同時養(yǎng)成多讀書、讀好書的良好習慣。”E教師的設計思想簡明扼要,直指課標中明確的教學理念。
五位教師的設計思想都強調了三個關鍵詞“語文要素”“自主學習”“讀書習慣”,凸顯了語文課程工具性與人文性統(tǒng)一的基本性質,凸顯了語文課程綜合性、實踐性的基本特點,凸顯了“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的核心理念。
二、教學目標突出語文要素
教學目標,是指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所期待得到的學生的學習結果。在教學過程中,教學目標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學活動以教學目標為導向,且始終圍繞實現(xiàn)教學目標而進行。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教材特別強調語文要素的訓練及目標達成,從三年級(上冊)起,教材中每個單元前都將語文要素以單元導語的形式列了出來,要求教師抓住這些“干貨”進行教學,力求做到“一課一得”。
制定教學目標時,五位教師都關注到了《憶讀書》所在單元的閱讀訓練要點:“閱讀時注意梳理信息,把握內容要點”,都將它列入教學目標,以突出強調語文要素。
A教師的教學目標為:1.學習用較快的速度默讀課文,注意梳理信息,感受文章的條理性,了解作者的讀書經(jīng)歷。2.通過多種朗讀形式,感受作者所表達的“讀書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樂”這句話,激發(fā)學生讀書的興趣。3.聯(lián)系生活實際,交流讀書經(jīng)驗與啟示。
B教師的教學目標為:1.瀏覽課文,梳理信息,理解重點詞句的意思,體會作者從小熱愛讀書的情感因素。2.結合自己的生活經(jīng)歷,理解“我永遠感到讀書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樂”這句話的含義。3.用“讀書好,多讀書,讀好書”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傳承中外經(jīng)典文化。4.小練筆:介紹自己的讀書經(jīng)歷。
C教師的教學目標為:1.通過研讀文本的關鍵詞句,梳理課文中的信息,把握文章的重點內容,增強對文本的閱讀理解和感悟。2.讓學生從冰心奶奶讀書的具體事例和讀書體驗中去領悟多讀書、讀好書的益處,從而養(yǎng)成終身讀書的良好習慣。
D教師的教學目標為:1.組織學生自主細讀課文,在交流分享中體悟冰心感受到的讀書的好處,掌握冰心感悟到的讀書方法。2.學生在自主細讀中掌握“閱讀時注意梳理信息,把握內容要點”的閱讀方法。3.學生能結合自身經(jīng)歷談談讀書體會及方法。
E教師的教學目標為:1.用較快的速度默讀課文,梳理出作者的讀書經(jīng)歷和體會,把握課文要點。2.通讀全文,了解“讀書好,多讀書,讀好書”這句話的含義。3.結合作者的讀書經(jīng)歷,談談讀書給自己帶來的樂趣。
可以看出,大家設立的教學目標都非常明確,從作者的讀書經(jīng)歷到學生的讀書習慣,從內容的理解感悟到學習方法的把握,都突出強調了本單元中要求學生掌握的語文要素的目標達成。
三、教學方法瞄準自主探究
教學方法包括教師教的方法和學生學的方法兩個方面,是教授方法與學習方法的和諧統(tǒng)一?!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語文教學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引導學生掌握語文學習的方法,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備課中,五位教師的教學設計都瞄準了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以學生的“讀、畫、思、議、寫”等學習活動貫穿于整個學習過程,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體現(xiàn)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的地位。從五位教師的部分教學設計中可見一斑。
A教師引導學生學習“梳理信息,感知經(jīng)歷”這部分內容時,采取了這樣的自主探究方式:1.請同學們?yōu)g覽課文,說說本文是按照什么順序來介紹讀書經(jīng)歷的。用筆畫出表示時間的詞語后,同桌交流。2.指名匯報后師生小結,圈畫關鍵詞幫助梳理文章信息。3.作者的閱讀體驗主要體現(xiàn)在哪幾本書上?請同學們用橫線標出書名,用波浪線畫出描述讀書感受的句子,結合重點詞句談談自己的體會。4.小組匯報總結,感受作者對中國四大名著的喜愛。
B教師在組織學生學習“讀書好”這部分內容時,讓學生邊讀第8自然段邊進行批注,畫出作者體會到的讀書好處,寫出自己平時讀書感悟到的好處,然后全班交流分享。
C教師在帶領學生研讀“讀好書”這部分內容時,進行了這樣的自主學習設計:課件出示:“同時,書看多了……不能自已!”讓學生找出這段話中的幾組反義詞,理解詞義后同桌對比讀。討論交流,說說什么樣的書是好書。聯(lián)系前文說說為什么作者認為《蕩寇志》不是好書。接著思考:為什么要選讀好書?明白之后,集體有感情地朗讀這段話。最后,向大家推薦自己讀過的好書。
D教師在學習第4自然段時,緊緊圍繞書后的思考題,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共同探究讀書方法。
出示第4自然段內容:
我決定咬了牙拿起一本《三國演義》,自己一知半解地讀了起來,居然越看越明白。雖然字音都讀得不對,比如把“凱”念作“豈”,把“諸”念作“者”之類,因為只學過那個字的一半。
先和同學討論,然后全班交流:你是否贊同作者的這種讀書方法,并說明理由;再聯(lián)系自己的讀書經(jīng)歷,全班交流:你平時是如何讀課外書的?通過交流、分享,學生明白了“一知半解地讀、一目十行地讀、連蒙帶猜地讀”等,都是“多讀書”的好方法。
D教師在設計第2~8自然段的學習時,先讓同學們找一找作者在文中提到了哪些書,再鼓勵學生細讀這部分內容,找出描述作者感受的詞句,然后說說自己的讀后體會。最后追問學生:為什么作者詳細描述了讀《三國演義》的感受?學生交流后,再讓他們說說這部分內容還寫了什么,并請學生結合自己的讀書經(jīng)歷談談對“我永遠感到讀書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樂”這句話的感悟。
只有教師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讓他們主動參與讀書思考、討論交流等一系列學習活動時,這樣的學習才是有效的學習。在教學設計中,五位同課異備者的眼里、心中都只有學生。
此次同課異備的教研活動,幫助教師厘清了語文課程的核心理念,強化了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課堂意識,讓語文要素在自主學習中落地生根。
(作者單位:江蘇省鹽城市大豐區(qū)實驗小學)
3763501908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