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雄芬
【摘要】在中職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引導學生在自己的人生中去追求真、善、美,不僅是青少年健康成長的需要,也是時代發(fā)展的必然要求。結合當今中職學生存在的現(xiàn)狀分析,指明了在中職學校開展德育教育的必要性。根據(jù)時代要求和中職學生的特點,結合語文學科的特征,以語文教材中具體篇目為例,滲透學生的愛國主義與情感教育,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思想品質,從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
【關鍵詞】德育滲透;愛國主義;情感教育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精辟地道出了“傳道”和“受業(yè)”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在語文學科教學中,把語文知識的傳授、語文能力的培養(yǎng)與思想品質、道德情操的教育和熏陶有機地結合起來,是當今社會推行素質教育的必需。
由于現(xiàn)在社會犯罪逐漸年輕化、低齡化,一雙雙手往往沾滿了鮮血,污黑無比。這雖然與現(xiàn)在的社會風氣息息相關,但也與我們的學校教育有著聯(lián)系。從中職學生方面看,中職學校的生源日趨緊張并減少,在錄取學生的條件上大幅度放寬,學生素質相對過去有所下降,不少中職學生公德意識淡薄、缺乏誠信、價值觀比較模糊、自我中心意識較突出;在對待人生價值方面,集體觀念,勞動觀念薄弱,學生處世的思想和方法不成熟;在個人心理品質方面,意志培養(yǎng)的自覺性不均衡,不能正確評價自我;在學習方面,文化課基礎差,易產(chǎn)生厭學心理,既不需要擔心升學與否的問題,也缺乏較強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為此,加強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勢在必行?!拔逵⒅?,德為先”,德育教育擺在了教育的重要地位,它滲透和體現(xiàn)在我們教學的各個方面。
《中等職業(yè)學校學生培養(yǎng)大綱》中明確指出中職語文教學目標是:“要引導學生接受優(yōu)秀文化的熏陶,培養(yǎng)高尚的審美情緒,樹立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發(fā)展個性特長,形成健全的人格”。在語文學科中,德育內容十分豐富,也在德育教育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首先課文中高大、豐滿的人物形象和動人的故事情節(jié)是德育滲透的好教材。其次,課文中描繪的優(yōu)美,深遠的意境,極易激發(fā)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同時陶冶情操。最后,歷史故事中雄辯的論證和縝密的說明不僅使學生的語文水平得到提高,也增強了明辨是非的能力。因此,挖掘教材的思想內涵和現(xiàn)實生活的聯(lián)系,是語文教學中德育滲透的關鍵。
由于語文課程具有工具性與人文性統(tǒng)一的基本特點,在教學中進行語言訓練、人物形象的分析,利用各種手段創(chuàng)設情境,使學生潛移默化地受到愛祖國、尊老愛幼、遵紀守法等方面的教育,培養(yǎng)良好的意志、品格和審美情趣,在感悟與體驗中催化情感,激發(fā)內部因素,使思想道德教育融合、滲透于教學中,貫穿于語文教學的全過程。
“文以載道”,文章是用來表達感情、闡明觀點的,中職語文教材中的課文,大多是文質兼美的文章,通過這些文章,我們可以引導學生領略名山大川、鑒賞歷史文化、追尋偉人業(yè)績、領悟人生真諦、激發(fā)愛國情感、養(yǎng)成良好的思想品質、樹立正確的世界觀。
新課程標準指出:“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點和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不應該把它的當作外在的附加任務。應該注重熏陶感染,潛移默化,把這些內容貫穿于日常的教學過程之中。”文章是交流思想的載體,在語文教學中,找準語文教材滲透德育的切入點,可以滲透愛國主義教育與情感教育。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應挖掘教材的思想點,對學生潛移默化地進行思想教育,把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情操教育滲透在語文教學之中。
愛國主義教育
可以在介紹時代背景時滲透愛國主義教育。如在介紹《沁園春·長沙》的寫作背景時,不僅要著眼于幫助學生理解詩歌中所表達的寬廣胸襟及豪邁的氣概,還要引導學生體味到當下背景中一位偉人思慮國家民族的心境,蔑視反動派,以天下為己任,立志改造舊世界的革命豪情和戰(zhàn)斗精神,從而喚起學生的民族使命感和責任感,激發(fā)學生愛國熱情。
教學中,教師也可借助于文章對祖國壯麗河山的描繪和贊美,不失時機地向學生滲透愛國主義教育。課文《雨中登泰山》中描繪的美麗景象也隨處可見,如那“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宏偉泰山;《念奴嬌·赤壁懷古》中那“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的赤壁浪花;《沁園春·長沙》中那“萬山紅遍,層林盡染”的南國秋色;那故鄉(xiāng)的榕樹、荷塘的月色、天山的景物……這些材料經(jīng)過教師繪形、繪聲、繪色的渲染,再由學生反復朗讀、品味鑒賞,看到祖國美麗的景色感到神清氣爽和自豪,在朗讀和鑒賞時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使學生思想受到感染,內心得到體驗,點燃學生的愛國激情,從而達到愛國主義教育的目的。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這“潤物細無聲”恰恰可以成為寓德育于語文教學中的一個特色?!皢柷牡们迦缭S,為有源頭活水來?!弊寣W生的思想在愛國主義和情感教育的不斷熏陶和感染下,心靈得到凈化,情操得到陶冶,語文教學過程中德育滲透才能“活水”長流,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真正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整體構建學校德育體系研究與應用》 主編:劉華 安斯壽 團結出版社 2006年5月第一版
[2]《現(xiàn)代教育教研》 2012年07期中《高中語文課堂上如何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作者 高偉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