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春雷,石元春,肖吾開特
(新疆伊犁州友誼醫(yī)院皮膚科,新疆 伊寧 835000)
變態(tài)反應性皮膚病又稱過敏性疾病,是皮膚科常見病,臨床上常見的過敏性疾病有濕疹、蕁麻疹、特應性皮炎等,其病因復雜,種類繁多,病程遷延反復。有報道認為各種攝入和吸入性過敏原與變態(tài)反應疾病關系密切[1-4]。因此尋找過敏原,對疾病診斷、預防和治療均有重要意義。但是過敏原種類多種多樣,若將所有的過敏原種類都進行檢測,費用太高,可實施性低,分析變應性皮膚病患者血清特異性過敏原(sIgE)和總IgE,使防治和控制此類疾病更具針對性和準確性。 為進一步探尋過敏性皮膚病病因,了解過敏原在變應性皮膚病的意義,我們采用歐蒙免疫印跡法檢測系統(tǒng)(EUROLMMUN checking)對300例哈薩克族變應性皮膚病患者進行sIgE和總IgE的檢測,現(xiàn)將結果報告如下:
1.1 研究對象 收集2020年9月至2021年10月來我院就診的哈薩克族蕁麻疹患者(120例)、濕疹患者(150例)、特應性皮炎和其他變應性皮膚病患者共300例。
1.2 方法
1.2.1 標本采集 空腹抽取上述患者靜脈血5ml,靜置離心(1500~3000)r/min,取血清移至另一試管中-20℃冰凍待檢。
1.2.2 儀器試劑 采用采用歐蒙免疫印跡法檢測系統(tǒng),對上述血清進行變應原sIgE含量測定,全部試劑均為歐蒙醫(yī)學實驗診斷公司生產。
1.2.3 以歐蒙免疫印跡法檢測系統(tǒng)進行檢測 在CAP(固相載體)中加入待檢血清,孵育30min,洗去未結合部分后加入酶標二抗,室溫下孵育2.5h,沖洗加底物反應10min,用終止液停止反應,將生成的可釋放熒光標記物質洗脫至閱讀版,經計算機讀出熒光值,測得所檢變應原sIgE含量。
1.2.4 檢測變應原種類 有吸入性變應原和食入性變應原共26種。吸入性變應原有吸入性變應原過篩(phadiatop)、hx2(屋塵、戶塵螨、粉塵螨)、ex1(貓皮屑、馬皮屑、牛皮屑、狗皮屑)、ex2(鵝毛、雞毛、鴨毛)。食入性變應原有:fx2(魚、蝦、紫貽貝、金槍魚、鮭魚)、fx5(蛋白、牛奶、小麥、花生、大豆)、fx10(羊肉、牛肉、蛋黃、雞肉),同時根據(jù)病史、生活習慣、飲食等個人要求進行個性變應原檢測。
1.3 結果判定 本組sIgE結果以分級標準判定[5]:sIgE<0.35KU/L,為陰性;(0.35-0.7)KU/L,為陽性 I級;(0.7-3.5)KU/L,為陽性 II級;(3.5-17.5)KU/L,為陽性 III級;17.5KU/L,為陽性 IV級。有1項血清變應原sIgE陽性檢出即為sIgE檢測陽性。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應用SPSS19.0統(tǒng)計軟件進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性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臨床資料 300例患者中男155例,女145例;年齡最大82歲,最小1歲,平均年齡(25.6±6.45)歲?!?4歲143例,占47.67%,>14歲157例,占52.3%。
2.2 不同變應原特異性IgE抗體檢測水平 300例變應性皮膚病患者sIgE總陽性率為89.67%(269/300),各種變應原陽性率見表1。
表1 300例變應性皮膚病患者各種變應原陽性率(n,%)
2.3 按性別分析變應原特異性IgE抗體檢測水平 從性別上來看,男女之間在貓狗皮屑、牛奶、雞蛋、魚等5種變應原無顯著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2)。
表2 不同性別患者sIgE檢測結果(n,%)
2.4 按年齡分析變應原特異性IgE抗體檢測水平 從年齡上看,14歲以下兒童和14歲以上成人在狗皮屑、粉塵螨、牛奶、雞蛋、花生等變應原存在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3)。
表3 不同年齡患者sIgE檢測結果(%)
2.5 按不同時間分析變應原特異性IgE抗體檢測水平 從時間上看,2013年和2021年在屋塵、戶塵螨、牛奶變應原存在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4)。
表4 不同時間患者sIgE檢測結果(n,%)
變態(tài)反應性疾病是一類皮膚科常見多發(fā)病,是指機體受到抗原性物質如花粉、塵螨、花粉、食物刺激后引起機體組織病理性免疫反應的疾病,其病因復雜,發(fā)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大約在人群中占20%,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既往研究表明各種過敏原與變應性皮膚病發(fā)病有密切關系[6-7]。關于過敏性疾病的發(fā)病機制,當前主流觀點認為其與機體的變態(tài)反應I型(即IgE介導)和IV型等因素有關。在引起過敏性疾病抗體中以IgE抗體最為多見。而誘發(fā)其產生過敏的抗原即為過敏原。如患者長期暴露在過多的過敏原下,則可能會引起多種過敏性疾?。?]。世界變態(tài)反應學會認為:特異性IgE抗體水平越高,與臨床疾病的相關性越強,血清特異性IgE含量能很好的反映患者體內變態(tài)反應情況[9]。目前國內常見的過敏原檢測方法有點刺實驗、斑貼試驗、血清過敏源檢測、生物共振等多種方法,其中血清過敏源檢測特異性高,敏感度高,可靠性好。歐蒙免疫印跡法檢測系統(tǒng)檢測血清過敏原準確性高,靈敏度和特異性較強,其陽性率在80%~90%以上。目前我們采用歐蒙免疫印跡法對伊犁地區(qū)300例過敏性皮膚病患者進行血清過敏原特異性IgE抗體檢測,根據(jù)檢測結果、病史、臨床表現(xiàn)等綜合分析確定本地區(qū)哈薩克族患者過敏原情況,指導患者避免接觸過敏原,對指導臨床用藥和判斷疾病預后具有重要意義。
本研究結果顯示:sIgE陽性率89.67%(269/300),與Sehra[10]等人結果相近,高于一些文獻報道。本實驗中吸入性過敏原以屋塵最高,達33.67%(101/300);其次是戶塵螨,達22%(66/300)。在新疆伊犁地區(qū)哈薩克族居民家中地毯使用比較普及,使得室內灰塵、真菌日益增多,從而增加過敏的概率。而隨著人們生活條件的改善,飼養(yǎng)寵物的人越來越多,動物的皮屑在室內飛揚,也易引起過敏,此類患者應注意環(huán)境和衛(wèi)生。食物性過敏以牛奶最高,其次是花生,這類患者應盡量避免此類食物攝入。通過對每個具體的變應原進行分析,從性別上來看,各種變應原在男女之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從年齡上看,14歲以下兒童和14歲以上成人在狗皮屑、粉塵螨、牛奶、雞蛋、花生等變應原存在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其余變應原年齡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在時間上,2021年和2013年結果相比,2021年變應性皮膚病患者sIgE總陽性率(89.67%)較2013年sIgE總陽性率(73.5%)有明顯上升趨勢,尤其在屋塵、戶塵螨、牛奶變應原存在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在粉塵螨、雞蛋、花生等變應原差異無明顯統(tǒng)計學意義,原因可能與哈薩克族患者居住環(huán)境,近年來環(huán)境污染加劇,再加上食物中各種添加劑使用增多,導致自身敏感性增加。新疆伊犁地區(qū)哈薩克族變應性皮膚病患者與南京、揚州等[11]南方地區(qū)漢族人群相比,有一定相似性,都對戶塵螨、屋塵陽性率高,但也存在一定差異。新疆伊犁地區(qū)對牛奶、花生陽性率高,南京等地區(qū)對腰果、魚蝦陽性率高,可能與患者免疫力低下、過敏體質、內臟疾病、環(huán)境污染、飲食習慣等因素有關。
在本研究中,我們發(fā)現(xiàn)檢測的過敏原特異性IgE抗體陽性率與實際陽性率之間存在一定差異,即存在假陽性情況,假陽性的產生與檢測試劑、操作方法、儀器、環(huán)境等多多因素有關,在檢測過程中需要重視操作流程質量控制。本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新疆伊犁地區(qū)過敏性疾病過敏原的分布特點,為本地區(qū)過敏性皮膚病的診治提供了一些依據(j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