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綜合
全省86個縣(含縣級市,以下均簡稱縣)被列入考核評價范圍,實行分類考核評價,分類名單如下。
1.一類縣(33個)長沙縣、瀏陽市、寧鄉(xiāng)市、醴陵市、邵東市、湘鄉(xiāng)市、汨羅市、湘潭縣、桂陽縣、資興市、湘陰縣、岳陽縣、永興縣、攸縣、澧縣、平江縣、華容縣、漢壽縣、祁陽市、沅江市、桃源縣、漣源市、桃江縣、臨湘市、常寧市、耒陽市、隆回縣、衡陽縣、冷水江市、石門縣、衡南縣、寧遠縣、韶山市。
2.二類縣(38個)道縣、衡東縣、南縣、祁東縣、嘉禾縣、東安縣、雙峰縣、江華瑤族自治縣、宜章縣、衡山縣、津市市、茶陵縣、洞口縣、臨武縣、新邵縣、吉首市、藍山縣、安鄉(xiāng)縣、武岡市、臨澧縣、洪江市、中方縣、慈利縣、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會同縣、辰溪縣、新寧縣、新田縣、安仁縣、芷江侗族自治縣、炎陵縣、雙牌縣、鳳凰縣、桂東縣、江永縣、花垣縣、汝城縣、新晃侗族自治縣。
3.重點幫扶縣(15個)新化縣、沅陵縣、安化縣、邵陽縣、溆浦縣、龍山縣、麻陽苗族自治縣、綏寧縣、永順縣、瀘溪縣、保靖縣、桑植縣、通道侗族自治縣、城步苗族自治縣、古丈縣。
1.指標體系將各縣當期地區(qū)生產總值、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地方稅收收入、規(guī)模以上工業(yè)增加值、城鄉(xiāng)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5項指標的總量和增幅作為考評指標。設置地區(qū)生產總值和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幅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的否定項。綜合考慮脫貧縣經濟發(fā)展實際,對47個脫貧縣增加脫貧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當?shù)剞r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防止農村規(guī)模性返貧2個否定項。
2.指標分值滿分設定為100分,地區(qū)生產總值的滿分分值為20分、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滿分分值為20分、地方稅收收入的滿分分值為20分、規(guī)模以上工業(yè)增加值的滿分分值為30分、城鄉(xiāng)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滿分分值為10分。指標總量和增幅分值所占比重原則上確定為4∶6。
3.指標采集和審核地區(qū)生產總值、規(guī)模以上工業(yè)增加值等2項指標的總量和增幅由省統(tǒng)計局審核;城鄉(xiāng)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指標的總量和增幅由國家統(tǒng)計局湖南調查總隊審核;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地方稅收收入等2項指標的總量和增幅由省財政廳和省稅務局審核;脫貧縣的脫貧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當?shù)剞r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防止農村規(guī)模性返貧等2項指標由省鄉(xiāng)村振興局審核。
4.指標計算和排序采取無量綱化的方法進行計算,即以指標最大差值(指標最大值減去最小值)為基準值,用縣域該項指標的目標值減去該項指標的最小值與基準值相比,得出該項指標的無量綱化值,再將得出的指標無量綱化值乘以指標權重,得出該項指標得分。最后將各項指標所得分數(shù)累加得出各縣考評總分數(shù),并按分數(shù)高低進行排序。
5.扣分事項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由省委政法委負責,安全生產和重大安全生產事故風險由省應急管理廳負責,黨風廉政建設由省紀委監(jiān)委負責,單項最高扣分不超過1分。
6.通報表揚加分項由各縣政府申報,省委縣域經濟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會同省委組織部、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等部門核定。加分總額不超過4分。
對年度縣域經濟考核先進縣,給予每個先進縣人民政府1000萬元激勵,激勵資金由省財政專門安排,全部用于激勵地方政府發(fā)展縣域經濟。
本辦法由省委縣域經濟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