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丙坤
江南水鄉(xiāng)宜興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山明水秀、人杰地靈之地,在天目山余脈和太湖水相交接的自然條件之下,孕育著大量的紫砂礦料,這是上天賜予宜興人民的珍貴禮物,也被稱作“富貴土”。宜興的紫砂藝人們世世代代摶泥制壺、步履不停,才有了今天紫砂藝術的大繁榮和大發(fā)展。2005年年底,宜興紫砂陶傳統(tǒng)制作技藝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社會的廣泛關注,也對宜興的紫砂藝人提出了新的考驗,在造型的設計和裝飾上面,需要更多的具有創(chuàng)意的作品來滿足我們新時代人們的藝術審美和文化需求。
這件紫砂藝術作品《地支巳蛇壺》就是從十二生肖的造型之中找到了創(chuàng)作的靈感,流暢的線條勾勒出靈蛇的舞動,再輔以其他藝術裝飾,讓我們能夠感受到其中無窮的藝術魅力,令人愛不釋手。此壺壺身挺拔雋永,比較高的壺身非常適合茶葉的沖泡,壺底置足,小巧靈動,層次感突出,同時也把中國歷史上傳統(tǒng)的金屬器皿三足的特點融合起來。壺嘴一半貼合于壺身之上,周圍采用了具有鮮明特點的裝飾來凸顯其中的藝術價值,另一半則是高高揚起,出水非常的爽利,與之相對應的壺把則是設計了筋紋、小飛把來突出良好的手感和視覺的沖擊,讓我們在端握之中感受到作者的匠心獨運。此壺的亮點還在于壺蓋的設計,栩栩如生的蛇盤臥其上,上面的鱗片都清晰可見,在經過茶水的澆淋和沖泡之后,更加的具有層次感。從整體上來看這件紫砂藝術作品《地支巳蛇壺》,作者把蛇的形態(tài)完美地融入其中,通過富有創(chuàng)意的設計和精湛的技藝水準,讓我們充分地感受到蛇之所以受到民間人們的喜愛,是具有一定的歷史淵源的,通過文化藝術的形式完美地呈現(xiàn)在我們眼前。
在我們中國十二生肖之中,地支巳蛇排行第六。地支,《辭源》中說,“干支”取義于樹木的“干枝”。巳蛇之所以排行第六,也反映了人們對蛇的喜愛。在上古的時候,人們非常重視蛇這種動物,甚至于將其奉為神明,在想象和演繹神仙形態(tài)的時候,都會把人身蛇尾作為一種設計,諸如女媧、伏羲等等,所以在過去遇見蛇都不會去驅趕,更不可能去打死,而是敬而遠之,小心翼翼地繞遠避過。
與此同時,對于古代圖騰龍的造型與蛇是十分接近的,這是因為龍本身就是根據蛇衍生過來的,具有吞云吐霧、變化萬千的本領。古時候人們對于蛇的崇拜,也完美地復制到了龍的身上,并且增加了很多的其他想象和本領的設置,久而久之蛇也就成了龍的代表,很多人都會將龍稱之為“小蛇”。正是在這樣的歷史背景和淵源之下,我們對于蛇的想象和其中的美好寓意,還在不斷地豐富和完善,在許多的藝術形式之中,也能夠看到蛇的形象的豐富演繹,而且蛇也代表著智慧的衍生和多子多孫的意思,所以吉祥、尊貴等等詞語如今看起來和蛇有些不搭,但是在古代那就是對蛇的圖騰崇拜。這件紫砂藝術作品《地支巳蛇壺》把古代我們對蛇的崇拜和好感形象地演繹出來,特別是壺蓋上面蛇的設計觀之令人嘖嘖稱贊,同時也讓我們明白了蛇在我們古代人們的生活之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今天的我們也非常向往蛇的靈動、智慧和能屈能伸,通過這樣的藝術作品,在喝茶品茗之間展示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藝術魅力。
結語:紫砂壺的造型來源主要是自然萬物和思想情感的抽象演繹,在宜興紫砂藝人巧奪天工的雙手的創(chuàng)造之下,我們許多的紫砂愛好者在琳瑯滿目的作品之中找到了自己鐘愛的那一把,也是一種緣分的體現(xiàn)。在長期的把玩過程之中,紫砂形成的包漿溫潤如玉,讓我們有一種成就感和滿足感,這也是人生之意義所在。